逐夢藏東平安歸:(九二)色季拉山大經幡
作者:吳聰賢醫師
搜尋網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說,所謂教育部,指的是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部,樹木密生的寬廣地區,叫做森林,所以,大部分的台灣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到色季拉山口觀景台南面,一大片廣袤的,向下傾斜的林地,自然而然地,會稱呼為「森林」,不過,從字義上來看,「森」者,大不了3棵樹木而已,哪來多?哪來眾?哪來寬廣?勾引不了多少想像或聯想。然而,中國大陸就是厲害,特別有想像力,特別有詩情畫意,林芝這片廣袤的林地,不稱呼為森林,卻稱呼為「林海」!「海」者,海洋也,大海也,其寬廣程度,其深邃程度,任人聯想,任人翱翔,豈是簡單的「森」所能比擬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就沒有林海這個詞。我忍不住要讚歎,發明林海這個詞的,不是文學家,就是大詩人,其文學修養,遠超過中國5千年來的所有老祖宗們,我不禁要磕長頭,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色季拉山口觀景台上,眾人所看到的大片林地,就是被稱呼為林海。你可能會質疑,色季拉山口觀景台是著名打卡重地,名稱上,只提到南迦巴瓦峰,並沒有提到色季拉山口林海,反而在另一處打卡景點,才會有魯朗林海啊?沒錯!在色季拉山口觀景台所看到的林海,跟魯朗林海所看到的林海,是同樣一個林海,只是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而已。我個人認為,中國大陸很聰明,每一處景點,就只打一個主角景色,免得打散了注意,也分散了專注,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所以,色季拉山口觀景台主打南迦巴瓦峰,魯朗鎮主打魯朗林海。其實,不管從色季拉山口觀景台的角度來看,還是魯朗鎮的角度來看,旗鼓相當,不分軒輊,此處林海都非常漂亮,也都非常震撼,終生回憶,永生難忘。林芝是西藏自治區的地級市,市轄區是巴宜區,單巴宜區面積就有1萬0238平方公里,下轄4個鎮和3個鄉,其中的八一鎮和魯朗鎮,此兩鎮緊鄰,色季拉山口觀景台就位於八一鎮,魯朗林海則位於魯朗鎮。7月1日這天,我們搭巴士,沿著318國道,從林芝市區出發,由西往東行,最先來到色季拉山口觀景台,後來,車行數公里,我估計約4-5公里左右,才來到魯朗林海。單看林海,就物超所值,夠本了,也回本了。
在藏族嚮導引導下,我們一行人,陸續退出了色季拉山口觀景台。我個人則依依不捨地,滿懷感恩地,心中默念著,告別了那一大片廣袤的林海,山和海,我都喜歡,若是森林的話,我更喜歡那浩瀚無垠的森林:永別了,要再相逢,不是夢裡見,就是下輩子了,今生今世就此這一次了,滿75歲以後,西藏高原反應再也不要我了。我們尋原路,回到318國道旁,我以為要重新上巴士,繼續趕往下一個景點了,結果不是!何謂尋原路?也就是再次進入旅客服務中心,仍走那狹窄的,兩邊堆滿攤架的廊道,走出旅客服務中心,才能來到馬路邊停車場。在旅客服務中心門口,我又看到2、3位遊客,手拿著熱騰騰的,黃色水煮玉米,在寒風刺骨中,啃得津津有味。我這個74、75歲的老頭子,患有頻尿毛病,再次進入旅客服務中心前,會先經過公廁,看到廁所,雖然20、30分鐘前,才上過廁所,目前沒有尿意,我還是進去小解一番,這是被頻尿培養出來的習慣,不管有尿沒尿,有機會時,就要隨時隨地,把膀胱排空,排得一滴不剩,心裡才覺得沒有半絲掛念,以及半點負擔。
不是上車!離開觀景台,來到停車場,藏族嚮導沒有催逼我們上車,反而招呼著大家,小心翼翼地,引導著大家,小心過馬路。318國道此生必駕,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稍不注意,稍有閃失,可能被來往的車子撞上。不單是大陸內地人的轎車或休旅車,更多的是運輸貨物的大卡車或大貨車,處處顯示商機,也顯得中國大陸經濟輝煌蓬勃。藏族嚮導大聲疾呼地,比手畫腳地,意思是說這是藏傳佛教的聖地,藏人此生必到之地,來朝聖,來膜拜和祈福,要大家跟著他,走往馬路邊的山坡上,因山坡上有一座很大型的藏傳經幡,在天寒地凍氣溫裡,冷冽強風吹襲下,不斷地翻騰飛舞,上達天聽,下達人間。我站在馬路這頭,看著對面的山坡,山坡陡峭,可能有100米高,少說也有50米,就在斜坡邊上,有一座非常大型的,很經典的藏傳經幡,這座經幡似曾相識,很多西藏旅遊廣告或西藏遊記網站,所拍攝的最突出的地標,似乎都是它!沒錯!就是它!它是最經典的西藏地標。
記憶猶新,就在前一天而已,114年6月30日,在林芝旅遊的第1天,我們團隊參訪雅尼濕地國家公園,在公園大廣場上,也有一座藏傳佛教經幡,非常地宏偉和高聳,少說有3層樓高,佔地也近百坪,有如帳篷般的經幡,裡頭周邊還有座椅,可供人喘息和納涼,但跟色季拉山口的經幡相較,整個氣勢就垮了下來,有如小巫見大巫般,相形失色,也相形見絀!色季拉山口經幡較高嗎?不見得,可能不到3層樓高,卻也接近3層樓高!色季拉山口經幡佔地較廣嗎?也不見得,相差無幾,大抵相當而已!但是,色季拉山口經幡,就是傳統,就是經典,就是巍峨,就是宏偉,就是震撼人們心靈深處的精靈!為何如此?我個人的看法有兩點。第一點原因,色季拉山口經幡較古樸,雅尼濕地經幡較人工。古樸,就是簡陋和樸素,但可顯現千年的藏族傳統和宗教,讓心靈有來處,讓靈魂有歸處,這才是藏傳佛教的精髓;人工,則代表不自然,也代表做作,是現代文明的產物,除了肉體視覺感官外,脫離了傳統,脫離了宗教,遺失了心靈,更遺失了靈魂,跟現今很夯、很流行的裝置藝術有何差別呢?
第二點原因,色季拉山口經幡和雅尼濕地經幡,兩者地理環境和氣候,天差地別,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色季拉山口經幡,緊鄰318國道,附近有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喜馬拉雅山脈東端第一高峰,有中國最美十大名山首位的美稱;附近也有廣袤遼闊無比的林海,著名林芝雲杉的針葉林,此種地理環境孰能比得上?雅尼濕地差了十萬八千里。加上,色季拉山口海拔4728米,遠高於雅尼濕地的2920米,將近2000米的落差,不僅高處不勝寒,也高處寒風吹,寒風刺骨,寒風冷冽,人們身上,除了外套,還得加上羽絨衣,如此氣候惡劣情形下,而雅尼濕地簡直四季如春,兩者差異可大了!所以說,不一般的地理環境,以及惡劣氣候下,同樣的經幡,所顯現的傳統宗教氣度和精髓,豈會是一樣的?你相信色季拉山口經幡能上達天聽,還是雅尼濕地更能上達天聽?在色季拉山口經幡下,你會跟著藏族老嫗,順著時鐘,用磕長頭的方式,繞行經幡一圈嗎?我真的想如此做,我想祈求家人平安,也祈求世人平安。我不是政治人物,我是無名小卒,但是,莫忘世上苦人多,卻常繫我心。(114年11月21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