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迷驚魂記(小說) 七十六、大哥小孩罹患妥瑞症

低血糖昏迷驚魂記(小說)
七十六、大哥小孩罹患妥瑞症
作者:吳聰賢醫師
大哥的第三個兒子,今年30歲,國立屏東大學農園生產系畢業,喜好園藝,未婚,未就業,僅在自家公司打雜,從小就罹患妥瑞症,我們一家人都知道,因自小罹病,特別受父母疼惜和照顧。因合併有強迫症和注意力不足,加上嚴重自卑,就業市場上無法久待,也容易受排擠,以致就業困難。他受父母和兄弟姊妹的疼惜,但岳父卻不喜歡他,常罵他不出息,愛裝鬼臉,喜搞怪,一點也不像男人。
何謂妥瑞症?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又稱抽動症,是一種抽動綜合症(Dics),具有遺傳性的神經內科疾病,通常發生於學齡前至青春期前。妥瑞症,1885年,首先由法國醫師(George Gilles de la Tourette)發現並描述,是一種非常間歇性、持續性的抽動性疾病,包括運動型抽動、聲音型抽動和綜合型抽動,大多以綜合性抽動來呈現。
妥瑞症大抵不會以單一抽動症狀出現,常伴隨強迫症、穢語症、注意力缺乏與過動症等。幾年前,台北捷運曾發生一件騷動案例,十幾歲的男孩,在捷運車廂,扭頭、斜頸、歪嘴和眨眼的,不僅如此,還同時口出穢語,用急促高亢的聲音,重複叫罵著三字經、五字經,害整車廂旅客,嚇得到處閃躲,趕快報警,還以為北捷鄭捷隨意殺人事件又發,經家屬緊急說明後,原來是妥瑞症,才解除一場虛驚。
因患者常會有無法控制的,或難以控制的抽動症狀,以致妥瑞症常被誤診為歇斯底里、精神病、強迫症、焦慮症、氣喘、過度換氣症候群、眼睛過敏症、鼻子過敏症或呼吸道綜合症等。其實,也不是全然誤診,因妥瑞症也常併發其他的精神疾病,包括強迫症、焦慮症等。
妥瑞症診斷標準包括:一、在18歲以前發病,很少有妥瑞症在21歲以後發病。二、有不斷復發、無法由意志控制、快速且盲目的影響多數肌肉群的,動作痙攣或多種聲音痙攣。三、在一個階段內,嚴重程度可以有變化,而症狀至少須持續一年以上。妥瑞症的診斷,目前,只能靠症狀和病史下診斷,沒有抽血、驗小便、基因檢測、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磁核共振等各項檢驗可以確診。
上述診斷標準,說症狀無法由意志控制,實際上,有些患者,會有一種內部意志控制,來驅使動作或聲音發生;另有些患者,也可以依靠強力訓練,用意志力來抑制動作或聲音發生,但不容易,且控制有限。另外,當心理緊張或焦慮時,或外在環境壓迫時,症狀會發作得更嚴重和頻繁,例如,大哥的三兒子,被岳父飆罵時,造成歪頸、撇嘴等動作更頻繁。
妥瑞症的症狀多元,且因人而異,會隨環境不同而有差異,也會隨患者精神壓力狀況而有差異。常見的運動型症狀有:身體特定部位的抽動,如扭頭、歪頸、聳肩、撇嘴、眨眼、身體抖動等。常見的聲音型症狀有:說話速度快速,重複廣播或電視所聽過的話,說話搭配特定的口頭禪或語句等,例如「死人」、「幹你娘」、「哈賣死不了」、「路旁屍」、「哈賣燒肉粽」等等。有的聲音型症狀,不是說話或幹譙,而是發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聲音,如清喉嚨、擤鼻涕、咯痰、尖叫等聲音,不一而足。
妥瑞症通常發現於2-15歲的孩子,平均發病年齡是6.4歲,男生比女生高很多,4.31,人口發病比率約0.3%-1%。目前科學家認為原因和基因有關。主要特徵是抽動(Dics),一種間歇性出現的動作或發聲,通常出現得很突然且短暫,沒有一定的規律性,雖然是不自主的,但仍能被短暫地,自主性的抑制下來,但又會馬上不由自主地復發。
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對妥瑞症有如下的診斷標準:一、會有一段時間出現多樣性的動作或聲音的抽動,兩者不一定要同時出現。二、抽動可能重複地,一段時間明顯,一段時間減少,但無論如何,必須持續出現超過一年。三、第一次出現抽動的時間,要在18歲以前。四、症狀不是因為藥物濫用或其他疾病造成。
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妥瑞症分成兩型:一、簡單型:牽涉的肌肉群數量較少。關於動作方面,例如眨眼、聳肩、做鬼臉、搖頭晃腦等。關於聲音方面,例如咕嚕聲、舌頭的喀喀聲、清喉嚨的聲音、似動物的吵雜聲、抽吸鼻涕的聲音。二、複雜型:牽涉的肌肉群數量較多,且抽動時間較長。關於動作方面,例如怪異的走路方式、踢腿、跳動、扭動、抓搔、淫穢或誘的肢體動作等。關於聲音方面,重複單字、單詞或言語,例如多音節或單音節的猥褻言語、模仿別人語言等。
妥瑞症常合併其他疾患,例如妥瑞症中,55.6%併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症,54.9%併有強迫症,23%併有學習障礙,15%併有行為障礙等;另外,也會併有心智解讀能力不足、語言障礙、情緒障礙、社交障礙、焦慮、儀式化行為、衝動性、讀寫困難等等。當合併的問題越多,越容易產生睡眠、自殘等問題。美國精神醫學會,另有一種精神疾病分類,與妥瑞症類似,但持續的時間較短,不超過一年,舊稱兒童時期短暫性間歇性抽動(Transient tic of childhood),今則命名為短暫性抽動疾患(Provisional tic disorder)。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