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八九)基因轉殖黃玉米

逐夢藏東平安歸:(八九)基因轉殖黃玉米
作者:吳聰賢醫師

台灣市面上常見的玉米,我個人自作聰明,以顏色分類,把它分成三大品類,白玉米、黃玉米和紫玉米。白玉米,就是一般所謂的玉米,色白,顆粒紮實,可逐顆剝下來,吃起來較有咬勁,咀嚼口感甚佳,傳統菜市場或登山路口等,攤販賣的水煮玉米,大都以白玉米為主。黃玉米,色黃,甜度較高,有淡淡甜味,亦稱甜玉米,很適合煮湯,例如排骨玉米湯,也是火鍋常見的底料,必然的配菜,故也稱菜玉米,其顆粒明顯軟嫩,無須咀嚼,也沒能咀嚼,很適合小孩和老人啃食,相當受此類人喜愛。紫玉米,色紫,以紫色為主,但會有各種濃淡層次的紫、紅、黃等顏色參雜,顯得色彩斑斕,有如珍珠,有似寶石,其顆粒具有黏性,有若糯米般,口感很特殊,但較會黏手和黏牙,會弄髒雙手。紫玉米跟黃玉米一樣,都無法給人有咀嚼的快感。

這三類玉米,口感方面,我都可接受,來者不拒,我都不討厭,但以喜愛程度來說,我會挑選白玉米和紫玉米,而會捨棄黃玉米,因我喜歡紫玉米的糯米口感,也喜歡白玉米的咀嚼感。關於白玉米和紫玉米這兩種玉米,口感方面來說,要我分出優劣次序,我很難抉擇,不管白玉米或紫玉米,在我心中,無法分出軒輊,都是我喜愛的食品;若種植方面來說,我寧願挑選白玉米,也不願挑選紫玉米,因紫玉米生長慢,玉米穗也小很多,好像營養不良,有如侏儒般,對栽種者來說,很洩氣,很沒有成就感,這是我寧願栽種白玉米的原因。同樣好吃的玉米,但性價比相較,白玉米更勝一籌,吃一穗白玉米,等同吃兩穗紫玉米,我當然要種白玉米,更能享受咀嚼感。說來好笑,某南部朋友,3分田地,跟飼料廠簽契作約,全部種植白玉米,專門用來飼養乳牛。我這條生性愛勞動的牛,跟牛一樣,很享受咀嚼,就是愛吃白玉米。

我這個75、76歲的老頭子,一堆器官都老化了,可能超過一半以上的器官,唯獨牙齒和腸胃是例外,很給面子,還挺好使用的。腸胃呢?每餐仍可吃2碗飯,有時田裡回來,肚子挺餓的,甚至可以吃上3碗飯。至於牙齒呢?還全是原裝的,雖然臼齒磨損嚴重,琺瑯質掉了近一半,卻沒有疼痛等蛀牙現象,很喜歡咀嚼粗糙紮實的東西,尤其延後收成的白玉米,那堅硬如石的咀嚼感,很讓我著迷,讓我特別喜歡。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就是喜歡嚼硬玉米,可想而知的,那軟綿綿的黃玉米,我怎會喜歡,怎會看得上眼呢?114年1月初,我撒種,播種了一批玉米,長出百餘株玉米來,因老伴喜歡黃玉米,她牙齒和腸胃沒有我厲害,少年夫妻老來伴,愛屋及烏之下,我一半種的是黃玉米,另一半才是白玉米。老伴是家裡太歲大人,總要讓她吃得滿意,我才能享福,否則一切免談。

沒想到的,這次種的黃玉米,跟我以前種的黃玉米,是完全不同的品種,口感差異甚大,我種錯了,讓我內心自責不已。好理家在的,玉米種子是老伴親自去買的,同一家熟識的種苗店買的,否則我的虧欠感會加倍,也難保老伴會指責。這次種的黃玉米,玉米穗特大,是往常的2倍大,好啊!讓我很高興,很有成就感,但4、5個月後,收成採收時,卻發現口感比往常的還差,甜度是差不多,但少了軟嫩,反有更多渣滓的感覺,很像在吃「糟粕」,閩南話是「ㄆㄛˋ ㄆㄛˋ」,音有點接近。你說看看,糟粕好吃嗎?糟粕能吃嗎?我這次種的黃玉米,塊頭大,玉米穗大,口感差,肯定是基因轉殖的玉米!怎麼說?原生種的玉米,一穗玉米,從頭至尾算1排,總共大抵是8排玉米粒,我發現這不同品種的黃玉米,竟然是16排玉米粒,整整多出了一倍,挺嚇人的,有如怪獸,又像妖怪,難怪會長得那麼大穗!吃這種基因轉殖的作物,對人體有害嗎?有致癌性嗎?會造成不孕嗎?會改變人體免疫功能嗎?會造成人體基因突變嗎?所有的害處罪證確鑿嗎?我學不專精,我不知道,我無法回答,或許至今,可能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呢。目前,基因轉殖作物,市面上極為普遍,不單是玉米,更多的是大豆,以致不少商家,常宣稱自家的豆漿、豆花、豆腐和醬油等,均採用非基因轉殖的大豆製造。廠商的宣示,卻讓我不禁想起一句成語來,「此地無銀三百兩」,會是掩耳盜鈴,欲蓋彌彰嗎?基因轉殖作物是否有害?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人類的思考模式是僵化的,人都會堅持己見,想要改變自己,或想要改變別人,都是不可能的。

在林芝酒店早餐桌上,以及色季拉山口旅客服務中心內,我所看到的黃玉米,深黃色的玉米,顆粒飽滿又大穗,都是水煮玉米,很有看頭,很有誘惑力,會讓人食指,垂涎欲滴。在酒店餐桌上,老伴曾豎起大拇指,誇獎黃玉米好吃,問我要不要嘗試一下?至今,我後悔莫及,當時沒去嘗試,不知怎樣的好吃?好吃又在哪裡?否則行文至此,我豈非可以進行比較,而非被怪罪無的放矢?其實當下,我有苦衷,從5月到6月,我連吃了一個多月的玉米,不僅白玉米,把黃玉米也包辦了,才把冰箱內的玉米悉數清空完畢,導致我看到玉米都怕了,那敢再嘗試林芝的玉米?要解決一個人對食物的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強迫他連吃一個月,保證往後,看到這項食物,必也退避三舍,再也不敢吃了,也不想吃了!

林芝的黃玉米,為何這麼大穗、這麼飽滿、這麼深黃色?美觀到極致,漂亮到極致,據老伴的說法,也好吃到極致,為何如此?難道是林芝原生種的玉米嗎?跟西藏㹈牛一樣,也是經過數萬年演變而成的嗎?但我仍不禁懷疑,它可能也是基因轉殖作物?我越看越不對頭,我發現它不是8排的玉米粒,而是12排的玉米粒,多出了4排,如此看來,它豈非也是基因轉殖作物?是嗎?要試問農業專家大老了。我彰中58同學群組裡,有不少農業專家,也有甚多實際務農的莊稼大老,我只能移樽就教了。

基因轉殖,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一個生物的特定DNA片段,透過人工方式,轉移到另一個生物的基因組中,以改變基因型或性狀。所謂的人工方式,可能是基因槍法、電穿孔法、顯微注射法、FEG等。(114年11月16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