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九三)藏傳經幡國道邊
作者:吳聰賢醫師
離開林芝色季拉山口觀景台,來到色季拉山口,藏族嚮導揮舞手臂,小心翼翼地指揮交通,招呼大家盡快過馬路,川藏之間最為車水馬龍的318國道,就貫穿色季拉山口,以便參訪馬路另一邊的著名打卡景點,西藏最經典的藏傳佛教經幡。在台灣,所謂的國道,指的是最高等級的幹線公路,除了少部分路段為快速公路外,大抵指的是高速公路,其識別標誌以梅花為造型,例如:國道一號、國道三號高速公路等,通稱為國道。若是中國大陸,其含義則不同,國道是國道,高速公路是高速公路,國道絕不是高速公路,不能混為一談,例如:318國道是國家道路,但不是高速公路。中國大陸的國道,它不收費,所以說,318此生必駕是不收費的,任你奔馳,但高速公路則跟台灣一樣,是要收過路費的。台灣高速公路收費匯率高,還是中國大陸匯率高?台灣人很好命,高速公路收費匯率只有大陸人的一半。台灣高速公路小型車收費標準:前20公里免費;未達200公里,每公里1.2元;超過200公里,每公里0.9元。中國大陸小型車收費標準:每公里人民幣0.5元,相當於新臺幣2.2元,約台灣的一倍。
色季拉山是一座山嗎?似乎是,又似乎不是!色季拉山口是埡口嗎?似乎是,又似乎不是!我是一個75、76歲的老頭子,不僅內向又神經質,而且非常頑固又固執,簡直冥頑不靈,徹底執迷不悟,處處追根究柢,千方百計地,就是想搞懂「色季拉」的由來!網路搜尋結果:在藏文字義上,「拉」是山或山口的意思;「色季」是供酒的意思,合起來的意思是供酒山。何謂供酒山?應該跟祭祀有關,或者與某陳年典故有關,只是年代久遠,無人知曉罷了。從供酒山這個名稱看來,逃不了宗教和祭祀,難怪色季拉山口會有經典的藏傳佛教經幡。色季拉山是一座山嗎?應該是!但跟鄰近的崇山峻嶺相較,它只能算一座小山坡罷了!色季拉山口經幡,就設立在緊鄰馬路的山坡邊上,此山坡頂端,大不了100米,而色季拉山口海拔4728米,4728加上100,也就是說,色季拉山海拔大不了4828米,跟鄰近的高山相較,名不見經傳,有何資格贏得命名?又豈堪命名?以致網路搜尋結果,絕對找不到色季拉山海拔多高的答案。最後的結論是,色季拉山不是山,它僅是一座小山坡,而且色季拉也不是它的名字。
色季拉山口是埡(ㄧㄚˋ)口嗎?我身歷其境,人就站在現場,從地形、地勢來看,很明顯地,色季拉山口不是山口,不是埡口,更不是啞口(啞是錯別字)!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解釋:埡者,兩山之間狹窄的地方。然而色季拉山口在兩山之間嗎?錯!哪來的兩山之間?318國道南邊,是旅客服務中心和色季拉山口觀景台,觀景台南面是傾斜的懸崖,是一大片廣袤的林海,哪來一座山?至於318國道的北邊,是一座陡峭的山坡,邊坡上有宏偉的藏傳經幡,很勉強地算作一座山,所以說,色季拉山口不是位於兩山之間,而是位於山和懸崖之間,你說說看,這種地形能算山口或埡口嗎?根本不是啦!不過,這裡卻是318國道東西方向的要衝,除了經過色季拉山口外,再也沒有其他路口可通行,色季拉山口簡直可以稱作: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也就是說,此色季拉山口,沒有山口的地形,卻有山口的功能。我個人認為,色季拉山口更適合稱為色季拉關口,你認為呢?我這個外行人的推測,色季拉山口的形成,是靠人工挖邊坡製造出來的,也是318國道的通道。在此順便一提的,謹供親朋好友參酌,所謂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適用於中小學階段與一般民眾;若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則適用於語文研究者。
藏族嚮導揮舞手臂,很熱情地,也很激動地高喊著,要全團團員盡快過馬路。藏族嚮導激動時,或事關重要時,會尖著嘴巴,大聲喊話,聲音會成高亢且尖銳的聲響。這位藏族嚮導長得很帥,我曾當面誇獎過他:「你長得很帥,你走錯行了,你不應該當嚮導,你應該當電影明星,專門演藏族的英雄人物!」他聽後有點不好意思,卻也嘿嘿地爽朗大笑,似乎默認了。其實,藏族嚮導漂亮的五官,除了眼睛外,就是那有棱有角的嘴唇了,有當男主角的性感。藏族男性,除了膚色較黑外,五官大抵長得明邃亮眼,引人注目。我為人做事,平常就是很聽話,不多話,沒意見,且很配合他人的乖寶寶,我有盡快跟過去,過318國道,走上陡峭斜坡,跟隨著藏族嚮導,參訪那宏觀又神秘的藏族傳統經幡嗎?沒有!我立在馬路這邊,站著不動,幾乎紋風不動,寧願站在色季拉山口,被冷冽刺骨寒風吹襲,也不願跨前一步過馬路!我到底怎麼了?眾人都聽藏族嚮導指揮,依序過馬路去了,連老伴都沒跟我招呼一聲,丟下了我,也逕自隨著團隊過馬路了,我到底發甚麼神經?還是患甚麼毛病,我怎麼沒有跟著過去呢?
我內心躊躇著,非常地不情願,大腦管住我雙腳,我沒有跟著過馬路,其實心中有幾點原因在翻滾著,我心裡忍不住要吶喊,我為什麼要過馬路?藏族那傳統經幡,僅隔著馬路,就在我眼前,仰望就能看到,佇立著不動,跑不掉,飛不走,且還一覽無遺,看得清晰,也看得透徹啊!比如說,色季拉山口那廣袤無涯的林海,不就在我眼皮底下,一絲不苟地鋪展無遺嗎?難道我要親自飛越懸崖,走進那茂密的針葉樹林裡,才真正看到林海嗎?這是錯誤的!走進林海,我反而看不到林海!唐詩人賈島的五言絕句:「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不也就是這個意思嗎?人在此山中,卻不知身處何方?俗話說,跳脫在格局之外,才看得清,也看得明,更看得遠;若是墜入格局內,迷失了方向,不知東南西北,也是迷失了自我,一切都在五里霧中,還能看甚麼經幡不經幡?好了!不要繞口舌,不要找理由,直接說白一點,下面直述我不願跟上去的幾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我擔心又患尿急。我前幾回有提過,巴士剛抵達色季拉山口時,我尿急到不行,等不得車子停妥,當車門剛打開,我飛也似地狂奔下車,找個小轉彎處,有如野狗般,就在馬路邊尿尿。我個人估計,爬上陡峭山坡,往返此藏傳佛教經幡,若不多停留的話,難免要花上30分鐘,若稍作停留的話,例如喘息、休息、膜拜和拍照,可能會花上60分鐘,60分鐘已是很大的極限,難保我又會患尿急,我真的對自己沒有多大信心!難不成長出翅膀來,或如孫悟空般駕著筋斗雲,盡快飛回旅客服務中心,奔進公廁小解?或者,跟初來乍到的時候一樣,當場就地解放了?夭壽喔!經幡是藏傳佛教聖地,神聖不可侵犯,更不可褻瀆,藏傳佛教諸神明看在眼裡,不把我當場詛咒死才怪,尤其藥師如來佛,可能假借心律不整毛病,心律不整是我20餘年的痼疾,瞬間讓我一命嗚呼,斷了氣,連搶救都來不及呢!要讓我在經幡下隨地便溺,我沒有這個天大的膽子,我只好尿濕自己褲子算了!我有自知之明,出門在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了以防萬一,在我背包裡,就備有一條乾淨的褲子,可以隨時更換尿濕的褲子呢。
第二點原因,我害怕沒足夠體力。坦白說,經幡緊鄰318國道馬路邊,就在山坡邊上,不是挺高的,大不了爬個20、30米高,最多不過10層樓高,但是卻非常的陡峭,沒有80度斜角,至少也有70度,真的有其困難度,不像在台灣爬山,遇上陡峭的地形,都會有攀繩可使力,但此經幡聖地豈能有攀繩?豈能讓人輕易踩在腳下?所以,必須走Z字型的,很長的環山步道前往,此彎曲距離拉直下來,路程可不算短,頭尾將近1公里,往返就是2公里了,保證要走得氣喘吁吁,也走得汗流浹背,對一個74、75歲的老頭子來說,這可不是輕鬆活,這是爬山,可不是散步,我有足夠體力勝任嗎?縱然硬撐著,免為其難地,終於走到經幡聖地,然而,15天西藏旅遊,這天才剛進入第3天,我就要把體力悉數耗盡嗎?我天生膽小怕事,憂慮多,也考慮多,做事總會留後路,小心翼翼地,避免墜入走頭無路的地步。其他的原因,下回再詳述,敬請期待。(114年11月23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