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三十三、糖尿病患豈能不懂GI值!

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三十三、糖尿病患豈能不懂GI值!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不要,我不吃,GI值很高,我不敢吃。」餐後水果有西瓜,大家吃得很飽,水果盤西瓜剩不少,三個妹妹中的一個妹妹,婉拒勸食。這位妹妹,患糖尿病數年,僅輕度的糖尿病,因飲食有控制,加上按時就醫和服藥,血糖控制很好,飯前血糖多在110-120上下,很少超過130;至於糖化血色素(Hb1Ac),漂亮的驚人,都介於6.0-6.1之間徘徊。
怎會有這場兄弟姊妹的餐敘?很有故事的。上週二,么妹電話通知,大外甥來電,說他偷偷替母親排流年,情況很糟,可能僅剩半年時光。先母去世後,住三重的大姊是我們兄弟姊妹的精神支柱。她有想回彰化探望娘家人,於是馬上敲定7/9的聚餐。只要提到大姊,激情和澎湃的情緒,波濤洶湧,止不住,停不了,另寫文章再詳述。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不會不懂Hb1Ac,因國健署和健保署大力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計畫和包裹給付案,糖尿病照護成效重要指標是Hb1Ac,醫療院所每半年,須給患者抽血,作此項檢驗。報告檢驗介於4-6參考值,很正常,非常標準,表示血糖控制良好;如果6-7,還OK啦,還順心啦;如果是8-9,甚至大於9,那可是一踏糊塗,尊醫囑差,簡直沒在控制。有先母前車之鑑,妹妹控制血糖可認真,運動、飲食和就醫,鉅細靡遺,不敢半絲馬虎,因之故,飲食量和營養均衡難免欠缺,身體質量指數(BMI)僅夠維持最低標準,勉強18上下吧。
基因很重要,後天環境雖然重要,但不如遺傳重要。先父有痛風毛病,這幾乎全是男人的毛病,我吳家男人沒一個例外,只是時機未到;女的,均平安無事。先父因反覆痛風,引發腎衰竭,接受洗腎,某日,併發感冒病逝,享年66。我大哥、侄子、我,都發作過痛風,大哥35歲發病,往後反覆發病,持續吃藥;侄子30歲發作,也服藥近年,才控制下來;至於我,66歲,才真正發病。
發作時,痛到屁滾尿流,眼眶含著淚水,無法走路,踮腳尖或踩腳後跟,都不行,腳一碰地,有如刀割刀剜,有如萬箭穿心,馬上痛徹心扉。尿急怎麼辦?總不能讓家人扶著走路,只好忍痛,自己扶著桌子、椅子和牆壁,單腳著地,一步一緩,艱苦地跳著進廁所。我那兩個兒子,都已30開外,老大成婚兩年後,好像曾經輕度發作過;至於二兒子,我猜,早晚吧,會走上祖先的道路。
先母,則是罹患糖尿病。我大阿姨因糖尿病引發中風,昏死在路邊汽車引擎蓋上,享年61;我母親也因糖尿病引發中風,腦幹栓塞,睡夢中猝死在床上,享年78。六個兄弟姊妹中,僅有這位妹妹遺傳到母親的糖尿病。大哥有嗎?有,輕微,不怎在意,斷續服藥治療;惟,晚年,生命末三個月,在為胰臟癌併轉移肝癌掙扎時,曾為血糖超標所折騰,他享年70
我沒有糖尿病嗎?騙人的,怎可能沒有?衛生局每年員工健檢,連續好幾年,67年總有,我的飯前血糖都是紅字,高於標準值,都介於120-130之間。不過,我很皮,我不管它,都以「兩個標準差」範圍以內,自我安慰,相信檢驗儀器是有誤差的,不是百分百的。
不少朋友請教我,「你是當醫生的,應該很會養生吧?」拜託,很不好意思,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不僅是我,幾乎所有的醫師都如此,會給病人看病,絕不會給自己看病,以致,耳鼻喉科醫師得喉癌,胸腔科醫師得肺癌,肝膽科醫師得肝癌,我沒騙人,這是事實,例子多得很,我沒糊弄你。
何謂「標準差(Standard devistion)」?我對最基楚的統計學有興趣,曾寫過10萬言有關此方面文章,很意外的,我亂扯的東西,竟被研究所學弟們,拿去印成講義,每人一份。有空,我會把這些文章舖在我的部落格。電腦不會犯錯誤,重複性極高,但檢驗儀器不一樣,同樣一管血,同樣一台儀器,多次檢驗,每次檢驗報告都不同,我到底要相信哪個數據?取數學平均數(Mean)嗎?還是幾何平均數(Geometric mean),或是眾數(Mode)、中位數(Median)?不會,會習慣用標準差。
標準差表示一組數值的離散程度,離散程度越大,標準差就越大,檢驗數據就越不準確;標準差越小,則越準確。標準差的定義:(各數值減去平均數)的平方,加總後,除以數值的個數 然後開平方根,得到的數值即是標準差。舉例來說,我檢查飯前血糖,抽了一管血,儀器作三次檢驗,報告分別是7085100,這三個數據的平均值是85,計算方式如下:(70-85)平方、(85-85)平方、(100-85)平方,相加總合為445,除以三為150150開平方根是12.247...,此12.247...就是標準差。
早期,檢驗報告正常值會用85+15-15表示,最低值是70,最高值是100,而15則是很接近標準差,甚至是標準差。我個人習慣用兩倍標準差來矇騙自己,安慰自己 ,所以,我的安全範圍更擴大,飯後血糖85+30=115115已是超標,是紅字,但我會自我安慰,鴕鳥心態地告訴自己,儀器有誤差嘛,不急著操心。
近來,簡單化,不讓民眾疑惑,不再用加減數據來表示,而改用參考值,例如,台大醫院,飯前血糖參考值是70-100(各醫院儀器不同,參考值也會不同),就看不出標準差是多少了 。不過,我仍會偷偷地,算出70100的平均值是85,大略估算標準差是多少,然後放大標準,聊以安慰自己一番。
當然,可以糊弄自己,絕不能糊弄患者,我會正經八百地告訴他,「飯前血糖超標,是紅字,有糖尿病傾向,雖然不是很高,仍請多控制飲食,和多運動,三個月後重驗,如果還是高,就必須接受糖尿病治療。」
當我妹妹在餐桌上說出GI值,我很驚訝,好高竿喔,看病看到連GI值也知道,真的久病成良醫,比我還厲害。她好學,不固封,有求知精神,不輸給時下年輕人,雖已年過60,我仍鼓勵她去唸研究所,一方面,也留給大學教授們一口飯吃。不要說「賞」,不好聽,很不尊師重道。少子化,私立大學招不到學生,難免面對關門壓力,有錢又有閒,到研究所唸個EMBA,豈不挺好?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成立於民國853月,截至今年2月,會員人數共8870人,極大的社團,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藥師、醫檢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因糖尿病照護與健保給付結合,取得學會認證的護理衛教、營養衛教,就可申請健保點值,以致大家紛紛加入學會,取得考試認證而絡繹不絕於途,眾人的辛苦,還不是為了給病人最好和最正確的照護。
目前,所有慢性病的醫療照護,最完整和齊備的,我認為是糖尿病,因罹患人數不下於高血壓、高血脂症或癌症,且常合併腎衰竭、心腦血管疾病、失明、截肢等疾病。希望,其他的慢性病,尤其癌症,也有如糖尿病一樣的統合和包裹式治療。
台灣的健保是世界有名的,便宜、大碗又滿鼎。去年初,統一旗幟鮮明的黃安,因心肌梗塞,緊急搭乘百萬醫療專機,從大陸回台,在振興醫院,使用健保開刀救命,引起政治立場不同者的公憤,如今,7/6,被人發現,他又回台,現身振興醫院,追蹤檢查,當然,又引起一陣撻伐和騷動,罵他「爽用健保」,黃安也不服輸,微博舖文反嗆回去,「健保不但要用,我想用就用,我沒事就用,你奈我何?」
不管藍綠,不管政治立場,健保真的是好政策,政府破產了,縱然賣掉偏鄉離島,也必須挺住和延續,百姓們則必須支持。不過,二代健保應該也僅能多撐個幾年吧,往後,還再須規劃第三代健保。對老百姓來說,生命是無價的,健康也是無價的。振興醫院外科部長魏崢醫師,可謂「醫界台灣之光」,1990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獎章,魏教授屢創台灣首例、世界第一的紀錄,患者術後存活率更是領先全世界,他是我彰中值得驕傲的學長。
衛教學會第七屆現任理事長杜思德醫師,接受壹週刊專訪,7/8登出了「怕甜不吃,吃水果關鍵在GI值」。台灣是水果王國,各式水果又大又甜,眾人皆擔心水果甜會引起血糖不穩定,杜醫師說,學會調查結果,糖尿病患每日水果攝取不滿一份的比例高達八成,擔心水果太甜不敢吃,在水果攝取不足的狀況下,容易缺乏天然營養素,反而不利血糖控制。
他說,不要單純以糖度來判斷糖份,主要須以GI值來判定,例如,金黃奇異果糖份高,但GI卻是中等程度。根據紐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所作的研究,餐前30分鐘先吃奇異果,受試者血糖上升幅度最平穩,血糖變化面積最小。杜醫師提醒,國人習慣於餐後才吃水果,但要穩定血糖,除了注意蔬菜及全穀類的食用外,最好在餐前食用營養,且GI值低的水果 像是芭樂、柳丁、奇異果、蘋果等。
何謂「GI值(Glycemic index)」?中文翻譯為升糖指數,又譯為糖生成指數,用於衡量糖類對血糖量的影響。在消化過程中,「迅速」分解,且將葡萄糖「迅速」釋放到循環系統的糖類,稱為高升糖指數;反之,「緩慢」者,則稱低升糖指數。總糖量不變,但血糖量緩慢上升者,比快速上升者,對人體健康更有利,不會造成劇烈升降,血糖劇烈升降有害健康。
GI值觀念,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大衛 詹金斯教授(David J. Jenkins),於1980-1981年,在研究最適合糖尿病人的飲食時發展起來的。升糖指數的計算定義:實驗者禁食12小時後,攝取特定數量(比如50公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扣除不可消化的纖維素等,然後,以血糖值為Y軸,時間為X軸(每15分鐘抽血一次,直到120分鐘),畫出一條曲線,一般30分鐘是曲線的最高頂點,接著,計算此曲線所覆蓋的面積。
用此食物所計算的面積,除以標準品,50公克的純葡萄糖,所畫曲線下面積,兩者相除,即是升糖指數。如果,某食物所量面積,僅有純葡萄糖的一半,即0.5,或50%,為了方便應用,大衛 詹金斯教授將數字乘以100,也就是去除%,得到50,此即為升糖指數。
目前,大家習慣的分類如下:低於55者,稱低升糖指數,包括蔬菜和某些水果、雜糧麵包、牛奶。介於56-69,稱中等升糖指數,包括全麥麵包、糙米。介於70-99,稱高升糖指數,包括玉米片、烘烤馬鈴薯、羊角麵包、白麵包。
原則上,因糠、種子皮可延緩胚乳澱粉的消化,全穀麥有較低的升糖指數;食物加工愈細,須要消化的時間越短,越有較高的升糖指數;烹調時間越久,食物軟化,須要消化的時間越短,越有較高的升糖指數。說到這裡,各位兄弟姊妹們,你應該很清楚所謂的PI值了吧?如果,還有點疑惑,維基百科有一張圖表,看過後,你會更了解。
如果,你沒有糖尿病,或目前沒有糖尿病,那要恭喜你,糖尿病發生率是蠻高的。據台大李弘元醫師報告,2011年,全球約有三億六千萬人有糖尿病,根據專家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會有五億五千萬糖尿病人,相當於每十名成年人,就有一名罹患糖尿病。台灣呢?也躲不了此趨勢。如果,你有糖尿病,也不用緊張或悲觀,同病相憐的太多了,到處都有病友會,不會孤單和寂寞的,有了GI值觀念,讓你更懂得飲食和血糖控制,恭喜你,也祝福你。
咱家,內人仍維持飯後吃水果的習慣,我則是飯前吃,不是我較聰明,懂啥血糖控制,而是家裡水果大量出產,我不吃,誰吃?我只好飯前吃,先消耗水果,先填滿肚子,然後吃飯;否則,吃飽飯,再也吃不下水果了。每回出國旅遊,在飯店裡,不少人搶著水果吃,或留個肚子等吃水果,我則打死不吃水果,我吃水果,吃到怕了。尤其,木瓜和香蕉;最近,則是芒果。有人能告訴我芒果GI值是高或低嗎?目前已知西瓜是高GI值。可惜,夏天吃西瓜,是人生大享受。
各位兄弟姊妹們,你可能會問,自己生產,吃不完,就送人嘛?有啊!但送人要看對象,某回,內人送學校同事木瓜,同事除了打來電話,還親自將木瓜送回,邊教訓起內人,「你不知道嗎?木瓜雖只有一點點爛掉,吃了仍有害健康啊!」丟下木瓜,甩頭離去,我內人懵了。
另有一次,內人欲再送木瓜給朋友,結果在場的朋友孫子,看到內人,天真無邪地說:「木瓜不好吃,我不要吃了。」害得內人啼笑皆非。至於芒果呢?天然栽種的,不噴灑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純有機的,難免有蟲害,除非我主動切水果,否則家人絕不會主動切來吃。唉!我種香蕉,家人不吃香蕉;我種木瓜,家人不吃木瓜;我種芒果,家人不吃芒果;現在,我種芭樂,肯定家人又不吃芭樂。看來,我必須往精緻農業發展,一百顆,僅選一顆,「精緻」化管理,水果漂亮到搶著吃,或捨不得吃。
文章結尾,依慣例,容小弟廣告一下,個人部落格,wu100136963.Blogspot.com,吳聰賢醫師,自6/11開張,已張貼「彰化小西巷的往昔(遠渡黑水溝的家族)」,自傳式小說,自前言、95章回到結語,共50萬言,歡迎指教。另外,亦張貼「公衛歲月(2005-2012年)小說、雜文和散文集」,共68篇文章,計50萬言,亦請不吝賜教。目前,則張貼「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和散文集)」,已張貼20篇文章,請指教。(106710日完稿)
【註記】網友回響:吳O華:「也非每樣水果都可飯前食用喔。我是否涉獵太多的糖尿病飲食,確是無所適從,這不能吃,那又須禁口,更須少量多餐,控制醣份又控制熱量,幾乎二個小時須吃一次,但又能吃什麼?真的很無奈,都快成自閉症了,瘦得不成人形都畏於見人了。即時GI值低的食物,也須遵行少量多餐進食,『適量』如何是適量?老哥現在統計學,標準差,皆有電腦程式軟體計算,只要會操作電腦軟体桯式即可喔。人生在世真的是來修行的,否則真不知如何活下去。」我:「是啊。市面上、網路上,各種各樣說法,讓人無法適從,不知聽誰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