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一一四、登革熱流行之危險因子調查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一四、登革熱流行之危險因子調查
作者吳聰賢醫師
此篇危險因子調查,由邱鴻英(疾管局病媒昆蟲組)、趙黛瑜(台大流病所博士班)、羅財樟(省立苗栗醫院家醫科)、黃智雄(疾管局病媒昆蟲組)、陳國東(疾管局疫情組)、王躬仁(前預防醫學研究所)等人撰稿,刊載於第十五卷第十期(民國881025日)「疫情報導」。有公衛、流病、生統、分生、檢驗,是一篇很棒的文章。
邱鴻英排第一位,應是直接撰稿人,在外國稱做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或寫成Correspondence to person有的則在某人後面標示信封符號(symbol)。在外國通訊作者不一定排第一位。其他五位對這篇文章的貢獻有多少?有哪些?不知道。如果在論文結尾,「致謝(Acknowlegements)」或「參考資料(Reference)」的前面增闢一欄「貢獻(Contribution)」,將六位作者的個別心血寫明,可避免打迷糊。想欽佩這幾位作者,才有地方讚美。提出「貢獻」這個餿主意,可能眾矢矢之,謾罵唾棄有之。
有的頭頂上司蠻橫索求,有的學子拍馬奉迎,或則傳統敬老尊賢觀念,造成署名作者一串,真假難辯。學術界不少門面廣手腕高者,或則團結性高者,數人連成一氣,肝膽相照,生死與共,論文互相掛名,爭取教育部升等積分。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也難以防堵。
北部某大學研究所,曾有研究生與指導教授發生論文排名之爭。教授說,「研究架構我提出,研究過程我指導。」研究生心有不甘,「研究架構早存我心,研究過程惟我苦撐。」彼此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外人難公斷。太陽底下新鮮或無新鮮事,端看個人觀點,在學術領域上,碩士論文多是重複別人的研究,博士論文有創見者亦有,但了了者更多。資質優者,哪怕未來寫不出更好的論文?
過去閉門造車,單打獨鬥的研究方式,想投稿國內學術雜誌都難,更別想國外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至於中研院李遠哲院長期許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s,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死後捐贈鉅資,自1901年起,每年以孳息,由瑞典皇家親自頒發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獎,後來又加上經濟),若不能科技間、團隊間、校際間整合,則是夢人夢話。
這篇危險因子調查,牽涉公衛、流病、生統、分生、檢驗。「聞道有先後,事業有專攻」,沒有統計學家參與,沒有實驗室專家協助,這篇文章價值性頓失。分工合作是必然,數人同時掛名,有其事實需要,不能抹煞眾人的貢獻。我個人雖然懂的比不懂的少,若滄海一粟,但忍不住喜歡生統。統計學家可以化腐朽為神工,也可以化簡為繁,玩弄學問於股掌間。假設以彰化市民生國小三十六人的小班為例,統計學家可以用班上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各種統計方法,洋洋灑灑寫出十萬、二十萬言論文,很夠唬人。
為了能看穿事實,批判錯誤,避免被牽著鼻子走,我潛心學統計學,希望有成。我笨,但我有靠山,二兒子吳右鼎,總有一天,他會解答我所有疑惑。二兒子數學、物理、化學資質不是佳,而是極優,尤其是化學,已爐火純青。我稱他「數理genius」,他稱呼自己「數理之神」。今年四、五月,明道中學舉辦校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他全校第二名,獲頒三百元獎金,高興雀躍直喊,「我天下無敵!」因為第一名同學,父母是學校數學名師,自小即受刻意栽培。八月份將北上參加全國競賽,祈禱他能發揮潛能,獲取好成績。
本研究針對高雄市三民區鼎金里某一小區,由天祥一路、鼎金後路、鼎金後路41巷、鼎新路所圍成的四方形住宅區,以「結構式問卷」挨家挨戶訪視,進行「橫斷式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tudy)」。為減少選擇性偏差(selection bias)和資訊偏差(information bias),本研究首次嘗試用回溯性世代研究法(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來進行調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