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十五、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
作者:吳聰賢醫師
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
中國環醫所統計學助理教授吳宏達曾多次提出的問題:「卡方檢定在探索兩個類別變項的什麼?」,答案是「關聯性(association)」;套用教科書的話「若在A變項的分類中屬某一項,則在B變項的分類中較易屬某一項,即說A、B兩個類別變項有關聯性,或此兩個類別變項的檢定具統計上的意義,反之,則此兩個類別變項沒有關聯性,或不具統計上的意義。」(參考書目2,p152),以上說法很理論,讓人思考打結,用表二改成的2×2列聯表(contingency
table)說明較易了解,
中毒
|
沒中毒
|
||
有喝可樂
|
107
|
53
|
160
|
沒喝可樂
|
2
|
9
|
11
|
109
|
62
|
「有喝可樂引起中毒的人數比沒喝可樂引起中毒的人數還多,有喝可樂與中毒有關聯性,即『有喝可樂、沒喝可樂』此類別變項的『有喝可樂』,與『中毒、沒中毒』此類別變項的『中毒』具有關聯性,或則此兩類別變項的檢定具統計上的意義。」,深層思考,到底什麼是關聯性(association)?怎麼樣的關聯?不可能從字面去了解清楚,個人不認同將association翻譯為關聯性,會誤導成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的相關性(correlation),有點自欺欺人,但也想不出更好的翻譯,或許翻譯成『結合』,「『有喝可樂』與『中毒』兩者結合,會有最高的勝算比」,會不會清楚一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