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四九)高原反應丹木斯
作者:吳聰賢醫師
「高山反應」和「高原反應」,指的是同一種症狀或疾病,台灣習慣稱為「高山反應」或「高山症」;中國大陸習慣稱為「高原反應」,或簡稱「高反」。此次西藏行,在西藏各地區,旅遊景點、遊客服務中心、環保接駁車等,都會看到高原反應和高反的宣導。在高海拔環境下,如台灣的玉山(3952米)和雪山(3886米)、日本的富士山(3776米)、中國的青藏高原(平均4500米)等,由於空氣稀薄、氣壓較低,身體因缺氧而出現此等生理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倦怠、全身無力、失眠等,若不加以處理,可能惡化為高山腦水腫和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症狀包括:意識不清、意識混淆、步態不穩、嗜睡、昏迷等;高山肺水腫症狀包括:咳嗽、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喘鳴、昏迷等,不管高山腦水腫或高山肺水腫,若不緊急搶救,均有生命危險,導致遺憾終生。
我這次西藏行回來,彰化縣鳳凰大地協會某位多年山友,向我詢問:「你這次西藏旅遊有服用丹木斯嗎?去年參加山友們私辦的日本富士山登山行,眾人怕有高山症,有準備丹木斯,因服用方法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明確,後來沒有服用。請問吳醫師,丹木斯可存放多久?有效期間是多久?說不定下次去西藏旅遊,很可能用得上呢!」這位山友尚年輕,60歲上下,雖有糖尿病,但平常有在爬山,身體狀況還不錯,富士山海拔也不是很高,他沒吃藥,也沒有高山反應。最近幾年,由於西藏旅遊很夯,連帶地丹木斯也開始受人注目,在我的門診,偶而有患者過來,說要去西藏旅遊,要求開丹木斯;也有患者不是西藏旅遊,僅是出國旅遊,如歐洲行,因會碰上3000米左右的高山,也來要求開丹木斯。丹木斯是處方用藥,不是藥師指示用藥,一般藥局是買不到的,除非有醫師處方箋。
前兩天,有一位年輕姑娘,30歲不到,經朋友介紹,來到我門診,說要去爬玉山,也要求開丹木斯。丹木斯(商品名稱,Diamox,每顆250mg)突然興旺起來,它到底是何方神聖?我查2016年第48期,似乎是最新的版本,陳長安藥師編著的「常用藥物治療手冊」,竟然查不到丹木斯,可見丹木斯是最近幾年才出廠的,卻名聲響亮,反後來居上,受人推崇,足見藥品取名非常重要。我只好查另一商品品牌Acetazolamax,成分與丹木斯完全一樣,手冊就可查得到,此藥被劃歸為「利尿劑」。其作用機轉蠻複雜的,也非常地專業,非我所能理解的,我不去討論,也討論不來。衛生署核定的適應症是「青光眼及下列疾病之輔助治療:水腫、癲癇」;非衛生署核定的適應症則是「急性高山症和急性腦水腫」。至於丹木斯預防高山症的藥理機轉 ,甚至治療高山症的藥理機轉,都不是很清楚。但據說,已證實丹木斯預防高山症有效,而且似乎是唯一證實有效的藥物。因利尿劑有很多種,一般醫療院所的內外科醫師,包括我在內,因作用機轉太複雜了,絕不會採用丹木斯來當利尿劑,雖然在「常用藥物治療手冊」上,它排序在利尿劑的第一位。任何人或任何醫師,包括廠商自己,絕不會想到,在利尿劑界中,完全沒有半絲名氣的丹木斯,幾乎要停產的丹木斯,會有這麼一天,成名於高山症!
網路搜尋結果,關於丹木斯和高山症的文章,多如牛毛,也多如繁星,各家各派說法,雖然大致相似,卻也有不少差異,馬階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蔡悅琪醫師有一篇文章,對高山症有很詳盡的說明,內容相當完整,像教科書般書寫,比其他醫療機構的衛教單張還齊全,也還中肯,讓我嘆為觀止,我極力推薦,值得親朋好友們參閱。馬階紀念醫院如何用丹木斯來預防高山症?我照抄如下:「丹木斯是一種很弱的利尿劑,被廣泛用在急性高山症和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已有10多年了,正確的預防劑量,長年以來一直有很多爭議,比較被大多數醫師接受的作法是:從爬升前兩天開始,每8至12小時口服250mg,至目的高度後,再繼續使用至少48小時。」
丹木斯的預防用法,確實有很多爭議,我查過好幾家大醫院的網路衛教資料,包括台大醫院的,幾乎沒有一家醫院是完全相同的,也因用法、用量太分歧了,害我忍不住高度懷疑,丹木斯真的能預防高山症嗎?哪有半顆劑量也能預防的?哪有服用半數日期也能預防的?你不覺得很離譜嗎?公職期間,我專門從事防疫工作的,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就是我重要防疫業務之一,以克流感來說,它是抗病毒藥劑,專門用來治療或預防A型流行性感冒和B型流行性感冒的,治療用法是:早晚各1顆75mg,連續服用5天;預防用法是:每天1顆75mg,連續服用10天,這是全世界統一口徑的,一清二楚,一明二白,就是這樣地使用,不再有其他的用法,不會有爭議,也不會有論戰。
然而,丹木斯的服用方法則太多種了,難怪有爭議,讓人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的才好!各家大小公私醫院,各行其事,莫衷一是,有「1顆,一天兩次」、「一顆,一天三次」的;也有「半顆,一天兩次」、「半顆,一天三次」的;另有「登山前一天開始服用」、「登山前兩天開始服用」、「登山前一晚開始服用」的;還有「登頂後繼續服用兩天」、「登頂後繼續服用一天」、「登頂後即刻下山,則不需再服用」...等等。這種分歧的服藥方式,若用排列組合來計算,2×2×3×3=36,總共有36種服藥方式,這是哪門子的預防用藥?我忍不住要大聲嘀咕:「這種預防性用藥有效嗎?簡直在開玩笑,不僅混亂,也很極端,有預防和沒預防,真的有差別嗎?」不僅病人不知如何用藥,連醫師也不知怎麼用藥呢!本次西藏行,在餐廳吃飯時,有團員詢問丹木斯如何使用?很丟臉的,我這個沒有經驗的醫師,只能蒙頭吃飯,難以答上話來,因我也是門外漢,不知要如何講清楚呢。
前兩天,那位預備攀登玉山,30歲還不到的姑娘,她來到我診間,要求開丹木斯,經我說明後,她只要求開3顆,我就給了她3顆,我怎麼指導她用藥?「登玉山前一晚,服用1顆;登山那天早上,再服用1顆;若登頂後即刻下山,則不需再服藥,除非另有狀況,比如有事耽擱了,延遲下山了,才服用備用的第3顆藥。」但願這位姑娘,在攀爬玉山的過程中,平安無事,千萬不要有高山症發生,否則難保當醫師的我,可能惹上刑事責任!我突然胡思亂想起來,開丹木斯給病人,是否要讓病人簽切結書?你說呢?
這次15天的西藏行,共有23名團員,有人有服用丹木斯,也有人沒服用丹木斯,我沒有確實數字,但個人猜測,沒有服用丹木斯的人,應該遠多於有服用丹木斯的。至於我呢?我是膽小怕事又怕死的老頭子,不敢不帶,我確實有隨身攜帶丹木斯,我有服用嗎?有!我怎麼服用的?留待下回,再詳談了。(114年9月17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