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七二)天府之國好美食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上回文章鋪出,某位親朋好友送來迴響:「稱讚這家林芝川菜館,怎麼沒有描述一下為何好吃?以及是什麼菜?跟台灣一樣嗎?麻婆豆腐?宮保雞丁?三杯肥腸嗎?」我有家族遺傳性痛風,從祖父輩到孫子輩,10個男性有9個罹患痛風,最年少發作年紀是25歲上下。痛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痛風一發作,卻要人命,至今,我大大小小發作,將近有10次,我不敢講究吃,我怎敢是美食愛好者?甚至是俗稱老饕的饕餮者?很感激涕零的,15天的西藏行,雖然吃了不少美食,卻平安順遂的,沒有痛風發作。然而,回台灣後,僅一個半月,飲食如常地,盡可能地清淡,居然還是發作了痛風。不禁回想起,感覺這次西藏行,似乎有藏傳佛教諸神明菩薩們在保佑,我沿路拜訪和膜拜藏傳佛教衆寺院,不是白走工的。10幾年前,我去北疆旅遊,剛抵達新疆的第一天,喝了半瓶啤酒,也喝了一小杯白酒,竟然隔天清晨,痛風發作了,嚇得我往後11天行程,打死不喝酒,滴酒不沾。當年北疆行,不!幾乎所有的大陸旅遊,包括北京、江南、張家界等旅遊行程,每餐每桌10人,都備有2瓶啤酒。台灣高速公路交流道旁,大眾化、平民化的遊覽車和菜餐廳,也是每桌10人備有2瓶啤酒,不知是台灣學大陸的,還是大陸學台灣的?兩岸各餐廳有志一同。
此次西藏行,在西藏所吃的飯館,大抵是川菜館,縱然不是川菜館,菜色也較類似川菜,或接近川菜的漢族家常菜。唯一的例外是,為了7月8日,方便清晨參訪珠峰大本營,前一晚(7月7日),我們投宿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巴松村的藏族民宿,當晚在此藏族民宿吃晚餐,此晚餐非川菜,也非漢族家常菜,似乎是藏族的簡易火鍋餐,或是變通式的漢族簡易火鍋餐,完全沒吃到藏族的主副食品。此簡易銅鍋火鍋餐,8個人圍成一桌,主要有三成份:應該是豬肉肉片、各類瓜果蔬菜和速食乾泡麵等,全放進火鍋內一起烹煮,就再也沒有其他主副食了。至於藏族的傳統食品,糌粑、牛羊肉、乳製品、風乾肉、青稞酒、麵片、饃饃等,連一口也沒嚐到,遺憾到家。糌粑(ㄗㄢˊ ㄅㄚ),藏族最經典的主食,用青稞炒熟磨成的粉末,類似閩南的麵茶,混入酥油、茶水後,用手捏成團,以便進食。饃饃(ㄇㄛˊ ㄇㄛˊ),則是藏式水煮餃子,裡頭包有肉屑、蔬菜末等,類似漢族的餃子。
來西藏,卻沒吃到西藏傳統風味餐,至少也要嚐嚐糌粑嘛,豈只遺憾而已?簡直入寶山空手而回,讓人搖頭、跳腳又嘆息呢!似乎逼著我,還要再次西藏嗎?沒機會了,75、76歲的老頭子,沒有三兩三,豈敢上梁山?其實,我們能挑剔嗎?我們不應該挑剔!我們沒有講話的餘地!陸方旅行社在行程裡,已經講得很清楚,公正、公平又公開,每一餐每人份才人民幣50元,換算新臺幣才213元上下,若一桌10人,一桌才2130元,我們能奢望吃到什麼好料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笑死人了!千千萬萬,不要吃飯卻不懂得米價!在台灣,新冠疫情前,交流道旁大眾化遊覽車和菜,每桌10人2000元,9菜1湯,能吃到什麼?僅是吃粗飽而已!新冠疫情後,調漲為每桌2500元,又能吃到什麼?勉強果腹而已啦!至於西藏的2130元,由於陸方物價較低廉些,加上薄利多銷策略,10幾樣菜擺上桌,才感覺有看頭,也才感覺有好料可吃,否則店家豈非要喝西北風?依我個人估算,在西藏吃的每一餐,大抵上,若換在台灣吃的話,沒有4000元是埋不了單的。對店家來說,單幫客比旅行社團客好賺,因旅行社將價錢壓得很低,旅行社甚至還要抽成,店家可說勒緊腰帶,堆滿笑臉,苦水往肚子吞,賺一塊算一塊呢!我只能感恩地說,謝謝店家們的付出,此次15天西藏行,我每餐吃得很飽,也吃得很滿意,滿意到要磕長頭了呢。
在林芝川菜館,我們有吃到麻婆豆腐嗎?沒有!卻吃到比麻婆豆腐更有風味的類麻婆豆腐!何謂類麻婆豆腐?傳統麻婆豆腐用的是嫩豆腐,但西藏川菜館,用的不是嫩豆腐,而是板豆腐,它用板豆腐烹調麻婆豆腐,有辣椒和豆瓣,又麻又辣,很有口感,非常爽口,吃它千百回也不厭倦。嫩豆腐不經過壓榨,水份含量高,口感較嫩,軟軟的,幾乎沒有感覺豆腐的存在;板豆腐經過壓榨脫水,水份含量低,口感較紮實,以我個人來說,我反而喜歡板豆腐切成片狀,烹調製作成的麻婆豆腐。我們有吃到宮保雞丁嗎?沒錯!傳統川菜最基本菜色也包括宮保雞丁,不僅在林芝川菜館吃到宮保雞丁,在西藏多家餐館,也幾乎都吃到了,但與傳統的宮保雞丁有些差異。傳統的宮保雞丁,炒得較乾,紅色辣椒甚至炒成乾焦狀,有色澤感,麻辣程度高,且必放花生拌炒;但西藏的宮保雞丁,炒得較濕,較少縮水,也是炒得又麻又辣的,有的有放花生拌炒,有的則放其他拌料拌炒,如芹菜、豆腐乾、蔬菜等,也照樣吃得津津有味,口齒留香,手忙,嘴巴也忙,忙得停不下筷子。至於著名的三杯肥腸呢?包括林芝這家川菜館,在西藏的各家餐館,都沒吃到三杯肥腸,但搭機離開西藏拉薩,來到四川重慶後,才嚐到三杯肥腸,不僅如此,我此生才真正嚐到亙古不變,最經典的,最傳統的川菜,哇塞!真夭壽喔!美味到嘴巴無法形容,卻也要嘴巴來形容!吃後,僅能從嘴巴發出的讚嘆聲來描述喔!再次感謝陸方老總,西藏行接近尾聲階段,重慶川菜館巧安排,真的名不虛傳,不負天府之國的名號,川菜好吃到咋舌,也好吃到吮指。我是個俗氣的老頭子,總以金錢來衡量,忍不住地回想著,這桌川菜若搬到台灣來,一桌會要價多少?我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單?
在西藏各餐館,包括林芝這家川菜館,除了桌上擺盤10幾道各有風味的菜色外,大抵上,也會同時提供三樣主食,讓顧客吃到飽為止,包括:米飯、饅頭和過水麵線。我這個老頭子,腦筋原本就沒有那麼好,且老來記憶力明顯退化,要我回憶三個月前,是否在林芝那家川菜館,也吃到了四川過水麵線?我真的不敢保握,似乎有吃到,又似乎沒有吃到?很怕誤導大家,把在其他餐館吃的過水麵線,也想像成在林芝川菜館也吃到,那可極度對不起了!有錯誤的話,還請同團團員幫忙更正。米飯和饅頭兩樣主食,我會挑選米飯;若是過水麵線和米飯兩樣主食,我一定先挑選過水麵線,因米飯可隨時無限供應,但過水麵線就拿一碗公,眾人吃完也就沒有了。何謂過水麵線?麵線煮熟後,避免餘溫造成麵線過爛,必得用冰開水冰鎮降溫,然後進行第二次的調味加料和製作。過水麵線不腐不爛,有嚼勁,必然好吃,這是毋庸置疑的,根本不用去懷疑,然而,在西藏吃的四川味過水麵線,不僅麵線有咬勁好吃,更讓人驚艷的,驚天動地的,卻是它的湯頭。川味過水麵線煮成湯,完全是清湯,沒有看到半絲佐料,比如蔥、蒜、薑、醋、醬油或辣椒等。
不僅如此,也沒有看到半點配料,比如肉片、肉塊、肉乾、魚乾、魚鬆、芹菜、蘿蔔絲、紅蘿蔔絲、洋蔥、香菜等等,全然是清湯掛麵,清得很徹底,清到可見底,看不到油滴,也聞不到油膩,但湯頭卻是人間美味,美味到無以復加,比山珍海味還超過,令人難以忘懷,且回味無窮。說句不客氣的話,以此湯頭跟日本拉麵湯頭相較,日本拉麵沒得比,只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回頭叫媽去。因日本拉麵大半用豬大骨頭熬高湯,豚骨就是豬大頭骨,包括股骨、脛骨、腓骨、骨盆骨和肩胛骨等,不僅油膩,還調味相當鹹,你認為喝這種湯頭健康嗎?你會喜歡嗎?你會每天喝嗎?關於重慶、成都等天府之國的經典川菜,還多者呢,絕不會僅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三杯肥腸和過水麵線這4樣美食而已,有空我們再來繼續探討。首要的,敬請包涵,我不是美食專家,我是外行裝內行,我是不懂裝懂,嘴賤多話,還請見笑了。(114年10月20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