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四一、熱血滿盈的社會企業

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四一、熱血滿盈的社會企業
作者:吳聰賢醫師
何謂「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先來說英文,何謂「Enterprise」?指「事業」或「企業」,但特指有一定冒險性的事業,尤其須懷抱「熱望、志向、雄心和抱負」;加上「Social」,中文就直接翻譯成「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就是:做好事又能賺錢,賺了錢又去做好事。「社會企業」就是:有創新能力、有魄力,敢於與一般企業競爭拼搏;對人、對事、對社會公益與公義,勇於關懷,有解決行動力等。總之,不是慈善事業的慈善事業。不須用故事、愛心博取社會大眾同情,不須慈善機構或善心人士捐輸,不須向公家單位爭取補助,而能收支平衡、永續經營的企業。
進入主題前,我先來說個小故事,說明「一種米養百種人」,人心叵測,人性滔滔,好人和壞人,天壤之別。1051130日,週三,下午四時,我列席縣府每月例行性會議,「治安會報第235次會議」。持續將近20年的會議,經歷好幾任縣長。好幾個月來,每月,由縣長親自頒獎,表揚成功攔阻詐騙集團的有功人員。詐騙集團橫行經年,萬民痛恨,全民唾棄,其人無後,但案子從沒遞減趨勢,本月有功人員反暴增,讓人驚恐警惕,也搖頭嘆息。
中華郵政永靖郵局工作員,主動通報警方,成功攔阻,避免遭詐騙3萬元。全家彰化自強店店員,成功攔阻,避免兩人遭詐騙合計25萬元。台灣銀行彰化分行行員,成功攔阻,避免遭詐騙80萬元。秀水鄉農會兩名行員,成功攔阻,避免遭詐騙70萬元。統一彰化崙北店店員主動提供詐欺車手情資,警方因而查獲車手一名。台北富邦銀行彰化分行行員,也是主動提供詐欺車手情資,警方因而查獲車手一名。沒成功攔阻的有多少?應該不勝枚舉,冰山一角吧。艱辛萬苦,省吃儉用,儲存下來的養老金、棺材本,就被詐騙集團詐光,情何以堪?恨不得一頭撞牆,死給你看。
1054月,台灣詐騙集團在第三地,肯亞和亞美尼亞,利用網路電話,假冒公家機關,進行詐騙,被騙民眾達百餘人,詐騙金額超過人民幣一億餘元。9月,詐騙集團被亞美尼亞警方抓獲,78名台灣詐騙集團成員,悉數遣送中國大陸,關進牢裡,吃免費牢飯。此案造成兩岸管轄權、主權的議題,引發媒體版面大肆報導,然而,並無法嚇阻詐騙集團的猖獗,可見身陷囹圄,非其所懼!難道亂世要用重典嗎?如何重典?難道要逼著政府當劊子手,人頭落地才能遏阻嗎?
新自然主義幸福綠光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4月出版的「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紀錄台灣九個社會企業,本著關懷、公平、正義的決心,如何艱辛、熱血、追夢的實戰故事。本書由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策劃,學會理事長李家同教授,秘書長胡哲生教授。胡哲生,輔仁大學企管系教授,匯聚學術界、社福界、企業界力量,於2009年成立本學會,積極推動社會企業,進行學術研究、建構理論,及激發創新、扶助創業的資訊輔導。
九個社會企業故事,我擇三個較有感觸的故事,簡單摘錄敘述如下。第一個故事,「喜願共合國」,弱勢就業,糧食自主。彰化在地的故事,施明煌於199941日愚人節創立。他的專長是工業工程,原在彰化生產低壓自動控制燈具的機電公司擔任高階主管,公司把包裝工作外包二林喜樂保育院,讓院生賺取微薄零用金。
某日喜樂創辦人瑪喜樂修女來訪,熱切的眼神詢問:「這群身障孩子長大可以做些什麼?」激起施明煌無怨無悔,永不回頭的熱血。他雇用身障人員,在彰化芳苑田間農舍,成立「喜願麵包工坊」,販賣有機且沒添加物的麵包。他堅持三不原則,不接受捐款、不向社會募款、不申請補助。經數年,披星戴月,沒暝沒日,慘淡經營,終能穩定下來,收支平衡了,不僅如此,還有盈餘繼續做善事。
數年前,由於民生物資飆漲,進口麵粉價格翻漲,一日數變,隨人喊價,猶如遭人綁架勒索般,他憤恨不平,再次激起熱血,他開始大動作,不相信台灣種不出小麥,要讓小麥在台灣重新紮根。於是,從2007年開始,南北勘查農地,全國契作小麥,此舉獲得大成功,截至2013年,小麥契作面積已達二百公頃。為了友善土地,永續經營,豆麥輪作是好的方式,於是又加入了大豆契作,企業版圖,從麵包擴充至豆漿、醬油等。至此,喜願共合國已成社會企業的巨人,永在台灣屹立不搖。
「喜願共合國」和「喜樂保育院」,同樣有個「喜」字,不禁猜測施明煌,應該受到瑪喜樂夫人的感召。瑪喜樂,191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1954年受台灣南投牧師謝瑋醫師見證感召,1959年隻身搭機來台,確立一生奉獻台灣的決心。1965年,瑪喜樂在二林基督教醫院,創辦「小兒麻痹兒童保育院」。1969年,保育院獨立出來,成立董事會,此為「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濫觴。瑪喜樂倍極尊崇,人稱「阿嬤」,於2007年過世,享年93歲。
我跟「喜樂保育院」有淵源。民國84年前後,大熱天,我開著冷氣壞掉的轎車,載著先母,從彰化市南下,走縱貫公路,怕拋錨,喜美老爺車不敢走高速公路,經秀水、大村、埔鹽、溪湖,往二林去,然後一路問路,來到保育院,僅為了區區兩萬六千元的捐款。這是先母的心意,包含對子女的疼惜,我不違逆,北彰到南彰,近兩小時的車程,我陪母親過去。為何有此捐款行程?沒有其他家人知道,這是我與先母心中的秘密,會隨著棺材永埋地底。
我跟保育院的淵源,沒有就此結束。民國94年冬,流感流行,保育院發生流感群聚疫情,我以疾管科長身分,率領防疫同仁前往疫調、衛教、輔導和採檢。保育院位於二林偏僻田間,四周空曠,全無遮蔽,溯風呼嘯,寒風凜冽,讓人全身顫抖,只見瑪喜樂阿嬤,坐在輪椅上,由院內同仁推著,雖老態龍鍾,卻也精神抖擻,她用眼神跟我打招呼,然後到處巡視去。一路上,有七、八歲,或十餘歲,身障或精障的院童,拄著拐杖,或留著鼻涕和口水,高喊著「阿嬤好!」
殘障兒童,免疫差,加上冬天寒冷,保暖不足,流感群聚疫情難免。民國97年冬,又因流感群聚疫情,我再次率領防疫同仁蒞臨保育院。此刻,人事已非,受人景仰的瑪喜樂阿嬤,去年初春,受主寵召,已駕鶴西歸,離開她貢獻一生心力的保育院,僅留下遺照供人瞻仰。
瑪喜樂生前獲獎無數,81歲,李登輝總統頒發「中華民國第五屆醫療奉獻獎」;86歲,李登輝總統頒發「紫色大綬景星勳章」;87歲,台灣基督教長老總會頒發「榮譽宣教師」;88歲,榮獲內政部「壹等內政獎章」,和「台灣永久居留證」;91歲,榮獲總統文化獎「太陽獎」;93歲過世,獲總統頒發褒揚令。
第二個故事,「光原社會企業」,弱勢自立,生態有機。在輔仁大學「原住民專案辦公室」創辦人,印度籍的鄭穆熙神父帶領下,陳雅楨與夥伴們進入原鄉部落,進行社工服務,開辦拒菸戒酒、親子互動、婚姻溝通、預防保健等學習講座,有效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沒有效,只有女人和小孩參加,男人都出外幹活,養家活口去了。原鄉工作機會少,農作外,主要是打零工,工作機會不穩定,家庭收入少,若遇上風災、雨災或地震,收入掛零,生活困頓可想而知。
原鄉部落如何走出困境?陳雅楨認為將原鄉提升為「有機部落」是唯一轉機。陳雅楨與阿里山鄒族,於2006年,以非營利方式,成立「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推廣廚餘轉作肥料,及有機蔬菜耕種技術,農產遍及阿里山鄉,以季節性蔬菜、高山茶、竹筍、咖啡等有機農產品為大宗。
然而,生產有了,銷路成了重要問題。於是,陳雅楨與眾友人,在2008年創辦「光原社會企業」。以「集體認證,共同行銷」,避免小農單打獨鬥的艱辛,「瑪納」負責人員培訓與生產,「光原」負責通路、行銷和品牌打造。如今,已是阿里山鄉最大的農作物生產集團,也是全台第一個通過有機驗證的原住民地區。
「光原」保證收購所有有機作物,前提是農友必須先加入「瑪納」,成為班員,接受輔導,禁止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和化學肥料,除了維護個人身體健康、生產有機蔬菜,且與大自然依存的信念,改變土地命運,讓土地永續經營。如今,原鄉部落收入增加,經濟自主,找回了尊嚴與自信。同時,穩定生活後,留住了人才,也投注下一代的教育,維護文化和文化傳承。
有一位「瑪納」班員說:「自從結婚,有了小孩後,不敢讓兒女進入農園打滾、玩泥巴,才開始想著如何與農藥劃清界線,讓下一代在無毒的生態中成長。」這句話讓我驚醒,我又怎能讓咱家孫子,在滿是農藥、化肥的果園長大?我希望我家小千比不會患大自然缺失症,會是滿臉黎黑,陽光、樂觀、合群、健壯的小伙子,我預計,等小孫子23歲,能走能爬,就要帶他進入自家果園,接觸生態,接觸大自然。看來,為了孫子安全,我也要步入有機一途了。
田園真的是雜草的家園,雜草叢生是必然的,人反而是外來種,當拿著鐮刀,蹲在地上,割完東邊的草,西邊的草又長高了,反反覆覆,不僅割不完,還敗給它,因草生長的速度是手割的好幾倍。尤其,五、六月雨季,雜草飛也蔓生爆長,幾乎很想放棄,卻又捨不得放棄,互為拉鋸。故心中有個暗算,等退休後,要用除草劑,小面積、小範圍的噴灑,如今,為了孫子,只能手拿鐮刀,繼續蹲在地上,跟雜草奮戰了。
第三個故事,「大誌/The Big Issue Taiwan」,弱勢就業,文創媒體,幫助街友自立更生的熱血雜誌。由台灣網路媒體人林取中,於20102月成立「大智文創志業公司」,同年4月「大誌」月刊,台灣創刊號正式發行。此月刊源於英國的「The Big Issue」雜誌,由戈登羅迪(Gordon Roddick)與約翰柏德(John Bird),於1991年在英國倫敦創刊,目前已幫助超過2900位無家可歸的街友,每週吸引超過67萬以上的讀者。至今,在日本、澳洲、韓國,甚至肯亞、馬拉威都有不同版本的授權。李取中一樣,於200911月,飛往倫敦,與創辦人會面,並得到了授權。
李取中面對兩個難點。第一個難點,在網路媒體資訊,免費、方便取得的競爭下,如何編撰專業的平面雜誌?他鎖定20-35歲的Y世代的讀者,著眼於現下的觀察,及放眼未來市場的判斷,本雜誌含括全球意識、商業科技、品牌設計、藝術文化評論等,能成功嗎?第二個難點,以街友為銷售主力,讓街友自立更生,扭轉傳統通路舊思維,然而,街友在常態工作職場裡,無論是紀律或能力,被視為最不穩定的風險,能成功嗎?
網路資訊多到爆,個人各類社群網路也多到爆,不要說仔細或瀏覽去看內容,連按打開或刪除都會手忙腳亂,有誰會花百元,在捷運站口被推銷,購買這本雜誌?街友批貨成本五十元,販售不二價的雜誌,賺取每本五十元的利潤,同樣是兜售,跟兜售口香糖、原子筆有何差異?讓人擔心,這本雜誌應該要有很大的可讀性,及很大的賣點。
結果,我杞人憂天,我多慮了,李取中了不起,他成功了,且站穩腳步了,他透過販售員的用心,及驚人的雜誌銷售潛能,讓「大誌」每月發行量直逼三萬份,銷售率也滿檔,截至20131月,共發行三十四期,有二十九期皆已售罄,絕版無庫存了。

台灣有詐騙集團,還舉世聞名,臭名傳千里,卻也有充滿熱血的社會企業,默默奉獻心力,讓台灣更有愛心。台灣到底怎了?台灣人應該汗顏,還是驕傲?願天助台灣,天助人助,讓台灣社會更祥和、更平安、更幸福。(105128日完稿)

Related Posts:

  • 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一七、苗栗南庄向天湖山 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一七、苗栗南庄向天湖山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5年8月21日,週日,彰化縣鳳凰大地協會,登山行程,苗栗南庄向天湖山。協會向心力高,不須登高號召,青菜豆腐,兩三下,就是八輛大巴,330人參加。不分東西南北,全國大小登山社,瞠乎其後,難望項背。咱們協會… Read More
  • 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四十一、水社大山名聲響中外 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四十一、水社大山名聲響中外 作者:吳聰賢醫師 啥是水社大山?位在哪裡?怎說名聲響中外?水社大山,海拔2059米,是台灣小百岳之一,著名的名山,位於南投縣魚池鄉,與信義鄉交界,鄰近日月潭。僅是小百岳之一,竟然號稱大山,未免虛張聲勢,混淆視聽,蠻不要臉的,不過,… Read More
  • 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三O、東滿步道健行 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三O、東滿步道健行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5年9月25日,週日,彰化縣鳳凰大地協會,105年第20次活動,桃園市復興區,東滿步道縱走健行。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滿月園國家森林遊樂區,兩者間步道,簡稱東滿步道,總長超過7.5K,因最後木柱標示7.5K… Read More
  • 白袍診間驚奇 十二、患高血壓和焦慮症的悲苦人生(下集) 白袍診間驚奇 十二、患高血壓和焦慮症的悲苦人生(下集)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上集提到,七十餘歲的老婦人,陪著腦性麻痺的兒子來就醫。兒子患一般的感冒,沒有任何特別的,我看診,我給藥。沒想到,兒子離開座椅,剛站起來,老婦人緊接著坐下來,原來,老婦人也一起掛號,要看診的,而且,是長期拿慢性處方箋的老… Read More
  • 白袍診間驚奇 十一、患高血壓和焦慮症的悲苦人生(上集) 白袍診間驚奇 十一、患高血壓和焦慮症的悲苦人生(上集) 作者:吳聰賢醫師 診間門被推開,先走進來的,是稍肥的壯碩男子,八十餘公斤,30餘歲;後面跟著一位老婦人,臉色蠟黃,滿臉皺紋,步履蹣跚,老態龍鍾,少說有七十餘歲。兩人似乎是母子,但我很好奇,鄉下人純樸,多維持古風,對年老父母蠻孝順的,大抵…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