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一三五、台灣地區腸病毒學術研討會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三五、台灣地區腸病毒學術研討會
作者吳聰賢醫師
民國91511日(星期六),母親節前夕,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假臺北市性病防治所十樓會議室,舉辦「2002年台灣地區腸病毒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包括四大主題:腸病毒流行病學、腸病毒診斷和臨床醫學及病理學、腸病毒感染治療及處理經驗、腸病毒疫苗及藥物發展。
民國87年,台灣爆發腸病毒感染疫情,當年迅速建立多方面疫情監測體系,一、「定點醫師監測系統」,此系統實施多年,87年起加強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泡疹性咽峽炎(herpes angina)的通報。二、「38種法定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此系統亦實施多年,87年起增加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知通報。三、「腸病毒住院監測系統」,新成立之系統,地區級以上醫院腸病毒住院病患每週通報,彰化縣通報的醫院有彰基、二基、秀傳、漢銘、百川、卓綜合等醫院。
另外一種監視體系,是11家合約實驗室的通報系統,包括台大、三總、林口長庚、彰基、台中榮總、中國、成大、高雄長庚、高雄榮總、高醫、慈濟等醫院。
民國87年至90年,全台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數統計如下:

87
88
89
90
重症確定病例
死亡病例
405
78
35
9
291
41
389
55
民國878月間,我在彰化市大竹區當衛生所主任,彰化縣疫情相當嚴重,中央研究院何美鄉研究員,帶領一位台大公衛女學生到彰化市做腸病毒流行病學調查,衛生所各地段護士,包括李淑齡、蕭麗香、黃瑞枝、劉彩娥、賴秀水等人,騎機車在前帶路,我坐何研究員的計程車陪同前往。
當年,研究亦採病例對照組方式(case-control study),以腸病毒死亡個案當病例組,同村里腸病毒非死亡個案當對照組,以限制性結構式問卷做調查,由何研究員親自訪談。除小孩、雙親基本資料外,小孩發病史、包括兄弟姊妹的家族史、懷孕生產史、哺乳方式、過去病史、預防接種、學前教育等都是詢問的重點,另外,飲食、飲用水、環境也是焦點。廚房必看,如果飲用地下水,必詢問何種方式過濾消毒。庭院是否豢養牲畜家禽,鄰居是否放養鴿子等。
上述研究純粹口頭訪談,沒有採集人體或環境檢體,也沒有蒐集飲用水,或做病媒蚊調查。上下午各跑了二、三家,中午回衛生所吃便當。晚上,彰基安排住宿,隔天前往其他鄉鎮繼續做調查。何研究員重口味,問有沒有辣椒醬或醬油。當時,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何研究員吃不安穩,中午休息時間,不斷聯繫台北交代事情。
這次田野流行病學調查(field epidemiology)建立何研究員的學術地位,但是,研究結果無法獲得致死與非致死病例間的差異性,沒有找出危險因子(risk factor)。流行病學沒結果,會不會是腸病毒本身毒性的差異性,產生不同的結局?
台灣與其他地區之腸病毒71型,以變異性較大的VP-1區域,做基因樹圖譜分析,可分成ABC等三大族群,腸病毒71型原始型EV 71-BrCr單獨組成A族群,台灣87年流行的是C族群,到了88、、8990年流行的是B族群,不管CB族群均有致死的個案,可見腸病毒71型之VP-1區域的基因序列,與疾病致死率無關。
變異性較大的VP-1區域,只是腸病毒整個基因序列的一小段,位在那裡?有何功能?我不知道。其他變異性較小的區域,沒有徹底分析,我擔心是否其毒性差異性之所在。流行病學沒找到危險因子,腸病毒的毒性也無關,死去的小孩豈不死得不明不白?定到閻羅王殿喊冤,「那麼多人感染腸病毒,死的為什麼是我!」
最後考慮的是個人易感性(susceptibility)。個人遺傳自雙親的基因不良,腦神經細胞、肺泡細胞、心肌細胞表面的接受體(receptor)對腸病毒有高親合力(affinity),別人是掄刀槍拒敵,您是簞食壺漿迎王師,當然必死無疑;或者多型核白血球、單核球、T細胞淋巴球、B細胞淋巴球等免疫細胞太爛,讓敵人秋風一掃,萬軍皆披靡。如果是這樣,死去的小孩喊冤的對象不是閻羅王,而是父母。
人類單套染色體有30億個核甘酸,46條染色體共有60億核甘酸,學者估計應有5萬多個基因,不管是沈志陽或何美鄉研究員,誰有能耐找出腸病毒致死個案的易感性基因?5萬個基因一個個嘗試,要玩到民國幾年?如果易感性基因是2個、3個、4個或更多個多重基因決定(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由多重基因所決定),其排列組合有多大?投胎千遍也搞不完。
研討會上,想舉手發問,「流行病學無法解決,腸病毒的基因序列又無關,學者專家是否往個體的易感性基因研究,才能突破腸病毒致死與非致死的差異性?」演講者不是臨床醫學博士,就是醫學中心主任級醫師,四位主持人,包括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林瑞雄教授、台大醫院小兒部李慶雲教授、國泰醫院內湖分院洪焜隆院長、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劉武哲教授等名教授一堆,自慚形穢,只得吞下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