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一三六、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三六、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
作者吳聰賢醫師
民國91719日(星期五),參加彰基全院性專題演講,由慈濟大林醫院內科部、醫研部主任賴寧生醫師主講「An Interaction Between Neural, Endocrine and Immune system-From Basic to Clinical(從基礎到臨床醫學探討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互相調節關係)」。
賴寧生醫師陽明醫科畢業,陽明醫學博士(M.D.)、哲學博士(Ph.D.),現任慈濟醫學院副教授、嘉義大學理工學院副教授、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副教授,也在嘉義榮民醫院從事臨床醫療工作。
下視丘或視丘下部(hypothalmus)、腦下垂體(hypophysis or pituitary gland or pituitary body)與各內分泌腺體,如卵巢(ovary)、睪丸(testis)、腎上腺(adrenal gland)、甲狀腺(thyroid gland)等腺體組成一軸線,層層調控,也互相回饋反制,這是基本醫學知識,我們可以知道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互有關係,合稱神經內分泌系統(neuro-endocrine system),雙向性彼此調控。
臨床醫學上,賴教授提出自己三個案例,其中一位27歲女性,年輕時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後來演變月經停止(amenorrhea)、卵巢萎縮衰竭(ovary failure)。第二個案例,中年女性,曾患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自發性、特發性、原發性血小板過少性紫斑),接著患硬皮症(scleroderma),後來又罹患卵巢萎縮。最後一個案例,年輕女性,罹患癲癇(epilepsy),後來併發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和卵巢萎縮。
以上三個案例,紅斑性狼瘡、紫斑症、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nue diseases),顯示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三合一,彼此互相影響。近20年來,臨床病例讓學者把目光注視於此。最近,發現不少細胞內重要分子,如轉移RNAtransfer RNA or t RNA)、拓樸異構脢(topoisomerase)是自體抗體攻擊的目標-自體抗原(autoantigen)。
A轉移RNAtransfer RNA or t RNA 存在於細胞質中。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構成,每種氨基酸有專一性的轉移RNA相對應,故至少有20種轉移RNA。進行蛋白質合成時,許多各類轉移RNA攜帶專一的氨基酸到核糖體(ribosome),然後一個個氨基酸串聯成蛋白質。當轉移RNA是自體抗原,被無情摧殘,還能合成結構性蛋白質(structural protein,例如細胞膜)或機能性蛋白質(functional protein,例如酵素)嗎?除了自體免疫疾病,還會併發何種神經內分泌疾病?或全身各器官疾病?
B拓樸異構脢(topoisomerase,希臘文topos,英文place,中文局部或部位;希臘文isos,英文equal,中文相同的;希臘文meros,英文part,中文部分;英文isomer,中文同質異構物)過去有人命名為DNA relaxing enzymenicking closing enzymeuntwisting enzymeswivelase。舊的名稱可約略猜出其功能,「拓樸」是音譯,失去其原義。DNA複製時,雙股打開,每一股重新複製另一對稱股,為避免DNA過度扭轉(超螺旋性superhelicity),需此拓樸異構脢將DNA單股或雙股切割小隙裂,解套後在吻合。毛線球糾纏打結時,您是不是剪斷重接?此段太難,不易瞭解,看過即可,否則會抓狂。當拓樸異構脢變成受攻擊的目標,細胞分裂只得停擺。
另外,廣泛存在於肝臟、腎上腺、性腺細胞內的重要酵素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簡稱CYPP450),也是主要的自體抗原(autoantigen)。自體免疫疾病發生時,自體抗體攻擊自體抗原,當然引發自體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腎上腺衰竭(adrenal insufficiency)和早發性卵巢衰竭(premature ovary failure)。先有自體抗原,再有自體抗體?還是先有自體抗體,再有自體抗原?我不知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讓科學家去解答。
C細胞色素P450CYPP450 是一大群酵素,存在細胞質的平滑內質網上(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負責人體的代謝反應,想要徹底瞭解它,窮一輩之力也無法搞定,不如跳海。中國環境醫學研究所分子遺傳學教授吳芳鴦老師,其發表的多篇論文有CYP1A1CYP1A2等酵素之基因多型性脢,在吸煙、空氣污染、紫外線、電鍍廠、汞中毒等工人之解毒比較。
細胞色素P450CYP)依據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成14個家族(family),從CYP1CYP2CYP3……排到CYP14;同一家族再依據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成數個次級家族(subfamily),如CYP1ACYP1BCYP1C..往下排;同一次級家族又分成數種酵素,每一種酵素代表一個基因,例如CYP1A1CYP1A2CYP1A3.。有上百種細胞色素P450,代表有上百個基因。細胞色素P450對內生性激素或外來物質的代謝辦重要角色,當變成受攻擊的靶機,解毒功能與細胞代謝功能停擺,您猜想會怎樣死?
D催乳激素(prolactin or galactin or lactogenic hormone,或稱促黃體激素luteotropic hormone or luteotropin)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關於神經、內分泌、免疫混合糾結的毛病,是重要的指標物質。在試管,催乳激素會促進淋巴球增生,淋巴球表面含有大量催乳激素接受體(prolactin receptor)。紅斑性狼瘡患者常見高催乳激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高的催乳激素表示患者病情嚴重,催乳激素的拮抗劑(prolactin antagonistbromocriptin)已被證明治療紅斑性狼瘡有效。除了狼瘡患者,高催乳激素血症也見於原發性謝格連氏病(primary Sjögren disease)、賴透氏病(Reiters disease)。
E原發性謝格連氏病(primary Sjögren disease 謝格連(Henrick Sjögren)當代瑞典眼科學家首先描述,又名乾性角膜結合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屬緩慢進行的、侵犯外分泌腺的字體免疫疾病,因自體抗體(autoantibody)和淋巴球侵潤,專攻擊淚腺(lacrimal or lachrymal glands)和唾液腺(salivary glands),唾液腺包括耳下腺(parotid gland)、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顎下腺(submandibulary gland),造成眼睛乾澀、口腔乾燥。
其病因不明,故又稱謝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為僅次於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排名第二的自體免疫風濕性疾病。若只有外分泌腺體病變,沒有合併其他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疾病者,稱原發性謝格連氏症候群(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如果合併腎臟、肝臟、肺臟、血管、肌肉、網狀內皮系統(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等結締組織病變者,稱次發性謝格連氏症候群(secondary Sjögren syndrome)。
多發生於中年女性,從診斷後5-10年,原發性個案會演變成次發性個案,合併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全身性硬化症、硬皮症、肌炎、血管炎、甲狀腺炎、慢性活動性肝炎、間質性肺炎、間質性腎炎。想到自己親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近三年,長期在彰基過敏免疫風濕關節科追蹤治療,科主任許吟姿醫師是我學妹,心裡不忍。
內人表姐年近五十,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二十年,目前仍建在,日常生活起居沒問題,教養兩個孩子有出息,老二烏日鄉明道中學高材生,將醫學院畢業。內人吳柯碧鳳,弘光護專第八屆畢業,民國74年冬,夜裡罹患重感冒,發高燒400 C、惡寒、喉嚨痛、全身酸痛,我自行注射點滴(5%G/S500ml),打退燒針(sulpyrin),肌肉注射配尼西林(penicillin),口服阿斯匹林(aspirin)退燒藥、磺胺劑(Baktar)消炎藥、安匹西林(Ampicillin)抗生素,第二天仍高燒,第三天大腿外側出現細紅疹。
轉診彰基血液科,抽血檢查血小板(platelet)只有七萬多,正常值20萬左右,接著,直接在門診做胸骨骨髓穿刺檢查(bone marrow aspiration),內人嚇壞了,沒有哭,青著臉說怕痛,一直不敢躺上診察床,躊躇多時,好言勸說,才接受檢查。我握著內人雙手,身體緊捱著她,穿刺過程,內人雙手和全身直顫抖。後來,以血小板過少性紫斑症(thrombocytopenic purpura)之診斷住院治療。血小板過少性紫斑症屬自體免疫疾病,體內產生自體抗體攻擊自己的血小板。至今還保留內人當時的骨髓抹片,可惜六年前整理抽屜,不小心將玻片摔破。
內人在彰基住院六天,住院頭二、三天,血小板曾降到3萬多,然後逐漸回升,出院時已有10萬左右。後來,在門診追蹤了兩年,血小板均維持正常值,沒特殊處理或藥物治療,自然痊癒。內人的病找不出原因,故稱為特發性血小板過少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到現在我仍有份自責,是不是我害了她受罪?藥物下重了?或多種藥物交互作用引發過敏性反應?我不知道。
G賴透氏病(Reiters disease 賴透(Hans Reiter),德國公共衛生學家,生於1881年,於1916年首先描述一群病人都患有多發性關節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結膜炎等三種症狀,其原因不明,故稱之為賴透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
病人常在發生胃腸道感染症,如志賀氏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沙門氏痢疾(Salmonellosis)等,或泌尿道感染之後,如嫖妓感染淋病、梅毒等,約1-3星期內發生急性關節炎,通常侵犯膝關節、踝關節、足關節等下肢關節,有些病人薦腸關節會受侵犯,引發腰痛。如果有十年以上追蹤,有40-70%的病人會併發薦腸關節炎(sacroiliac joint arthritis)。
此類患者眼睛也會受到傷害,造成結膜炎(conjunctivitis)、虹膜炎(iritis),因此當病人抱怨眼睛症狀,例如畏光、視力模糊、眼睛紅腫疼痛時,需找眼科醫師治療。有些病人終生只有一次急性發作,大多數的病人則經歷多次之急性發作,此類病人切忌出入色情場所,注意飲食衛生,以避免急性發作。
每星期二下午2點半,均假衛生局三樓簡報室,由局長主持局務會議。民國91716日,局務會議時,局長提到兩次前往中國大陸考察中草藥,翁縣長重視中草藥的基因工程,曾詢問未來展望。局長隨口問檢驗課李課長,「懂不懂基因?」接著對我提出相同問題,我回答,「我在研究所學的就是基因。」但是賴寧生教授的演講,我只聽懂一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