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一三八、先母與麥粒腫和霰粒腫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不管罹患麥粒腫(hordeolum)、霰粒腫(chalazion)或甲溝炎(paronychia),我們家大人小孩從不看醫生,先母用土法都可以治好。生「眼針」時,先母幫我們弄,也教我們如何弄。右眼疾,左手繞過枕骨後,以左食指、中指按壓眼瞼,用力將眼瞼往外側方扯,每次5分鐘,一天數次;如果是左眼疾,則改用右手,不出四、五天,「針眼」不藥而癒。老一輩說,「偷看女人洗澡會生眼針。」當然是無稽之談,不過,小時候信以為真,孩提玩伴趴在豬舍偷看「醉鄉」酒家女洗澡,我只能遠遠地看別人偷看,心裡不是滋味,會故意大喊,「人來了!」
俗稱「針眼」,即閩南話「眼針」,包括兩種疾病:麥粒腫(或稱瞼腺炎hordeolum,拉丁文hordeum,英文barley、barleycorn,中文大麥實)、霰粒腫(或稱瞼板腺囊腫chalazion or tarsal cyst 或稱梅蓬氏囊腫Meibomian
cyst,希臘文單數chalazion、希臘文複數chalazia,英文hailstone,中文冰雹)。
上下眼瞼,各有一個瞼板(tarsus,希臘文tarsos,拉丁文tarsus,中文瞼板),或稱瞼板軟骨(tarsal cartilage),瞼板的內方(緊接眼睛眼瞼結膜面)有大型皮脂腺(sebaceous
gland),稱瞼板腺(tarsal gland)。瞼板腺又稱梅蓬氏腺(meibomian gland,德國解剖學家Heinrich Meibom命名,1638-1700)。
眼瞼緣,睫毛附著的地方,睫毛前方有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分泌皮脂進入毛囊,此皮脂腺稱Zeis gland;睫毛後方有汗腺(sweat gland),開口於毛囊,此汗腺稱Moll gland。以瞼板腺為分界嶺,外側方為皮膚,內側方為黏膜。
當Zeis gland或Moll gland開口阻塞,分泌物排出不易,加上細菌感染,即引發麥粒腫。眼瞼緣紅腫疼痛,最後從眼瞼緣長出膿包。眼科醫師會開抗生素,和用尖刀挑破膿包,如果不看醫師,超過一、二星期,膿包也會自然破裂,排膿後痊癒,但可能有後遺症,因過度結疤,造成睫毛外翻或倒睫毛。
當瞼板腺開口阻塞,沒合併嚴重細菌感染時,瞼板腺逐漸腫脹,鼓成一囊腫,位於眼瞼正中央,不在眼瞼緣,不會紅腫疼痛,小孩可以到處嬉戲遊玩,此為霰粒腫。眼科醫師會翻出結膜面,用尖刀挑破排膿,如果不看醫師,時間拖久,可能併發嚴重細菌感染,此時會紅腫疼痛,必定會看醫師,因為麥粒腫較易自然破潰,此種霰粒腫隔著黏膜不易破裂。
麥粒腫醫學上又稱外麥粒腫(或外瞼腺炎hordeolum
externum),併發嚴重膿瘍的霰粒腫則稱內麥粒腫(或內瞼腺炎hordeolum internum)。不管內或外麥粒腫,先母留下的傳統療法,必定有效,尤其剛發作,稍感疼痛,沒到紅腫或膿瘍階段,眼睛如法按摩幾次,只需1、2天,排出腺體內分泌物即可痊癒。
抓住發炎的乳房猛甩,太殘忍,也不符合科學根據。擠壓「針眼」,將皮脂線、汗腺開口阻塞物擠出,也排除腺體內積膿,完全符合科學根據。電視有一句賣藥廣告詞,「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是數千年中醫的理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