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京,饕客五星五日遊
四十六、北海公園是皇家宮苑
作者:吳聰賢醫師
第二天:97年2月2日(星期六)。北海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城區的中央偏北部,處於故宮和景山公園的西北側,始建於遼代,是世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公園占地約70公頃,其中水域佔了一半以上面積。太液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仙境的追求。太液池的池水原經金水河,直接引自玉泉山,明代起取自積水潭。它的建築風格受到江南園林的影響,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園林持重端莊的特點。
它是一座純粹的人工園林,佈局以水為主體,在太液池中佈置島嶼,用橋和岸邊相連。北海的佈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的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
園內宗教色彩十分濃厚,不僅瓊華島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東岸還有闡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龍王廟、先蠶壇等佛教、道教建築,因此是一座集宮室、宅第、寺廟、圓林於一體的紅大帝王宮苑。
北海公園歷經五個朝代的興建,歷史悠久,且整修重建時,承襲多,改建少。當時位於遼京城的東北郊,因風景秀麗,於是遼帝疏浚水系,仿照蓬萊仙境,建造了「瑤嶼」行宮。金大定19年(1179年)起,在瑤嶼行宮的基礎上,疊石造山,修建了「廣寒殿」,同時將湖泊稱為「西華潭」,並將瑤嶼改名為「瓊華島」,將整座離宮命名為「大寧宮」,後來又改稱「萬寧宮」。
元代以瓊華島為中心,規劃了大都城,在中統3年(1262年)、至元4年(1267年)和至正8年(1348年),分三次擴建瓊華島,將山命名為「萬壽山」(或「萬歲山」),湖命名為「太液池」;同時還在太液池的東岸修建了「大內皇宮」,在西岸建造了「隆福宮」和「興聖宮」,構成一座巨大的宮苑「上苑」。
明永樂18年(1420年),明王朝定都北京後,在太液池以東建造了皇宮「紫禁城」,並向南拓展水系,形成中海、南海,與北海一起合稱「西苑」,劃入皇城的範圍內。明萬曆7年(1579年),廣寒殿倒塌,此後一直沒修復。
直到清順治8年(1651年),應喇嘛所請,在廣寒殿舊址上興建了白塔,並將瓊華島南部的宮殿改建為「永安寺」。乾隆6年(1741年)起,北海開始了長達30年的擴建,除了在瓊華島的四面廣建庭軒樓榭外,還在太液池的北岸和東岸增加了許多建築群,始形成今日的格局。
1961年,北海及團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為由關閉,禁止遊客入內。1979年後,北海公園重新對外開放。1996年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後備名錄。
北海公園佔地68甲,扣除水面,陸地僅佔29甲,即使不拍照,不去觀賞景緻,用平常走路速度,哪是1-2小時所能走得完?我心裡盤算著,後回有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