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九)結核病歷審查會作者:吳聰賢醫師唐李商隱:「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腰椎開刀預後,總是沒有想像的好,我大抵抱著遲疑態度,不敢任意推薦患者開刀,尤其是70歲老年人開刀,特別是腰椎滑脫症開刀,或陳舊性腰椎壓迫性骨折開刀,術後疼痛仍常纏身,因我在門診,遇過太多術後仍疼痛的患者,其慘狀不言而喻,度日如年,似乎活著是痛苦,生命變成累贅。「醫生啊!止痛針常常打,要不要緊啊!會不會把腎臟打壞了,成了尿毒症,三天兩頭要洗腎啊?」患者有自覺,害得我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昧著良心安慰:「安啦!止痛針每天打也不要緊,不過,我不建議每天打,我會開7天的口服藥給你,會痛,才吃;不痛,就不吃,等吃完藥,再來看我啦。」我最汗顏的,也是最躊躇的,不知如何是好的,「醫生啊!大醫院的腎臟科醫生說,我有重度腎臟衰竭,已經第四期了,護士小姐也交代我,不要使用止痛藥,我現在腰痛得厲害,走路都困難,還可以打止痛針,吃止痛藥嗎?」對重度腎臟衰竭患者來說,所有止痛藥都是毒藥,跟飲鴆止渴不相上下,跟使用一級毒品一樣可怕,難道給海洛因、嗎啡或配西汀嗎?保證不用7天,馬上成毒癮患者,害人害己!害人者,患者傾家蕩產,賣妻鬻子,也要來打針!害己者,醫師被患者追著跑,死纏爛打,拼死拼活要來打針!就算診所有藥,我打死也不給!我患難了,我給藥或不給藥?只能盡點心力,聊以安慰自己,給個普拿疼類藥物,類似安慰劑,內心祈求著:「請自求多福!」當然,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醫師跟我沒仇,我跟醫師也沒仇,何況我自己也是醫師,且是日薄崦嵫的老醫師,奉獻晚年,善盡人生,豈會同行相忌?也有手術順遂的,如少壯中年人的椎間圓盤突出症,風平浪靜,妥當舒適,患者沒說,也不知患者開過此類刀。為何腰椎開刀預後不挺好?反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挺好的,除了無法蹲廁所,必得坐馬桶以外,不僅行動自如,也極少病患復發膝關節疼痛,讚美的遠超過9成以上,由於門診此類病患太多了,術前腰椎疼痛,術後腰椎還是疼痛,把醫師駡翻了,還恨得咬牙切齒的,在我面前病患不好意思發飆,背後肯定幹譙他祖公祖嬤,幹譙到嘴酸!腰椎手術成效不彰,我花心思,思考結果,這是個人主觀想法,沒有實證醫學證據,你姑且聽之,應該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原因,骨質疏鬆。因骨質自然流失,老年人普遍上容易罹患骨質疏鬆,尤其是腰椎、胸椎等椎體,椎體坑坑洞洞的,弱不禁風,你我常見老人家站不穩,不慎摔坐地上,即刻引爆腰椎和胸椎的壓迫性骨折,主要是第12胸椎和第1腰椎,痛到爬不起來,緊急送醫,X光檢查證實胸椎和腰椎骨折,因椎體骨質疏鬆,基座不穩,鋼釘能打得牢固嗎?縱然採行立體支架,也照樣不牢靠!你想想看,在沙灘上能蓋城堡嗎?沒有穩固的基座,地基永遠打不穩的,地基不穩,城堡早晚要坍塌,想要求穩固,簡直緣木求魚,自欺欺人,害人害己!第二點原因,腰椎活動度大,鋼釘早晚要鬆脫。人體由33塊脊椎骨組成,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薦椎和4塊尾椎,其中,5塊薦椎常融合成1塊,4塊尾椎也融合成1塊,均沒有多大活動性。脊椎具有三大功能,包括:支撐身體、控制身體活動和保護脊髓神經。脊椎有四大活動方向,包括:前屈、後仰、左右彎曲和旋轉,其中,以腰椎活動度最大,更甚於頸椎,以致常受傷害,也最常動腰椎手術。由於滑手機關係,長期頸椎前屈,引發筋膜韌帶發炎,不少人因此罹患頸椎、脖子部位疼痛,來我診間看診。人只要清醒下床,必然要造成腰椎活動,一年365天,一週7天,每天都要動到腰椎的前後左右和旋轉活動,縱然鋼釘打得多牢固,日積月累下,不單骨質疏鬆問題,鋼釘因時時刻刻在搖晃,前後搖晃,左右搖晃,加上旋轉搖晃,鋼釘早晚也會搖晃鬆脫,快著2、3年,慢者7、8年,腰椎又不穩了,又要復發腰痛了!不想腰痛復發,除非術後,長年臥床,吃喝拉撒睡都在床,永不下床,把自己圈錮在床,才能一勞永逸,永不復發,然而,如果要長年臥床,幹嘛找罪受開刀呢?多此一舉,徒勞無功啊!第三點原因,老人家常摔倒。在我的門診,不時有意外摔傷的老人家來就診,尤其半夜如廁的時候,由於燈光昏暗,夜半意識混沌,加上老人家步伐不穩,也有老人家說下床後頭暈,以致跌倒在廁所馬桶邊,或在廁所門口。此類老人家,輕者,皮青臉腫,半邊臉瘀青,腫得像豬頭;重者,胸椎或腰椎壓迫性骨折,更甚者合併股骨頸骨折。胸椎或腰椎骨折,處理簡單,穿上背架,也許再加上骨泥填充手術;若是股骨頸骨折,即使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家,仍得冒著生命危險,全身麻醉開刀,打鋼釘或換人工股骨頭,否則只能臥床等死,一般骨折臥床的老人家,尤其是股骨頸骨折,很難拖過4、5個月。由於老人家很難避免不跌倒,喝湯會嗆到,走路也會摔倒,如果老人家動過腰椎手術,這樣一摔,後果可嚴重了,鋼釘和支架,縱然沒有斷裂,但晃動移位和鬆脫,必然會發生!一次摔倒,沒發生;二次摔倒,必發生。我見過活生生的例子,某位前輩,腰椎滑脫症,開刀後第3年,因半夜如廁滑倒,總共有3根鋼釘斷成兩截,是否重新開刀呢?三思再三思,可猶豫呢!動腰椎手術的,大抵是70歲上下的老人家,女性為多,由於上述三點原因,縱然神醫華佗再世,也難保問題一籮筐,以致怪罪術後還是痛!「有開刀,等同沒開刀,夭壽痛,痛到全身冒冷汗!」在醫師推薦下,用最好的合金鋼釘,花了30幾萬元,悉數打水漂了。對於動腰椎手術,雖話說如此,但不能一概而論,橫著心,堅持著,打死不相往來,吃了秤砣鐵了心,抵死不開刀,如果,真的痛到不行,校園30分鐘散步都不行,市場30分鐘買菜也不行,只好豆腐切三塊,開刀了,賭它一把了,惟開刀前,須三牲四果,土地公廟和華佗神廟多祭拜,保佑手術順利平安,也庇佑術後不復發。前面,我提到人體試驗委員會和院內感染委員會,你不致於認為大醫院只有這兩個委員會吧?醫院內委員會多到不勝枚舉,多到嚇死你,可見醫院的經營是門大學問,以致各醫學院,必設有醫務管理學系,甚至醫務管理研究所!縱然你不是醫事人員,總會是病患或病患家屬,而且早晚也要進醫院,多了解醫院運作,能維護和保障個人權益呢!你不要跑,聽我慢慢道來,否則,隨著醫療政策更迭,品質精進,分工精細,物換星移下,沒幾年,還會有更多名目出現呢!它目前包括:醫學教育委員會、醫學研究委員會、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藥事委員會、病理組織委員會、病歷管理委員會、圖書委員會、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輸血委員會、醫師任用委員會、管制藥品管理委員會、營養委員會、母嬰親善推動委員會、人事評議考核委員會、預算委員會、醫學倫理委員會、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加護病房管理委員會、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出院準備服務作業委員會、醫事爭議防範處理委員會、抗生素管理委員會、癌症委員會等。結束了嗎?還沒有,還多者呢!先讓我喘口氣,再繼續往下說。急診醫療品質管理委員會、生物安全委員會、手術室管理委員會、專科護理師培育計畫暨職業規範專責委員會、醫事檢驗品質委員會、外傷多重科別委員會、病房管理委員會、危機管理委員會、醫院醫訊編輯委員會、健康促進委員會、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安寧緩和醫療委員會、實證醫學委員會、醫師授權審議委員會、性別友善委員會、達文西機械手臂發展委員會、醫療糾紛鑑定委員會、資訊安全委員會、人體生物資料庫倫理委員會、器官移植委員會、愛滋病委員會、結核病委員會等。總算結束了吧?是的,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可以喘口氣,也可以嚥一下口水了。這麼多委員會,各有何功能?牽涉醫事人員,也牽扯病患,我不去細說了,字裡行間,自己去領會,或者上網搜尋,否則,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關於醫療糾紛鑑定委員會,我可以給你點個頭,當你認為醫師過失,造成個人傷害,可以告到醫院的醫療糾紛鑑定委員會,但手臂往內彎,成效必然不彰,只好告到衛生局的醫事審議委員會,但醫醫相護,效果也不盡理想,最後只能告上法院了。我不建議興訟,沒有醫師不會犯錯,但更沒有醫師故意犯錯,醫療疏失給醫師良心的譴責,絕不會少!僅一家大型醫院,上下3千、4千人,甚至5千人以上,就有上述近50個委員會,洋洋灑灑,聲勢浩大,真的挺嚇人的,有如政府機關的疊床架屋,安插人事,重複又累贅嗎?錯!醫院成本考量,績效考量,除了給與少許運作費用外,委員會成員都是兼職的,都是無給職的,榮譽是真的,卻沒有半滴油水。難怪,某些稍有年紀的資深醫師,尤其擔任醫療副院長、行政副院長、教研副院長、醫研副院長、醫訊副院長...等等的,他們的名片,不單是雙面印刷,而是折疊式雙面印刷,因他們兼任的頭銜,鴻篇鉅製,連綿不絕,讓人眼花撩亂,而主要是這些委員會的主席、召集人或主委,...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八)院內感控我兄弟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八)院內感控我兄弟作者:吳聰賢醫師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由於世界衛生組織,於西元1964年,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提出「赫爾辛基宣言」,全世界大半國家,都陸續制定了法律規範和人體試驗委員會制度,台灣雖然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但攸關人民利益和福祉,台灣是民主自由國家,台灣豈能例外?台灣豈能落於人後?當然如法炮製,照樣制定了相關法律和制度。不過 ,台灣的腳步落後了一截,赫爾辛基宣言是民國53年宣布的,經過45年、47年和48年長期醞釀,望穿秋水,殷切盼望,台灣法律才逐漸完備:98年公布人體試驗管理辦法法、100年公布人體研究法、101年公布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組織及運作管理辦法。也就是說,台灣101年以前,教學醫院和研究機關,包括中研院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等,不是沒有進行人體試驗或人體研究,就是在灰色地帶進行研究,民眾權益和福祉,莫名其妙地,糊裡糊塗地,難免受傷害,成了他人口中的白老鼠,身心靈受損,但此為陳年往事,無法追究,再提已無意義了。你認為醫院要不要分等級?當然要,小毛病看診所,大毛病找醫院,更大的疾病,群醫束手無策的,攸關生死的,必得衝向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尋求救命啦!如果,連阿貓阿狗等小型醫院,大吹大擂,敲鑼打鼓,也號稱醫學中心或醫療中心,甚至醫學重心或醫療聖地,豈非害人不淺?讓人陷入羅網,誤入賊船和賊窩?目前,台灣的醫療分級,除了診所、聯合診所外,就是地區醫院、區域醫院、教學醫院和醫學中心了,再也無其他分號了。民國88年,衛福部、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4個單位合力捐資,9成以上應該都是衛福部出的,成立了「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這是半官方機構,辦理醫院各項評鑑和訪查,其認證具有官方效力,欲評鑑醫院等級,避免張冠李戴、李冠張戴、人情私下大放送等,甚至走後門、賄賂撒錢等情節發生,當然必得建立醫院評鑑基準,其中一項指標是醫師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有好壞,是好或是壞,不是自己和他人說的算,需由國際學術期刊來認定,當然,學術期刊也有等級,好學術期刊,等級高,分數高;相反的,則是等級低,分數低呢!醫師為了升等,如升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不得不努力投身研究了。以醫院立場來說,為了醫院評鑑,為了方便醫師研究,90年代後期,各家大型醫院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了人體試驗委員會,輸人不輸陣,且蔚為風潮,這是台灣人體試驗委員會的濫觴,起因於醫院評鑑。在大型醫院,尤其台大、榮總、三總、部立醫院等公家醫療院所,住院醫師要升上主治醫師,談何容易,挺不容易的,由於僧多粥少,一個蘿蔔一個坑,職位有極限,3、5個人,甚至8、9個人,為了1個主治醫師職缺,幾乎搶得面紅耳赤,大打出手,甚至打得頭破血流!搶贏的,風風光光地,繼續留在總院,擔任眾人羨慕的主治醫師;搶輸的,只能黯然神傷,辦理辭職手續,轉去其他較小型醫院,當矮人一截的主治醫師;搶輸的,但運氣稍好的,或許下鄉去,跑去遠方自家分院,當落難的主治醫師,等待風水輪流轉,盼望老天爺憐憫,期待哪天有機會,飛上枝頭當鳳凰,重回總院當主治醫師。其實,經過3年、4年,甚至5年的住院醫師訓練,並取得專科醫師執照後,這是住院醫師第一階段訓練,不是馬上可以升上主治醫師,在晉升主治醫師之前,還有住院醫師第二階段的訓練,稱作研究醫師(fellow),一般訓練期間,至少要2年,專門學習自己所屬專科所轄的次專科。何謂專科醫師?何謂次專科醫師?千千萬萬,不要誤會,誤以為次專科醫師比專科醫師,還要次一等或次一級;相反地,反而還要高一等或高一級喔!這種命名,真的容易誤導大眾,我個人建議,應把「次專科」改成「高等專科」,你說呢?我舉例來說明,以外科體系來說,完成外科住院醫師第一階段訓練後,經過考試甄選,取得外科專科醫師執照;接著,完成住院醫師第二階段訓練後,亦經過考試甄選,才能取得外科次專科醫師執照,此外科次專科醫師執照分科精細,分門別類,可能是泌尿外科、心臟血管外科、胸腔外科、乳房外科、肝膽外科、一般消化系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腦神經外科、重建整形外科、手部外科、唇顎裂暨顱顏外科、骨科、美容外科等等,術有專精,步步驚魂,精彩絕倫,不是籠統的外科專科醫師,所能一體掌握的,必得轉介更專精的外科次專科醫師,才有辦法完美治療。當拿到了次專科醫師執照,就有資格升等主治醫師了,然而,因僧多粥少,人浮於事,眾人只好仙拼仙了,你爭我奪,找關係,尋門路,覓背景,是必然的作為,否則,只能望洋興嘆,閃一邊涼快去,別指望,別夢想,能晉升主治醫師了。為了升等,找人關說,送紅包也是一種常見的陋習,不能說陋習,應該說是禮數,懂得人情世故的,跟著人類歷史甚久的傳統禮數,其價碼肯定不低,少說20萬、30萬吧,一般議員不也這個價碼?甚至還要更多呢!有錢能使鬼推磨,沒有提錢來見誰鳥你?吃人嘴軟,拿人手軟,是必然道理。烏魚子、魚子醬、鮑魚、大衛杜夫洋菸,以及Macallan威士忌、Bowmore威士忌、Dalmore威士忌、Springbank威士忌等高貴禮盒,外包裝是漂亮,但裡頭的現金才是重點,現金壓在禮盒最下方,千萬不能糊裡糊塗隨手轉送喔!至於日本「白色巨塔」電視連續劇所演的,娶會長、社長、院長、部長的女兒,也是一條捷徑,保證功成名就的超捷徑!不過,還是充實自己,腳踏實地,奮發上進,自己有十八般武藝,取得勝算比例會較高。何謂十八般武藝?有兩方面,第一方面,從事醫學研究;第二方面,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尤其是醫學博士,更勝於理學博士。然而,碩博士學位緩不濟急,在台灣,碩士至少2年,博士少說6年,時間挺漫長的,且醫師工作忙碌,不時要輪值或值班,病房和急診室兩頭燒,哪來空閒時間去學校上課?豈非又要爆出論文抄襲事件?所以現階段,衆醫師們主打的還是醫學研究,一邊上班,一邊作研究。醫師身份尊貴,法律上站得住腳,夠資格可以從事人體試驗,也夠資格從事人體研究,不管試驗或研究,兩者計畫案,皆游刃有餘。從事醫學研究,當論文發表時,不管是中文期刊,還是外文期刊,記得把自己的頭頂上司,有權決定人事的所有頭頂上司,納入論文的著作群裡頭,不要說第2作者或第3作者,連共同第1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也可以拿來作人情,甚至第1作者和通訊作者,也可以免費贈送,為了佔主治醫師職缺,多大的犧牲,也要忍痛大放送了。為了升等而孜孜矻矻的醫師,能作啥人體試驗?人體試驗計畫大,常須跨科室、跨部門、跨院際,人力資本粗,工程浩大,經費龐大,耗資不菲,且時間拉得很長,不是這種資淺醫師,個人單打獨鬥,所能完全承擔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專作小型的人體研究,且是簡單的人體研究,有哪些小型又簡單的人體研究呢?比如:單一病例報告、多重病例報告、年度癌症病患預後分析研究、歷年院內手術細菌感染分析研究、打錯針和吃錯藥原因分析研究、病患對麻醉訪談滿意度調查、病房環境清潔問卷調查、院內醫護人員洗手問卷調查等等。總之,短時間內就能結案的醫學研究,最好速戰速決,半年內就能搞定的;而且,不只一篇,最好能多篇,3篇或4篇,好方便穩操勝券啦。在大型醫院,醫師為了升等,飛上枝頭,好變鳳凰,總要搞出一些研究計畫案來,這些大大小小研究計畫案,依據法規,能不送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嗎?當然不行!絕對要,絕對少不了,最少也要過過水,送審文件繞個圈,拿到人體試驗委員會的書面認證喔!醫院接受醫院等級評鑑時,名利之所趨,為了爭取更好的評鑑等級,最好是醫學中心等級,年年春,年年富,希望每年也都維持醫學中心等級,只好懇請醫師們,多作研究計畫案,提升評鑑分數囉!既要馬兒肥,又要馬兒跑,總要讓馬兒好吃草,所以,醫院除了大力贊助醫師金錢,讓醫師日夜作研究外,少說補助個10萬、20萬元,醫院內豈能不自己設置人體試驗委員會?這還用說嗎?當然砸重金,禮聘專家學者來設置了!如果,某醫院至今,都沒設置人體試驗委員會,那代表什麼意思?代表這家醫院高層,山窮水盡,自暴自棄,自我放逐,洩氣氣餒,不再發憤圖強,不再日新月異,放棄更上一層樓的願望了!從今而後,在時代的潮流中,敗下陣來,很快就被潮流所滅頂,從台灣醫界中,分崩離析,灰飛煙滅,杳無蹤跡啦!話說回來,我們又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幹嘛跟著它屁股走?何必鳥它啥人體試驗委員會?民國60年10月25日,美國背棄了台灣,世界也背棄了台灣,因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3票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獲得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以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了聯合國,以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聯合國下屬機構。據說,蔣中正堅持「漢賊不兩立」,不願與中共同處於一個屋簷下,以致台灣退出了聯合國,否則,台灣可能會跟南韓和北韓一樣,與中國同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呢。民國80年,西元1991年8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702號決議案,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同文同種,沒有大小之分,同一時間加入聯合國。我們不能講氣話,不管是「Who...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七)人體試驗委員會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七)人體試驗委員會作者:吳聰賢醫師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我因緣際會,無意間,誤打誤撞,参加了中研院,受衛福部委託執行的研究計畫,所謂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健康計畫」。怎說誤打誤撞?我怎會莫名其妙參加此研究計畫?衛福部跟我何關?我是個已退休6年的公衛人嗎?中研院與我哪關?學術殿堂離我多遙遠!至於國家健康計畫案,八竿子打不著我,我沒有憂國憂民的偉大,心繫普羅大眾,一心顧念八方衆生!而且,我自己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健康跟我已絕緣了,髮蒼齒搖,我每天老弱殘兵過日子,早已不奢望,也不理會,啥健康和不健康了!我已是73高齡的老頭子了,不是經濟ㄧ貧如洗,而是生活一貧似水,簡單到一清二楚,簡略到成了透明人,頭腦單純,腦筋簡單,不理外界世事,沒有波瀾,沒有漣漪,僅躲在自己的帷幕內,傻傻地,日復一日地,簡單過日子。除了吃飯睡覺,說粗俗一點,就是吃喝拉撒睡,我每天只做三件事,田裡耕種除草,寫作打發時間,以及上班繼續賺錢,這三件事情是我這輩子的最愛,老來能專心一致,心無掛念,從事此三件事情,我不禁感謝我佛慈悲,天主有靈,先父先母庇佑,「阿母和阿爸,謝謝您們庇護!」人生走到此田地,不求天,不求地,我還夫復何求呢?四點因緣際會,讓我成為此健康研究計畫的參與者,其實,我內心也深感驕傲,我參加了國家健康研究計畫,雖然,非匹夫而為百世師,也非一言而為天下法,卻也盡了匹夫薄棉之力,更盡了終生公衛人應盡之責呢。第一點因緣際會,研究計畫接近尾聲了,中山附醫駐站點的研究員,預備要關帳了,在關帳前,奮力一搏,來個回馬槍,盡最後努力,留個好形象,留個好成績,於是,奮勇前行,招兵買馬,廣招志願者,來個漂亮的結尾。招兵買馬的對象,廣告、海報、看板和媒體已出盡了,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必然不來,只好找上中山附醫自家人了,自家醫護人員已找過了,只好把目標甩向自家志工了。中山附醫成立於民國55年,位於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台中市三大醫學中心之一,醫療體系健全,形象好,是在地好醫院,想擔任醫院志工,還得排隊等候呢!據說,志工隊伍龐大,人數接近百人,每層樓都有志工服務呢。研究員此一回馬槍,耍得恰當時機,不少志工顯出熱誠,極力呼應,也成了研究計畫的志願者。第二點因緣際會,老婆擔任中山附醫志工已有多年,從學校退休至今,少說有5年了,也就是說擔任志工5年了。由於志工隊長在Line群組鼓吹,志工們也在網路回應,彼此互通訊息,互相激勵,以致結伴,因應當志願者去。某日,老婆在醫院當志工差,她在個人網路問我:「在中山附醫,中研院有人體生物資料庫健康計畫,可以參加嗎?」我誤以為她在詢問我,她是否可以參加?關於醫學保健問題,我常是她諮詢的對象,我懂得的,總比她多一些些吧,也足堪她諮詢了。參與國家級研究計畫,國家掛保證,完全沒壞處,而且是榮譽,大不了要花點時間,更甚者,大不了抽血時,要挨一針痛,損傷20c.c.鮮血罷了,我沒有理由反對,且要鼓勵,當然回覆她「可以」。沒想到事後,誤會挺大了,文字沒錯,就簡單那幾個字,一目了然,但我的解讀卻不同,她不是在詢問我「她是否該參加」,而是在詢問我「我是否要參加」,既然我說可以,她不僅自己報了名,也同時幫我報了名!你說說看,這不就是誤打誤撞嗎?我個人時間安排緊湊,耕種、寫作和行醫,已讓我忙得不可開交,哪有多餘空閒時間,交通往返,去醫院,好整以暇,接受問卷調查,參與研究計畫呢?命中註定,躲也躲不掉,我就是要參加此研究計畫,必得挨那一針。第三點因緣際會,既然我事先答應了,老婆才幫我報了名,我反悔了,就太不上道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老婆答應了志工夥伴們,她要帶老公一起參加計畫案,也已經報了名,若我爽約,出爾反爾,食言而肥,反覆無常,她豈非丟臉死了,在志工間難以抬頭?甚至難以立足?一天沒去田裡,不會死人;一天沒寫作,也不會死人;又不妨害我上班,參加研究計畫是上午,我上班時間是下午,沒有衝突,我沒有理由可拒絕,無論如何,男人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多大的不願意,也要硬扛起來。其實,任何人都一樣,包括你我他,彼此不要龜笑鱉無尾,互相嘲諷,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俗語「一個某恰好三個天公祖」,老婆是天,也是地,是太上老祖,更是玉皇大帝,其他人可得罪,就是老婆得罪不起,我跟你打包票,春節起始,到廟裡安太歲,不如安自家裡的太座,「太座」者,「老婆」是也,才能人畜平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金玉滿堂,至少三餐溫飽,寒冬棉被暖。最後,我不敢吭半句囉嗦,裝著笑臉,陪着老婆參加計畫去。第四點因緣際會,我前面提過,我是貪小便宜的人,為了500元禮券,看在500元份上,我沒反悔,我笑納參加研究計畫了。此研究計畫,開宗明義,直接坦言:自行前往者,提供車馬費500元禮券。我很好奇,當然是自行前往的,難道有專車接送嗎?這是廢話啦!只有車馬費,怎沒有營養費?未免小氣!有!不是錢,而是實物,一包餅乾,和一罐飲料,還是小氣。算了!這是國家公益活動,有500元禮券,就該感恩戴德了,不該斤斤計較。民國110年2月5日,中時新聞網愛傳媒報導,高端疫苗進行人體實驗,志願者先赴台大公衛學院,參加人體實驗說明會,再前往附近的台大醫院接受體檢,包括身高、體重、血壓、抽血和心電圖,整整花了3個小時,如果通過體檢,2週後就要接種第一劑疫苗,然後間隔1個月,再去接種第二劑疫苗,總共5次接種與檢測,參加說明會時,給出席費1000元,每次接種與檢測,給2000元營養費和500元交通費,合計共給1萬3500元,這很像樣。中研院的研究計畫,給500元禮券,我蠻期待是全聯禮券,沒想到是超商的,讓我大失所望,深覺遺憾,超商的禮券沒啥價值,買不了什麼東西。我,滄海一粟,從來不認為自己偉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離我豈只十萬八千里?簡直不是同一個世界的!除了出門上班,我幾乎整天待在家裡,不然就是待在田裡,簡簡單單地過日子,也不會自命清高,孤芳自賞,一個人躲著自嗨。所以,有上述四點因緣際會,我才會出門去中山附醫,參加中研院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健康計畫」,也才有機會,對此研究計畫說三道四,說得口沫橫飛,說得活靈活現,好像自己多偉大,犧牲個人,完成大我,又是盡忠,又是報國,真的是愛說笑了。此研究計畫首要目標是「改善國人健康」,怎麼改善?包括兩項:「找到國人慢性病完整病因」和「發展個人化醫療及預防醫學」,總的來說,用基因體生物技術,來治療和預防人類的慢性病。哇!這個目標多偉大,也多賺錢,保證比特斯拉暨Space...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六)生技醫療策進會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三六)生技醫療策進會作者:吳聰賢醫師唐杜甫:「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旁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位於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號16樓之1,就在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內,離中央研究院很近,車程沒幾分鐘,走路也可到。目前,生策會理事會,會長是翁啟惠,副會長是林百里、楊泮池和蔡長海,創辦人是王金平,名譽會長是陳維昭,彰基總院院長陳穆寬,則列名理事。好理家在,台灣人有良心,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錯能改是一種美德,台灣人扯出浩鼎案,害得翁啟惠官司纏身兩年餘,名譽掃地,法官給他平反,台灣人還他名譽損傷,推薦他擔任生策會會長,豈非應該?請不要誤解,左傳說的「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不是說翁啟惠犯錯,而是台灣人犯錯,尤其是輿論和名嘴,害慘了他,提名他擔任會長,算是彌補啦!何況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正是他本尊起草的,擔任會長不也實至名歸?衷心期盼,會長頭銜有助於他贏得諾貝爾獎桂冠,為國爭光,又是另一個台灣之光。生策會採會員制,只有團體會員,沒有個人會員,但每個團體會指派一人為會員代表。望文生義,名稱既然是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員必然屬這兩大類,不是生技產業,就是醫療產業吧?錯!不是我所想的,它的會員分六大類別,包括:醫療院所(108家)、生技製藥(88家)、科技醫材(92家)、預防醫學(59家)、綠能農業(7家)和學術研究專業機構(27家),總共有381家產業。細看產業內容,難以想像,出乎意料,匪夷所思,我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這邊新鮮,那邊有趣,它可包羅萬象,包山包海,簡直大雜燴呢!例如,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竟也列名學術研究專業機構,那麼彰化縣衛生局,不也更應該申請為團體會員囉!彰化縣衛生局搞的東西,豈會輸給桃園市衛生局?不!全國22家縣市衛生局,也都有資格,可以申請入會,大家大張旗鼓,共襄盛舉,以壯聲色,不是嗎?還有,預防醫學竟然也獨樹一格,跟醫療院所平行平坐,佔據一個類別,如果各縣市衛生局,不好意思申請為學術研究專業機構,乾脆通通申請為預防醫學類別好了,不是嗎?還有,綠能農業也納進來了,竟然也是其中一大類別,眾所周知,綠能農業又何其多,大大小小,裡裡外外,俯拾皆是,也超乎我想像喔!正面的,綠能營造農業;反面的,農業製造綠能,正反面都是綠能農業,豈能不多?誰說養牛、養豬、羊羊、養雞、養鴨、養鵝,不會牽扯綠能?相反地,綠能也能牽扯畜牧業。如果,各種產業稍有牽涉,微有關聯,即能納進來,看來,範圍太廣,也太大了,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所修訂的標準行業分類,共分12大類、72中類、232小類、598細類,全都可以加入為會員囉!總之,怎麼想也難以想像,醫療院所、預防醫學,怎麼跟綠能農業搭配在一起?有如醫學院內設農業系,農學院內設醫學系,大學裡頭有這種學制嗎?生策會官網資訊,是對外開放的,不單對乎國內,更是對乎國外,有中文版本,也有英文版本,我很好奇的,國外的產業和商家,會那麼聰明嗎,知道從生策會官網,找出跟自己相對應的類別來嗎?我敢肯定,保證比劉姥姥進大觀園,還要眼花撩亂上百倍。誰會想到預防醫學要找生策會?誰會想到綠能農業要找生策會?豈非百花齊放,大放大鳴,尾大不掉,難以駕馭?我具有公衛背景,預防醫學是我熟悉的,也是我的強項,是我公職20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我不想去提它。我也具有醫師背景,從事20幾年的臨床工作,我對醫療院所更加的了解,就對醫療院所這項類別,依個人看法,簡單敘述,與你分享。全國共有108家醫療院所參與,成為生策會團體會員,幾乎囊括全國各大知名醫院,包括醫學中心、教學醫院、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等,甚至連診所也參與其中,令人驚訝喔!簡直無奇不有!某家診所,號稱亞洲第一家抗衰老預防醫學機構,專門替患者量身打造精緻的健康照護與抗衰老療程呢!我的媽咪啊!太厲害了!「抗衰老」一詞,範圍大到沒有分寸,大到天馬行空,大到無遠弗界,生老病死可以玩弄手掌間呢,不是食藥署禁止刊登的廣告詞嗎?沒想到有診所醫師,挺聰明的,另闢蹊徑,跑到生策會做廣告,拉患者上門呢!這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我都搞不清楚了?我上班的診所,眾醫師專長是泌尿外科、內科、一般外科和家醫科,專門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謝疾病,避免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以延長病患壽命,提升生活品質,是否能以「延年益壽」,也申請加入生策會?這些大型醫院,不分公私立,也不分民間或軍方,多多益善,來者不拒,來者就是客,竭誠歡迎,例如衛福部台中醫院、衛福部豐原醫院、衛福部苗栗醫院等,均屬公立醫院,惟衛福部彰化醫院尚未參與;例如台中榮民總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等,均屬軍方醫院,惟國軍台中總醫院尚未參與。彰化的彰基、秀傳兩大醫療體系有參與嗎?有!但聊備一格,僅部分醫院參與,彰基體系僅彰化基督教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兩家參與,秀傳體系僅秀傳醫院、彰濱秀傳醫院、竹山秀傳醫院三家參與,不像台大附設醫院所屬分院,包括台大附設醫院、台大附設醫院北護分院、台大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台大附設醫院金山分院、台大附設醫院雲林分院等,幾乎全員參與,算人頭的,各自獨立為團體會員。如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