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五一)意識喪失肝昏迷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五一)意識喪失肝昏迷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宋之問:「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阿勇罹患酒精性肝硬化,多次肝昏迷送醫,前面2次,阿勇老媽經驗不足,不明就理,不清楚狀況,不懂肝昏迷,等阿勇陷入重度昏迷和譫妄,病懨懨的,病情危急了,才找人來幫忙,緊急送往彰基;後來的2、3次,阿勇老媽經驗豐富了,醫院護士小姐也給了她指導,只要看阿勇情況不對勁,答非所問,舉止怪異,失魂落魄地,不管三七二十一,管它是否肝昏迷,為了保險起見,就直接送醫了。事後,我問阿勇,知道自己肝昏迷被送醫嗎?前面2次,太嚴重了,事發經過,當然不知道;至於後面2、3次,雖然較輕微,他仍然迷迷糊糊地,搞不清楚狀況,記不起怎麼進急診室的,怎麼進病房的,等送入了病房,護士小姐打上了點滴,經過一陣子,才慢慢清醒過來。「阿母啊!怎麼了?我怎麼又住院了?」阿勇一清醒,馬上喊老媽。阿勇的老婆死於意外,三個女兒還小,能陪在他身邊的,除了老媽還能有誰?唉!天下父母心,對兒女永不放棄的,唯有父母!

肝昏迷有各種症狀,初期會感覺疲倦、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目光呆滯、行為異常、意識混亂、躁動不安、嗜睡、日夜睡眠顛倒等,嚴重者完全昏迷,甚至不省人事。其實,肝昏迷也有分等級的,總共分四個等級,第一等級,較輕微,第四等級,最為嚴重。第一等級「混亂」,患者出現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性格轉變,語言退化,以及無法處理精細動作等症狀。非專業的常人,不易發覺有異。第二等級「嗜睡」,患者上述症狀加劇,還加上意識不清、記憶力衰退,以及手部肌肉顫抖等情形。第三等級「半昏迷」,患者大部分時間陷入昏睡,但仍可被喚醒。讓人誤以為睡眠不足,患者正在補眠呢。第四等級「昏迷」,患者陷入長時間昏睡,旁人無法叫醒,喪失了所有知覺。常人已能發覺異常,但察覺太晚了,病況嚴重了。

為何會肝昏迷?罪魁禍首是「氨」!始作俑者是「氨」!要一槍斃命的是「氨」!血中的氨,飽含鬼胎,經過腦血管障壁,跑入腦部,作用和影響腦神經細胞,產生了上述症狀和病徵,至於其詳細情形,如何作用?如何影響?那是分子生物學專業領域,抱歉了,力有不逮,非我所能明述了。氨何來源?蛋白質代謝後,所謂的異化作用,自然會產生氨,分子生物學說的,氨是有毒的廢棄物,必得進入肝臟,由肝臟代謝為尿酸,尿酸較無毒性,再經由腎臟排出體外,不相往來,毋貽後患。然而,肝硬化了,肝衰竭了,沒有肝作後盾了,氨無法進入肝臟,降解為尿酸,本尊自然到處橫行,為非作歹,引爆肝昏迷了。

肝失去功能,無法將氨降解為尿酸,造成氨值上升,引發無端肆虐,這是肝昏迷的主要原因嗎?不!差遠了!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另有更重要的原因喔!你想像不到的,流年不利,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人類腸道內,竟然有某種或某些細菌,超級有能耐的,專門來搗蛋的,欲置人於死地似的,能把吃進肚子裡,每日三餐的蛋白質,包括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或消化液消化後的胺基酸,分解成氨,氨以糞便方式,堆積在腸道內,最後會被腸道吸收,增加血中氨值,氨跑進腦部,以致造成肝昏迷。至於何種細菌和哪些細菌?如何降解蛋白質或胺基酸?對不起,學識淺薄,力有不逮,我不知道!據說,血中氨值,正常值為每百毫升0-70微毫克,血中氨值超過70微毫克,就可能罹患肝昏迷了。為何說腸道氨之吸收,是肝昏迷的主要原因?這是我個人的猜測,因從阿勇身上,我明顯地發現,如果能控制腸道氨的吸收,就能抑制肝昏迷的發生,至今,阿勇已1年多,沒再發作肝昏迷了!回推來想,也就是說,腸道氨是肝昏迷的主要原因!你說是嗎?

肝硬化,肝細胞失去功能,無法降解氨,導致肝昏迷,這是無解的,華佗再世,照樣無藥可救,無可救藥!腎功能嚴重衰竭者,含氮代謝產物及其他毒性物質,無法從尿液排出體外,在體內堆積結果,會造成尿毒症昏迷,當發生尿毒症昏迷時,可以用洗腎機,緊急洗腎來治療,但發生肝昏迷時,有洗肝機可以洗肝嗎?很可憐,沒有啦!為何不能發明洗氨機?結果呢?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減少腸道氨的吸收,來拯救肝昏迷,以及預防肝昏迷。用何種方法來減少腸道氨的吸收?某種液體口服藥「Lactual  syrup」,每瓶60毫升,每毫升666毫克的Lactual ,其學名是乳果糖(lactulose)。阿勇鄉下國中勉強畢業,未畢業前,即開始找工作,養家活口了,心不在書上,連26個英文字母都背不齊,怎讓他唸英語?乳果糖很拗口,他也背不起來,只好用「安摩尼亞」來表示了。

阿勇口中的安摩尼亞或阿摩尼亞,指的就是乳果糖,我不知道其用法和用量,醫師不齒下問病患,病患是醫師的老師,阿勇告訴我後,我才知道使用方式和劑量。阿勇說,剛發生肝昏迷時,因昏迷嚴重,完全不醒人事,彰基肝膽腸胃科醫師的處方是,早晚各服用60毫升,也就是說,早上口服一瓶,晚上也口服一瓶,一天要服用兩瓶。因乳果糖副作用大,腹痛、腹脹、噁心和嘔吐,尤其是腹瀉,一天要水瀉5、6次,甚至7、8次,有時還10幾次,導致他有意無意,故意忘記服藥。因有這些副作用,以致他常來我門診,主訴腹痛和腹脹,要我減輕他的痛苦。至於腹瀉呢?他已習慣了,且知道必得腹瀉,才能避免肝昏迷,以致絕口不提腹瀉,也不會要求給止瀉藥。後來,肝昏迷症狀較輕微了,大抵第一或第二等級的,醫師將劑量減半了,早晚各服用30毫升,也就是說,早上半瓶,晚上半瓶。至今,已1年多,阿勇不再發作肝昏迷了,可以停藥了嗎?怎可能?別做夢了!不再喝乳果糖,保證肝昏迷再復發!他目前的維持劑量,仍然是早晚各服用30毫升,這是最基本的低劑量了,無法再減少了。

乳果糖是何方神聖?它是救命良藥,是神丹妙藥!它如何治療和預防肝昏迷?它不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沒有72變化,卻有2大功效,此2大功效相互結合,就能降低腸道氨的吸收。乳果糖雖說是滲透性瀉藥,其實不單是瀉藥,還另有抑菌作用,它不是1大功效,而是2大功效呢!第一個功效,抑制細菌作用,乳果糖在腸道下半部,被分解成有機酸,這些有機酸,導致腸道內酸鹼值降低,酸鹼值越低,酸性越強,因酸鹼值降低,增加了嗜酸性細菌的增生,例如嗜乳酸桿菌,以抑制那些蛋白質分解細菌的產生,蛋白質分解少了,而減少腸道氨的產生了。第二個功效,滲透性瀉藥作用,乳果糖透過滲透性作用,能將水份從腸壁,吸入腸道中,使糞便體積增加,促進腸子蠕動,讓糞便盡快排出體外。此兩種功效,一者,減少氨的產生;二者,減少氨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兩者相輔相成,腸道氨吸收少了,血中氨值少了,肝昏迷當然也少了。

尿臭味,又稱尿騷味,原因為何?乃阿摩尼亞緣故,是阿摩尼亞的臭味!不知何故,老人家身上特別有尿騷味,當靠近其身旁,就聞得到,可能的原因,包括尿失禁、少洗澡、少換洗衣物等,也可能尿中氨特別高吧?我已是七旬以上老頭子了,說老人家有尿騷味,還真怕自己身上有尿騷味呢!小便淋漓,小便失禁,我自己三不五時也碰過,真丟臉呢!肝昏迷的患者,有一重要病徵,可以當作鑑別診斷,百發百中,屢試不爽,那就是呼吸和口氣,有一股臭味,類似尿騷味的臭味,不好聞,很難聞,聞過一次,終生難忘,不擔心誤診,原因就是患者血中氨值增加,氨溢出來,出現阿摩尼亞臭味啦!阿勇那幾次肝昏迷,保證口臭很重,醫師肯定受不了,即使新冠肺炎疫情關係,醫師又是口罩,又是面罩的,也難保不會聞到那尿騷味。每次阿勇來看我門診,他戴著外科口罩,我也戴著外科口罩,以致我不曾聞到他的臭口味,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他血中氨值並沒有很高,沒有高到肝昏迷的階段,以致阿摩尼亞的臭味不是很明顯,還不至於讓我聞到臭味。

前面,說了五種肝硬化的併發症,包括:腹水、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下肢水腫和肝昏迷,現在來說肝硬化的第六種併發症,「臍疝氣和鼠蹊部疝氣」。每個新生兒出生,都會有臍帶跟母親連接,所謂的血脈相連,臍帶由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所組成,很獨特的胚胎學結構,不是左右成對,也不是成雙成對的,其外面包覆著一層,用來保護臍動脈和臍靜脈,免於受外面壓迫的,似膠狀的物質和羊膜,此3條血管不是乖巧的好孩子,它們非平行排列,而是成螺旋狀的,共生共活地糾纏在一起,好似3條繩子螺旋狀旋轉,最終轉成1束般的構造。此臍帶如何鑽進胎兒體內?不用懷疑,當然從肚子中央的肚臍鑽進。肚臍又稱肚臍眼,胚胎學上,肚臍有臍環構造,周邊另有肌肉結構,方便臍血管進入,當嬰兒出生後,臍帶掉落了,此臍環大抵也關閉了,僅留下肚臍眼的痕跡,一個小凹陷的外貌。台灣有句俗語,「除非從石頭蹦出來的孩子,才會沒有肚臍眼」,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肚臍眼。孫悟空從石頭蹦出來,所以孫悟空沒有肚臍眼?錯!西遊記是神話故事,不能相信,若以孫悟空的原形是猴子來說,猴子也是有肚臍眼的。一般來說,卵生動物如魚、青蛙、鱷魚、鳥、蛇等,是沒有肚臍眼的;但是,哺乳動物或胎生動物,如貓、狗、猴子、大象、長頸鹿等,都有肚臍眼的,連鯨魚也有喔!

何謂臍疝氣?由於臍環沒有關閉,或者關閉不緊,又重新開放了;也可能肚臍眼周邊的肌肉組織,不紮實,不堅強,肚臍眼活生生地,被硬撐開大了,導致腹腔內的小腸、大網膜、腹水等體液,從肚臍眼蹦了出來,鼓出圓形的膨脹物,此即為臍疝氣。此種臍疝氣,在哭鬧不休的新生兒或小嬰兒身上,很容易看見,因臍環關閉未很緊,加上臍環周邊肌肉脆弱,哭鬧用力之下,腹壓增加,造成肚臍眼膨出了腫塊。台灣老一輩習俗,會向年輕媽媽提出意見,「用5元或10元硬幣,貼在肚臍眼上,然後用束帶綁緊在肚子上,就不會產生臍疝氣了!」你認為這招有效嗎?土法煉鋼,談何容易!主要的,還是安撫小貝比,不要繼續哭鬧,才是正經事。如果,小貝比的臍疝氣一直不痊癒,將來可能要動手術修補了,避免嵌頓性臍疝氣,雖然機率很小,小腸或大網膜,卡在疝氣裡頭,造成缺血性壞死,小毛病演變成大疾病,悔之晚矣。臍疝氣和鼠蹊部疝氣相較,臍疝氣的嵌頓性壞死,明顯小於鼠蹊部疝氣,尤其特指嬰幼兒的間接性鼠蹊部疝氣,或稱先天性鼠蹊部疝氣,其造成嵌頓性壞死的機率較大。我是外科醫師,每遇到嬰幼兒的鼠蹊部疝氣,我都會提醒家長:「鼠蹊部疝氣不急著開刀,但發生了嵌頓性疝氣,則是急症,耽誤不得,必須馬上緊急開刀。」所謂嵌頓性,指的是內含物遇到瓶頸,卡住了,徒手用力擠壓或推擠,再也縮不回去,也退不回去了!

阿勇三天兩頭,必來看我的門診,主訴大抵是腹痛和腹脹,當然,還有腰痛問題,這是工作關係,職業病關係,早年長期搬重物,引起的慢性腰椎壓迫性骨折的關係,我略之,不予細談,只針對腹痛和腹脹來說。不管2、3天前才抽完腹水,他永遠是挺著大肚腩,不是啤酒肚,而是肚子上下左右,全面的腫脹,少說裡頭還有好幾千,甚至上萬毫升的腹水,他怕我不相信他有腹痛和腹脹毛病,常故意掀起衣服來,露出他的大肚腩,然後指著他的肚臍眼,「你看,肚臍眼鼓出大腫塊來了,害我腹痛又腹脹的,很難受喔!」由於大量腹水的關係,腹壓不知增長了幾倍,以致腹壓擠出了臍疝氣,肚臍眼鼓脹成腫包,直徑約4公分大小,有如小顆的小籠包,裡頭含的全是腹水。只要他掀起上衣,我必然用手去按壓他的臍疝氣,代表我注重和關注他,此臍疝氣是軟綿綿的,稍為用力,腫脹就消失,內容物就不見了,很明顯地,百分百打包票,是腹水鼓脹成臍疝氣的。此臍環開口大,很均衡的展開,絕不會有腸子或網膜卡進去,造成嵌頓性病變,所以,我一點也不擔心,另外,我心裡也很明白,腹水造成的臍疝氣,會引發腹痛和腹脹嗎?當然不會!沒有任何一位醫師會相信的!這是病患對醫師的依賴,他需要醫師的關懷和安慰,所謂的腹痛和腹脹,是另有原因的,例如肝硬化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者阿摩尼亞引起的副作用呢。

病患過度依賴醫師,對自己失去信心,全心全意倚靠醫師,絕不是好方式,病患時時刻刻要就醫,不緊浪費時間,也浪費了健保資源,我不明說臍疝氣,不會造成他的腹痛和腹脹,而是指導他:「當你臍疝氣鼓出腫包來,你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只要身體躺下來,人躺平了,用手指頭稍為按壓,腫脹就消失了,再也不痛不癢了。」其實,久病成良醫,他心裡也挺清楚的,某次,說溜了嘴,他告訴我,只要躺平了,甚至不用按壓,臍疝氣也會自動消失。可想而知的,腹痛和腹脹,完全和臍疝氣無關!阿勇的臍疝氣需要開刀治療嗎?開玩笑!外行人才會說開刀治療,我認為不需要,彰基的肝膽腸胃科醫師,也沒有一位認為需要!為何?第一點,肝硬化的病人,上手術台全身麻醉,可要賭上性命的,難保不會爆發肝昏迷,死於手術台,或死於加護病房。第二點,臍疝氣僅是小毛病,不影響生命安全,幹嘛強出頭,動此手術?第三點,腹壓問題,腹水問題,不加以處理,其實也是沒辦法處理,除非換肝手術,否則,臍疝氣修補好了,動不了多久,臍疝氣還是復發,多此一舉啦!

某次門診,阿勇看出端倪,認定我不相信他,腹痛和腹脹與臍疝氣無關,不得不再使出另一招,他坐在診察椅上,當著我的面,也當著跟診護士小姐的面,站了起來,瞬間脫下了外褲,掀起內褲左角,然後,再掀起內褲右角,「你看,我不僅有臍疝氣,也有腹股溝疝氣,左邊腹股溝有,右邊腹股溝也有,全鼓出了大腫包,我腹痛和腹脹可厲害了,誰能了解我心酸啊!」腹股溝疝氣,又名鼠蹊部疝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凡性病或生殖器官毛病患者,男性患者,需要看私處的,我都會引導病人到牆邊隱密處,來到診察床邊,此時,跟診護士也會主動幫忙,過來拉開帷幕,將我和病人遮掩在裡頭,避免個人隱私外洩。若是女性病患,我則請跟診護士代為查看私處,再轉述給我;有時,則轉介給自家診所的女醫師,請她下次再上門。但阿勇的快動作,我和跟診護士都來不及反應,只能瞠目結舌地,看他大剌剌地脫下外褲!還好,他尚有點羞恥心,沒把內褲也一起脫下,否則,我和跟診護士要懵了,豈非遇上精神病患了!阿勇罹患肝硬化,已到末期了,命懸一線,命在旦夕,不知何時要肝昏迷,不知何時要走上黃泉路,還會顧上禮儀或隱私嗎?他每次來看診,穿著很簡單,也很隨意,就是穿著發黃的套頭上衣,以及發黃的運動褲,運動褲是鬆緊帶的,脫褲子快如閃電,我們哪來得及制止呢?

我看到他兩邊鼠蹊部,確實鼓出了大腫包,類似臍疝氣,也是約4公分直徑大小,有如小顆的小籠包,膨出在鼠蹊部,鼠蹊部又稱腹股溝。避免骯髒,也避免無謂感染,我戴上手套,手套不分左右手,屬拋棄式的,用一次就丟掉,我只右手戴手套,左手免了,以免浪費手套。其實,我根本不須用手去觸摸,單靠眼睛,稍為一瞄,也知道是鼠蹊部疝氣,且是腹水引起的疝氣,因幼兒和老年人的鼠蹊部疝氣,多年的門診經驗,我看多了,了如指掌。我按壓兩邊的鼠蹊部,也是軟綿綿的,不是實體的硬腫塊,絕非腸子,稍為用力,腫塊也跟著消失了,我馬上斷定:「沒錯!不打緊!這是鼠蹊部疝氣,跟臍疝氣一樣,也是腹壓關係,腹水跑進去,才鼓脹成鼠蹊部疝氣,腸子沒有跑進去,不礙事,不用擔心。」鼠蹊部疝氣,分成兩大類:間接性鼠蹊部疝氣、直接性鼠蹊部疝氣,前者又稱先天性鼠蹊部疝氣,後者又稱後天性鼠蹊部疝氣,幾乎沒有例外,幼兒罹患的多是間接性鼠蹊部疝氣,老年人則是直接性鼠蹊部疝氣。

何謂鼠蹊部疝氣?台灣俗話,稱之為脫腸或墬腸,因腸子,主要是小腸,特別是迴腸,常會墬入疝氣裡頭。同是鼠蹊部鼓出的疝氣,由於解剖學構造關係,分出了兩類鼠蹊部疝氣,間接性和直接性,或先天性和後天性。在男性,僅限男性,身體兩側的鼠蹊部,各有一道「鼠蹊部管」,於胚胎時期,男性的睪丸,會從腹腔內,經過鼠蹊部管這個通道,遊走進入陰囊,完成睪丸的定位,因睪丸專門生產精蟲,它怕熱,肚子裡高溫,體外的陰囊,體溫稍低,有利於精蟲生成。若睪丸沒有下移到陰囊,則稱隱睪症,必得動手術治療,小一入學健康檢查,偶爾會發現此種案例。在女性,卵巢終生,永遠留在腹腔內,沒有陰囊可下移,也不需要陰囊來下移,所以,胚胎學上,女性無鼠蹊部管的存在,以致女性朋友,會有直接性鼠蹊部疝氣,但絕不會有間接性鼠蹊部疝氣。第一類,間接性鼠蹊部疝氣,出生後,鼠蹊部管應關閉,卻關閉不全,腸子間接性地,透過此鼠蹊部管通道,鼓出形成了疝氣,就稱之為間接性鼠蹊部疝氣,多出現於幼兒,且限男性。第二類,直接性鼠蹊部疝氣,如果,腸子沒透過此鼠蹊部管,卻直接地,從鼠蹊部肌肉薄弱處,鼠蹊部位於腹腔的轉折處,此處肌肉特別脆弱,當疝氣鼓脹起來,則稱之為直接性鼠蹊部疝氣,多發生於成年、老年男性,以及成年、老年女性。翻轉你的認知嗎?不用懷疑!女性也會罹患鼠蹊部疝氣,但罹患的是直接性疝氣。

什麼情況下,成年、老年男女性,容易罹患直接性鼠蹊部疝氣?重勞動階層的勞工,需要腹部用力,搬舉重物者,比如板模工、綁鋼筋工、水泥工等,易患此類型疝氣。另外,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菸槍,長期處於咳嗽狀態,造成腹壓增加的;還有,慢性便秘患者,長期躲在廁所內,滿頭大汗,哼哼啊啊地,腹部用力硬解大便的;此外,罹患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因尿道阻塞,解不出小便,常須面紅耳赤,努力拼搏,腹部用力解尿的,也易患此類型疝氣。當然,老化、肥胖和懷孕等,也是原因之一,但不多見。從上述原因,因重勞動和抽菸,可分析出男性比女性,有較多的機會罹患此類型疝氣!女性動疝氣手術的,還真的很少見,有如鳳毛麟角,寥若星辰,屈指可數,以致讓一般人,誤以為疝氣是男人的專利。三週前,在我門診,就有一位長者,70餘歲,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慌慌張張地,直說解不出小便,下腹部鼓脹,當準備要導尿時,脫下褲子來,我才發現是左鼠蹊部疝氣,鼓出10公分大小腫塊,推回腸子後,我即刻喊停,不用導尿了,反而是開出轉介單,轉診彰基外科,去動疝氣手術!一般外科或泌尿科,都可動疝氣手術。

阿勇的鼠蹊部疝氣,是屬於何類型疝氣?間接性疝氣,還是直接性疝氣?我需要用手去觸摸,再來下診斷嗎?不需要!我已是成精的老外科醫師,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疝氣看多了,只要眼睛一掃,心知肚明,百分百判定,不會有差錯,我就知道阿勇罹患的是直接性鼠蹊部疝氣,戴手套觸摸,僅是對患者的尊重而已。兩者之鑑別診斷很簡單:間接性疝氣,疝氣之內容物,主要是腸子,會透過鼠蹊部管,往下墬入鼠蹊部的下半部,甚至墬入陰囊內,好像睪丸、副睪丸正發炎般,在陰囊內腫出一大塊,一目了然,人焉廋哉。直接性疝氣,疝氣之內容物,不透過鼠蹊部管,不會往下墬落,而是在鼠蹊部的上半部,憑空腫出一坨來,照樣一覽無遺,一清二楚。簡單來說,以部位來區分:鼓脹在鼠蹊部下半部的,甚至是陰囊的,屬於間接性疝氣;鼓脹在鼠蹊部上半部的,屬於直接性疝氣。話雖如此說,但對一般常人來說,要區別此兩類疝氣,談何容易?不如用年齡來區分,八九不離十,較為簡單,也較為實際:幼兒者,大抵屬於間接性疝氣;成年和老年者,大抵屬於直接性疝氣,這種年齡區分,大致上能風平浪靜,錯不了啦!

肝硬化引發的腹水,日積月累下,日侵月蝕下,從數毫升,數十毫升,數百毫升,以至數千毫升,甚至數萬毫升,從30幾吋腰圍,演變成百多吋腰圍,如此推波助瀾下,著實厲害,肚子鼓脹成大水池,腫脹成大肚腩,滴水穿石,鐵杵磨成繡花針,假以時日,終能鼓出臍疝氣和鼠蹊部疝氣來,真折磨人啊!真令人想一頭撞牆啊!阿勇的臍疝氣,有三點原因,前面已述,不應該動手術,去修補臍疝氣的,至於鼠蹊部疝氣呢?要不要動手術去修補,原因一樣,照樣是此三點原因,著著實實,不應該動手術去修補疝氣的!不管何種疝氣,把破洞補起來,亡羊補牢,不就功德圓滿,萬事俱備嗎?然而,俗話說的「破洞越補越大」,想補阿勇的疝氣,再如何清閒無聊,也千萬少動此腦筋喔!對阿勇來說,保平安著好,毋通想要添福壽啦!搞不好,手術很成功,臍疝氣和鼠蹊部疝氣,補得艱固耐用,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巧奪天工,一針一線,完美無缺,人卻死在手術台上,有何意義?有何價值?好死不如賴活!不是嗎?其實,阿勇的內心,滿期待的,他在等待女兒趕快滿18歲,他就能肝臟移植,走出人生的陰霾呢。(112年5月22日完稿)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五O)下肢水腫肝硬化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五O)下肢水腫肝硬化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岑參:「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白髮悲天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阿勇每次住院抽腹水,連著2天或3天,總會抽個上萬毫升,他說,空的點滴玻璃瓶是500毫升,所以可以裝滿20瓶以上。我覺得很奇怪,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彰基是醫學中心,時代早已進入21世紀,怎還會用空點滴玻璃瓶裝腹水?為免太寒酸小氣了,醫療水平太落後了!民國70年代,我在彰基外科時,我們抽肋膜腔積水時,主要是肺結核積水或惡性腫瘤積水,從胸部X光影片,明知積水不會超過上千毫升,大不了500、600毫升的,我們都已經使用5000毫升的大玻璃缸了,怎現今還在使用空點滴玻璃瓶裝腹水?難道時空錯亂了?還是阿勇在唬弄我?這樣的話,護士小姐挺辛苦的,豈非緊張兮兮的,不敢胡思亂想,不敢滑手機,不敢眨眼,眼睛直盯著玻璃瓶,每20、30分鐘,就得換一瓶新的空玻璃瓶,免得腹水溢出來,流得滿地都是,髒兮兮的,嚇死人了?不僅如此,還得勞駕護士小姐,每20、30分鐘,把裝滿腹水的玻璃瓶,拿到廁所倒掉,用馬桶把它沖走?腹水抽了20幾瓶,豈非跑20幾趟廁所?莫非要把護士小姐折騰死?護士小姐薪水沒醫師高,還要輪三班制,難道要逼得護士小姐,集體辭職才甘願?

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統計,民國110年9月,台灣領有護理師、護士執照總人數約30.2萬人,但執業登記人數僅18萬人,其中護理師16萬2610人、護士1萬7694人,執業率僅59.3%,不到六成,是何原因?高齡自然退休嗎?好像不是!美國的執業率是84.8%,加拿大是94%,台灣相差甚遠,不是單一高齡自然退休所能解釋的。台灣為何有不少護理人員出走?「老娘生氣了!老娘不幹了!」除了嚴苛的職場生態與環境外,護病比過高、工時過長、薪資水平不對等,都是護理人員詬病和退縮的主因。何謂護病比?它是指醫院中護理人員和受照顧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位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數量,其中護理人員數,包括護理長、副護理長及護理人員,但不含專科護理師及實習護士,實習護士習慣被稱呼為「護生」。護病比可反映醫院護理人力是否足夠,國際認定最佳的護病比是1:6,一個護士照顧六個病人,但最近10年,台灣各大小醫院的護病比,不是1:9或1:10,就是1:15,甚至1:16,簡直是血汗醫院,而這種醫師比比皆是,各醫院心裡有數,心照不宣喔!只能靠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採取醫院評鑑方式,來強制要求了。不符合標準的,很抱歉!就從醫學中心刷下來,至於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也比照辦理喔!

依據「護病比」之定義,護理人員數並不包括專科護理師,為何不包括?有特權嗎?從臨床走入公衛,離開臨床前後20年,讓我跟醫界脫節,孤陋寡聞,知識淺薄,有如齊天大聖孫悟空,何時何地蹦出個專科護理師?攪動一池寧靜的春水,害我措手不及,自承落伍了,成了井底蛙。我對專科護理師的了解有限,不清不楚的,霧茫茫的,難道專科護理師就不用照顧病患?甚至也不用輪三班制嗎?幾年前,有長輩入住醫學中心,剛住進病房沒多久,就有自稱專科護理師的,主動跑來詢問病情,製作病歷;住院中,欲找主治醫師了解病況,來的卻是專科護理師,說主治醫師正在忙,等一下才會過來,先由她負責解釋病人現況。這些專科護理師穿著,第一眼看,似乎跟一般護理人員差異不大,也穿白色制服,但仔細比對,發現有差異,她們的制服更像是短醫師服,胸前口袋大,腰間兩側口袋更大!正確的分辨,是胸前的識別證,會特別標記「專科護理師」。醫師服口袋大,方便裝甚多東西,包括聽診器、叩診錘、手冊、筆記本、i-pad等等,大半專科護理師,習慣學醫師,都把聽診器掛在脖子上,儼然如醫師。她們面對病患或家屬時,一定用充滿自信的口吻,自負的眼神,怕別人不知道似的,鄭重其事地,自我介紹是專科護理師。

何謂專科護理師?簡單一句話,就是進階版的,更高等級的護理師,在醫院內,習慣被稱呼為NP,有被尊崇的意味,難怪她們會充滿自信和自負,甚至驕傲呢!依據「護理人員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於民國93年發布了「專科護理師分科及甄審辦法」,此為專科護理師的肇造,這年,我人已在公衛,遠離醫院,無法恭逢其勝,沒受衝擊和影響,不知其梗概。此法規經過多年修正,有12次修正,最後一次修正是112年1月5日,但隔年1月5日才能正式生效。如何取得專科護理師?其流程跟專科醫師之取得,如出一轍,依樣畫葫蘆就對了。我先說明專科醫師之流程:住院醫師,經過幾年學習和訓練,大抵3年、4年或5年,經過專科醫師甄審後,取得專科醫師證照;再經過幾年學習和訓練,大抵2年或3年,再次經過次專科醫師甄審後,再取得次專科醫師證書。簡單來說,專科醫師是醫師的進階版,次專科醫師更是專科醫師的進階版,學問永無止境,技術永不中止,一山比一山高,相同地,醫師各等級,一級比一級專精,一級比一級專業。

至於專科護理師取得流程呢?有樣學樣,大同小異,比照辦理,心照不宣。一位護理師,在內科或外科相關領域,具有3年以上臨床實務經驗者,在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內(外)科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大抵是醫學中心或教學醫院,接受6個月以上訓練,取得實務經驗,並獲得訓練證明文件後,得參與專科護理師之甄審,此甄審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筆試,第二階段口試及實地考試,通過者,即能取得專科護理師證照。哪個單位和機關來進行甄審?不用懷疑,絕非阿貓或阿狗,跟專科醫師一樣,比照辦理,也是由中央主管機關委給專科護理師學會辦理甄審。另外,跟專科醫師一樣,專科護理師證照也有其期限,不是百年有效,有效期限僅有6年,必須在6年內,取得相關教育點數後,證照才可以再換證和展延,亦展延6年,如此6年、6年地...,依序展延,專科護理師始能跟上時代進步,走在時代先鋒,免得固步自封,墨守成規,一無是處,害人又害己。所以,類比專科醫師或次專科醫師,專科護理師也有「內科外科專科護理師繼續教育課程及積點審定作業要點」、「內科及外科專科護理師申請甄審收費標準」等相關繁複規定呢。

從上述說明,醫師的專科醫師種類可多了,除了內、外、兒、婦四大科外,還有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精神科等專科醫師類別,洋洋灑灑,至少8、9種以上專科醫師;若是次專科醫師,分類更加精細,每個專科醫師下面,再細分好幾個次專科醫師,以致種類超級繁多,多如牛毛,有如繁星,不勝枚舉,難以盡數,我不再舉例贅述,免得浪費筆墨,虛耗精力和時間。我力有不逮,學不專精,猶如登天難,沒能力取得次專科醫師證照,但在民國71-72年間,我搭車北上,參與外科醫學會的甄審,通過了筆試、口試兩階段應試,終取得外科專科醫師證照,個人興奮不斷,雀躍不已,這是醫界對自己的肯定,小咖醫師被認證,與有榮焉。然而,護理人員的專科護理師,卻僅有內科和外科,少數兩種而已,再多也沒有,殊多遺憾!為何僅如此?讓人不明白!難道小兒科專科護理師不重要嗎?豈是婦產科專科護理師不需要嗎?還有其他科別專科護理師不必要嗎?非也!依個人看法,護理人員的重要性,不下於醫師,甚而更重於醫師!醫病間的橋樑是誰?醫病間的溝通是誰?醫病間的觸媒是誰?都是護理人員!在醫師指示下,執行醫師指令的是誰?在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作業的是誰?在標準作業流程下,執行緊急應變醫療措施的是誰?也全都是護理人員!依個人盼望,我恨不得有更多科別的專科護理師,充塞整個醫院,充盈整個醫界,保證可提升台灣整個醫療水準和醫療服務,執世界牛耳呢!你說呢?

阿勇每次住院,就是抽腹水,腹水拿進廁所,倒進馬桶沖掉,腹水是屎,還是尿?不是!但跟屎、尿差不多,完全是沒用的垃圾或廢棄物,留在身上,只會造成肚子鼓脹,腹脹難受,負荷難耐,欲去之而後快。差別的是,屎和尿可以從肛門和尿道,自行排泄出來,但腹水就麻煩了,須勞駕醫師,將針管插進腹腔,才能把腹水抽出來,必得麻煩醫師,阿勇自己動不了手。其實,腹水澄清,帶點淡黃水,黃澄澄的,有如黃金液體,說來應挺值錢的,因裡頭充滿蛋白、醣份、脂肪等營養成份,由於門靜脈高壓,這些營養成份進不了肝臟,肝臟無法吸收,結果從門靜脈滲透出來,跑進腹腔,白白浪費了。吃下肚的五穀雜糧等三餐,沒啥吸收,又重新抽吸出來,簡直暴殄天物,揮金如土,平白浪費了。這麼營養的腹水,全倒入醫院廁所排水系統,想來就可惜喔!如果物盡其用,用來菜園澆菜,菜肯定長得翠綠,且又肥又壯的,保證有好收成,歡樂來收穫。

阿勇住院時,除了抽腹水,也抽血檢查白蛋白,縱然這次住院沒有輸注白蛋白,下次住院也必然輸注白蛋白,因血中白蛋白永遠過低。如果,血中白蛋白超低的,每百毫升低於2.4公克,靜脈輸注白蛋白時,健保有給付,個人沒有經濟負擔,阿勇可以接受,但是,大半仍須自費輸注白蛋白,白蛋白價值不菲,雖有福保身份,免掛號費,也免各類健保部分負擔,但繳白蛋白的費用,近萬元,或上萬元的,就挺嚇人的,換算下來,等於每抽出1毫升腹水,就得花掉1元新臺幣;抽1萬毫升,當然得花1萬元新臺幣。本性節儉又小氣的我,這種無端花費,我真的替他不捨!有時候,真想偷偷告訴他,輸注再多的白蛋白,仍然白蛋白過低,總無法補足的,而且,每過一陣子,大約1、2個月或2、3個月,輸進體內的白蛋白,好像會自然蒸發似的,一溜煙似的,無影無蹤地,白蛋白仍落到原來的低水平,既然如此,幹嘛強力輸注白蛋白!我想告訴他的,不如跟醫師攤牌,「醫生啊!拜託醫生了,健保免費的白蛋白才輸打,要花錢自費的,就免了啦!」

這種不願花錢的話,我敢說出口嗎?人命關天,豈能草菅人命?我敢胡亂下指導棋嗎?其實,輸注白蛋白是有其醫療價值的。說來奇怪,前前後後,在我的門診,還是彰基住院,雖然照樣血中白蛋白過低,但經過反復輸注白蛋白後,下肢水腫卻幾乎痊癒了,不再腫脹了。阿勇的下肢水腫,尤其是雙腳丫,是世界紀錄的鼓脹,我生平首見,在我門診治療一年多,不時經常發作,雖然不痛不癢,卻給病患造成很大困擾,「醫生啊!我的腳盤又腫起來的,腫得像麵龜,藍白拖鞋都穿不上了,跟本沒辦法走路!」自從在彰基抽腹水和輸注白蛋白後,至今已3、4年了,極少再復發下肢水腫了,頂多僅稍微的,似有非有的小腫脹而已!阿勇若有抱怨,我都會回覆他:「這種小腫脹,不算一回事,跟以前相比,好太多了,藍白拖鞋照穿,連鞋子也可以穿,完全無妨礙,小意思,不用去理會啦!」如此看來,白蛋白的效果挺實在的,雖花了大把白花花的銀子,一分錢一分貨,仍然物超所值,騙不了人的。

不過,我想不通的,他的血中白蛋白照樣不夠,每幾個月就得輸注白蛋白,同樣是白蛋白不足,以前我看診會下肢水腫,今日彰基看診不會下肢水腫,到底原因為何?肝硬化已進入末期,肝硬化已成不可逆,再也長不出新的肝細胞,再也不可能軟化了,同樣地,門靜脈高壓仍是高,再也走不回去了,為何下肢水腫能痊癒?我這個鄉下小診所的小咖醫師,只能自承學有不足,技不如人啦!我猜測,應該跟用藥無關,健保卡上網查阿勇藥歷,彰基的用藥一般般,沒有任何新奇或特殊的,其實,肝硬化沒有特效藥,還不是症狀用藥而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思前想後,唯一的差別是白蛋白,血中白蛋白正常值是3.5-5.5公克,阿勇大抵在2.4公克上下漂移,2.4公克以下,健保公費輸注白蛋白;2.4公克以上,健保自費輸注白蛋白,必然是白蛋白上升到某個程度後,下肢水腫就不發作了,這個上升程度是多少?沒有實證醫學,我很難確切說明,也不敢胡言亂語,或許是2.7公克,也可能是2.8公克,說不定是2.9公克呢?總之,不需要達到正常值的3.5公克,下肢水腫才不會發作啦。

民國60、70年代,彰基的院牧部活動力很強,很有教會醫院的風味,除了每個月一樓禮拜堂的大禮拜以外,由蘭大弼院長親自主持,全院醫護人員參加;還有各科室每週的小禮拜,由院牧部牧師主持,各科室醫護人員參加。外科護理站位於三樓外科病房,外科小禮拜都在護理站舉行,我記得好像固定在週一或週三上午,時代久遠,我已不復記憶,大都由院牧部胡牧師主持,所有外科醫護人員都參加,接近20個人,包括主任、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以及護理長、護理人員等,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很克難地,很擁擠地,圍坐一起,擠在狹窄的護理站內,手拿聖經,聽牧師講聖經故事,也手拿詩歌本,同聲唱聖歌。這些聖經和詩歌本,經過無數年,和無數人翻閱,早已破爛不堪,但傳承精神強,仍繼續珍惜著使用,同時會後,牧師還會小心翼翼地,一本一本地收回。由於護理站場地狹隘,加上通道和走道,大不了3、4坪而已,再也擠不進半個人,以致實習護生、護理人員助理,以及打掃阿桑,准予不用參與小禮拜。

每次小禮拜結束前,都在牧師的帶領下,眾人闔上聖經和詩歌本,放在自己大腿上,然後閉上眼睛,雙手合握,緊抵著自己鼻尖,用閩南語,隨著牧師合聲祈禱,我們的禱告詞大抵如下:「親愛的上帝,敬愛的主耶穌,感謝祢的仁慈,感恩祢的慈悲,咱每一個人都在做祢的事工,願望咱們的努力順利,盼望咱們的工作成功,奉主耶穌祢的名,阿門...。」發出內心的虔誠吧,在眾人的口中,「阿門」兩個字,聲音最為響亮,也最為繞樑三日。每次喊完「阿門」,總覺得獲得主耶穌的祝福,整個禮拜,我會覺得充滿活力,也充滿戰鬥力,可以應付任何挑戰。「阿門」是基督教、天主教,也是猶太教、伊斯蘭教的宗教用語,在禮拜結束和禱告時,表示同意或肯定的意思,同意自己的禱告,也肯定自己的禱告。

彰基院牧部,傳送基督信仰,付出人倫愛心和憐憫,延續彰基百多年來,早期宣教師流傳下來的宣教使命,提供院內大小病患,以及醫護同仁身心靈的需求,除此之外,院牧部另一個重大工作是,協助和救助弱勢病患,它有3、4名社工師,負責探尋訪視病患和家屬,依據病患困境種類和程度,給予必要的協助,尤其是醫藥費的減免,更是最大的恩寵,即使減免個1/2或1/3,甚至只1/4,也能讓病患感恩戴德一輩子。不過,依據彰基內部官網,彰基另有社會工作部,簡稱社工部,且早在民國52年,就已成立了,而我在民國69年1月1日,才進彰基外科部,換算下來,社工部比我還早了17年,可資深多了!明顯地,彰基社工部是獨立單位,並非附屬於院牧部,兩者互不隸屬,各有各工作內容,彼此不搭嘎,如此看來,風馬牛不相及,我認識不清,誤會可大了。當年,院牧部牧師常三不五時,出現在外科病房內,站在病床邊,宣導教義是其次,介入弱勢病患的關懷和安慰,才是主因,以致我有此種誤解吧。另外,我也遇過某些外科病患,一大清早,準備送進開刀房前,由牧師在病床前,幫病患進行禱告,祝福手術順利平安。

因早年有過這種經歷,請求社工部幫助,我忍不住偷偷地告訴阿勇的老媽:「對經濟是很大的負擔,但血中白蛋白過低,總要輸注白蛋白啊!不能不理會啊!我以前是彰基的外科醫師,彰基是教會醫院,有優良的愛心傳統,我建議妳去找社工部,說明自己的困境,白蛋白太貴了,每次萬把塊錢,真的繳不起,請求社工部是否能給予協助。為了提升關注度,我也建議妳去找院牧部,院牧部的牧師有虔誠宗教信仰,個個富有愛心,悲天憫人,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兩方面同時請託,希望提高機會,多少減免些負擔,縱然沒有2千元、3千元,能減免個1千元,也大有助益啊。」阿勇的老媽,一個悽慘可憐,背負全家重擔的老女人,出面請求院方幫忙,機會應是很大的,盼望社工部開恩,祝福她得償所願,阿門。

對低收入戶來說,每次輸注白蛋白,就得到處哈腰伸手,看人臉色,向人借錢繳醫藥費,還不一定借得到,因對方估量著,不知何時能還錢,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呢!說來可憐,真的情何以堪!萬把塊錢,等於全家一個月的伙食費了,繳了錢,豈非整個月要吊鼎了?如今,2、3年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加上俄烏戰爭,物價飛漲驚人,尤其最近半年,更是漲得離譜,10%、20%,甚至30%的漲,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費有漲嗎?當然沒有漲!莫忘天下苦人多,可憐!看阿勇的老媽,哭喪著臉,臉色更加憔悴,身材更加消瘦,我能不搖頭嘆息嗎?但願老天爺,悲天憫人,仁民愛物,可不要讓阿勇的老媽想不開,自己走上絕路!

阿勇的酒精性肝硬化,前面幾回下來,已敘述了腹水、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和下肢水腫,總共四種併發症,現在來敘述他的第五種併發症「肝昏迷」。肝昏迷,醫學術語是「肝性腦病變」。肝臟是全身的解毒器官,會將體內產生的有毒廢棄物,加以代謝分解,並排出體外,當肝硬化或肝衰竭,無法執行此項代謝功能時,使得有毒廢棄物堆積體內,引發相關中毒症狀,其中,蛋白質經過腸道吸收和代謝後,會產生氨(ammonia),又名阿摩尼亞、安摩尼亞,氨進一步在肝臟代謝後,產生尿素,極大半尿素,經由腎臟,以尿液方式,排出體外,當肝硬化時,無法將氨分解為尿素,氨則從血液循環中,跑進腦部,傷害腦細胞,引發昏迷,因與肝臟有關,故稱之為肝昏迷。

阿勇因肝昏迷,多次被消防局119,直接從家裡,綁在推車上,抬上救護車,送往彰基急診室,我家診所僅是一般鄉下小診所,沒有病房,沒有觀察床,無法提供住院,也沒有能力照護肝昏迷的病患,119必然送往彰基,不會送來我家診所,以致,我不曾親眼見過,阿勇肝昏迷發作的情形,我對肝昏迷的了解,大都來自阿勇老媽事後的敘述。聽阿勇老媽說,差不多每3、4個月,最多半年,阿勇就會發作一次肝昏迷,至今,因肝昏迷發作,已緊急住院4、5次了,每次都會住院一個禮拜至10天。阿勇的老媽說,剛開始,不了解何謂肝昏迷,直到阿勇昏睡在床上,早上沒下床吃飯,中午也沒下床吃飯,叫也叫不醒,喊也喊不醒,甚至把人抓起來搖晃,也猛甩耳光,好像死人一樣,照樣無法把人叫醒,阿勇老媽嚇死了,「難道人死了!」呼來左右鄰居,三姑六婆,壯膽和幫忙。眾人手忙腳亂,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是好?是壞?不知如何是好,最後,有人看不下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手機撥打了119,叫來救護車,直接送醫了。

事後,阿勇再來我門診,我問意識清醒的他:「救護車從你家,把你送醫,你知道整個過程嗎?送進醫院後多久,你才恢復意識?」阿勇的答案,如我預料的,嚴重的肝昏迷,有如死豬般送往急診室,死人一個,他完全失去意識,整個轉送過程,他當然毫無記憶,怎麼個送醫,他都不知道。至於何時恢復意識?那可久了!不是送急診後,很快就清醒,也不是當天就清醒,而是住院2、3天後,才逐漸地,慢慢地清醒,「奇怪?我人怎在這裡!」阿勇說,自從發作肝昏迷後,肝膽腸胃科醫師開了藥,強迫他每天務必吃藥,早晚各一次,每次口服60毫升,喝的是「阿摩尼亞」,一天也不能停頓。不過,喝了阿摩尼亞後,會噁心、腹痛,且嚴重拉肚子,一天水瀉5、6次,甚至7、8次,最高紀錄10幾次,拉得肛門紅腫疼痛,無法用衛生紙擦屁股,只能用水沖洗。以致,他常常會瞞著老媽,故意忘記喝,或者,只喝晚上,早上則不喝。阿勇口中的阿摩尼亞,到底是何方神聖藥水?有何作用?藥理機轉為何?阿勇口中的阿摩尼亞,不就是氨嗎?其實它是緩瀉藥,此藥品名稱,英文發音,他不會發音,就用阿摩尼亞來代替。其詳情,我後面會說明。

據阿勇老媽說,第一次肝昏迷住院後,經過3個多月,阿勇又發作肝昏迷了。某天傍晚,接近晚餐時間,阿勇老媽正準備晚飯,此時阿勇出現異狀,情緒不穩,目光呆滯,且躁動不安,不時走動,停不下腳步,從臥房走往廚房,又從廚房走向臥房,如此反復,永不停歇,問他怎麼了?僅嘴巴翕動著,悶不吭聲,仍繼續反復走著,不斷地走著。最後,開始臉色鐵青,四肢痙攣,全身顫抖,嘴巴悶哼著,瞬間,隨手抓起圓板凳,猛往地上砸,砸到圓板凳整個爛掉,地板磁磚也破了大洞!阿勇老媽嚇死了,有前次肝昏迷的經驗,護士小姐有給她作相關衛教宣導,肯定又是肝昏迷發作了!她無力阻止阿勇,只能跑向鄰居求救,請求撥打119,然後將阿勇緊急送醫。阿勇老媽說,上次肝昏迷送醫,因人已昏迷,完全不醒人事,有如死人一個,抬上推車,送進救護車,都輕而易舉,但此次不同了,阿勇意識不是很清楚,但很混亂,蠻力可大了,又推又撞,又打又踢,根本不乖乖就範,害得119兩位緊急救護員,不是被抓傷,就是被踢傷,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動用過肩甩和擒拿術,加上鄰居幾名壯漢幫忙,才勉強把阿勇制伏住,合力綁上推車,送進救護車,開著最大聲,最緊急的鳴笛聲,落荒而逃似地,往彰基直奔而去。

事後,問阿勇本人,關於第二次肝昏迷送醫,他也照樣無意識,迷迷糊糊的,整個送醫過程,不記得有打過人或傷過人。不過,送往醫院後,很快地,比第一次肝昏迷快很多,人隔天就清醒了。有此第二次教訓後,他學乖了,即使噁心、腹痛和腹瀉,他也只能乖乖地聽話,早晚按時口服阿摩尼亞了。然而,人是健忘的動物,容易事過境遷,忘記前車之鑑,他曾說,害怕阿摩尼亞的副作用,有時會故意漏喝好幾次,醫者仁者心,害得每次來我門診時,我都得提醒他:「拜託你,不要讓媽媽操心,要按時喝阿摩尼亞啦!」據阿勇老媽說,除了這兩次肝昏迷,阿勇後來又發作了2、3次肝昏迷,不過,症狀都較為輕微,因阿勇老媽經驗多了,身經百戰,久病成良醫,有如識途老馬,119也叫習慣了,阿勇稍有風吹草動,就即刻送醫了。以致,119的年輕小伙子,跟阿勇老媽都混熟了,不嫌棄低收入戶人家,開口阿姨,閉口阿姨,叫得挺親切的,讓阿勇老媽挺感動的。

阿勇後來的肝昏迷,症狀都很輕微,不再是意識昏迷,也不再是意識混亂,而是意識稍有變化,就盡快送醫了。阿勇老媽說,當阿勇答非所問時,就是有問題了,比如,老媽問他:「電鍋裡,還有半碗公飯,以及半碟炒高麗菜,留給你中午吃,我上班了,中午要記得吃喔!你會記得嗎?」卻得到莫名其妙的回應:「太陽升起來了,天色亮了,我起來了,小鳥也起來了,大家都起來了。」不單答非所問,還模仿起小學生說話,這就是出問題了。或者,重複說出莫名其妙的話:「小便,大便,放臭屁!死人,活人,鬼咬人!小便,大便,放臭屁...!」反復前後不搭嘎的話,就是出問題了。或者,重複做出莫名其妙的動作,「會從廚房拿來筷子、湯匙和碗公,擺在桌上,然後,輪流拿起筷子、湯匙和碗公,對著天空,指指點點的,好像精神病似的,又好像中邪似的,讓旁人看了一眼,打從心裡發毛,全身起雞皮疙瘩!」遇上這種情況,阿勇老媽不敢耽擱,直接叫119送醫了。(112年5月15日完稿)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四九)憂國憂民衛生所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四九)憂國憂民衛生所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芳。」

前述三種陰道炎,淋病雙球菌陰道炎、陰道滴蟲陰道炎和白色念珠菌陰道炎,在臨床上,如何簡易作鑑別診斷?依據個人經驗,我習慣作如下判定,雖然不是百分百正確,卻也八九不離十,再不濟,總有一半以上正確機率:淋病雙球菌陰道炎,陰道分泌物是膿狀濃稠的黃色分泌液;陰道滴蟲陰道炎,陰道分泌物大都是膿狀泡沫狀分泌液;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陰道分泌物大抵是白色,如乳酪般塊狀分泌物。以上粗略鑑別診斷僅供參考,實驗室檢驗才算正確,但在小型診所,實驗室檢驗緩不濟急,臨床醫師等不及,常直接用藥了。不過,仍建議女性朋友,不要諱疾忌醫,自行下診斷,胡亂到藥局買藥吃,以及使用陰道塞劑,害慘的是自己。不少老一輩的,50、60歲的阿桑,每次小便疼痛、燒灼,自作聰明,不就醫,直接去藥房買藥吃,或買蔓越莓錠吃,結果反復發作,搞到後來,成了慢性膀胱炎,再來我診間時,神仙也難醫治了,永遠斷不了根。

你會不會很奇怪,簡直天方夜譚,胡搞瞎搞,我不是外科醫師嗎?又不是婦產科醫師,怎也看婦科、產科的病患?不用懷疑,早期,民國70-80年代,健保未實施前,分科不精細,等於大雜燴,相當於今日的家醫科或一般科,除了勞保、學保、榮保以外,一般民眾看病,都得自掏腰包,既然自己花錢,自然找熟識或信任的醫師看診,甚至開刀。當年,我在小型地區醫院擔心外科主治醫師,女性羞於啟齒的陰道炎,我在門診難免會碰到,不單有細菌、滴蟲、黴菌等三種陰道炎,甚至還遇過第四種陰道炎,病毒引起的「尖銳性濕疣陰道炎」,所謂的「菜花性陰道炎」,整個陰道黏膜,包括前壁、後壁和側壁,均長滿大大小小,一叢叢、一堆堆的菜花,可以用花團錦簇來形容,卻挺嚴重的,也挺嚇人的。曾有某婦產科醫師說,門診看完女性的陰道炎,可以作嘔三天,沒食慾,吃不下飯。

尖銳性濕疣,是典型的性傳染病,外觀像小型的花椰菜,俗稱菜花,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發生在男女性的生殖器官,男性是陰莖、包皮、龜頭,甚至陰囊;女性是女陰、小陰唇、大陰唇和陰道,甚至子宮頸。若從事肛交的,則可能發生在肛門口,甚至裡頭的直腸黏膜。其實,不僅要看陰道炎,我甚至還要動婦科和產科的手術,例如:陰道撕裂傷、女陰巴氏腺膿瘍、子宮外孕內出血、骨盆腔膿瘍,甚至剖腹產呢。你可知道?離島或山地鄉衛生所,整個島、整個鄉,只有一位醫師,就是衛生所主任,他必得18般武藝全會,不僅傷風感冒、急性腸胃炎、痛風性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要看,即使是外傷,也要會縫合;即便關節脫臼,也要懂整復;縱然是生產,也得會接生呢!或許,衛生所主任會膽戰心驚,會手忙腳亂,仍需硬著頭皮上,患者的生命在危急中,一分一秒,時光飛逝,沒有躊躇的時間,也沒有等候的空間。

近代醫學進步良多,不斷有新儀器、新設備、新技術、新藥劑出現,其進步豈只千里計?尤其是台灣的醫療水平,不斷創新,不斷進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超乎世人想像,普獲世人好評,足堪安慰!其中,醫療分科愈精細,各類專科醫師愈多,這是患者的福氣,值得慶幸,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不僅好,還能更好;不單美,還能更完美!除非是偏遠鄉間或山地離島地區,醫療資源,醫師人力,檢驗設備,普遍不足,能有醫師,以一當十,以一當百,親自看診,已經不錯了,沒魚蝦也好,只好將就了,總不能大小疾病,不分輕重緩急,不顧交通因素、環境因素、時間因素,全部搭上救護車,甚至船隻、直升機,通通往台灣本島,尤其是醫學中心送吧?難保醫學中心難以負荷,人力、物力、床位不足,無法運作,以致垮掉和停擺呢!我是上一輩的老醫師,將被時代潮流淹沒的老醫師,當年的不分科作為,身為外科醫師,卻亦兼婦產科醫師、內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等等,這不是勇猛,而是妄為,不足鼓勵,於今日,不足取也!

說到衛生所門診醫療,肯定普受鄉民愛戴,這也是我個人從前的經歷,今日,在我自己的門診,我向患者提議作健保成人健檢時,常得到的回應是,「謝謝,不用了,我有在衛生所拿慢性病處方箋,也每年在衛生所作成人健檢。」衛生所怎麼受愛戴?它非常親民外,主要是門診掛號時,依據各縣市政府規定,永遠不收掛號費的,省掉100元或150元的掛號費支出,僅收健保規定的50元門診基本部分負擔,不無小補,以致病患門庭若市。因此之故,少數小鼻子、小眼睛的小診所醫師,捨不得放棄收那掛號費,心理很不平衡,背後大發牢騷,忿忿不平抨擊:「衛生所不該與民爭利!」怪罪衛生所用公家力量,薄利多銷,搶走他們的生意!說衛生所上下員工,從主任、護理長、公衛護士、醫檢師、稽查員、保健員、會計人事,以至工友等,全領的公家薪水,且利用公家資源看診,但健保醫療門診的盈餘,則全納入員工私人口袋,豈有此理!花公家的,利用公家的,卻賺私人荷包,豈非貪贓枉法,謀私人利益?公平何在!正義何在!

錯!大錯特錯!完全依法行政,沒有貪贓枉法,沒有徇私舞弊,不僅合乎公平,也合乎正義!我擔任過衛生所主任3年,也擔任過衛生局科長17年,對於衛生所的醫療門診獎勵金,來龍去脈,如數家珍,知之甚詳,外人從門縫看人,有不少誤解,似是而非,有太多曲解,扭曲變形,除了浪費口舌外,難以細說分明,我不想浪費筆墨,懶得去辯解,又是廢話,又是贅言的,但我的回應很直接,「要追求公平正義嗎?很簡單,請擔任衛生所主任,衛生所敞開大門竭誠歡迎呢!」責備衛生所搶生意,羨慕衛生所主任收入頗豐,乾脆起而行,投身公衛端,親身經歷衛生所主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嘛!全國368個鄉鎮市區,就有368間衛生所,至今,就有不少衛生所沒主任,甚至懸缺良久,無人就職,無人遞補,例如,我戶籍地的台中市烏日區衛生所,不知多少年沒有主任兼醫師了,公衛行政工作和醫療門診業務,均難以順利推動,鄉民有如久旱望甘霖呢!

衛生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預防接種,我疾管科主辦的業務,既是公衛業務,也是醫療業務,烏日區衛生所沒有主任怎麼辦?敬謝不敏,關門大吉,啥事都不幹了嗎?可能嗎?雖然各縣市衛生局,轄內均簽有上百家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彰化縣就有上百家,至於台中市,由於縣市合併,肯定有兩百家以上,因親民和便民,民眾大抵習慣去衛生所,施打各類疫苗,一家衛生所的施打量,抵得上十家醫療院所呢!例如,嬰幼兒打常規預防針,老人打流感疫苗,老人打肺炎疫苗,以及近兩年,風風雨雨,如火如荼,雷厲風行的新冠肺炎疫苗,烏日區衛生所照樣得打,礙於沒有衛生所主任,只好找外地的醫師來支援了,沒有經過醫師的診療評估,疫苗是無法打上身的。2、3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嚴峻時,我與內人,均收到烏日區衛生所的明信片,通知某年某月某日,幾點幾分,到衛生所施打老人肺炎疫苗。衛生所主任相當年輕,30餘歲小夥子,戴著外科口罩,眉清目秀,知書達禮,我忍不住要喊他「小學弟」,主任辦公室也是診療室,門楣和桌上,寫的是某某支援醫師,他經驗老道地詢問和聽診,簽章核准施打疫苗後,我倆再前往注射室,由公衛護士接種疫苗。整個接種流程,記憶猶新,恍如隔世,好像回到30年前的我。

私人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會明信片通知你該施打疫苗嗎?甚至電話通知你有疫苗要施打嗎?怎可能?作夢啦!那天王老子,生意第一,賺錢第一,滿腦子只有錢,豈是閒閒沒事幹,專管無聊閒事?笑話啦!自掃門前雪,管你瓦上霜!只有衛生所才會這樣通知!衛生所是為了搶生意,才這樣大費周章通知嗎?當然不是!這是為了公衛,憂國憂民,悲天憫人,民胞物與,為了民眾健康,職責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小鼻子、小眼睛的小診所醫師,還能辱罵衛生所與民爭利嗎?我呸!我呸!不說人品不如衛生所主任,連衛生所支援醫師都不如呢!你知道衛生所支援醫師,一節薪資多少嗎?一節3個小時,1萬元、8千元?還是5千元?都不是,僅有銓敘部公告的2660元!小鼻子、小眼睛的小診所醫師,不願擔任衛生所主任,總該有愛心擔任衛生所支援醫師吧?我就虧他沒這個愛心!我倆準時到烏日區衛生所,衛生所卻貼出公告:「某支援醫師因緊急事故,會延誤半個小時抵達,敬請見諒。」或許,其自家醫院有病患出現緊急狀況吧?還好,支援醫師終能提前抵達,我倆也能順利完成疫苗接種。

我話還沒說完,我的苦水還沒吐完,嚥不下這口氣,不吐不快,精彩的還在後面!如果,這些少數的小鼻子、小眼睛的小診所醫師,足夠聰明,夠關心健保,夠關心時事,知道離島、山地鄉衛生所的健保醫療作業詳情,保證幹譙到氣喘,呼吸困難,幹譙到口沫橫飛,髒水亂噴,氣到不得了,恨到不得了,又氣又恨,無以復加,無以發洩,乾脆一了百了,引刀自宮了!此等離島、山地鄉衛生所,跟其他一般鄉鎮衛生所一樣,也是免收掛號費的,少數醫師口中的與民爭利,這是島民和鄉民的福利,此外,健保署尚有其他的保證和優惠措施,洋洋灑灑,主要包括以下四點,內容挺精彩。第一點,不單免掛號費,連門診基本部分負擔也免了,也就是說,比一般鄉鎮衛生所更徹底,更進一步,就是50元門診基本部分負擔,也都全省了,掛號看診,一毛錢也不用花,這是島民、鄉民的福利。第二點,免藥品部分負擔,藥費超過100元的20元部分負擔、藥費超過200元的40元部分負擔、藥費超過300元的60元部分負擔...,依次類推,這筆20元、40元、60元等部分負擔,一概不收,健保自行吸收,也全都免了,這是島民、鄉民的福利。

第三點,健保的合理門診量取消,健保診察費都是採用高標給付,沒有折扣,沒有打折,這是離島、山地鄉衛生所同仁的福利,營收越多,獎勵金也越多。避免醫師搶生意,一次看太多的病患,降低了醫療品質,健保署制定了合理門診量制度。何謂合理門診量?例如:1-30門診數,診察費358點值;31-40門診數,診察費250點值;41-60門診數,診察費220點值;61-80門診數,診察費160點值;81-150門診數,診察費70點值;151以上門診數,診察費50點值,看越多門診病人,越往後面,診察費健保給付越低。因健保採用年度總額預算,採取支出上限制,錢就是這樣多,花完就沒有了,所以,醫療服務量越多,經過稀釋後,醫療服務給付越少,以致,每年的醫療點值有變化,1個點值不是1元,可能只有0.95元、0.92元,甚至0.89元、0.87元!近3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寒蟬效應,民眾不敢上醫療院所,醫療服務量大縮水,1個點值才會大於1元。因離島、山地鄉衛生所,不受限此合理門診量規定,不管看診多或少,診察費都採358高標計算。醫學中心大牌醫師,門診掛號常破百,這些破百患者的診察費,將低到僅有原來的1/5而已,簡直促銷大拍賣,以致眾名醫要限制掛號人數,網路不時掛著「掛號額滿」。

第四點,針對離島、山地鄉衛生所,健保給了很大的優惠,門診診察費是一般衛生所的雙倍,也是一般醫療院所的雙倍,假設,一般衛生所和醫療院所,其診察費高標點值是358,離島、山地鄉衛生所的點值則是716,也就是說,買一送一,看了一個病人,等同看了兩個病人的診察費,這是離島、山地鄉衛生所同仁的福利,盈利多,門診醫療獎勵金分紅也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犧牲總要有些代價,總要有些回饋,否則,這些窮鄉僻壤的,孤懸海上離島的,交通不便的,人煙罕至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換位思考,人之常情,哪能請來醫護人員服務?不過!第三點和第四點,是早期,80、90年代的老規定了,經過健保署多次修訂後,今日,新的制度不再那麼優渥了,合理門診量優惠取消了,雙倍診察費優惠取消了,但多少還有些優惠,或用公家其他的優惠取代,我個人估計,縱然沒有1/3利多,至少有1/4利多,以慰勞離島、山地鄉衛生所同仁的辛勞,不是嗎?如果,那些少數的小鼻子、小眼睛的小診所醫師,仍然不服氣,逼得要自宮,務必追求公平正義,我的回應仍是老套:「請擔任離島、山地鄉衛生所主任,離島、山地鄉衛生所敞開大門竭誠歡迎呢!」

話休細繁,廢話少說,話題重回阿勇身上。阿勇罹患酒精性肝硬化,前面,提過他肝硬化的三個併發症,包括腹水、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現在,來提他第四個肝硬化併發症「下肢浮腫」。阿勇剛來我門診時,腹水還不明顯,但下肢浮腫反而明顯,看診主要目的是下肢浮腫,他左右兩下肢,從大腿、小腿,以至腳板,俱是腫脹,尤其腳板更加腫脹,害得夾腳拖幾乎穿不下,勒出了兩條大痕跡。阿勇的下肢腫脹,到底是浮腫?還是水腫?一般的鑑別診斷,我會用手指頭,按壓病人的腫脹處,如果,皮膚很快往下凹陷,且拖延甚久,才緩慢恢復上來,我會判定為水腫,在腎衰竭和心臟衰竭的患者身上,不少見這種水腫。假使,皮膚凹陷不明顯,甚至不凹陷,我則判定為浮腫,常見於營養不良和身體虛弱的患者身上。至於阿勇的腫脹呢?有稍微皮膚凹陷,但凹陷不明顯,在模稜兩可之間,以致我有些迷惑,好像是水腫,又好像是浮腫,我判斷不靈了,似乎各佔一半。

我以為他腎功能不好,排尿不順,多餘水份排不出去,導致了下肢局部水腫,於是給了口服利尿劑,結果呢?小便多了,腫脹有些消退了,讓人滿意。然而,好景不常,仍會反反復復出現,差不多1、2週又會發生腫脹。我抽血檢查結果,腎功能是正常的,不管是尿素氮或肌酸酐,還是腎絲球過濾率,都在正常範圍內。會是心臟問題嗎?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年紀輕輕的,年輕力壯的,收縮壓、舒張壓和脈搏都正常,也不曾有心臟毛病或心臟病症狀,不會是心臟衰竭引起的下肢水腫,我完全不予以考慮。不是腎衰竭,也不是心臟衰竭,那下肢腫脹是怎麼來的?難到營養不良和身體虛弱嗎?血液檢查挺正常的,紅血球正常,白血球正常,血色素正常,血比容正常,根本沒有貧血。後來,勉強使用了1、2個月,口服利尿劑逐漸失效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照樣是腫脹,甚至變本加厲的腫脹,我只好改用注射用利尿劑。剛開始,注射用利尿劑很有效,腫脹隔天迅速消退,但沒幾天,仍很快再次腫脹,如此反復幾次後,注射用利尿劑成了廢物,無三小路用,不再絲毫有效了,腫脹仍然依舊。

日復一日,腫脹依然,隨著腹水的出現,他的下肢腫脹,越發明顯,越發嚴重,尤其兩腳的腫脹,更是超出我想像,是我見過最嚴重的局部水腫,從腳趾、足背、足踝,甚至足底,整個都腫脹,有如年節剛起鍋的發糕,膨脹得超兇猛的,圓鼓鼓的,成了大圓球,或許說,更像灌滿氦氣的氣球,我還真怕他整個人,像氣球般,失重力般,騰空飛走呢!我也擔心著他,不知何時何地,氣球突然爆破,他的雙腳瞬間血肉模糊呢!腹部腹水,加上下肢水腫,後來,抽血檢驗結果,驗證了血中白蛋白過低的事實。所謂,醫者仁者心,醫者父母心;其實,患者是衣食父母外,患者更是醫師的老師,從阿勇這個病例,我學習到肝硬化的病人,下肢水腫病徵,更早於腹部腹水呢!由於口服利尿劑和注射用利尿劑,全都無效,只好硬著頭皮,跟阿勇商量,針對病因,靜脈輸注白蛋白了。

我跟阿勇商量,為何要硬著頭皮?因注射白蛋白要自費,要讓病人掏腰包,他有這筆錢嗎?他付得起這筆帳單嗎?白蛋白不便宜嗎?是的!不單不便宜,還價值不菲呢!簡直貴森森啊!阿勇屬低收入戶身份,領有福保,以他的經濟能力,豈能負擔得起?只能望梅止渴,畫餅充飢啦!白蛋白注射液,國外進口,世界知名藥廠,蒐集人類血漿製造,有各種廠牌,小瓶玻璃罐裝,一般來說,濃度有25%、20%和5%三種,容量分50毫升和20毫升兩種,較常用的是25%、50毫升的品牌,你可知此品牌單價多少嗎?1瓶要價1500元上下,有的醫院賣到1700元或1800元,甚至超過2000元,換算下來,等於1毫升至少要價30元!稍待!問題還沒有這麼簡單,打1瓶白蛋白,就能補足缺失的白蛋白嗎?愛說笑了!差遠了!1瓶、2瓶不夠看,3瓶、4瓶沒感覺,說不定,一次連著打了7瓶、8瓶白蛋白,也無法完全補足呢!

何謂白蛋白?它是血中蛋白的主要成分,在肝臟製造,佔血中所有蛋白的50%-60%,它由肝臟細胞,經過同化作用所製造,當肝硬化時,肝臟製造不足,甚至無法製造,就可能造成血中白蛋白過低。何謂蛋白?蛋白是蛋白質的簡稱,蛋白就是蛋白質;但白蛋白不能回推,稱之為白蛋白質,沒人聽得懂白蛋白質,因醫學上無此名詞。白蛋白主要功能是,維持血管的滲透壓,以及運輸體內藥物、代謝產物、激素、毒素等功能,尤其是維持滲透壓極為重要,若白蛋白不足,會造成血管內滲透壓降低,導致體液從血管內滲透出來,主要是水份,容易堆積在血管外的組織,而引起全身性水腫,因重力關係,水腫主要呈現在下肢部位。醫學臨床上,人體血中白蛋白正常值是多少?每百毫升3.5至5.5克,我只記得3.5克這數字,凡低於3.5克,就是白蛋白不足;當低於2.4克,則是嚴重白蛋白不足,容易引起低血容性休克,頭暈、目眩、噁心、嘔吐、低血壓、休克,甚至死亡。

關於血中白蛋白的正常值,自由維基百科另有一套,很不一樣的數據,它依據人類年齡,有更詳盡的細分:新生兒,每百毫升2.8至4.4克;14歲以後,每百毫升3.8至5.4克;成人,每百毫升3.5至5.2克;60歲以後,每百毫升3.4至4.8克。新生兒數字只有2.8克,低於一般的3.5克;隨著年齡增長,數字增加,尤其14歲以後3.8克,似乎達到人生最高峰;當年齡老化後,數字反逐漸降低,60歲以後僅剩3.4克。這種詳細分類有意義嗎?對臨床醫師有幫助嗎?有實證醫學根據嗎?我個人猜測,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一般臨床醫師是不會去理會的,有誰那麼有耐心,去背這麼多數字?除非身上帶小抄,時刻提醒自己。臨床醫師須要帶小抄嗎?還真的有醫師帶小抄呢!尤其是小兒重症加護病房的醫師,身上必有嬰幼兒各年齡層心搏數的小抄,還特別夾在識別證上,遇上腸病毒重症個案,就依據此小抄,判定小兒心臟內外科醫師,是否須要緊急介入處置,例如:插氣管內管?或裝葉克膜?

肝硬化為何會造成血中白蛋白過低?有兩點原因。第一點原因,門靜脈高壓。食物進入消化道,蛋白質從大分子,逐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胺基酸,胺基酸由腸黏膜吸收後,匯入門靜脈,再傳送往肝臟,由於門靜脈高壓,門靜脈堵死了,血流不通,胺基酸送不進肝臟,無法製造白蛋白,以致白蛋白過低。譬如,把胺基酸比喻為原料,肝臟比喻為工廠,原料被卡死了,送不進工廠,當然無法生產出成品來。第二點原因,肝硬化。肝細胞幾近死亡殆盡,全由纖維化組織所取代,此種纖維化組織,悉數是廢物,無胺基酸同化作用之功能,縱然胺基酸送上門來,也無法將胺基酸合成白蛋白。胺基酸是原料,肝臟是工廠,工廠機器毀損腐朽,失去運轉功能,再也無法將原料,製造出成品了。其實,此兩點原因,可以總結為一個「肝硬化」原因,因門靜脈高壓,也是肝硬化造成的。

後來,由於腹水逐漸嚴重,鼓著一個巨大的大肚腩,有如優人神鼓的大鼓,又像巨人化的青蛙肚,導致腹痛和腹脹,甚至呼吸不順,呼吸困難,以致轉介彰基住院,如此反復,數年來,住院無數次,每次住院,都會抽腹水,而每次抽腹水,肝膽腸胃科醫師必然抽血檢驗白蛋白,當白蛋白過低時,只好靜脈注射,補充白蛋白了。據阿勇說,大約每兩次住院抽腹水,就有一次必須靜脈輸注白蛋白,注射白蛋白幾會挺高的。他還說,每次輸注白蛋白時,不是注射1瓶或2瓶,也不是2瓶或3瓶,而是一次輸注4瓶、5瓶,甚至5瓶、6瓶,有一次竟輸注了8瓶。他還說,如果,抽血結果,血中白蛋白低於2.4克,依據健保署規定,可以免費輸注2瓶、3瓶白蛋白,不用花錢,健保有給付。如果,抽血結果,血中白蛋白高於2.4克,則必須自費施打白蛋白,盡量提升白蛋白,結果,每次繳費近萬元,甚至上萬元,錢哪裡來?經濟壓力很大,心理好痛,欲哭無淚,萬般無奈下,只好到處向親朋好友借貸了。能借到錢,是好事;若借不到錢,只能哭泣了。

據阿勇老媽私下,偷偷向我透露,「除了關起房門,在裡頭酗酒外,不工作,不賺錢,已有好幾年了,家裡哪來的錢?錢又不是天上的禮物,自己會掉下來!怎向親朋好友借錢?能借的都已借了,但借了,要用哪隻手還?左手嗎?還是右手?」老媽老淚縱橫,低聲哽咽地抱怨,怕兒子聽到她的抱怨,更怕三個女孫子聽了難過。阿勇的老媽,在鄉間小零組件工廠當女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產品外銷停滯,工廠上班有一日沒一日的,必得找其他臨時工,多賺點工資,貼補家用。家裡就僅靠她一雙手,努力工作賺錢,而薪水才一點點,萬把多塊,雖然有低收入戶補助,三餐和生活費都不夠花了,哪來的錢繳白蛋白的花費?還不是向工廠老闆先借支下個月的薪水,苦撐,硬撐,不知如何是好地過日子!阿勇的老媽,60餘歲女人,身材矮小,臉孔憔悴,體型消瘦,體重才40公斤上下,她有三個小孫女,仍就學中,正在發育,三餐總要吃個飽,餓大人,怎能餓小孩?肯定老阿嬤捨不得吃,全留給孫女吃了,自己才會如此面黃肌瘦。遺憾啊!天下苦人多,悽慘的日子,何時何日看到盡頭?我忍不住,也偷偷地一掬同情淚。(112年5月8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