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一二八)流感病毒劊子手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上回文章,半夜近11點鋪出,隔天早上,就有不少好友,用Line送來回應,回應的內容,每個人專注不同,大抵分為兩方面,有人放在黑鬼仔菜,有人放在傳染病。一位好友的回應,他是已退休的某衛生所主任,也是屆齡退休的,他說:「記得小時候,媽媽龍葵只打個蛋花,就上桌了,很簡單的料理。」哇!加打蛋花,太棒了,我長見識了。這位前衛生所主任,年齡跟我相仿,也跟我一樣,開口閉口,就是會想起小時候的媽媽,人活到這把年紀,人生沒有來處,只剩歸途了。龍葵,俗稱黑鬼仔菜,是台灣民間很常見的野菜,初春季節,滿山遍野都是,我田裡也照樣到處叢生,因我從不噴灑農藥,讓人放心,挺安全的,左右鄰居,甚至不認識的過路人,連打招呼也省了,都會下田來採摘。往年,老伴多少會採摘一些回家,今年,剛好人在美國,我可懶得採摘,也就沒得吃了。老伴烹調很簡單,清洗乾淨,油鍋大蒜打碎爆香後,加少許水,直接大火快炒,因黑鬼仔菜莖葉具嫩,沒兩三下,加鹽加味素,就可以起鍋了。趁熱吃時,那鮮嫩、軟嫩和清香,讓人食指大動,是一等一的好口味,口齒留香,稍不小心,就要把整盤吃光,甚至連盤子都要狼吞了。黑鬼仔菜的鮮嫩和軟嫩,更勝於菠菜,也更優於茼蒿,口味是清淡的,但口感是軟嫩的,雖是野菜,卻是讓人吮指的傳統美味。老伴不曾想過打蛋花,應該沒聽說過,我猜測打蛋花後,那口味保證更升一等,提升到不同的層次,不僅有黑鬼仔菜的軟嫩,還有蛋花的滑嫩,以及那蛋花香呢!加蛋花的創意,應該納入傳統野菜食譜裡,即使成為五星級飯店菜色,面子和裡子都不輸。我搜尋網路,除了快炒這種吃法外,還有另外兩種吃法:一者,同時加入小魚干和肉屑,煮成鹹粥;二者,伴同小魚干和地瓜,煮成麻芛湯(俗稱麻薏湯)。哇塞!後面這兩種吃法肯定好吃,誰想出來的創意?簡直神來之筆,說是神仙美食,也不為過!麻芛湯,是黃麻嫩葉煮成的夏季降火涼品,台灣早期農村,有小販推著小攤車,沿街道巷弄,到處吆喝叫賣,一碗只要5毛錢,後來漲價到1元、5元、10元的,我前面好幾回文章,曾經提起過,我田裡曾種過黃麻,我老伴也曾煮過麻芛湯,也是吮指的好口味,當季小點心。
我搜尋過網路,關於黑鬼仔菜,除了煮食外,必然有提到療效,也提到有其毒性,莫衷一是,誰是誰非,看得霧煞煞,疑神疑鬼,忐忑不安的,天下人各有一張嘴,一千萬人就有一千萬張嘴,為了沽名釣譽,為了突顯自己,為了高人一等,大家習慣各說各話,說得春風滿面,說得天花亂墜,自負又自嗨。自由維基百科內容:「龍葵全草及根、種子,皆可入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治疔瘡、癰腫、跌打損傷等,現代有應用於癌症者。」上述說明,完全沒提到毒性問題,另有媒體還說,可以治療高血壓。另有一位好友,已退休的醫事人員,學有專精,蠻專業的,挺用心的,則傳送如下回應:「龍葵的黑色果實(俗稱黑點鬼),小時候喜歡摘來食用,但龍葵含輕微神經毒,生物鹼含量較高,誤食可能造成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痙攣、呼吸麻痺等症狀。如有食用需求,一般是建議莖葉要煮熟食用,果實則應選擇紫黑色成熟果實。」這位老兄,在回應裡頭,還附上某電視媒體的視頻,證明有事實根據。據說,這是某位醫師,不知何方神聖,在公開網路上的貼文,說龍葵有毒性,不知可信度如何?經此番攪和,黑鬼仔菜的美味,將大打折扣,甚至有人不敢再去碰觸了。是嗎?112年8月1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改制為農業部,極大的升格,農業部是中華民國中央公家機關,農業部負責管理「農業知識入口網」,公信力十足,網上就有如下文章,作者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林妙娟:「...當小果實成熟時,則轉為紫黑色,此時可摘來吃,滋味不同凡響,因它帶有清香甘甜的味道,曾是我小時候到田間或野外遊玩時的解渴水果呢。由於龍葵的口味特殊,其所含維生素A、C及鈣、鐵、鉀等成份相當高,是一種健康蔬菜,廣受消費者喜愛,加以其生性強健栽培容易,已被農民納入人工大量栽培,甚至採取設施園藝栽培或有機農法栽培了。這些年來,則隨著筆者提倡健康蔬菜之食用,亦將之研發成多樣化調理法,在烹調、配料、調味料上多加變化,譬如可加小魚干、或加排骨、或加蛋花、或加花生煮湯,可加肉絲、蒜頭拌炒,可川燙拌上五味料或淋上沙拉亦可,可與稀飯加鹽煮成鹹粥,亦可調理成時下流行的生機飲食...。」整篇文章完全沒提到毒性問題,你會相信所謂毒性問題嗎?所謂毒性問題,不是步槍射擊,僅打死一個農民,而是機關槍掃射,打死一堆農民,會讓農民們虧損連連,甚至家破人亡呢。下次有機會,我會考慮採摘紫黑色的果實來吃,我想要了解什麼是不同凡響的滋味?當然,安全起見,尚未成熟的綠色果實,我絕不敢去碰觸,免得誤食引發中毒。我猜測,綠色果實必然不好吃,不好吃的果實,你會去採摘嗎?
接著,來說傳染病的回應。某位好友,從他穿開檔褲就認識的好友,他說:「感冒疫情嚴峻,要多保重身體。」很窩心的關懷,感激不盡,願你我,大家都身體健康。所謂感冒疫情嚴峻,指的是流行性感冒,它的病情嚴重,老年人和高危險群患者,有高致死危機,讓人擔心和害怕,目前,當流感未經醫師確診前,在流行性病學上,均統稱為「類流感」,以跟「流感」作區別。另有一位好友,我多年的前輩醫師,移居美國加州,也從美國送來回應,他說:「千萬小心,這波流感非常嚴重,美國已經死了一萬五千人。至於黴漿菌,我自己孫子也曾得到,甚至他的菌株,被檢測出日舒抗藥性,因此醫生給他Doxycycline,才治癒好。我想台灣的黴漿菌應該都有抗藥性,如果診間有黴漿菌久病不好的病人,最好換另一種抗生素。」眾所皆知,我也知道,不僅台灣流感疫情嚴峻,連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都照樣疫情嚴苛,生靈塗炭,大S不幸過往,就是活生生的悽慘例子。至於肺炎黴漿菌感染,目前,在台灣也造成流行,疫情方興未艾,以我個人門診來說,我尚未看到盡頭,每個診次,都有肺炎黴漿菌抗體陽性的個案,可說應接不暇,看到手軟,害我不禁擔著心,不知哪天自己也被感染?不過,我每天在田裡勞動,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挺好的。這波流感疫情,造成1萬5千美國人死亡嗎?是否離譜?是否不離譜?怎麼說離譜?怎麼說不離譜?下回再詳談了。至於肺炎黴漿菌抗藥性問題,台灣真的都有抗藥性嗎?時間關係,暫時打斷,下回再詳述了。今晚夜間門診,稍忙些,延誤了下班時間,正飢腸轆轆的,我趕著準備晚餐,也趕著要吃晚飯了。(114年2月21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