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京,饕客五星五日遊 八十六、明十三陵和定陵


大吃一京,饕客五星五日遊
八十六、明十三陵和定陵
作者:吳聰賢醫師
第三天:9723日(星期日)。巴士繞過明十三陵正門口,直接開往「定陵博物館」的停車場。從明十三陵正門到定陵有一段距離,至少2-3公里,若下來用走路的,1小時耗去了,後面的地下宮殿就別想參觀了。「定陵博物館」門票45元人民幣,雖僅是墓園的入口,其宮殿式入口與圍牆卻也相當巍峨壯觀,當然與內人拍照存證。
明十三陵距北京市中心約50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接近彰化市面積的兩倍大,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群,其中以「定陵」最完整,目前正式開放的僅有「定陵」、「長陵」及「昭陵」。經過3年內戰,發動「靖難之亂」,起兵奪取帝位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成祖「朱棣」,恐江南百姓指責起兵奪權,行不正,言不順,另一方面也因封地在燕,故從南京遷都北京,死後,當然不葬於南京的明孝陵,另擇於北京就地埋葬。
朱棣首在北京天壽山營建長陵,此後共有12位歷代皇帝以此為中心營建陵墓,計有宣宗的的景陵、世宗的永陵、熹宗的德陵、仁宗的獻陵、英宗的裕陵、憲宗的茂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光宗的慶陵、穆宗的昭陵、神宗的定陵、思宗的思陵。定陵是唯一一座挖掘出土的完整地下宮殿,規模宏偉,建築華麗,內藏龍袍鳳冠等大量珠寶陪葬物。除天壽山外,此地山頭林立,尚有廬山、大峪山等,每座山頭,凡是黃色屋頂的建築就是一座皇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萬曆的陵墓,萬曆皇名叫朱翊鈞(1563-1620),廟號神宗皇帝,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度以科學手法挖掘的帝王墓葬,它的發掘,疊刻著歷史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的印痕。神祕、蒼涼、輝煌、悲壯等,種種情緒召喚著大家去尋究這個已經消失了的帝國之謎,去一睹帝國主人昔日的風采與英姿。
入園區後,有一大片庭院,種植花草樹木,有如國家公園,開廣壯闊,讓人有「庭院深深幾許深」之憾。裡頭種植甚多高大的喬木,不知何樹種?古木參天地,每棵都有百年的歷史;另有龍爪槐、珍珠梅、楊柳等較矮小樹木陪襯,而地上有幾隻黑色喜鵲跳躍嬉戲著,不怕生,導遊說:「北京多的是喜鵲,牠是本地留鳥,不是候鳥,不會隨著季節遷徙。」
雨季來臨時,雨水應也豐沛,所以園區內樓台宮闕,每棟古代建築物或仿古建築物,屋簷均有滴水簷,平台則有龍頭石雕用於排水,「帝王之家,皇帝為天子,天子為龍之化身,萬物以龍為尊,故突出外頭的石板,雕成龍頭形狀為飾,代表帝王之尊;今日的水龍頭名彙就是源於此。」水龍頭流的是乾淨的自來水,龍頭流的卻是髒水,兩者有區別。
「明朝從13681644,歷時276年,神宗皇帝朱翊鈞已是接近末年的皇帝,明朝的滅亡跟他有極大關係,可說是明朝的敗家子。朱翊鈞6歲立太子,10歲登基,56歲去世,創下中國歷史紀錄,連續28年不上朝,躲在後宮,沉溺於飲酒,帝王不衰敗才怪。當年,邊防守軍誤殺努爾哈赤的父親,稟報朝廷,神宗酒醉不理,朝中也不積極處理,僅以10餘頭羊、幾吊錢就要打發,才會有努爾哈赤擺案祭天,昭告明八十罪狀,揮軍南下,誓報父仇。」
能想出「八十罪狀」的幕僚軍師應相當有才華,能掰出這樣多罪狀真不是蓋的,文筆好,還要文思泉湧,這位捉刀的滿洲人應可歷史留名,成為後代檄文之祖師爺。以今日總統大選,藍綠兩陣營的幕僚,想寫出對營總統候選人的1020罪狀,縱然三天三夜,不吃不睡,集眾人之力,絞盡腦汁也難以成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