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留言回應:第七回:胃藥副作用

作者:吳聰賢醫師

關鍵詞:胃必朗、制酸劑、抗痙攣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前列腺素藥物、急性腸胃炎、諾羅病毒感染、自律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無防禦性休克、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

民國106115日,公職屆齡,被迫退休,成了閒散之人,閒閒美黛子,也成了田園野鶴,將在田裡勞苦,耕讀以終。唉!內心實有不甘。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滿60歲即是老人,但西方高度發展國家,則定義為65歲,台灣呢?也是如此定義,所以,滿65歲高鐵半票,滿65歲溪頭門票10元,便宜到溪頭成了老人休閒養生的樂園。雖說已滿65歲,即使有心律不整痼疾,仍不覺得老,當自己在烈陽下,汗流浹背,揮汗除草時,即使沒能虎虎生威,卻頓覺自己堅毅如一頭老牛,仍能拉車千里,而非老牛破車。

長袖善舞,非我所長,鑽營交際,更非我所能,乃本性內向、自閉、謙遜、自卑之所故。我不如其他衛生所主任,屆齡退休前,即已謀定醫療第二春,從公衛醫師,即刻銜接臨床,移樽就教,換成醫院或診所的醫師。我不知何去何從,無路可走,曾至醫師公會辦理退會手續,在公會小姐好意勸説下,人生的小因緣,隔了一天,我退回退會手續,「不急,再等等看,再找找看,你是個人才,會有醫院找上你的。」

感謝公會小姐的美言,我原本當耳邊風,且聽且過,不以為意,然而,人生難料,事事難料,真的沒想到,竟然意外地,過兩個月,等到人生的轉捩點,我從迷茫的十字路口,迎向康莊大道。某日夜裡,接到一通讓人詫異的電話,「吳科長,診所將缺一名醫師,不嫌棄的話,歡迎來幫忙。」內心又驚又喜,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天外飛來的好消息,求之不得,喜出望外,我當然無第二句話,一口答應下來。我沉默寡言,用愛心面對病患,正是我所長。工作賺錢是其次,用工作來肯定自己最重要,不管人生還有幾許,五年、十年,總要活得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不是嗎?你說呢?

退休後,足足有半年,心灰意冷,人生終結到底了,離開了臨床,告別了醫療,無所事事,生活不再有重心了,沒想到,竟然絕處逢生,否極泰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迎來百花盛開,這似乎是我人生的寫照,應該是父母的餘蔭吧?還是自己上輩子孝順父母、造橋鋪路,老天送來的陰德吧?總之,心懷感恩,世界更美好。

接過電話兩個月後,當年8月、9月,我接受門診看診加強訓練,因擔任公職,離開臨床已20年,診所的電腦資訊系統是陌生的,須重新學習,從病人主訴、理學檢查、X光檢查、實驗室檢查、診斷,以至下處方,都是全新的挑戰,特別是診斷代碼和藥物代碼,隨時縈繞腦際,不敢或忘。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和磨練,逼迫自己,堅忍不拔,終能穩定下來,撥雲見日,就輕駕熟,左右逢源,行雲流水,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從當年9月至今,剛好滿3年,很難讓人忘記的經歷,心中充滿感激,也時刻警惕自己,做好每一份工作,期望不忘初衷,視病猶親,救苦救難,以服務病患為己任。廢話少說,回歸正題。關於胃必朗,三年來,我個人開出去的胃必朗,肯定超過10萬顆,也許應有15萬顆,若以每顆1.5元計算,至少幫廠商作了22.5萬元的業績,個人的力量,不多,應也不少,廠商要頒獎給我?

真的如此嗎?我須要被頒獎嗎?不須要,也不見得,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原因,跟著前輩的意思走,診所進胃必朗,且以胃必朗為常開胃藥,我當然蕭規曹隨,不假思索,電腦鍵入的就是胃必朗。第二點原因,胃必朗英文名是Epilon,代碼是前面三個字母EPI,我根本不用背誦,即能倒背如流,靈魂出竅也不會忘記,因解剖學術語「上腹部」,就是Epigastrium,兩者都是Epi,這是我的專業,打入萬丈懸崖,也忘不了。第三點原因,胃必朗單價最低,為節省健保資源,我當然用最低價的。此類,普普通通的,常備的胃藥,除了胃必朗外,診所另有其他四種胃藥,就以胃必朗最低價,最為便宜。

你心裡一定不服,罵我違背初衷,甚至暗中口出穢言:視病猶親是騙人的,救苦救難是天方夜譚,說得天花亂墜,根本是開低價藥打發病人!錯!不要被價錢所誤導,效果最重要,價錢貴的,如一顆1.6元、1.8元、2.0元或2.5元的,藥效就較好嗎?當然是不對的!如果你這樣堅信,表示你是外行,更容易受騙上當。比如,胃必朗除了制酸作用外,另有抗痙攣作用,可能其他的胃藥,只有制酸作用,沒有抗痙攣作用,或者相反,只有抗痙攣作用,沒有制酸作用。總之,醫師對診斷的把握,以及藥物的了解,才是用藥的準則。

例如,在門診,不時會遇到,急性腸胃炎的患者,還真不少,僅次於感冒,故,不少開業醫,包括我,都要自謙為專治感冒、腸胃炎的醫師了。腸胃炎可能是吃壞肚子,也可能是感染諾羅病毒,前者,大半是上腹痛、噁心、腹絞痛、腹脹和腹瀉,較少有嘔吐;後者,除了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水瀉外,常併有感染的症狀,如頭暈、頭痛、輕微發燒等,發燒約耳溫38度上下。感染諾羅病毒後,症狀較輕微的,只呈現胃的症狀,如持續嘔吐;或只呈現腸的症狀,如嚴重水瀉 。

急性腸胃炎或諾羅病毒感染,在門診常見,重點症狀是腹痛、嘔吐和腹瀉,胃必朗的兩大功能,制酸和抗痙攣作用,正好對症下藥,適才適用,擊中標靶,正中紅心。不用懷疑,處方胃必朗準沒錯,經得起千年考驗,所謂的實證醫學,耗盡心力,採樣、對照、研究和統計,也難以推翻。

若遇上嘔吐連連的病患,喝水都吐,更不用說吃藥了,怎麼辦?我不願讓病患破費打針,此情況下,不得不暗示或提醒病患打針:「吃藥可能會吐出來,達不到作用,是否考慮打針?打針屬抗痙攣劑,效果直接且快速。」其實,這種嚴重嘔吐的病患,不用我提出,病患都會主動要求打針。打針很快,肌肉注射或血管注射,花不了多少時間,馬上就可回家了。

不要罵我死要錢的醫師,我這樣做有三點理由,第一點理由,幫病患省荷包。台灣人,就醫方便又便宜,吃了兩包藥,仍然沒效,會再找第二家診所,甚至到大醫院掛急診,診所的掛號費和部分負擔,或大醫院的急診掛號費,都比打針花的錢還多,所以,我確實在替病患省錢。這種逛醫院的壞習慣,偶而在門診可見,對醫師不信任,也在考驗醫師。

第二點理由,節省健保資源。同樣的病,掛第二家診所,健保要重複支付診察費和藥費,屬雙重的浪費。最可惡的,不是前一家診所的藥,就是後一家診所的藥被丟棄,相當暴殄天物。若掛大醫院急診,保證即刻按上點滴,然後逛大街似的遊走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血液、糞便、尿液、X光、超音波等,甚至糞便細菌、病毒培養等,眾人忙得不可開交,結果呢?大江東去,浪掏盡健保資源。檢驗費是大醫院重要收入之一,人員、儀器或設備,閒著也是閒著。

第三點理由,替自己爭點業績。這是無法反駁的事實,我不得不汗顏地承認。要病患自費打針,眼睛要放亮些,有病患事後反悔,投訴健保署,健保署的回答是:醫療上必要的打針,健保署不反對,仍然會給付。以致病患槓上診所,要求退費,鬧得場面難堪,這是病患打針要簽名的主因,願打和願挨。如果,打針都健保給付,診所打針打不完,天底下豈有這樣好康的事?健保千百倍加速破產。健保有抽審制度,醫師挾制醫師,保護健保大餅,診所打針會核刪,且擴大回推核刪呢,此刻,診所只能關門大吉了。

若遇上腹瀉厲害的,一天水瀉七、八次,甚至十幾次,整天癱在馬桶上,沒時間起來,也沒體力起來,拉到肛門比肚子還痛,衛生紙擦屁股,屁股痛到無法下手,連用水沖洗也痛,此情況下,怎麼辦?大半時候,不須我開口,病人也會自動要求打針,此時,打針才是主角,胃必朗成了小配角。有的,不僅要求打小針的,還會要求打大針的,所謂大針的,就是500c.c.的點滴。

可憐的鄉下人,日據時代以來的觀念,堅信打一瓶點滴,比吃一隻鷄還補,而一瓶點滴的花費,可以買兩隻雞了。較市儈的醫師,花樣多,收費高,甚至可以買三隻、四隻雞了;更厲害的醫師,手段高,噱頭多,收費更是高,都可以買三隻、四隻鵝了。你知道一瓶點滴有多少營養嗎?以500c.c.5%葡萄糖注射液來說,每100c.c.注射液含5公克葡萄糖,500c.c.共含25公克,相當於5顆方糖,一顆方糖5公克,5顆正好25公克。每公克葡萄糖熱量為4大卡,總熱量是100大卡,相等於喝下一杯半糖的珍珠奶茶。一杯珍珠奶茶多少錢?約50-60元,買一個雞腿便當還不夠。

一杯珍珠奶茶的熱量,等同一瓶葡萄糖點滴,幹嘛不喝杯珍珠奶茶,趕上年青人潮流,享受口福,卻偏偏要去打點滴,受皮肉疼痛折磨?鄉下人省吃儉用,穿著隨便,自己捨不得吃,就是捧著錢要打點滴,害得醫師們數錢數到手抽筋,喜笑顏開,闔不攏嘴,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吃得肥滋滋的,腦滿腸肥的,不得不靠打高爾夫球減肥,或俱樂部跳舞運動去。

不讓點滴顏色單調,無色透明,也讓點滴價值連城,點滴裡頭會摻入一安瓿,黃色的複方維生素B群,或一安瓿紅色的維生素B12。當然,除了5%葡萄糖注射液外,還有各種類似處方,但萬變不離其宗,總之,除非無法經口進食,加上身體嚴重急性脫水,否則打點滴是多餘的。鄉親啊!務必要記得,醫師不缺錢,不要儘往醫師荷包塞錢,留下錢來當老本吧。

對此類腸胃炎病患,離開診間前,我習慣再三叮嚀幾句:「這一、兩天,讓腸胃休息,三餐吃清淡些,最好熬稀飯,配上豆腐乳。」年紀大了,躺著就睡不著,坐著就打哈欠,見講就講過去,懷念兒時早上起床,母親給的稀飯和豆腐乳,那是永不磨滅的記憶,不想講過去也難。

我把胃必朗說得傳神,百發百中,好像神丹妙藥、萬應靈丹,簡直是美國仙丹,你都要懷疑我是否收受藥廠賄賂!對不起,絕不可能!這種名不見經傳,普普通通,利潤不高的胃藥,藥廠不看在眼裡,豈會砸錢、花時間找醫師代言?醫師也不屑此小錢。

電視媒體上,會找醫師代言的,才是高利潤的產品,全力拼搏,成功或失敗賭它一把,若成功,利潤是本金的千百倍。廣告要花本錢,價錢貴的產品,療效較好嗎?你用心想想看,廣告已削掉大半了。中秋節將屆,月餅貴得嚇人,一家賽過一家,貴在哪裡?貴在品牌、廣告和包裝,其實,口味跟小本經營的小店鋪有何差別?眾人追求的是時尚和虛榮:這家店的月餅很有名,遠近馳名,有錢買不到呢!

我不會自毀長城,部落格網友早已破10萬人,我豈會接受廠商賄賂,寫文章欺騙世人?不要冤枉觀音媽偷吃蝦仔給,我不說長道短,也不花言巧語,不要讓我抱屈銜冤!其實,為了平衡報導,不擋人財路,前面說點好聽話,後面才是真心話,良心話,肺腑之言。何謂真心話?共有三點,慢嚼細嚥如下。

第一個真心話,胃必朗在所有類似產品中最便宜,雖然每顆僅節省一毛、兩毛、三毛的,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要小看一毛錢,經年累月下來,也是可觀的數字,總能替健保省點資源。另一方面,也替病患省荷包,怎說?如果健保門診三天藥費超過100元,病患要多付20元的藥品部分負擔;超過200元,則多付40元藥品部分負擔;超過300元,則多付60元藥品部分負擔,依次類推。

不要小看204060元的,一文錢會逼死英雄漢呢。對月領勞保基本工資,23800元的勞工朋友,小錢也成了大錢,縱然,民國110年起,基本工資將調漲為24000元,區區200元,照樣是杯水車薪,安撫哄騙勞工朋友罷了。近日,SOGO立委集體收賄案,行賄總金額5000萬,有人獨得2580萬,那是200元的千萬倍,未免太好賺了,太羨煞人了,難怪檢方要罵:變賣國家公權力,淪為企業家臣!

每回,我到全聯買生活用品,不管白米、沙拉油、牙膏、蚊香、醬油、泡麵等,我特在意單價,會挑選最便宜的買,即使便宜一元、兩元的,我也甘願,若不如此,還會有廠商願意標低價嗎?豈非互標價競賽?你高我一元,我就高你兩元;你高我十元,我就高你二十元,誰也不讓誰,彼此互相較勁,連濫竽也來充數。道理很明顯,吃虧的是誰?是普羅大眾。單價高,就是品質好嗎?你是迷失,還是批價時面子好看?老子有的是錢,東西就是要買貴的!

第二個真心話,不讓開出的處方箋,千篇一律,一成不變。與胃必朗類似療效的胃藥,也是備胎藥,仍有三、四種之多,為了避免病患疑惑:「上回開這顆藥,上上回也開這顆藥,這回又開這顆藥,怎每次都開相同的藥,去年這樣,今年也這樣,難道診所要關門了,再也沒有其他的藥?」可能被譏為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所以,胃必朗和其他備胎藥,我會變點花樣,交換著使用,讓病患有新鮮感,也充滿新期待。

上次門診開這顆藥,下次門診就開另一顆藥,下下次門診又開另外一顆藥。或者,週一、週三、週五,開這顆藥;週二、週四、週六,開另一顆藥。或者,單月,開白色藥丸;雙月,則開褐色藥丸。或者,單日,開紅色藥丸;雙日,則開綠色藥丸。總之,玩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小把戲,免得被病患罵:江郎才盡,黔驢技窮,不學無術。

第三個真心話,拿胃必朗或其他胃藥充顆數,免得孑然一身、形單影隻、孤苦伶仃。僅是小病痛,有的醫師會開出七、八種藥,甚至十一、十二種藥,幾乎要裝滿一小碗了,看了都噁心想嘔。有的醫師則簡單到只開一種藥,一般都是大醫院的名牌醫師,才有此能耐,不怕病患抱怨藥太少,也不怕病患不上門。過猶不及,該開幾顆藥才恰當?除了依據病情、病況須要外,也須顧慮病患的喜好,有的病患喜歡吃藥,有的病患討厭吃藥。

有一種情況,病患討厭吃藥是因為藥過多了,門診常見,病患罹患多種代謝性疾病,在甲醫院吃糖尿病、高血壓的藥,在乙醫院吃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藥,藥物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把肚子當藥櫃,吃藥比吃飯多。當病患又來我門診看感冒時,我要如何開藥?難怪病人要說:不要開太多藥,會吃不完啦!要怎麼跟糖尿病、心臟病的藥分開?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如何拿捏藥物顆數,存乎一心,難以言傳,我個人習慣以四、五顆為基準,盡量不少於三顆,也絕不多於六顆。病患掛號費100元或150元,加上部分負擔50元,合計看一次診要150-200元,總要讓人有物超所值的感覺吧!所以,我常會用不痛不癢,無關緊要,吃不死人,又便宜的胃藥充數,而胃必朗價錢最便宜,使用的機率會大些。

把胃藥當成顆粒充數,是有些誇張,也有點作賤自己,其實,胃藥是有其必要性的,怎說?我個人經驗,十分之一的病患,會主動要求給胃藥:吳醫師啊,我胃不好,記得給我開胃藥。如果問病患須要開胃藥嗎?其他十分之九的病患一定會說:要,請給我胃藥,免得西藥傷胃。如果沒給胃藥,下次門診,病患一定罵死了:吳醫師!吃西藥就是要胃藥,沒給我胃藥,害我胃痛到現在!你想,我能不給嗎?不僅應要求給,還要主動給。

健保署統計,民國107年,健保總藥費為1957億元,佔健保總額近三成,其中胃藥應佔1億吧。早期,胃藥使用很浮濫,比今日嚴重好幾倍,特別是制酸劑的醫師、藥師指示用藥,造成不少藥價黑洞,以致,健保署下令,94101日起,指示用藥的胃藥不給付,才穩定了胃藥使用。胃必朗是醫師、藥師指示用藥嗎?不是,它屬於醫師處方用藥,健保有給付的。但基層醫師仍膽顫心驚的,怕健保抽審被核刪,賠了夫人又折兵。胃必朗為何是醫師處方用藥?因它不是單純的制酸劑,還有抗痙攣的作用, 所以,不是不痛不癢的胃藥,仍有其副作用。

胃必朗,跟骨質疏鬆有何關係?暫且不提,先說門診病患給我的四點回饋,後兩點回饋是副作用。病患不僅是醫師的衣食父母,更是醫師最好的老師。除了心律不整外,我幾近全然不吃藥,包括:嘔吐腹瀉不吃藥,餓個兩餐、三餐自然痊癒;痛風不吃藥;關節酸痛不吃藥;感冒不吃藥;任何大小病痛幾乎不吃藥,何況我的胃堪稱鐵胃,連鋼鐵都可消化,哪會吃胃藥?我非神州古代人,不像神農嘗百草,拿自己當試驗品,親自服藥,判定酸、鹹、甘、苦、辛,若非病患抱怨,我根本不知道服藥後的反應或結果。

第一點回饋,味道很怪,很噁心。僅少數人這樣抱怨,不是很多,他們會叮嚀我換藥。應該真的很怪,怪到病患都形容不出來。怪味來自何成分,我不知道,藥廠製藥師必然嚐過,該去了解何因,若能改進,此藥的市佔率會更上一層樓。

第二點回饋,療效不夠,保護不了胃痛。此藥單價不高,咱診所用量可大了,舉凡感冒、頭痛、腹痛、腹瀉、關節筋膜疼痛等,必然加上此藥,幾乎是常規使用,即使充顆數也好。為何常規使用?因台灣老年人喜愛看病、吃藥、打針,吃藥怕傷胃,會主動要求加胃藥,醫師當然以客為尊,「好,沒問題,我給你加胃藥。」但是,若遇上原本就有胃疾病的,僅給此藥效果不張,下次患者會抱怨:「胃藥沒作用,我本來就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才吃藥,就引起胃痛。請給我較好的胃藥,自費也不要緊。」。

在門診,我盡量不開自費藥,一方面,怕增加病人負擔;另一方面,怕被病人掛上死要錢的招牌。何謂自費藥?高單價,療效較明顯的藥,因健保審核醫師會核刪,甚至擴大回推,院方損失慘重,只好讓病人自費。只有接受胃內視鏡檢查的,有相關病變的,才能開此類高單價的藥,大抵是PPI類胃藥,且最多只能開到四個月,每次兩週的藥,連續八次。

當病患如此抱怨,主動要求自費藥,我義不容詞,當然給藥了,給的藥仍是PPI類的藥。何謂PPI類胃藥?後面再談。自費藥不貴,一顆十幾塊,一天一顆,三天份的藥,只需3050元而已。給自費藥後,病人反應很好,下次回診,會大聲讚賞,往後會繼續要求用自費藥。病人的讚賞,我覺得有些誇張,效果真的這樣好嗎?簡直是美國仙丹。我懷疑是否摻雜心理作用?較貴的藥,效果較好。有不少病患確實誇張,才跨進診間門,就忙著喊:「醫生啊!用最好的藥,自費也沒關係!」好像在宣示老子有錢,也逼迫醫師硬著頭皮收錢,昧著良心打針和給藥了。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以分成三大類: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PPI)、H2受體拮抗劑、前列腺素藥物。眾人對PPI應有印象,目前,某廠牌PPI正在電視上大作廣告。PPI是目前最強效的胃藥,連普通的胃藥都有副作用,何況是強效的胃藥?你能不注意嗎?你還敢下菜單,硬逼醫師開藥嗎?

第三點回饋,有病人抱怨吃胃必朗後便祕,不少胃藥也有這種副作用。在門診,腸躁症的病患不少,時常腹痛、拉肚子的;但便祕的患者也不少,尤其上了年紀的老人,幾乎每天吃瀉藥才能解大便,給胃藥,會加重便祕。至於藥物引起的便祕,也不少見,我長期吃心律不整的藥,效果不明確,但明確的是有便祕副作用。我的臨床經驗,會患便祕或加重便祕的,常與胃藥有關。另外,有少數男性病患,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吃了胃必朗,會抱怨小便解不出來。據一些前輩說,門診也遇過,大抵跟胃藥有關,因自律神經改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紊亂所致。

第四點回饋,病人抱怨吃藥後口乾舌燥。我遇過幾位中年婦女,給了胃必朗口服藥,三天後來抱怨:「吳醫師啊!最近感冒有點奇怪,火氣很大,口很乾,喝多少水也沒有,嘴巴都是乾的!」我懷疑是否胃必朗的關係?但以前服藥沒抱怨,怎這次特別抱怨?病人本身個性屬焦慮煩躁型,會是本身個性使然嗎?還是酷暑,天氣炎熱,加上服用胃必朗,增加口乾舌燥的症狀?

上網查胃必朗仿單,提到如下副作用:偶有發生口乾、噁心、嘔吐、便祕、尿液滯留、視力模糊、頭痛、疲倦、閉汗、皮膚潮紅、高鈣血症及骨質疏鬆症。病人給我的回饋,便祕、尿液滯留和口乾,都是它的副作用。這三點副作用可以解釋得通,胃必朗不僅是制酸劑,也可抗痙攣,作用在自律神經,它能抑制腹部臟器的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屬副交感神經,也就是抑制副交感神經,相對地興奮了交感神經,以致腸蠕動減少而便祕,唾液腺分泌減少而口乾,膀胱括約肌收縮而尿液滯留。

我很好奇,胃必朗重要成分之一是氧化鎂,低劑量的氧化鎂具中和胃酸的功能,可作為制酸劑;若是高劑量,則為鹽類緩瀉劑,既然如此,服用胃必朗應不致於便祕吧?經仔細核對仿單成分和劑量,始發現氧化鎂所含劑量太輕微了,僅有40mg,離緩瀉劑所須的劑量,差上十幾二十倍,緩不了瀉,難怪病人會便祕。一般使用經驗,氧化鎂一顆500mg,三餐服用,才會有緩瀉的作用。至於高鈣血症和骨質疏鬆,我猜不透何原因。

除了副作用,仿單另有其他警語及注意事項,包括禁忌症、慎重投與、一般注意、孕婦和授乳安全、相互作用等。藥廠為了責任問題,即使僅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等發生機率,相關的警語及注意事項,必然寫了一大堆又一大串的,落落長的,有如阿嬤的裹腳布。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每位醫師都遵照指示用藥,肯定步步驚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不知如何開藥,連半顆藥也開不了。坦白說,說句不客氣的話,若奢望藥師幫醫師把關,有如緣木求魚,醫師要自求多福。

仿單確實長篇大論,鉅細靡遺,不分機率高低,不負責地大小通吃,等於折磨和壓榨醫師,以致大部分醫師仿單看過就算,內容多到看不完,也記不了,甚至瞄一眼,看也不看,就等遇到狀況了,尤其是鐵血教訓,再來查仿單,再來仔細研究。當然,醫學會的在職訓練、前輩的指導、同儕間的訊息互通,也能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要醫師盯緊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副作用,簡直強人所難,但也要盡力而為。

臨床醫師最怕的,就是無法預知的藥物過敏反應,即使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機率,碰到就倒楣,例如配尼西林的無防禦性休克,醫師措手不及,經常來不及搶救;例如結核病用藥異菸鹼醯,可能引發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這種過敏反應是會致死的。至於其他不死人的副作用,或神不知鬼不覺的副作用,等碰到再說了,只能靠別人經驗傳承,以及自己臨床經歷了。所以,藥即是毒,是千古名言,我自己當醫師的都不吃藥了,你還敢隨便吃藥嗎?釜底抽薪的辦法,你不有事沒事任意就醫,醫師就不會開藥,你就不會吃藥了。(109924日完稿)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六回:健保藥價黑洞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六回:健保藥價黑洞

作者:吳聰賢醫師

關鍵詞:證據醫學、實證醫學、循證醫學、胃必朗、得喜胃通、常用藥物治療手冊、制酸劑和抗發脹劑、消化性潰瘍癒合劑、解痙劑、消化劑和利膽劑、瀉劑和抗腹瀉劑、催吐劑和止吐劑、肝庇護劑、骨質疏鬆症治療劑。

重新回顧一下,某位網友在我部落格的留言,希望沒洩漏個人隱私,雖然延遲了近一年才回應,卻用上了一千萬倍的誠意。他(她)說:「吳醫師:仁心仁術,貼近民心,當地有您真好!請教您:您所開的epilon(胃必朗),看仿單,似偶有骨質疏鬆的副作用(得喜胃通也有), 之所以會請教這樣的問題 ,是因為我有胃酸逆流,醫師開以上二種藥,吃完二星期,剛好隔幾天肩膀痛宿疾(半年)更加酸痛。經掃瞄骨密度T分數-2.5至-3.8 ,骨質疏鬆,是否與上述藥有關?如果是,停藥可逆嗎?又,甲狀腺TSH0.99 (參考值0.354.94),似偏有甲亢現象,是否會引起骨鬆?謝謝您。」

要跟這位網友說聲抱歉,回應有如倒裝句,無法一氣呵成,因內容蠻複雜的,包括胃藥、胃酸逆流、肩膀痛、掃描骨密度、骨質疏鬆、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重點是三樣:胃藥、骨質疏鬆和甲狀腺機能亢進。從1098月下旬,我花了三週,陸續寫了「骨質疏鬆和X光掃描骨質密度檢測」、「骨質密度T值和Z值」、「骨質密度和統計學抽樣」、「甲狀腺機能亢進相關激素」、「骨質密度和標準差」,如今,要回頭來談胃藥了。

希望能維持滿分的誠意,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愈吃愈甜,而不是呼攏將就,虛應故事,解不了惑,反製造更多不解的疑惑。當然,我個人的看法,絕無法代表眾人的看法,可能,我是錯的,眾人才是對的;也可能,我是對的,眾人是錯的。其實,對錯之間,灰色地帶是蠻大的,沒有絕對的錯,也沒有絕對的對,有如統計學的95%信賴區間,95%是呼攏通,剩下的5%才是有意義的差別。

不僅日常生活是呼攏通,連攸關生命的醫學,也照樣如此。近20年來,我在彰基時代,已開始耳聞,醫界應該追求證據醫學,而不是師徒相授的醫學。很多醫學處置,事後被證實是錯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國父華盛頓,他染上感冒,發燒、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肺炎(有謂罹患白喉),因庸醫採用不當的,多次、大量的放血療法,於17991214日去世,享年67歲。

何謂證據醫學?就是經過統計學驗證的醫學,才是真正的醫學,否則僅是道聽塗說,有效、沒效都是存疑。我當了十幾年的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各種醫學研究最終結論,就要經過統計學來推論,真的有效,還是假的有效。難怪X光掃描骨質檢測儀要跑出標準差來,連自律神經檢測儀,照樣不遑多讓,眾人一起搞統計,搞到氾濫成災,也濫竽充數。

「證據醫學」是我掰的,正確名稱是「實證醫學」,又稱「循證醫學」,但「證據」兩字更貼近民心,胡適說過: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人啊!千千萬萬,不要口出狂言,膽敢說有十分證據。3040年來,敲鑼打鼓,喊得震天價響,結果呢?鑼不敲,鼓不打,喊聲也逐漸消聲匿跡,除了新鮮感消失,統計學的攪和,讓人覺醒,縱然是實證醫學,醫學沒有千真萬確的,不是百分百的。

除了統計的效度、信度等問題,還有自然的、人為的造假,即使證據醫學,又能相信幾分?不僅如此,醫師心中的搖擺,更佔了極大的部分。醫師不是庸醫,書不是白唸的,是社會的菁英,他心中明白得很,比病患明白千萬倍,但有多少比例的醫師,把正義擺中間?也可能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我不敢說,免得成了醫界眾人標靶,萬矢矢之。說難聽點,不是庸醫,而是業績考量的錢醫。醫師會是救苦救難的菩薩,也可能是戕害身心靈的惡魔,因醫師也是人,他會搖擺。

我最欣賞的某位醫師,開刀前,會用紙和筆,仔細畫圖,在護理站櫃檯上,或病床邊,告訴患者和家屬,開刀的過程和方法,也告知成功率、失敗率,若失敗了,會有哪些後果和因應方法。然而,這種醫師鳳毛麟角啊!開刀成功讓人高興,但失敗的案例也不少,尤其腰椎手術,我見多了。門診看過,僅是坐骨神經痛,打鋼釘、拔鋼釘、再打鋼釘,一年內開三次刀,搞到痛到無法走路,痛不欲生。主刀醫師僅丟下一句話:原因是粘連,轉診台大吧。台大醫師說,先手術拔除所有鋼釘,以觀後效,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置。病患嚇死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醫師,不如無醫師?不可能,人有病痛,還是要找醫師,醫師是不能缺少的「行業」,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醫師也是百工之一,他不是神,不要崇拜偶像般的崇拜醫師,但如何相信醫師的話?這是很大的課題。你患了失眠,醫師開了安眠藥,你習慣又成癮,醫師害了你,難怪食藥署把安眠藥列入管制。你患了關節、筋膜、神經痛,醫師開了止痛藥,你習慣了止痛藥過日子,醫師害了你,難怪健保卡把各類止痛藥列入稽核。

我當了20年公職,公共衛生醫師,也是從事防疫的醫師,我會跳出臨床醫師的立場,用更廣的面向看醫師,不是製造對立,而是苦口婆心,愛之深、責之切的說話:醫師們,不要自負,不要眼高於頂,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也僅是百工之一而已,應該如基層公職人員般,戰戰兢兢、犧牲奉獻的精神,面對每一位病患,否則會身敗名裂,悔不當初。

對於病患呢?我也是苦口婆心奉勸,除非必要的看診,請不要浪費健保資源。據說,百分之八十、九十的看診是多餘的,我個人的感覺也是這樣,甚至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輕微喉嚨痛,你會看醫生嗎?輕微流鼻水,你會看醫生嗎?喉嚨似乎有痰,你會看醫生嗎?小擦傷、小挫傷,你會看醫生嗎?太多了,我大半業績是這樣來的。病患來看診,不是看病,而是看依賴的,對醫生的心理依賴,醫師也要兼病患的父母兄長。精神科醫師不多,挺缺的,我必須兼精神科醫師,給病人依賴和安慰。我該高興或無奈?高興賺業績,無奈醫療資源浪費。

我是節儉小氣、刻苦耐勞的平凡人,跟普羅大眾沒兩樣,在勞工朋友、街友、乞丐面前,我不覺得高人一等,反而頭點得更低。因節儉,更懂得節省醫療資源,掛號費和部分負擔不也是錢?因小氣,不亂花錢,不吃喝玩樂,每日用心過活;因刻苦耐勞,生活以工作為重,取得人生價值,不僅工作賺錢,也辛苦勞動,以獲得身心靈安寧。當你工作、勞動,身體自然健康,不知病痛是哪樁?何須看醫生?

當你活到我這把年紀,70高齡了,你須要無事沒事找醫生嗎?追求那青春永駐、萬壽無疆嗎?看那8090歲長者坐著輪椅看診,我可憐他,同情他,他自己也說:活太老是痛苦,更是折磨,不如早點死掉。說句難聽的話,我會被罵死,要向這位網友說抱歉了,胃食道逆流是病嗎?肩膀痛是病嗎?骨質疏鬆是病嗎?總之,我人生的論點:「順其自然,不要追求醫療。」醫療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在我個人眼裡,覆舟多於載舟,你認為呢?人要謙卑,醫師更要謙卑,人不是神,醫師更不是神。

人不是神,醫師也不是神,但醫師比人更須要神。我不鼓吹任何宗教,當宗教唯利是圖,再也不是宗教,僅是百工之一的「行業」。這個「神」是泛稱,不單指佛陀、耶穌、穆罕默德或道教眾神,或許是無法掌控的命運之神,也可能是冥冥之中,左右你的上蒼之神、宇宙之神。神是虛幻,也是空洞,卻存在每個人心中,似乎主宰生老病死,也好似道德規範。

民國6911日,我進入彰基外科部,在美籍傳教士魏克思醫師,彰基副院長兼外科部主任,帶頭訓練下,不僅是我,所有科內醫師都一樣,刷完手,換好手術衣,所有準備動作都完成後,在下刀前一刻,一定由主刀醫師帶領全體同工,包括上刀的總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刷手護士、刷手實習護生,連沒上刀的麻醉醫師、麻醉護士和流動護士,一起閉目虔誠禱告。

當下,整個開刀房靜謐無聲,僅有呼吸氣囊的手動擠壓聲,連手術縫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主刀醫師雙手十指緊扣,用英文朗誦禱告詞,翻成中文,大意是:「病患罹患某某疾病,必須進行某某手術,請慈悲博愛的神,帶領我們的手,順利成功完成手術,以上奉主耶穌的名,阿門。」這是千篇一律的儀式和動作,不管你信仰何宗教,信奉佛教、道教的主刀醫師,照樣行禮如儀,連短暫支援的台大醫師、日本醫師,也是入鄉隨俗。

當我離開彰基,來到地區型醫院當外科主治醫師,不再是教會醫院,我仍維持著這個習慣,病患進開刀房,搬上手術台,上了麻醉,不管是闌尾炎的小手術,還是胃出血、胃穿孔的大手術,我必然閉目禱告,向耶穌祈求手術平安順利。這不是習慣,而是一種信念,用千百萬虔誠的心,寧願奉獻一切,懇求神明保佑,一切順遂平安。手術有百分百成功的嗎?台大、榮總、長庚,有哪位醫師敢打包票?沒有!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神仙都會犯錯,何況人類?因為醫師也會犯錯,除了戰戰兢兢外,只好祈求和禱告了。

廢話少說,繼續掰下去,眾人會不耐煩,要口出穢言了。言歸正傳,回頭來說胃藥與骨質疏鬆。從網友留言,可確認他(她)不是醫事人員。在醫界,8431日,全民健保實施,從實施前的紙本病歷,以至實施後的電子病歷,醫師開處方,全都用英文,絕不會使用中文,包括針劑、口服藥等,全都是英文。為何不用中文,不要罵醫師崇洋,忘祖背宗,且不提傳統,主要是書寫速度的問題,英文會比中文快上好幾倍。手寫時,中文筆畫太多,寫到手軟;電腦輸入時,中文同音字多又煩,挑選到眼花。上述兩點,是中文速度比不上英文之原因。

若有患者問我,「胃必朗」、「得喜胃通」是什麽藥?很抱歉,我第一時間的回答肯定是「不知道」。若從藥品名稱來看,我會猜胃藥,跟胃病有關的胃藥,但真正的療效和藥理作用等,我真的不知道。醫界之間的溝通,也是用英文藥名,若有人用中文藥名,必然無法溝通,對方肯定非醫界同仁。醫師也是升斗小民,也要養家糊口,同是百工之一,世界大同,不應有排它性,但診斷、檢驗、病名、藥名等,無一不是英文,明顯地有專業的排它性。

藥品種類繁多,不比天上星星少,達數千上萬種,且隨時更迭輪替,加上不同廠牌,相同成分有不同藥名,所謂的商品名,總數當然上看數萬種,多如牛毛,窮一生之力,也無法完全背誦和了解,如果連中文藥名也要背誦,要花上了雙倍,甚至數倍的精力,簡直刁難醫師,要置醫師於死地。所以,每位醫師依照個人的專長,所了解的藥品僅數百種,若是常用的,也不過數十種或上百種而已。

至於我呢?已高齡70,雖沒有老年癡呆,但從小至大,資質平庸,平凡中的平凡,即使常被稱呼「聰明又賢能」,卻不那麼聰明,智商可能是下段班,至多勉強維持中段班吧。我所認識的藥物不多,尤其是較不學無術的外科體系,所知道的就是那幾種,不外抗生素、消炎藥、止痛藥等,還有的,就是感冒藥、胃腸藥罷了。因已不開刀,人老沒體力,我成了看感冒和腸胃炎的專科醫師了。遇上診所新進藥物,我不僅要背誦藥名,了解用途、藥理作用外,也要記得藥物代碼,否則電子病歷上,開不出藥來,醫師開不出藥,可糗大了,以致,我身邊隨時放診所的藥物代碼小手冊,否則下不了台。年紀大了,腦袋能裝的東西,只會少,不會多了。你也如此嗎?

有不少網友,看了我貼上網路的文章,以為我多行,多了不起,是難得一見的名醫、能醫,紛紛來信問我:公職退休後,重回臨床,目前在哪裡執業?我能怎樣回答?彰化某偏僻鄉間,小診所的小醫師。若是小毛病,不用來找我,住家附近診所醫師即可,既然是小毛病,最好不要看診,免得浪費健保資源。如果是大毛病,我看不了,也治不了,只會轉診大醫院,我賺了健保500元轉診費,卻害你舟車勞頓,時間和金錢的浪費,是500元的好幾倍,我於心不忍,且讓你誤會我好財。

不要找我看診,我沒那麼了不起,我只會出一張嘴,東拉西扯罷了!不,我口才很爛,沉默寡言,一個嘴巴咬一個舌頭,我僅是文筆亂蓋而已,並且,只會看感冒、腹瀉、疼痛的醫師而已,再也不動刀的外科醫師。如果是諮詢,網路通訊即可,不必親自跑一趟鄉下。醫學中心、地區醫院、診所,我都待過,我是醫師,醫師跟醫師,背景相同,思維類似,兩方心知肚明,彼此可以看透對方心裡在想什麽,我可以給檯面上和檯面下的建議。

關於藥品英文名,有百科全書可查,感謝陳長安編著「常用藥物治療手冊」,不是手冊,是厚厚一本,近兩千頁的大部頭書,幾乎每年改版,齊全、方便、好用,每家醫療機構必備的一本書。若在醫院,必然是每層樓護理站和醫研室,不可或缺的一本書。我看診的診察桌上,就有一本,幾乎每天必翻。至於中文藥名?沒有任何治療手冊可查,徒呼負負!還好,近幾年,有智慧型手機,可隨時上網搜尋,否則雞同鴨講,天南地北說不上嘴。看診時,可以隨便掏出手機嗎?可能被病患罵死。大部頭治療手冊,是博覽群書,飽學之士;滑動手機,給病人的印象是,玩手機,不學無術呢。

「得喜胃通」上網搜尋結果,才知道是Dexilant,然後,再回頭看紙本的治療手冊。沒辦法,70歲老頭子,自小養成的習慣,看紙本的,總覺得適應些、舒服些,重回年輕時的歲月。若病人能說出中文藥名,還有辦法比手畫腳溝通一番,假使英文名、中文名都沒有,會讓人抓狂,最先抓狂的是病人,我只能一臉無辜,絕不能一臉茫然,否則病人會翻臉,當場罵人「當什麽醫生」!

在門診,不少見這種下菜單的病患:「吳醫師,一顆紅色的、長條形的胃藥,吃起來效果較好,請開這種藥給我。」「吳醫師,那顆黃色的、橢圓形的止痛藥,吃了會胃痛,能開另一種綠色的止痛藥給我嗎?」天啊!啥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又不是路口的紅綠燈。我不是藥師,每天和藥品為伍,我從不知道藥品長什麽樣,看來,我也要背誦藥品的外型了。此刻,怎麼辦?只好半猜半測,或回溯先前看診病歷,這是電子病歷的優點,然後打電話,向藥師請教確認,才能下得了台,否則,病人沒拿到他想要的藥,又是臭臉相向。病人是衣食父母,自己也老大不小了,人生的暮年,還有什麽可計較的?

「胃藥」是統稱,是廣義的,依據常用藥物治療手冊的分類,作用在胃腸道的藥物可以分成以下六大類:制酸劑和抗發脹劑、消化性潰瘍癒合劑、解痙劑、消化劑和利膽劑、瀉劑和抗腹瀉劑、催吐劑和止吐劑。肝臟會分泌膽汁,也算胃腸道系統,故有「肝疪護劑」。以下是題外話,何謂「疪」?疪音同「庇」,康熙字典有以下解釋:一、腳冷溼病。二、與庇同,魂靈有所依庇。三、或作痹,風濕引起的病。建議陳長安藥師,下次改版時,將「肝疪護劑」改為「肝庇護劑」,簡單易懂。

胰臟有一半類似肝臟,屬內分泌系統,亦屬外分泌系統,胰臟的外分泌液,經胰管,流經奧狄氏總膽管括約肌,再流入十二指腸,跟肝臟沒兩樣,也一半算胃腸道系統,但藥物治療手冊沒有「胰庇護劑」,為何?大抵胰臟被認定為內分泌腺體,重點在糖尿病的治療,其實,在酒癮君子中,急性胰臟炎和慢性胰臟炎,是相當常見的,怎沒藥廠推廣「胰庇護劑」?我猜,酒中仙之人,酒裡翻滾,惟酒是命根,有酒天天醉,哪管什麽庇護劑?藥廠沒利潤啦。不像骨質疏鬆治療劑,在藥商、醫師、營養師、健康名嘴、媒體等,有意無意鼓吹宣導下,骨質疏鬆成了健康之毒,結果,肥了藥廠荷包,瘦了大眾阮囊。骨質疏鬆不是毒,危言聳聽才真的毒。

胃必朗,綠色圓形錠劑,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歸類在制酸劑和抗發脹劑,屬複方藥,主要成分共七種,蠻複雜的。食藥署登記的適應症,包括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痛、胃酸過多、胃痙攣、胃炎。因胃必朗是制酸劑,故能治胃酸過多,以及胃酸過多引發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其實,胃必朗也是解痙劑,此牽涉自律神經調控,後面會提到,所以能治胃痛和胃痙攣。

胃必朗,健保價一顆1.5元,自費價則是2.0元上下,醫師或藥師要養家糊口,自然要向病患賺價差,大致上,說得過去。胃藥一顆1.5元,算便宜嗎?還是太貴了?看何種藥,不能一概而論。

三十年前,一顆胃藥大多一角、兩角的,甚至一角不到,簡直是可有可無的味素藥,但時代進步了,藥物品質提升了,成分精緻了,加上物價逐年上漲,自然水漲船高。早期,健保藥價黑洞怎麼來的?一年黑洞可達多少?健保藥費逐年提升,971235億、981300億、991235億,當年估計藥價差額在25%左右,也就是藥價黑洞,每年有300億。有人,甚至估計一年500億呢!

檯面上,藥廠賣一罐藥,1000顆,1000元,等於一顆1元;但檯面下,買一罐贈送一罐、兩罐、三罐,甚至十罐,跟醫院採購量和議價能力有關,這是醫院內部的祕密,外人無從知曉。結果呢?若是藥廠附贈九罐,換算下來,一顆藥僅0.1元,醫院卻向健保署申報1元,0.1元變成1元,醫院平白淨賺0.9元,醫院大賺,錢飛也似地入醫院口袋,健保署當然虧大了,投保大眾也虧大了。多年來,健保署積極出招,主動猛砍藥價或議價,108年健保藥費1678.3億,還會有藥價黑洞嗎?很敏感和複雜的議題,我無法回答。據說,不少國外知名大廠,逐步放棄台灣的市場,「渾蛋!價錢竟然壓這麼低!老子寧願放棄,不屑賺這個錢,不陪你們台灣玩了!」這又是另一個議題,台灣學名藥品質永遠低於原廠藥嗎?又是扶不起的阿斗嗎?(109918日完稿)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五回:骨質密度與標準差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五回:骨質密度與標準差

作者:吳聰賢醫師

關鍵詞:自律神經檢測儀、自律神經失調、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標準差、常態分布、高斯分布、鐘形分布、常態分布機率密度函數曲線、0-7歲兒童生長曲線、95%信賴區間、p值、描述型統計、推論型統計。

X光掃描骨質密度檢測,延伸出統計學上的標準差,何謂標準差?不僅普羅大眾不懂,連大半醫師也不懂,除非上研究所,讀過統計學。不懂標準差的醫師,要向病患解釋骨質密度T值和Z值,肯定非常心虛,因不夠格,自己都不懂,怎向病患解釋?若病患心中有鬼,故意找碴,故意讓醫師難堪,或屬於追根究柢的個性,回問何謂標準差?保證醫師霎時臉紅,期期艾艾,吞吞吐吐,張口結舌,說不出所以然,顏面可丟大了。

數天前,某位病患來門診,男性,50餘歲,拿來三張檢測報告,說在某家身心科診所,花300元自費檢查,證實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即自律神經失調,因安眠藥銜接不上,希望我開幾顆安眠藥給他。什麼檢測報告?「自律神經檢測儀」列印出來的報告,人體自律神經系統,亦稱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此儀器能分別檢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

這一、兩年來,自律神經檢測儀開始出現,不少精神身心科診所,以此為號召,招攬病患,增加業績,也大賺黑心錢,因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似乎有削價競爭,鄉下地方300元,彰化市區600元,若是大醫院則要價2000-3000元。網路上,已有精神科醫師在抨擊,這種檢測無意義,僅是噱頭,混淆視聽,瞞天過海,根本是本末倒置,大削病患的荷包。

我是外科醫師,不是精神科醫師,下面所談的是醫師基本的認知。自律神經失調所呈現的臨床症狀,失眠、煩躁、倦怠、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僅是疾病的病徵,是一群症狀,不是疾病的病名,不是病因,到底何種疾病引發?才是要治療的標的,比如壓力、焦慮、憂鬱、恐慌、強迫心理症,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或各類內分泌疾病等。又如發燒、惡寒、咳嗽等症狀,當醫師的,就必須去評估罹患何種疾病,是感冒、流行性感冒或新型流行性感冒,還是咽喉炎、扁桃腺炎、大葉性肺炎、細支氣管性肺炎或新冠狀病毒肺炎?自律神經檢測儀,檢測出自律神經失調,有如溫度計測出發燒,給退燒藥,醫師就沒事了,醫師就可以收攤了,簡直是開玩笑嘛。後面的診斷和治療,才是醫師的真功夫。

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檢測報告,蠻新鮮的,因有不少親戚朋友不明就裡,損失荷包,還幫診所宣傳:做了檢測後,證實自己真的有自律神經失調,好像找到病因了,對症治療就沒問題似的。我花了一點時間,仔細看了此份報告,很複雜,有圖有表,數據一大堆,比骨質密度檢測報告,還複雜百倍,我看得似懂非懂,裡頭也提到標準差,以及其他的統計算式,看不懂,沒學問,逼死人喔!我不禁又要懷疑,是否搞糊塗戰?是否移山倒海?我不斷人財路,但儀器經銷商,賺錢有道,總要花點力氣,好好指導醫師們,這些統計資料要如何解釋?如何讓病患聽得懂?是否達統計學意義?

上述,那位自稱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為何說安眠藥銜接不上,要我開幾顆安眠藥給他?原來,他有在其他診所,拿安眠藥的慢性病處方箋,連續三個月的處方,分三次,每次拿一個月的藥。自從自律神經檢測儀,檢出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交感神經功能正常後,患者安慰自己:喔!原來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好似撥雲見日、豁然開朗般,澄清了疑慮,自己不是精神病,也不是裝病,而是真的有病。

因安眠藥越吃,效果越差,一顆安眠藥僅能睡兩、三個小時,於是,有充分的理由,獨斷獨行,自行把藥量增加了一倍,以致安眠藥不夠。長期服用安眠藥,必然有兩個結果,依賴性和抗藥性。前者,必須服用安眠藥才睡得著,否則醒著等天亮。後者,藥效越來越差,不是躺床上三、四個小時,眼睛仍睜得大大的,就是睡了兩、三小時,醒來後,再也睡不著。

為何不去原來的診所拿藥?不可能,健保署雲端網路有審核,慢性病處方箋未到期,別想拿藥,只能去其他醫療院所拿藥。到我這裡來,我也只能給他一週的藥,若超過兩週,健保IC卡有跨院重複開立醫囑檢核機制,會被擋下來。健保有嚴格的侷限,規矩條件一堆,東擋西擋的,病患被搞煩了,也搞毛了,怎麼辦?老子有錢,乾脆自費買安眠藥!抱歉!國有國法,家有家法,沒有醫師處方箋,藥局不敢賣藥,還是得找診所醫師。

然而,安眠藥屬管制藥品,等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所規定的三級或四級毒品,食藥署有管制,三不五時,會下到地方來,請衛生局藥政科配合,前往藥局、醫療機構稽查,每一顆、半顆藥,來龍去脈,都查得一清二楚,害得我開自費藥,也是戰戰兢兢的,最多兩週的藥,病患被逼得不耐煩,但又如何?其實,被逼迫的人是我,病人盧起來,低聲下氣地,苦口婆心地解釋,病人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變成我要懇求病患:拜託您啦!沒兩、三天,每兩、三天,就要來買藥,會出問題啦!不要為難我,我會被抓去關啦!

病患來診所自費買管制藥,然後轉賣出去,如果鬧出問題,醫師百口莫辯,難以自圓其說。醫師真的難為,病患心裡煩,醫師內心怕。曾有精神科診所,應病患要求,販賣管制藥品,因病歷記載不實,被檢察官起訴呢。你沒當醫師,你不知道,也難以想像,被失眠所苦的病患竟然那麼多!何故?現代人的現代病?我常想,如果我吃了安眠藥,半夜房子著火了,我睡死了,也被燒死了,豈非死得有夠冤枉?

話休細繁,離題太遠了,重新拉回標準差這個議題。20餘年前,在研究所念書,老師輕易帶過標準差,我中年遲鈍,高中數學爛,花了好幾個月,好幾年,細思量,慎審思,也不了解標準差涵。近數週來,我持續被標準差所苦,欲語還休,多次動筆,卻多次停筆,因我找不出辦法,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縱然是普羅大眾,也能聽得懂我想說的內容,難啊!因我自己也不懂,如何解釋,也說不清。然而,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否則,文章卡住了,寫上幾十回,也寫不完。我盡力了,希望你看得懂。

說到標準差,一定會提到常態分布,統計學裡頭基本的重要概念,是一種連續機率分布,至今,我仍是霧煞煞,太深奧了,幾年來仍搞不懂。假設,台中市烏日區,隨機抽樣10070歲的老人,每一位老人都量體重,體重出現機率就是常態分布。依據公式,先算出100人的平均體重,然後100人的體重,各別減去平均體重,乘以二次方,相加後,除以100,再開平方根後,即是標準差「值」,我多加上「值」,以便跟標準差作區別。

統計學家發現,以平均值為中心點,-1個標準差和+1個標準差,所含涵蓋的機率範圍是68%-2個標準差和+2個標準差,所涵蓋的機率範圍是95%-3個標準差和+3個標準差,所涵蓋的機率範圍是99%。標準差越小,離平均值越接近,出現的機率越高;相反地,標準差越大,越偏離平均值。

換句話說,當你的骨質密度是-1個標準差,我用百分位來估算,可能不正確,應該不正確,風馬牛不相及,但似乎較容易了解標準差的概念,怎估算?如果,你骨質密度是-1個標準差,50%(以平均值為中心點)減去34%68%除以2),等於16%,也就是說,一百人中,從最差的算起,你排名第16。若你骨質密度是+1個標準差,50%加上34%,一百人中,從最差的算起,你排名第84,已算是前段班了。同樣的算法,你若是-2個標準差,你的排名是第2或第3;你若是+2個標準差,你的排名將是第97或第98,是很高標的強人啦。

骨質密度為何不用百分比曲線來表示?比如國健署的「0-7歲兒童生長曲線」,簡單、易懂又明瞭,鄉下年輕爸媽看得懂,連高齡的,僅國小畢業的阿公、阿嬤,也看得懂。「醫師啊!真歡喜,阮厝阿孫耶,身高和體重都是97趴,贏在起跑點喔!」我當衛生所主任時,常碰上這種笑得閤不攏的阿公阿嬤。97%的高標,是值得高興,但3%的低標,也不用悲觀,未來可能迎頭趕上呢。以致,有的醫師,乾脆從3%97%,全部認定屬正常範圍。

為何?骨質密度偏偏要用常態分布機率圖來說明!其實,常態分布暗藏了上帝的密碼,約三百年前,統計學家才發現其祕密,凡身高、體重、頭圍,長度、重量、時間、數量等,各種連續性變項,都能被常態分布所含蓋,有如日月星辰隱藏在宇宙,均可劃出常態分布來。更驚人的!常態分布裡頭,意外發現了另一個密碼,比達文西密碼還出名,更翻轉世界,翻轉宇宙,所謂的密碼就是「標準差」,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的標準差。

此標準差有三層祕密:+1標準差和-1標準差所含蓋的、+2標準差和-2標準差所含蓋的、+3標準差和-3標準差所含蓋的,此三層祕密就是68%95%99%三個密碼。更精密、詳細的數字是68.2689492%95.4499736%99.7300204%。這三個數字,亙古不變,盤古開天,以至地球毀滅,甚至宇宙毀滅,一千億年,一萬億年,它永遠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

其中一項,特別是95%的發現,統計學從描述型統計,衍生出推論型統計,統計學才進入突飛猛進,轟轟烈烈的時代,也造成宇宙知識大爆炸,因推論觀念,天馬行空,浩瀚無涯,知識才能另有億兆倍的增加。

怎麼推論?因從標準差,緊接著孵化出,95%信賴區間和小於0.05p值,從此,天下紛擾之,沸沸揚揚,無事不可推論。統計學分成正、負兩面,有統計學意義和無統計學意義,若p值小於0.05,歸於有統計學意義,即甲、乙兩者相較,有統計學差異;若p值大於或等於0.05,則歸於無統計學意義,即甲、乙兩者相較,沒有統計學差異。

白話一點,用百分比來譬喻,如前述「0-7歲兒童生長曲線」,從下段班的2.5%,到上段班的97.5%,所有小朋友的身高、體重和頭圍,都涵蓋在95%信賴區間內,且p 值大於0.05,所以,每位小朋友的生長均無差異,都在正常範圍內。衛生所主任說,3%97%都正常,並不是呼攏,意外地,真的有統計學支持。相反的,下段班的2.5%以下,及上段班的97.5%以上,均不在95%信賴區間內,且p值小於0.05,所以,這些小朋友是異常的,跟其他小朋友不同,不是發育不良,就是發育過頭,須要醫師關心和醫療介入的。

2.5%97.5%怎麼來的?常態分布的機率密度函數曲線,也稱高斯分布,因曲線形狀有如大鐘扣在地上,左右對稱,故又稱鐘形曲線。此曲線有頭和尾,統計學稱之「雙尾」,將5%除以2,等於2.5%,也就是說頭端範圍是2.5%,尾端範圍也是2.5%97.5%來源是,100%減去2.5%,等於97.5%。換句話說,2.5%-97.5%之間,沒有差異,統計學術語是「沒有統計學意義」。2.5%以下,以及97.5%以上,有差異,統計學術語是「有統計學意義」。

由於標準差含蓋此密碼,不是平均差能比擬的,平均差成了跳樑小丑,蔥皮蒜末,無足輕重,棄之如敝屣,因平均差沒有此種可推論的密碼。為何骨質密度檢測要用常態分布和平均差,卻不用百分比曲線和平均差?因統計學在作梗。欲把骨質密度界定得更詳盡和詳實,且有統計學推論為基礎,自律神經檢測儀也是如此,結果呢?此種為統計而統計,電腦搞爆了人腦,人腦糊掉了,迷失了方向,再也走不回來了。人要如此自處呢?

標準差勉強結束了,不敢眷戀,我盡快逃之夭夭。接著,文章要趕快收尾,我再來回答,於部落格留言的網友問題,他(她)問:「吃完二星期胃藥,剛好隔幾天,肩膀痛(宿疾)更加酸痛,經掃描骨質密度T-2.5-3.8,骨質疏鬆,是否與上述胃藥有關?如果是,停藥可逆嗎?」

以下幾點討論,並給予回答。第一點,骨質疏鬆會引起肩膀痠痛嗎?骨質疏鬆會引起人體疼痛嗎?不會,全不會!骨質疏鬆容易因跌倒而骨折,所謂的脆性骨折,骨折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常在三個部位發生骨折,腰椎壓迫性骨折、股骨頸骨折和手腕骨折,除非併發骨折,否則,不痛不癢的,全無感覺,不作掃描檢測,甚至誤會自己壯如山。為何如此?因股頭、骨質、骨髓本身,完全無神經,不會感覺疼痛。

第二點,肩膀疼痛與骨質疏鬆無關,那到底是何原因?在門診,腰酸背痛、脖子僵硬疼痛、肩膀疼痛,這類病患多如牛毛,病患數跟感冒病患,差可比擬,幾乎同時穩站第一名。腰酸背痛無日不有,排除腰椎壓迫性骨折、坐骨神經痛、尿路結石後,常因工作或運動關係引起,連病人都會替自己下診斷:早上搬重東西閃到腰,也可能中午姿勢不良扭到腰。不僅自己下診斷,還給自己下處方:要打消炎止痛針,也要給肌肉鬆弛劑。

脖子僵硬疼痛,也是每日都有,排除頸椎骨折、頸椎神經壓迫後,大抵是晚上睡眠品質不好,輾轉反側,一夜難眠,造成脖子肌肉、筋膜扭傷,常在早上起床時,發現脖子疼痛,稍為轉動就疼。另一種情況是,中午午休時間,躺臥沙發上,頭枕在沙發臂靠上,等午休醒來,馬上發覺自己脖子痛到不行,不僅無法左右轉動,連上下擺頭也不行。病患很有經驗,自稱:落枕(國語)或跌落枕(台語)。也是主動要求打針。此類疼痛的病患,診斷明確,容易打發,打一針,給三天藥,即可相安兩無事,不用說再見。

至於肩膀疼痛,也是常來門診湊熱鬧,主訴是肩膀疼痛,疼到手抬不起來,或無法往後擺。有時疼痛會反射到脖子或上臂。此類疼痛,大抵是肩關節筋膜、肌腱、韌帶,扭傷發炎引起,跟職業有關,可算職業病。病人常看過中醫或國術館,接受拔火罐、針灸、推拿、狗皮藥膏無效後,才來看診。病人會自稱:筋膜發炎。若是上年紀的人,尤其是中年婦女,我會說:筋膜發炎引發五十肩。

這類疼痛病患,剛進診間,尚未坐下來,我還未問診,病人已先發制人了:「吳醫師,我要打針喔!打血管的,不要打肌肉的。」他們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不僅掛健保,且自費打針,幫我製造業績,否則,我的薪水怎麼來?總之,無論如何,這些疼痛毛病,都跟骨質疏鬆無關。

第三點,X光掃描骨質密度T-2.5-3.8,拜託!不要被醫師誤導,將重心放在Z值,請醫師給Z值報告,不要去相信T值。我不要跟30歲的年輕人比骨質密度,而是跟同年齡的比,且同是台灣人的。若給的是Z值,依前面討論,-2+2都屬正常範圍,你有什麽好怕的?末了,-3.8個標準差是多少?先來看-3個標準差的,其所涵蓋機率範圍是99%,若是-3.8,可能來到99.8%99.9%,若用百分比推估,你的骨質密度可能落到0.05%以外,幾乎沒半絲骨質密度了,人怎可能沒骨質呢?(109913日完稿)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四回:甲狀腺機能亢進相關激素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四回:甲狀腺機能亢進相關激素

作者:吳聰賢醫師

關鍵詞:骨質密度T值和Z值、甲狀腺機能亢進、毒性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毒性甲狀腺腺瘤、腦下垂體腺瘤、葛瑞夫茲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素、四碘甲狀腺素、三碘甲狀腺素、甲狀腺刺激荷爾蒙、甲狀腺促素釋素、甲狀腺結合秋蛋白、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

我是70歲老頭子,剛滿69歲又幾天,我不是運動選手,也沒有運動細胞,不會打籃球、網球、排球、足球、棒球或桌球,因我內向,無法與人相處,也不願意與人相處。不去跑百米、八百米、千五百米或馬拉松,因我有心律不整毛病,心臟負荷不了。我一般身材,高172.5公分,因老化,身高逐漸縮小;體重6870公斤上下,也因老化,體重緩慢往下掉。我的骨架小,肌肉也不發達,骨質密度應該很普通,平凡中的平凡,絕不會高人一等。

不過,年輕時,我會游泳,但已好幾年沒下水了,最後一次下水,應是十多年前,公職期間,參加疾病管制局主辦的全國防疫會議,每年都有一次防疫會議,在飯店的游泳池下水的。我參加登山協會十三年多,不是很踴躍、積極的山友,一年二十四次登山行程,僅爬個十四次上下,平均每個月才爬一次多點,勉強拿個鳳凰獎和勤登獎。

飲食方面,平時吃飯很簡單,因節儉習慣了,少許肉類,一盤青菜,圖個溫飽,就可以打發三餐,不會大魚大肉,也不以追逐美食為風潮,僅維持母親老年時的水準,粗茶淡飯過日子。我寧願自己煮三餐,也不願外食,大老遠的跑去吃飯,不是挺累人的嗎?或許你會譏笑我,死腦筋,想不開,然而,自得其樂,心安理得,不也愜意?另外,我也絕不會去吃,所謂健康食品的健康食品,我認為,它是最傻的事,花冤枉錢戕害自己。

但是,我持之以恆,自強不息,一年365天,幾乎每天在自家田裡勞動,是休閒,更是勞動,絕不是樹蔭下,泡茶、喝咖啡,享受那樂活。我須頂著大太陽,割草剪枝,汗水把全身都濕透了,也曬了一身黎黑,不怕維生素D不飆高。有人想買農地或山坡地,過採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我勸他必須有除草、割草的心理準備,且要親自實踐後,才來買田地,否則會是一場沒完沒了的夢魘。當然,除非你家財萬貫,有足夠本錢,可以請園丁來管理田園,否則,可能雜草叢生,甚至荒蕪在漫草中。

我身體力行,每天跟雜草在拼搏,其附帶的收益是筋骨增強,免疫力上升,雖不致於魁梧健壯,卻也平安健康。所以,理所當然,我的骨質密度,無法跟30歲的年輕人比,我的T值必然是負數,且可能來到-2.0,甚至-3.0。若跟同年齡的老頭子比,我相當有自信,我的Z值絕不會是負數,也不會掛0,應該是正數,我自己估計會落在0.61.0之間。我會是上段班,不會是下段班。若以百分位來計算,我自認自己應落在75%上下,甚至80%以上。

或許,你會質疑:「你不是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嗎?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引發骨質疏鬆,你的骨質密度會比同年齡的高嗎?例如,你的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們,你的Z值怎可能是上段班?騙人!」誤會了,我是2728歲時,在軍中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經過三年長期抗戰,服藥三年痊癒,也就是說,31歲以後,甲狀腺機能是正常的,是正常健康成人,與你無異。

你可能不是很了解,把甲狀腺機能亢進和心律不整混淆了。我確實罹患心律不整,明確來說是心房撲動和心房纖維性顫動。我是50歲左右,開始罹患心律不整至今,也是壓力引起,它與甲狀腺機能亢進,是患難兄弟,是一丘之貉,可能有因果關係。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引發骨質疏鬆嗎?我個人有疑議;但心律不整跟骨質疏鬆,完全扯不上關係。

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寥寥少數,包括毒性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毒性甲狀腺腺瘤、腦下垂體腺瘤外,最主要原因仍是葛瑞夫茲病(Graves disease),佔了60-80%。我就是患葛瑞夫茲病,屬自體免疫疾病,其原因不很明確,至於我呢?則是因壓力,引爆自主神經不平衡所致。以下討論,是我個人,對甲狀腺機能亢進引發骨質疏鬆的質疑。質疑什麽?甲狀腺機能亢進與骨質疏鬆有因果關係嗎?網路文章看太多了,豈能人云亦云?

生理學教科書說,甲狀腺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氧消耗,刺激生長、成熟和分化的功能。骨骼代謝僅是其中一環,沒有說骨質疏鬆。至於,其他拉拉雜雜的功能,真的或假的?可信可不信。今日,假新聞橫行,怎能保證假科學論證不橫行?

甲狀腺機能亢進引發骨質疏鬆,究其原因,一般網路論述如下:甲狀腺機能亢進,使骨骼代謝轉換加速,骨骼膠原蛋白破壞增加,由於骨骼破壞大於生成,故骨質流失增加,引發骨質疏鬆。另外,還說兩點:甲狀腺機能亢進,會使副甲狀腺分泌減少,造成小腸鈣吸收減少;會使血液維生素D合成減少。以上說詞,有檢驗和實驗證據嗎?有符合統計學意義嗎?

人體生長和成熟,最快速的時期是何時?每一個人都有經驗,青春發動期,大抵是國小六年級,以至國中三年級。短短半年或一年內,身長長高七、八公分,甚至十公分;體重也是突然飆升,增重七、八公斤,甚至十幾公斤,全都是探囊取物,易如反掌。甲狀腺機能亢進能使骨骼代謝率加速,青春期更是不遑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怎不說青春期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青春期骨折,是年輕人好動,屬於外傷性骨折,而非脆性骨折。

主張甲狀腺機能亢進能引發骨質疏鬆者,論述後面,常加上一句話:尤其停經後的婦女,且已有骨質疏鬆者,更容易引發骨質疏鬆和骨折。這種因果關係不明的說詞,甚至倒果為因的說法,你能相信幾分?以葛瑞夫茲症來說,多發生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尤其以女性為多,有誰因此發生骨折的?有統計學證據,說比一般人容易骨折嗎?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不包括骨折!至於骨質密度檢測,經這幾回討論說明,你又能相信幾分?

現在,下面將敘述甲狀腺機能亢進和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看完其相關臨床症狀,依一般的常識,飲食、運動和生活等習性,你、我兩人,應該懷疑甲狀腺機能低下,反更容易造成骨折呢。天底下,有這種道理嗎?甲狀腺機能亢進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甲狀腺機能低下也容易造成骨質疏鬆,正面說詞,反面說詞,全部都對,有這麼好康的事嗎?。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頭痛、神經緊張、心跳及呼吸加速、體重減輕、食慾增進、失眠、手抖、手汗、怕熱、疲倦、甲狀腺腫大、凸眼、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祕等。相較於我自己的症狀,頭痛、失眠、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祕、呼吸加速等,我完全沒有感覺。

我最明顯的症狀是心跳加快,從最初每分鐘90100下,到後來的110130下,不會呼吸困難、胸悶或頭暈,但胸口萬馬奔騰,不會不舒服,只知道心臟有問題。心悸分兩種:心搏過速和心律不整。前者,即心跳加快,但跳動的節奏是規律的,沒有跳針;後者,不僅心跳加快,且節奏不規律,忽快忽慢,時大抖動,時小抖動,還連連跳針,不是停了一拍,就是停了兩拍,甚至停了三拍,然後瞬間加速,胡亂跳動,彌補失去的兩、三拍。

其他較明顯的症狀,是神經緊張和手抖,至於手汗,我從國小開始就有,不覺得有異常。所謂神經緊張,就是家人或朋友,從後面叫我,我會有驚嚇反應,猛然身體抖動,大吃一驚。所謂手抖,就是雙手懸空,無法控制地,十根手指頭會不停地小顫抖。今日,在門診,除了觀察病患,眼睛是否凸出、脖子是否腫大外,我會請病患雙手伸直和懸空,檢查是否手抖,這是重要的指標之一。

拖延了三、四個月,最後,因心搏過速,第二次掛彰基急診,才被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此後,我照鏡子,自己檢視,發現脖子飽滿,甲狀腺均勻地腫大;至於眼睛,可發現眼球也是飽滿些,但不至於眼球凸出。經過幾個月吃藥,甲狀腺腫大、眼球飽滿完全消退了,不留痕跡。心搏過速和神經緊張,也無聲無息般,一聲不響自然地消失了。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食慾不振、體重上升、怕冷、疲倦、嗜眠、水腫、精神遲鈍、無精打采、月經減少或無月經等。以上症狀較不典型,沒有特異性,不像甲狀腺機能亢進,很突出的心跳加快、脖子腫大、凸眼和神經緊張等,病患坐在眼前,很容易感覺對方焦躁。所以,甲狀腺機能亢進比甲狀腺機能低下,更容易診斷,不過,稍微觀察和細心問診,甲狀腺機能低下者,八九不離十,都動過甲狀腺切除手術或放射碘治療。

食慾不振、精神遲鈍、無精打采、動也不動,這種缺乏營養、運動,不外出,窩居在家的生活習性,不骨質疏鬆才奇怪!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明顯,不會延遲診斷,能及時治療;而甲狀腺機能低下,則相反,易延誤診斷,時間拉久,骨質疏鬆更厲害,早晚骨折。

在門診,偶而,仍會遇上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復發的患者,也遇過因甲狀腺切除手術,引發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此類患者不少,門診遇上的機會很大。我都以自己親身經歷,勸告患者,口服藥治療兩年不夠,至少要三年,才能避免復發。也勸告患者,原則上絕不開刀或放射碘治療,否則,引起甲狀除腺機能低下,反而終生服藥,得不償失。

在門診,我除了量血壓、脈搏,觀察脖子和眼球,及手抖測試外,我必然要抽血檢查T4TSH,因檢驗委給外頭檢驗所,須等四天,報告才會出來。T4指四碘甲狀腺素,由甲狀腺分泌,增加時,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減少時,表示甲狀腺機能低下。這家檢驗所的參考值是4.5-12.5 ug/dlTSH指甲狀腺刺激荷爾蒙,由腦下垂體分泌,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T4T3,增加時,表示甲狀腺機能低下;減少時,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這家檢驗所的參考值是0.3-4.5 IU/ml

跟甲狀腺有關的激素或荷爾蒙,除了T4TSH外,還包括T3(三碘甲狀腺素)和TRH(甲狀腺促素釋素)。T3T4一樣,均由甲狀腺分泌;TRH則由下視丘分泌。這些激素關係如下:下視丘是總司令,釋放TRH,調控腦下垂體釋放TSH;腦下垂體是指揮官,釋放TSH,調控甲狀腺釋放T4T3;甲狀腺是前線作戰軍官,釋放連隊T4T3,進行戰鬥。

此外,游離的T4T3,有如前線通訊兵,會有負回饋效應,當連隊T4T3,作戰成功順利,兵員過多了,不須要再派兵支援了,會回頭抑制下視丘分泌TRH,也抑制腦下垂體分泌TSH

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以T4佔絕大部分,T3僅佔很少的比例。民國69年,在彰基當住院醫師時代,遇到疑似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會抽血檢查T4T3TSH等三種,但今日,在咱診所,只會檢查T4TSH兩種,為何?兩點原因,第一點,T4T3,健保都給付280點(1點約等於0.85-0.95元);TSH,健保給付240點,只檢查T4,可以節省280元健保資源。第二點,對健保審查醫師有所顧忌,很怕被核刪且擴大回推核刪,縱然能申復,也是挺麻煩的,增加行政作業。

其實,不管T4T3,還是T4T3,其代表性大抵一樣。何況TSH,也是重要指標,診斷上不會出錯。至於檢測TRH,臨床上不曾遇過,咱家檢驗所,也沒提供此檢驗項目。

何謂游離型T4和游離性型T3?據研究,T499.95%和甲狀腺結合球蛋白結合,僅有0.05沒結合,屬於游離型T4T3也類似,有99.7%和甲狀腺結合球蛋白結合,僅0.3%屬於游離型T3。據說,僅有游離型的 T4T3,才具有甲狀腺素的功能;又說,也僅有游離型的T4,才具有下視丘、腦下垂體的負回饋效應。

那麼,不檢測T4T3,可以直接檢測游離型T4和游離型T3嗎?早期,由於血液中游離型T4T3,劑量極微,難以檢測,答案是不可以!但今日,科技發達,有免疫分析法、酵素免疫分析法,也有化學冷光分析法等,已經可以檢測了。不過,很奇怪,此等游離型檢測,技術較難,健保給付反而低,僅各給200點。

文章已經寫到第四回了,很抱歉,有如阿嬤的裹腳布,落落長的,在我部落格留言的不明網友,都沒給他(她)半絲答案,內心蠻內疚的。其後段留言:「甲狀腺TSH0.99(參考值0.35-4.94),似偏有甲亢現象,是否會引起骨鬆?」我的答案是:TSH仍在正常範圍內,除非合併T4T3上升,以及臨床症狀,否則,不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即使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否併發骨質疏鬆?如上所述,我根本不認同。甚至,X光掃描骨質密度檢測報告,如前所述,我也存懷疑的態度。

我舉實際的例子,讓這位網友知道,當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時,TSH會低到何種程度。我門診,某年輕女病患,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第一次抽血檢查,T414.69(參考值4.87-11.72)、TSH0.0001(參考值0.35-4.94)。經過兩、三個月服藥,第二次抽血檢查,T410.15,已恢復正常值;TSH0.0008,未恢復正常值,仍然非常低。這位留言網友的0.99,哪算低?簡直高得很,和0.0001相較,高一萬倍呢!

從上數據,經過兩、三個月治療,T4已恢復正常,但TSH仍未恢復,可見T4對腦下垂體的負回饋效應,不是兩、三個月就能反應過來的。記住!不要緊抱著臨床檢查數據,反覆吵著醫師作檢查,不檢查沒事,一檢查就問題多,「醫師啊!T4等數據檢查正常了,可以停藥嗎?何時停藥?」反動搖和左右個人的意志,也惹醫師反感,內心幹譙:「煩死了!隨你啦!」總之,你要謹記,服藥兩年復發的,不少見!

向醫師吵著要求檢驗的,真的讓人討厭,為了維護醫師形象,也不願得罪衣食父母,只能幹譙在心裡。這天,某70餘歲的老年人,掛號拿攝護腺良性肥大的慢性處方箋,也問了三個前,抽血檢查PSA的報告。PSA中文是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簡稱攝護腺指數,用於評估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正常值是3-4 ng/ml以下,若是老年人,標準會放寬些,會要求4.14 ng/ml以下。這位長者的報告是超過8,前面好幾次的檢查,大抵介於6-8之間,甚至超過8

這位長者,不顧我的建議,隔年再作檢查吧,堅持當天抽血,三個月後再來看PSA報告。天啊!我回顧電子病歷,算了一下,半年內,他至少作了八次PSA檢查,前面幾次,甚至隔一週或兩週就檢查一次,數據沒多大變化,簡直浪費醫療資源。病患堅持:「今天就要抽血,以前是每三個月抽血一次,這次為何不行?」口氣強硬,不可理喻,算了!我只好屈服了。我猜,個案若繼續這樣囂張,不聽勸告,總有一天,會遇上「貴人」醫師,乾脆轉介到大醫院作切片檢查啦!

提到甲狀腺素生化檢查,讓我想起一件往事。民國86年,我投入公職,擔任某衛生所醫師兼主任。當年,屬省衛生處時代,全省各衛生所,只要有主任醫師和醫檢師,加上有從事門診醫療業務,可向省衛生處申請補助,提撥生化檢驗儀器,一台儀器二十萬元上下,可不便宜。然而,這台生化檢驗儀器,用不上幾次,也用不到一、兩年,只好輾轉移撥其他衛生所使用,希望物盡其用,不要浪費國家資源。

生化檢驗儀器多好,為何無法派上用場?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原因,省衛生處補助的生化檢驗儀器,僅儀器設備而已,但檢驗試劑屬消耗品,須從衛生所門診營收支付,此檢驗試劑不便宜,且有效期限不長,很容易過期。第二點原因,門診檢驗量不多,營收不敷成本。為何檢驗量不多?因我配合度差,不以拼業績為目的,不願浪費健保資源,也不願為了檢驗而檢驗,來者不拒,來一個抓一個,來兩個抓一雙,常規地幫所有病患做作檢驗,以致檢驗量少,如小貓兩、三隻,收入比成本還低。

第三點原因,生化檢驗儀器,一週開機兩次,早上8點上班,即刻進行開機,公家機關做事一板一眼,有固定流程,衛生所醫檢師奉公守法,不敢馬虎,不敢造次,依照規定,每次開機,就必須校正儀器,每次校正,就得耗損試劑,以致加重入不敷出的窘境。衛生局長官了解處境後,在衛生所主任同意下,將儀器移撥其他衛生所了。經過幾年後,陸續有許多衛生所,也放棄檢驗業務,因作業麻煩,且入不敷出,乾脆把檢驗業務委給檢驗所了。我退休前幾年,在衛生局規劃、輔導下,各衛生所的檢驗委外作業,必須公開招標、公開評審,以符合國家採購法的規定。大半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戰戰兢兢,努力不懈,唯恐犯法,鋃鐺入獄,沒了頭路,也沒了退休俸。

T4T3、游離型T4、游離型T3TSH的檢驗,我為何想起20餘年前的往事?不會公開承認的祕密,但每個人應該有此概念,檢驗儀器不是百分百的準確,且須常校正,加減5%的誤差是可接受的,依我個人認知,加減5%仍是低估了。衛生所的生化檢驗儀器,因是公務機關,每次開機都得校正,至於私人機構,會這樣一板一眼嗎?我保證臨床檢驗數據,有如無底洞,誤差大,加減5%不冤枉。彰化縣衛生局的萬人新冠病毒抗體檢驗,名嘴吵翻天,鬧得沸沸揚揚,中央公開抨擊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檢驗準確性。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踩到他人紅線,欲加之罪,何犯無詞?

說來慚愧,我轉任衛生所主任兼醫師,興趣不在此,不以拼業績為目的,很對不起衛生所同仁,因她們的門診醫療獎勵金,每個月足足少了上萬元。坦白說,全省各鄉鎮衛生所,有極少數主任,金錢擺第一,以衝業績為己任,不僅大開檢驗和藥方,也猛開針劑和點滴,把自己當開業醫,把公家衛生所當私人診所,月收入四、五十萬,甚至五、六十萬,有如桌上抓橘子,輕而易舉呢。

當然,不以賺錢為目的,犧牲奉獻,投身社區,經營社區,盡心盡力,幫民眾健康把關的衛生所主任,仍然佔極大多數,普遍受人愛戴和景仰呢。民國95年起,國民健康署局舉辦「金所獎」競賽,頒獎給全國優秀的衛生所,這是團體獎,我忍不住要建議,是否能另外頒發「優秀衛生所主任獎」或「衛生所主任奉獻獎」?以茲鼓勵。(民國10999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