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留言回應:第五回:骨質密度與標準差

                                       部落格留言回應:第五回:骨質密度與標準差

作者:吳聰賢醫師

關鍵詞:自律神經檢測儀、自律神經失調、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標準差、常態分布、高斯分布、鐘形分布、常態分布機率密度函數曲線、0-7歲兒童生長曲線、95%信賴區間、p值、描述型統計、推論型統計。

X光掃描骨質密度檢測,延伸出統計學上的標準差,何謂標準差?不僅普羅大眾不懂,連大半醫師也不懂,除非上研究所,讀過統計學。不懂標準差的醫師,要向病患解釋骨質密度T值和Z值,肯定非常心虛,因不夠格,自己都不懂,怎向病患解釋?若病患心中有鬼,故意找碴,故意讓醫師難堪,或屬於追根究柢的個性,回問何謂標準差?保證醫師霎時臉紅,期期艾艾,吞吞吐吐,張口結舌,說不出所以然,顏面可丟大了。

數天前,某位病患來門診,男性,50餘歲,拿來三張檢測報告,說在某家身心科診所,花300元自費檢查,證實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即自律神經失調,因安眠藥銜接不上,希望我開幾顆安眠藥給他。什麼檢測報告?「自律神經檢測儀」列印出來的報告,人體自律神經系統,亦稱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此儀器能分別檢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

這一、兩年來,自律神經檢測儀開始出現,不少精神身心科診所,以此為號召,招攬病患,增加業績,也大賺黑心錢,因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似乎有削價競爭,鄉下地方300元,彰化市區600元,若是大醫院則要價2000-3000元。網路上,已有精神科醫師在抨擊,這種檢測無意義,僅是噱頭,混淆視聽,瞞天過海,根本是本末倒置,大削病患的荷包。

我是外科醫師,不是精神科醫師,下面所談的是醫師基本的認知。自律神經失調所呈現的臨床症狀,失眠、煩躁、倦怠、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僅是疾病的病徵,是一群症狀,不是疾病的病名,不是病因,到底何種疾病引發?才是要治療的標的,比如壓力、焦慮、憂鬱、恐慌、強迫心理症,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或各類內分泌疾病等。又如發燒、惡寒、咳嗽等症狀,當醫師的,就必須去評估罹患何種疾病,是感冒、流行性感冒或新型流行性感冒,還是咽喉炎、扁桃腺炎、大葉性肺炎、細支氣管性肺炎或新冠狀病毒肺炎?自律神經檢測儀,檢測出自律神經失調,有如溫度計測出發燒,給退燒藥,醫師就沒事了,醫師就可以收攤了,簡直是開玩笑嘛。後面的診斷和治療,才是醫師的真功夫。

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檢測報告,蠻新鮮的,因有不少親戚朋友不明就裡,損失荷包,還幫診所宣傳:做了檢測後,證實自己真的有自律神經失調,好像找到病因了,對症治療就沒問題似的。我花了一點時間,仔細看了此份報告,很複雜,有圖有表,數據一大堆,比骨質密度檢測報告,還複雜百倍,我看得似懂非懂,裡頭也提到標準差,以及其他的統計算式,看不懂,沒學問,逼死人喔!我不禁又要懷疑,是否搞糊塗戰?是否移山倒海?我不斷人財路,但儀器經銷商,賺錢有道,總要花點力氣,好好指導醫師們,這些統計資料要如何解釋?如何讓病患聽得懂?是否達統計學意義?

上述,那位自稱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為何說安眠藥銜接不上,要我開幾顆安眠藥給他?原來,他有在其他診所,拿安眠藥的慢性病處方箋,連續三個月的處方,分三次,每次拿一個月的藥。自從自律神經檢測儀,檢出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交感神經功能正常後,患者安慰自己:喔!原來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好似撥雲見日、豁然開朗般,澄清了疑慮,自己不是精神病,也不是裝病,而是真的有病。

因安眠藥越吃,效果越差,一顆安眠藥僅能睡兩、三個小時,於是,有充分的理由,獨斷獨行,自行把藥量增加了一倍,以致安眠藥不夠。長期服用安眠藥,必然有兩個結果,依賴性和抗藥性。前者,必須服用安眠藥才睡得著,否則醒著等天亮。後者,藥效越來越差,不是躺床上三、四個小時,眼睛仍睜得大大的,就是睡了兩、三小時,醒來後,再也睡不著。

為何不去原來的診所拿藥?不可能,健保署雲端網路有審核,慢性病處方箋未到期,別想拿藥,只能去其他醫療院所拿藥。到我這裡來,我也只能給他一週的藥,若超過兩週,健保IC卡有跨院重複開立醫囑檢核機制,會被擋下來。健保有嚴格的侷限,規矩條件一堆,東擋西擋的,病患被搞煩了,也搞毛了,怎麼辦?老子有錢,乾脆自費買安眠藥!抱歉!國有國法,家有家法,沒有醫師處方箋,藥局不敢賣藥,還是得找診所醫師。

然而,安眠藥屬管制藥品,等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所規定的三級或四級毒品,食藥署有管制,三不五時,會下到地方來,請衛生局藥政科配合,前往藥局、醫療機構稽查,每一顆、半顆藥,來龍去脈,都查得一清二楚,害得我開自費藥,也是戰戰兢兢的,最多兩週的藥,病患被逼得不耐煩,但又如何?其實,被逼迫的人是我,病人盧起來,低聲下氣地,苦口婆心地解釋,病人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變成我要懇求病患:拜託您啦!沒兩、三天,每兩、三天,就要來買藥,會出問題啦!不要為難我,我會被抓去關啦!

病患來診所自費買管制藥,然後轉賣出去,如果鬧出問題,醫師百口莫辯,難以自圓其說。醫師真的難為,病患心裡煩,醫師內心怕。曾有精神科診所,應病患要求,販賣管制藥品,因病歷記載不實,被檢察官起訴呢。你沒當醫師,你不知道,也難以想像,被失眠所苦的病患竟然那麼多!何故?現代人的現代病?我常想,如果我吃了安眠藥,半夜房子著火了,我睡死了,也被燒死了,豈非死得有夠冤枉?

話休細繁,離題太遠了,重新拉回標準差這個議題。20餘年前,在研究所念書,老師輕易帶過標準差,我中年遲鈍,高中數學爛,花了好幾個月,好幾年,細思量,慎審思,也不了解標準差涵。近數週來,我持續被標準差所苦,欲語還休,多次動筆,卻多次停筆,因我找不出辦法,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縱然是普羅大眾,也能聽得懂我想說的內容,難啊!因我自己也不懂,如何解釋,也說不清。然而,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否則,文章卡住了,寫上幾十回,也寫不完。我盡力了,希望你看得懂。

說到標準差,一定會提到常態分布,統計學裡頭基本的重要概念,是一種連續機率分布,至今,我仍是霧煞煞,太深奧了,幾年來仍搞不懂。假設,台中市烏日區,隨機抽樣10070歲的老人,每一位老人都量體重,體重出現機率就是常態分布。依據公式,先算出100人的平均體重,然後100人的體重,各別減去平均體重,乘以二次方,相加後,除以100,再開平方根後,即是標準差「值」,我多加上「值」,以便跟標準差作區別。

統計學家發現,以平均值為中心點,-1個標準差和+1個標準差,所含涵蓋的機率範圍是68%-2個標準差和+2個標準差,所涵蓋的機率範圍是95%-3個標準差和+3個標準差,所涵蓋的機率範圍是99%。標準差越小,離平均值越接近,出現的機率越高;相反地,標準差越大,越偏離平均值。

換句話說,當你的骨質密度是-1個標準差,我用百分位來估算,可能不正確,應該不正確,風馬牛不相及,但似乎較容易了解標準差的概念,怎估算?如果,你骨質密度是-1個標準差,50%(以平均值為中心點)減去34%68%除以2),等於16%,也就是說,一百人中,從最差的算起,你排名第16。若你骨質密度是+1個標準差,50%加上34%,一百人中,從最差的算起,你排名第84,已算是前段班了。同樣的算法,你若是-2個標準差,你的排名是第2或第3;你若是+2個標準差,你的排名將是第97或第98,是很高標的強人啦。

骨質密度為何不用百分比曲線來表示?比如國健署的「0-7歲兒童生長曲線」,簡單、易懂又明瞭,鄉下年輕爸媽看得懂,連高齡的,僅國小畢業的阿公、阿嬤,也看得懂。「醫師啊!真歡喜,阮厝阿孫耶,身高和體重都是97趴,贏在起跑點喔!」我當衛生所主任時,常碰上這種笑得閤不攏的阿公阿嬤。97%的高標,是值得高興,但3%的低標,也不用悲觀,未來可能迎頭趕上呢。以致,有的醫師,乾脆從3%97%,全部認定屬正常範圍。

為何?骨質密度偏偏要用常態分布機率圖來說明!其實,常態分布暗藏了上帝的密碼,約三百年前,統計學家才發現其祕密,凡身高、體重、頭圍,長度、重量、時間、數量等,各種連續性變項,都能被常態分布所含蓋,有如日月星辰隱藏在宇宙,均可劃出常態分布來。更驚人的!常態分布裡頭,意外發現了另一個密碼,比達文西密碼還出名,更翻轉世界,翻轉宇宙,所謂的密碼就是「標準差」,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的標準差。

此標準差有三層祕密:+1標準差和-1標準差所含蓋的、+2標準差和-2標準差所含蓋的、+3標準差和-3標準差所含蓋的,此三層祕密就是68%95%99%三個密碼。更精密、詳細的數字是68.2689492%95.4499736%99.7300204%。這三個數字,亙古不變,盤古開天,以至地球毀滅,甚至宇宙毀滅,一千億年,一萬億年,它永遠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

其中一項,特別是95%的發現,統計學從描述型統計,衍生出推論型統計,統計學才進入突飛猛進,轟轟烈烈的時代,也造成宇宙知識大爆炸,因推論觀念,天馬行空,浩瀚無涯,知識才能另有億兆倍的增加。

怎麼推論?因從標準差,緊接著孵化出,95%信賴區間和小於0.05p值,從此,天下紛擾之,沸沸揚揚,無事不可推論。統計學分成正、負兩面,有統計學意義和無統計學意義,若p值小於0.05,歸於有統計學意義,即甲、乙兩者相較,有統計學差異;若p值大於或等於0.05,則歸於無統計學意義,即甲、乙兩者相較,沒有統計學差異。

白話一點,用百分比來譬喻,如前述「0-7歲兒童生長曲線」,從下段班的2.5%,到上段班的97.5%,所有小朋友的身高、體重和頭圍,都涵蓋在95%信賴區間內,且p 值大於0.05,所以,每位小朋友的生長均無差異,都在正常範圍內。衛生所主任說,3%97%都正常,並不是呼攏,意外地,真的有統計學支持。相反的,下段班的2.5%以下,及上段班的97.5%以上,均不在95%信賴區間內,且p值小於0.05,所以,這些小朋友是異常的,跟其他小朋友不同,不是發育不良,就是發育過頭,須要醫師關心和醫療介入的。

2.5%97.5%怎麼來的?常態分布的機率密度函數曲線,也稱高斯分布,因曲線形狀有如大鐘扣在地上,左右對稱,故又稱鐘形曲線。此曲線有頭和尾,統計學稱之「雙尾」,將5%除以2,等於2.5%,也就是說頭端範圍是2.5%,尾端範圍也是2.5%97.5%來源是,100%減去2.5%,等於97.5%。換句話說,2.5%-97.5%之間,沒有差異,統計學術語是「沒有統計學意義」。2.5%以下,以及97.5%以上,有差異,統計學術語是「有統計學意義」。

由於標準差含蓋此密碼,不是平均差能比擬的,平均差成了跳樑小丑,蔥皮蒜末,無足輕重,棄之如敝屣,因平均差沒有此種可推論的密碼。為何骨質密度檢測要用常態分布和平均差,卻不用百分比曲線和平均差?因統計學在作梗。欲把骨質密度界定得更詳盡和詳實,且有統計學推論為基礎,自律神經檢測儀也是如此,結果呢?此種為統計而統計,電腦搞爆了人腦,人腦糊掉了,迷失了方向,再也走不回來了。人要如此自處呢?

標準差勉強結束了,不敢眷戀,我盡快逃之夭夭。接著,文章要趕快收尾,我再來回答,於部落格留言的網友問題,他(她)問:「吃完二星期胃藥,剛好隔幾天,肩膀痛(宿疾)更加酸痛,經掃描骨質密度T-2.5-3.8,骨質疏鬆,是否與上述胃藥有關?如果是,停藥可逆嗎?」

以下幾點討論,並給予回答。第一點,骨質疏鬆會引起肩膀痠痛嗎?骨質疏鬆會引起人體疼痛嗎?不會,全不會!骨質疏鬆容易因跌倒而骨折,所謂的脆性骨折,骨折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常在三個部位發生骨折,腰椎壓迫性骨折、股骨頸骨折和手腕骨折,除非併發骨折,否則,不痛不癢的,全無感覺,不作掃描檢測,甚至誤會自己壯如山。為何如此?因股頭、骨質、骨髓本身,完全無神經,不會感覺疼痛。

第二點,肩膀疼痛與骨質疏鬆無關,那到底是何原因?在門診,腰酸背痛、脖子僵硬疼痛、肩膀疼痛,這類病患多如牛毛,病患數跟感冒病患,差可比擬,幾乎同時穩站第一名。腰酸背痛無日不有,排除腰椎壓迫性骨折、坐骨神經痛、尿路結石後,常因工作或運動關係引起,連病人都會替自己下診斷:早上搬重東西閃到腰,也可能中午姿勢不良扭到腰。不僅自己下診斷,還給自己下處方:要打消炎止痛針,也要給肌肉鬆弛劑。

脖子僵硬疼痛,也是每日都有,排除頸椎骨折、頸椎神經壓迫後,大抵是晚上睡眠品質不好,輾轉反側,一夜難眠,造成脖子肌肉、筋膜扭傷,常在早上起床時,發現脖子疼痛,稍為轉動就疼。另一種情況是,中午午休時間,躺臥沙發上,頭枕在沙發臂靠上,等午休醒來,馬上發覺自己脖子痛到不行,不僅無法左右轉動,連上下擺頭也不行。病患很有經驗,自稱:落枕(國語)或跌落枕(台語)。也是主動要求打針。此類疼痛的病患,診斷明確,容易打發,打一針,給三天藥,即可相安兩無事,不用說再見。

至於肩膀疼痛,也是常來門診湊熱鬧,主訴是肩膀疼痛,疼到手抬不起來,或無法往後擺。有時疼痛會反射到脖子或上臂。此類疼痛,大抵是肩關節筋膜、肌腱、韌帶,扭傷發炎引起,跟職業有關,可算職業病。病人常看過中醫或國術館,接受拔火罐、針灸、推拿、狗皮藥膏無效後,才來看診。病人會自稱:筋膜發炎。若是上年紀的人,尤其是中年婦女,我會說:筋膜發炎引發五十肩。

這類疼痛病患,剛進診間,尚未坐下來,我還未問診,病人已先發制人了:「吳醫師,我要打針喔!打血管的,不要打肌肉的。」他們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不僅掛健保,且自費打針,幫我製造業績,否則,我的薪水怎麼來?總之,無論如何,這些疼痛毛病,都跟骨質疏鬆無關。

第三點,X光掃描骨質密度T-2.5-3.8,拜託!不要被醫師誤導,將重心放在Z值,請醫師給Z值報告,不要去相信T值。我不要跟30歲的年輕人比骨質密度,而是跟同年齡的比,且同是台灣人的。若給的是Z值,依前面討論,-2+2都屬正常範圍,你有什麽好怕的?末了,-3.8個標準差是多少?先來看-3個標準差的,其所涵蓋機率範圍是99%,若是-3.8,可能來到99.8%99.9%,若用百分比推估,你的骨質密度可能落到0.05%以外,幾乎沒半絲骨質密度了,人怎可能沒骨質呢?(109913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