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七)致癌基因亂篩檢作者:吳聰賢醫師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蜀主虧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核苷酸」,正式名稱是去氧核醣核苷酸,因名稱太冗長,也太拗口,就直接簡稱為核苷酸,好記,又好唸,它由五碳醣、含氮鹼基、磷酸基三樣東西結合而成,這三樣東西有如積木,組成了核苷酸,「去氧核醣」指五碳醣,「核苷」指含氮鹼基,「酸」指磷酸基,它是組成基因的最基本單位。基因這個東西,百分百的純淨,比水還純淨,除了核苷酸外,再也沒有其他成分,不會有半滴、半絲的雜質,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氫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等,摻雜在裡頭,當然,也不會跟多餘的離子、中子或質子等,無親無故地沾上邊。舉例來說,一間磚造樓房,磚塊是其基本建材,成千上萬,無數磚塊,堆疊而成一間樓房,核苷酸就等同那磚塊。因含氮鹼基有4種,以致核苷酸也有4種,相對於磚塊來說,核苷酸是有4種花色的磚塊,由於拼裝次序的不同,會堆疊出千變萬化的基因來,比樓房複雜好幾億萬倍,此拼裝次序,就成了人類生存的密碼,也是上一代遺傳給下一代的密碼。以DNA所構成的基因來說,含氮鹼基有4種,是哪4種?包括腺嘌呤(以A表示)、鳥糞嘌呤(以G表示)、胞嘧啶(以C表示)和胸腺嘧啶(以T表示)。民國89年,我研究所時代,分子生物學老師課堂上,教的是鳥糞嘌呤,僅20年左右,不再有人講鳥糞嘌呤,而是以鳥嘌呤取代了,害得我有些不習慣,難以改口。1884年,人類最早從海鳥糞便中,分離出鳥糞嘌呤;1886年,始正式命名為鳥糞嘌呤,這是它名稱的起源,合情合理,或許糞字噁心,不文雅,以致被簡稱為鳥嘌呤,從此掩蓋了鳥糞的歷史起源。你有所不知,維基百科有如下敘述:2011年8月8日,一份建基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對地球上隕石研究發表的報告指出,建構DNA和RNA的含氮鹼基,可能是在地球之外的外太空形成的,如果是真的,人類的起源是外太空,我們都是外太空人的後裔,應證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僅如此,凡地球上的動物、植物或微生物,也都有建構DNA和RNA的含氮鹼基,也就是說,都是外太空人的後裔,所以說,推而廣之,人不僅四海皆兄弟,人跟萬物也皆兄弟呢。NASA成立於1958年,美國聯邦政府的獨立機關,負責制定執行美國的民用太空計畫,及進行航空和太空科學研究。其實,人類細胞的含氮鹼基不是4種,而是有5種。去氧核醣核苷酸(以DNA表示),簡稱核苷酸,此有語病,會產生誤解,因除了去氧核醣核苷酸外,另有核醣核苷酸(以RNA表示),它的五碳醣是含有氧原子的,所以,當簡稱核苷酸時,就分不清指的是去氧核醣核苷酸(DNA)?還是核醣核苷酸(RNA)?地球上,除了病毒等少數低等生物外,大抵都是有細胞核的生物,稱之為真核生物,若是無細胞核的生物,則稱之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粒腺體、核醣體和細胞膜等,DNA大抵存在細胞核內,組成人類基因;RNA則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內,有不同分類,功能較多樣性,但絕不會組成人類基因,也就是說,跟人類基因遺傳無關。怎說含氮鹼基有5種?以DNA來說,含氮鹼基有4種,至於RNA呢?含氮鹼基也是有4種!4加4,豈非有8種?不!DNA和RNA的含氮鹼基,有3種是重複的,是相同的,3加1加1,所以共有5種。RNA的4個含氮鹼基是腺嘌呤、鳥糞嘌呤、胞嘧啶、尿嘧啶(以U表示),也就是說,用尿嘧啶取代胸腺嘧啶,換句話說,尿嘧啶只存在於RNA,而胸腺嘧啶只存在於DNA,絕不會混淆。若人工混淆了,會怎樣?我不知道,應該是死胎,不然就是怪胎或鬼胎,總之,就是嚇死人的妖精或妖怪啦!以人類來說,DNA會組成基因,RNA無法組成基因,所以,DNA重要性遠高於RNA?好像是,但又有點不是。DNA是基因,會遺傳下一代,RNA不是基因,所以,不會遺傳下一代?不!這是錯誤的思維!我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老師,也是我論文的指導教授,是一位女教授,她說,母系社會不代表落後或落伍,從遺傳學上來看,母系社會反而更彌足珍貴,怎麼說?母系社會,指女性在家族中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男性則處於從屬地位,因此採用贅婚制,男方婚後住進女方家,一切聽從女方。以台灣原住民來說,分布於台灣東部的阿美族、卑南族,就屬於母系社會,至於賽夏、布農、鄒族等原住民,則屬於父系社會。印尼西蘇門答臘高原地區,米南佳保族原住民,據說是全世界最龐大的母系社會。人體細胞共有23對染色體,構成人類基因體,全都是DNA,包括22對體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然而,人體細胞的RNA全來自母親,可以說全遺傳自母親,相形之下,子女遺傳自母親的,遠多於遺傳自父親的,因為,除了父親和母親的DNA外,還多了母親的RNA,這是女性的優勢。RNA牽涉蛋白質的合成,也牽涉能量的轉換等等,能說它不重要嗎?女性的RNA,悉數遺傳給子女,透過母系社會,女性的RNA將在家族內,一脈相承地,歷經千萬世代,恆久遠,永流傳,豈非彌足珍貴?母系社會,家族成員能恆久保留母系的RNA,對家族來說,這是種族純化、淨化的典範,然而,男人主義意識作祟,難以被一般人接受,普世所見的,仍以父系社會為主,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日本現任天皇是德仁,現任皇后是雅子,德仁出生於1960年2月23日,現年63歲;雅子出生於1963年12月9日,現年60歲,兩人相差3歲。1993年6月9日,好事多磨,在德仁多年苦心追求下,兩人正式成婚,雅子妃婚後6年,才初次懷孕,卻不幸流產,直到2001年,才產下唯一女兒愛子。日本「皇室典範特例法」,經過明治維新修法後,不再允許女天皇的存在,愛子成不了天皇繼承人,沒有繼承人怎麼辦?難道皇室要中斷?結果呢?日本全國上下掀起一股修法的浪潮,在預備將新版的皇室典範送國會審議時,無巧不成書,送審前一週,德仁皇太子的弟弟,文仁親王的老婆,已生2女的紀子妃,又傳有喜,沒想到,再次無巧不成書,於2006年底,產下日本皇室睽違41年的男性後裔!啥新版皇室典範?煙消雲散了,不再有人提起了。2019年4月30日,日本天皇明仁退位,讓位予皇太子德仁親王。隔天,2019年5月1日,德仁即位日本第136代天皇,年號從平成,更改為令和。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僅有一位獨生女愛子,今年已23歲,不是皇子,能繼承天皇嗎?不行!違反皇室典範特例法!可以修法嗎?視情況而定,德仁愛女心切,為了親生女兒,可以出面強迫修法嗎?德仁宅心仁厚,應沒有這個膽子!日本皇室是保守的,且是父權社會和父系社會,大多數日本人也是不會認同的!另有主因是,文仁親王有3個孩子,2女1男,男生現年18歲,這個唯一的男生,一脈相承,註定要作天皇的。毋庸置疑,結果確實是如此,為了避免夜長夢多,2020年11月8日,德仁就任天皇的隔年,日本皇室在東京,舉行「立皇嗣宣明之儀」,正式對外宣告,文仁親王為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也就是說,當天皇德仁駕崩或退位時,皇位繼承人將是文仁,而不是愛子。愛子是女兒身,終生被抑制,無緣當天皇,除非發生了一種情況,何情況?文仁的兒子出了狀況,無法擔任天皇,當無男嗣可繼任時,愛子的機會不就蒞臨了?不是嗎?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虛位元首,愛子或其他人,有需要為了虛位元首而政變嗎?當然,這是天方夜譚!DNA(deoxyribonucleic...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六)原癌抑癌基因多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六)原癌抑癌基因多作者:吳聰賢醫師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花,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話休細繁,廢話少說,重回「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健康計畫話題。民國111年11月14日,我騎著機車,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位於台中市南區,離我烏日區住家很近,可說比鄰而居,參與此健康計畫,此健康研究計畫案,由衛福部委託中央研究院執行,屬於國家級計畫,乃為了找到國人慢性病完整病因,發展個人化醫療及預防醫學,以改善國人健康為首要目標。所謂的慢性病,範圍應很廣,除了新陳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等,更重要的是癌症,因過去幾十年來,癌症都是十大死因之首。不要說過去幾十年,縱然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癌症仍會是十大死因之首,除非科幻出現,人類走上另一發展途徑,成了半生化人,或所謂的半機械人,癌症死亡變成很困難。其實,慢性病的範圍甚廣,癌症也僅是其中之一而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漸凍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妥瑞症、自閉症等等,哪個不是慢性病?人哭著來到世間,可以理解,因為陌生,因為害怕,所以哭泣不想來;但哭著離開人間,就很莫名其妙,生老病死,伴隨一大堆疾病和老化,死去不正是最好的解脫,一了百了?不!哭泣或許是不捨,捨不得離開掛念的親人吧?何謂完整病因?此健康研究計畫,要找出慢性病完整病因,談何容易?既然是「完整」,代表是「多端」,絕不會是「唯一」,保證慢性病、癌症的病因,有如拖拉庫般的多,簡單來說,包括先天和後天,先天是個人的基因,無法改變,目前為止,只能認命;後天則涵蓋甚多,一樣影響很大,如環境、教育、教養、宗教、經歷、飲食、運動、心態、傳染病、社會風氣等等,不一而足呢。我參加此健康研究計畫,相關的基本體檢項目,尤其是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率、腰圍、臀圍、腰臀圍比,好到不行,不是我自誇,簡直無出其右!原因無他,乃20年來,我幾乎每日田裡勞動,勞動量充足,體檢數據豈能不好?台灣70年沒戰亂,經濟也不錯,飽食終日,腦滿腸肥,體態肥胖的,可真多,早晚不誘發代謝性疾病才奇怪!不少國一新生健康檢查,學校要求複檢回條,來我診間複診的,大半是肥胖和尿酸過高,體重超標,70、80公斤的,尿酸值則高達9.4、9.6,甚至超過10!你說看看,我要怎麼衛教?我能幹啥事?我嘶吼著:「要控制飲食,要多運動喔!」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我不能不謙卑,我僅有一般外科專科醫師身份,沒有次專科醫師身份,學經歷差上一截,有專長,又等於沒專長,加上離開臨床,進入公衛體系,從事公職足20年,幹的是行政工作,早將臨床醫療忘得一乾二淨,甚且跟不上時代進步。公職屆齡退休後,我重回了臨床,再次當起看診醫師,不禁自忖自己臨床實力,僅配當一名小咖醫師,每當有親朋好友來看診,尤其是高中同學,我都會心虛內疚,自慚形穢,難以自處,開處方時,敲鍵盤的右手,都會遲疑和顫抖,所以,我常自嘲自己是,專門看感冒和拉肚子的醫師,因這兩種疾病,較為常見,也較容易處理。不過,有一種醫師,專門看減肥門診的,月入數十幾萬,賺得腦滿腸肥的,只開減肥藥一種,而這類減肥藥無非麻黃素一類成分,可以說有如開安非他命給患者吃,安非他命乃二級毒品,也是從麻黃素提煉的,如此看來,我至少比減肥醫師高竿呢!其實,我何須謙卑?有人說「85%以上的門診病患是不需要看診的」,我認同!這年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疫情,加上數波寒流來襲,感冒症狀的病人增多了,不少僅有輕微半日喉嚨痛的病患,也搶著來掛診了,浪費醫療資源外,有此需要嗎?三不五時,也有一些腹瀉患者,也趕著來看診,要求打針吃藥的。以我個人來說,我不會因感冒或急性腸胃炎吃藥的。慢性病、癌症等之病因,不外受先天或後天因素誘發,如何探討?先天者,抽血檢測人類基因體;後天者,只能靠問卷調查,兩者缺一不可,相依相存,截長補短,才能取得完整病因。兩者相較之下,基因體檢測較為紮實,一是一,二是二,明確清晰;問卷調查較多誤差,會有模糊不清,答非所問,甚至模稜兩可的空間。何謂人類基因體?指的是一個人細胞內所有的DNA(去氧核醣核酸,又稱作脫氧核醣核酸),大約包含了2.1萬個基因,若從你我單一個細胞中取出,加以拉伸成長鏈,長度將達2米,極為可觀。民國89-91年,我唸環境醫學研究所,取得公共衛生碩士學位時,教授講課說的是基因體,如今,基因體少人說,大多說基因組。何謂DNA(去氧核醣核酸)?它串聯成基因,更串聯成基因體,主要功能是資訊的儲存,可說是密碼儲存,也可比喻為「建築藍圖」或「組成配方」,能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如俗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有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說後天環境等因素,會有不少影響,但慢性病、癌症等疾病,已知和遺傳有很大的關聯性。在我自己的門診,如遇到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患者,我必然詢問:「父母是否也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將近1/3的回答是肯定的。若遇到痛風的患者,我也必然詢問:「父親、伯父、叔叔、兄弟是否也有痛風毛病?」保證60、70%的回覆是肯定的,一門皆忠貞,全是痛風患者。若是三酸甘油脂超高標的患者,不是200、300,也不是300、400,而是高達700、800,甚至上千的,有的還高達2千多的,抽出的血液,靜候幾分鐘,上層一大片是白花花脂肪的,我不用細問,患者的父母,100%必然是高血脂症患者,屢試不爽,不曾有例外,甚且已腦中風過世,駕鶴西歸了。至於癌症呢?更是無庸置疑,少者,20、30%以上的關聯性;高者,甚至高達40、50%,讓人忐忑不安,疑神疑鬼,鎮日恐懼,不得安寧。眾人皆知遺傳的恐怖,卻莫可奈何,照樣束手無策,只能加強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何謂跟遺傳有關聯?說白點,說明確些,也就是跟基因有關聯,基因為首,主導和決定。癌症,世界有志一同,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十大死因之首俱是癌症,幾乎跟死亡畫成等號,四面楚歌,草木皆兵,令人談虎色變,以致相關基因的研究,似乎較為詳盡,有若打開一層秘密。說到癌症基因,卻有很鮮明的對比,讓人莫衷一是,不知何者對,何者錯?這是真實例子,有人吃檳榔,得了口腔癌;有人抽菸,得了喉癌;有人喝酒,得了食道癌;卻有人,終日菸酒檳榔不斷,三餐菸酒檳榔配飯,不但沒有罹患任何癌症,還長命百歲,耳聰目明,身體健康得很,快樂逍遙如神仙,翹著二郎腿,一邊抽著菸,喝著酒,還嚼著檳榔,一邊接受媒體採訪,大談個人長壽之道呢。沒錯!不是莫衷一是,而是人各有其命,所謂人各有其命,指的是人各有其基因,有好基因的,不會得癌症;有不好基因的,就會得癌症。古人說「落土時八字命」,人在呱呱墜地時,基因已天生註定,要跟隨一個人終生了,也就是所謂的「未先註生,已經註死」了。有人菸酒檳榔會得癌症,有人卻不會得癌症;有人終生各類癌症持續不斷,有人卻不曾得癌症,這是何原因?這是基因的關係。有分子生物學家說,每個人每天會生出100至500個癌細胞,有人會演變成癌症,有人卻躲過癌症,這是何原因?仍是基因的關係。何謂好基因?不讓人得癌症的,就是好基因。何謂不好基因?會讓人得癌症的,就是不好基因,簡單談論如下。人體約有2.1萬個基因,跟癌症有關的基因豈會少?沒有數千個,至少也有數百個,甚至還有許多未發現的。跟癌症有關的基因,大抵分成兩大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是一大群,可以促進和控制細胞增殖與分化的基因,當正常的原癌基因突變了,也就是說,基因當中的DNA變異了,變成了癌基因,所謂的不好基因,只會促進,卻無法控制,導致細胞不停地、不斷地,永無止息地增殖,以及無法正常的分化,癌症腫塊就此產生了。此類原癌基因,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令人唏噓,聊勝於無,舉幾例說明如下:v-sis、int-2、KS3、HST、int-1、mas、EGFR、MET、TPK、NEU...。若你遺傳了此類不好基因,突變後的原癌基因,你要如何怨天尤人啊?抑癌基因,是一大群,對細胞異常生長與惡性轉化,發起抑制和制止作用的基因,當正常的抑癌基因突變了,成了所謂的不好基因,無法抑制和制止細胞的異常生長與惡性轉化,造成細胞永無休止的增殖,以致癌症腫塊形成了,癌症發生了。抑癌基因,也是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多到無法背誦,僅列舉幾例說明:p53(TP53)、RB1、p16/NK4A、APC、p14、WT-1、NF-1、NF-2、VHL、BRCA1、BRCA2...。突變種的抑癌基因,如同突變種的原癌基因,都會經由父母,遺傳至下一代,當你遺傳了此類不好基因,要怨天尤人嗎?要怨恨父母嗎?你怨恨你的父母,那麼,你的父母也要怨恨他們的父母囉!每一代人,往前一代人怨恨,此種怨恨何時了?這豈是為人之孝道?落土時八字命,人生有好也有壞,人生有喜也有悲;失之東隅,得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只能面對現實,面對命運,坦然接受,勇敢接受了。人生不用那麼悲觀,天無絕人之路,一枝草一點露,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人不會永遠倒楣到底的,不可能不好的事情,全發生在自己一個人身上。依據機率計算,遺傳了突變的原癌基因,又遺傳了突變的抑癌基因,總機率只有1/4而已!說不定,原癌基因是不好的,但抑癌基因是好的,且效力特強的,豈非可以彌補過來,不讓人罹患癌症嗎?說不定,抑癌基因是不好的,但原癌基因是好的,且效力特優的,豈非照樣可以彌補過來,癌症離得遠遠的嗎?若原癌基因是好的,抑癌基因也是好的,那等同天之驕子了!另外,有那麼多的原癌基因,數百個;也有那麼多的抑癌基因,數百個,生命共同體,唇齒相依,彼此環環相扣,僅有幾個不好基因,卻有很多的、足夠的好基因,勇敢挺身出來,支援不好基因的,這是物競天擇,也是自然生命過程,不是嗎?生命能延續下來至今,不知經過多少年、多少代的演化,能留存下來的,都是生命的勝利組,癌症算啥?閃一邊去啦!前述的,終日菸酒檳榔不斷,活到百餘歲,還接受媒體採訪的原住民老婦人,你千萬不要誤判!人家長年喝酒、抽菸、嚼檳榔,都不會得癌症,我還怕什麼?有樣學樣,我要喝酒,也要抽菸,更要嚼檳榔,誰怕誰?何況自己還年輕!錯了!大錯特錯!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事實就是如此,喝酒不一定罹癌,但罹癌的機率是不喝酒的1、2倍;抽菸不一定罹癌,但罹癌的機率是不抽菸的1、2倍;嚼檳榔不一定罹癌,但罹癌的機率是不嚼檳榔的1、2倍,不僅如此,此三者有加乘作用,統計學發現,若喝酒、抽菸和嚼檳榔二樣俱全,甚至三樣俱全,則不是1、2倍的增加,也不是2、3倍的增加,而是大於3倍的增加喔。除了偶而聚會用餐,我會喝點台灣啤酒外,捧台灣啤酒的場,但以兩杯為限,我奉公守法,膽子也小,因超過兩杯,會成了酒後駕車,我平常是不喝酒的,更別說抽菸或嚼檳榔了,我是堅決拒絕的。本著終生公衛人的立場,凡身上刺青的,來到我門診的,我會因勢利導,依據他的病症,為他好的立場,勸告他少喝酒、戒菸和戒檳榔,當然,僅是衛教幾句而已,過度嘮叨,只會惹對方翻臉。原因無他,如果你有爛的原癌基因,且是很多的爛原癌基因,也有爛的抑癌基因,且是很多的爛抑癌基因,癌症豈會放過你?必定左右相隨!別人30、40年菸齡不會罹癌,你可能只抽了3、4年菸就罹癌了!不要輕忽,這就是落土時八字命,豈能鐵齒?基因與癌症的關係,或癌症與基因的關係,從2.1萬個以上的人類基因,找出與癌症的關係,當然,也包括各種慢性疾病,豈是容易的?保證挺複雜的!否則此健康研究計畫,不會委託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來執行。你應該不會誤解吧,誤以為一個基因對應一種癌症?或一個原癌基因對應一種癌症,一個抑癌基因對應一種癌症?這是錯誤的思考邏輯!真實的情況是,一群原癌基因對應一種癌症或一堆癌症,或一群抑癌基因對應一種癌症或一堆癌症,甚而一群原癌基因和一群抑癌基因,共同對應一種癌症或一堆癌症!哇!腦筋要打結了!說白話點,女性常見的乳癌,相對應的基因,不會只有1、2個,或3、4個基因,可能高達7、8個,甚至更多基因呢!此等基因會是原癌基因,也可能是抑癌基因,而大半都是合併一起,所以,僅檢測少數幾種基因,並無法判讀乳癌真正的罹患率。既然人類基因體有如此多基因,有如天上行星,怎知道哪些基因跟乳癌有關聯?追根究柢,只能靠統計學研究,推測基因與乳癌兩者之相關性,甚且在無數基因干擾下,推測與乳癌之排序相關性,分析哪些基因較有統計學差異!學術研究等同無底深坑。以我膚淺的統計學知識,我只會想到最簡單的回歸統計分析。當年,我唸研究所時,分子生物學課堂上,教授最常提到的抑癌基因是p53,不時掛在嘴邊,讀在心裡,因它與不少癌症有相關性。其間,我唸了近百篇學術論文,還真的挺認真,用心仔細詳讀,練出不少英文程度,不少論文談的都是p53,簡直是分生界奇葩。20幾年過去了,人老了,我唯一記得的是p53,至今依然印象深刻。人類在1979年,發現了p53這個基因,它屬於抑癌基因,當它發生突變時,細胞的正常調控將失序,造成細胞不正常增生,以致產生癌症。p53基因突變,主要與乳癌有關,尤其有突變時,更容易造成乳癌的復發,但除了乳癌外,與膀胱、腦部、子宮頸、鼻咽、食道、甲狀腺等癌症,也都有關係。p53基因,位於第17對染色體短臂上,它究竟如何抑制腫瘤發生?很遺憾地,確切的機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唉!生命經歷數十億年,漫長不斷的演化,豈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搞懂的?既然p53基因跟多種癌症有關,就針對著它進行檢測,不就可以預防癌症了?如果真的這樣簡單,那每家檢驗所都要大排長龍,賺得缽滿盆滿,金錢滿大廳了!如果有檢驗所這樣搞,那就是在賺病人的無知財!p53基因,既然是抑癌基因,不單跟乳癌有關,理論上,也應該跟所有癌症有關,所以,不僅乳癌,連鼻咽癌也是有關的。說到鼻癌癌,我不禁想起往事,滿是遺憾和哽咽。小時候,鄰居一位小姐姐,20來歲,歡歡喜喜訂了親,在結婚前夕,卻罹患了鼻咽癌,經過幾個月治療,沒有迎來新娘禮服,卻迎來一副棺材,白髮人送黑髮人,難以接受的人生悲劇。我彰基時代,外科某位同事,積極認真,辦事有活力,學養豐富,給了我很多指導,後來得知,罹患了鼻咽癌,雖積極治療,十年左右,仍不敵病魔摧殘,死於鼻咽癌。我衛生所時代,我公衛護士的先生,習慣在電台歡喜夜談的藥師,也是半途死於鼻咽癌,丟下年幼的妻小,我曾去捻香致敬。我衛生局時代,一位醫學放射師同事,罹患鼻咽癌,盡快接受放射線治療,但拖延了十幾年,最後仍死於鼻咽癌,我親自前往彰化市殯儀館,參加了他的告別式。不單如此,我大學同窗,也有人罹患鼻咽癌,經過十幾年折騰,國內治療,也遠赴國外治療,一切是枉然,在他生前幾個月,班上同學聚會,與他做最後的道別,這種道別豈不殘忍?更多的是憐憫和感傷!已是近二十年前的往事了,無奈啊!不只這位同學,另有一位大學同窗,據說也是罹患鼻咽癌,但不讓他人知道,幾十年前,默默走完人生旅途。很悽慘!癌症不只是病魔,更是惡魔!p53基因,分生界奇葩,癌症揭秘鑰匙,造成學界轟動,醫界俱知,在臨床上,為何不能當常規來篩檢?是有p35基因這種檢測,但似乎沒有常規檢測,因影響甚大,不敢輕易檢測!何因?即使篩檢了,功能也不大,因遇上陽性反應,不代表正罹癌,也不代表未來可能罹癌,結果呢?反引發不少心理副作用,造成心理疙瘩,個人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時時陷在罹癌的恐懼深淵裡,寢食難安,無法自拔,無法坦然度日,這種日子未免活得太辛苦了!如前述,癌症不是一個基因獨自決定的,它牽扯好幾個基因,一大堆的基因,除非剛巧每個基因,都不幸出了問題,都有了突變,才會兵敗如山倒,才會無轉圜餘地,活生生地,讓癌症盯上了,也同時找上了門。據說,在乳房醫學,若真的罹患了乳癌,在檢查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加驗p53基因,當p53基因有突變時,醫師心裡有底,必要時刻,會告訴家屬,乳癌患者往後復發的機率較高。至於多高?高到何種程度?60%、70%?還是80%、90%?就不得而知了。醫界臨床上,為何不常規篩檢p53基因?除了前述的,癌症不是單一基因決定的,它牽扯無數基因,乃無數個基因,相互拉扯,互相牽引,彼此拮抗,最後才能定奪的,甚至所有相關基因,全部攤在分生學家或醫學專家眼前,也難以下定奪呢!所以,p53基因不是奇葩,也不是揭秘鑰匙,更不是天之驕子,不要把它高估了,大不了是無數抑癌基因中的一種,一種較受人矚目的基因而已。不僅如此,p53基因還另有它的弱點,分生學家知道,醫界知道,只有病人不知道,何弱點?p53基因只有原型和突變型兩種嗎?錯!傻不隆冬的,沒有這麼單純!誰知道p53基因的原型是啥?似乎沒人說得準,僅是猜測而已,也許老天才知道!又誰知道p53基因的突變型是啥?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因生命是在進化的,時刻在演化的,突變型會隨著時光推移,會產生新興的突變型,也會消失舊有的突變型,搞到後來,混攪在一塊,分不清啥是原型,啥是突變型了!也就是說,p53基因的突變型不只一種,會有很多型,是1、2型或3、4型?還是7、8型?甚至10幾型?一般分生學家會簡化成4、5型,其實,是小覷了它!此類多種突變型,術語稱之為基因多型性。其實,我也不能把p53基因看得太扁,p53基因的弱點,不分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還是一般的基因,幾乎都是所有基因的弱點,演化關係,基因多型性是普遍存在的,沒有基因多型性,人類不會是萬物之靈,也不會有今日的科技。依我個人保守、守舊的個性,AI智能的發展,AI機器人也出現了,世界的文明要出現歧途了,人類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走?難保人類要毀滅人類自己囉。基因多型性(genetic...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五)選舉投票盡義務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五)選舉投票盡義務作者:吳聰賢醫師唐皇甫冉(春思):「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天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從去(112)年11月至今,兩個多月來,沒有一天例外,沒有一天休息,沒有一天偷懶,我每天早上可忙碌的,不分平常日或星期例假日,也不顧是否寒流來襲,就是等著、趕著天亮出門,在自家田裡忙碌著。我手機鬧鐘,固定轉清晨6點20分,天剛矇矇亮,才魚肚白,我就得起床,簡單盥洗和換裝,務必6點30分前出門;若天色仍陰暗,怕出門意外,會稍待片刻,坐等時間過去,但至遲,也會在6點40分前出門。我騎機車去田裡,短短距離,僅需3、5分鐘,但要經過4個紅綠燈。因心裡有掛念,有期待,有盼望,故激勵自己,盡快地忙碌著,趕著工作,以早日達成心願。我種植金針花,所謂的萱草、中國母親花,已整整邁入第三年頭,我期望第四或...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四)分株移植金針花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四)分株移植金針花作者:吳聰賢醫師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民國111年7、8月間,讓我驚喜地,原本不敢奢望的,竟然有一棵金針花,在我不經意間,突然地開花了!不!應該說是一叢金針花,前一年年底,才剛種植的,因分芽關係,一整叢裡頭,至少有3、4株金針花,從中竄出一株花莖來,比植栽本身,高出半個身子,約有60、70公分高,有如鶴立雞群般,展翅飛舞。接著,在兩、三週內,陸續開出4、5朵,橘黃色的喇叭花。為何說4、5朵?因第5朵花苞,可能氣溫太高,可能澆水不夠,也可能沒施肥吧?總之,花苞長不大,胎死腹中,半途夭折,花瓣展不開,花苞凋謝,開不成花。第5朵花苞不算,前面4朵花苞,不注意間,2朵已經花開了,來不及採摘了,就純欣賞了;後面2朵...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三)金針花海夢裡尋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三)金針花海夢裡尋作者:吳聰賢醫師唐祖詠(望薊門):「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我不用鋤頭,鋤頭太重了,老頭子拿不起,縱然拿起來,也頂不了10幾分鐘,馬上腰酸背痛,癱坐地上捶腰,而是手上拿著兩把工具,鏟子和鐮刀,直接坐在地上除草,不慌不忙,輕鬆自在,舒適休閒。我用過的鏟子,20幾年來,不知用壞了幾把,但感覺都不是很順手,鏟子不利,田地堅硬,無法深插,鏟不了土,若連續勉強鏟土,不用半個月或一個月,鏟柄和鏟身,就斷裂分家,浪費了一把鏟子。直到一年前,我突發奇想。我發現家裡廚房刀具滿多的,不是滿多的,而是有十幾把,全新的,沒用過的,不鏽鋼的,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銳利刀鋒的,也有鋸齒狀的,一整套的,放家裡已20幾年,不曾拿出來用,肯定將來也用不上,除非當廚工,從事餐飲行業,但我都已七旬老翁,來不及轉行當廚師了,這些刀具早晚要當廢鐵丟棄了,既然早晚要丟棄,不如拿來當園藝工具正好?哪來一整套全新的刀具?20幾年前,直銷很夯,不少人丟下本業,反從事直銷工作,銀獎章、金獎章、紅寶石獎章、藍寶石獎章的,一大堆名目誘惑人,礙於同窗情面,老婆忍痛,瞞著我,花錢向她同學買的。十幾把刀具中,我挑了一把寛面的刀子,應該是生魚片刀吧,蠻鋒利的,適於切魚肉,我內心想著,園藝工具最常損壞的,無非刀片和刀柄折斷,「管它的,早晚要丟棄的,縱然折斷了,也不算浪費。」沒想到,一用上了,竟然順風順水的,如魚得水,好用得不得了!是有品牌的進口刀具,刀身薄外,鋒利是必然的,結果呢?鏟土易如反掌,一上一下,勢如破竹,好使得很,害我興奮不已,「哇!撿到寶了!」以致,我每次下田,少不了此利器,一方面用來鬆土,另一方面用來除草,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有一次,忘記帶此刀子出門,我幹不了事,仍得跑一趟路,騎機車回家拿刀子。好理家在,田裡離住家,只有3分鐘不到的車程。還不僅如此,難能可貴的,它竟然耐操又耐勞,我預估刀柄和刀身,大不了兩個月或三個月,總要面對折斷,壽終正寢一途。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竟然使用了近一年,因反覆使力,鋼鐵疲乏,耐不住鏟土和挑土力道,終於折斷了,斷成兩截,頭尾分家!然而,以時間來說,其耐用性是一般鏟子的10幾倍,若不去考慮價錢問題,應該說是夠本了。當然,刀子的價錢,肯定是鏟子的好幾倍,一把鏟子百多元,刀子則是近千元吧。但是,我心安理得,我不是浪費,我是廢物利用。刀子從刀柄斷裂了,內心殊多可惜,不是可惜那把刀子,而是可惜我那寶貝。沒了寶貝,手無寸鐵,該怎麼辦?做不了工啊!不用擔心,刀具是一整套的,還有10幾支呢!本著廢物利用的心態,我再挑了一把刀子,刀片比原本的刀子窄和尖,原本的生魚片刀約30餘公分,這把刀子才20公分左右,好像是水果刀,或是切蒜頭或蔥頭的小刀,刀鋒也是銳利的,但外觀看起來,似乎不怎麼耐用,刀身窄,應該很容易折斷吧?管它的,我是廢物利用嘛!沒想到,使用後,發現照樣很順手,刀起刀落,泥土順勢而穿,照樣容易鏟土和鬆土,也很方便除草,相形之下,這把水果刀照樣也是寶,只要我下田,時刻不能沒有它。唯一可惜的,也如我心中預料的,雖然刀鋒逐漸不利了,但工作仍很順手,最後呢?硬撐了兩、三個月,受不了我的折騰,刀柄和刀身終於斷成兩截,各分東西了。我照樣老大不捨,東西被我用壞了,除了不捨,也多了一絲懊惱,我照樣思考著,怎讓死灰復燃,重新再出發,不僅廢物利用,更是毀物重用。我是節儉小氣的人,東西壞了,總想找些點子,去修復它,避免暴殄天物,又製造垃圾的,讓人不捨。我看了窗台上那些破銅爛鐵,翻了幾下,終於讓我看到苗頭了。每次鐮刀斷裂,20幾年來,我用斷的鐮刀,不勝其數,邇來的鐮刀,廠商製作的,不再是早期的木頭柄,而是塑膠柄的,塑膠柄長約40公分,挺紮實的,內心想著,總有利用價值吧?我捨不得丟棄,總會留下來,如今,竟然派上用場了!我怎麼再生利用鐮刀柄?鐮刀柄是塑膠製的,與刀柄熔鑄著在一塊,當刀柄斷了,應該等同廢物了,但塑膠柄的尾端是中空的,外寛內窄,可能有利用價值,所以保留了下來,此時,我試著把水果刀片插進鐮刀的刀柄孔洞內,發現可行,拿來槌頭,加點蠻力敲入後,不僅插入刀柄內了,還卡得很緊,穩固得很,不動如山,不擔心脫落,也不擔心移位。使用結果呢?好用得很,有如一把新的水果刀再世,雖是拼裝刀子,不像刀子,反更像鐮刀,水果刀刀身,鐮刀的刀柄,但鏟土、鬆土和除草,照樣得心應手,心想事成,順遂如意,再次成了我的心肝寶貝,我每天清晨去田裡工作,時時刻刻離不了它,我忍不住要高呼:「老婆萬歲!」20幾年前的直銷人情,也算買對了,終於有回饋了。這整套刀具,刀身上有鐫刻著英文字母,寫著「Bon...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