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一八七)致癌基因亂篩檢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蜀主虧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核苷酸」,正式名稱是去氧核醣核苷酸,因名稱太冗長,也太拗口,就直接簡稱為核苷酸,好記,又好唸,它由五碳醣、含氮鹼基、磷酸基三樣東西結合而成,這三樣東西有如積木,組成了核苷酸,「去氧核醣」指五碳醣,「核苷」指含氮鹼基,「酸」指磷酸基,它是組成基因的最基本單位。基因這個東西,百分百的純淨,比水還純淨,除了核苷酸外,再也沒有其他成分,不會有半滴、半絲的雜質,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氫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等,摻雜在裡頭,當然,也不會跟多餘的離子、中子或質子等,無親無故地沾上邊。舉例來說,一間磚造樓房,磚塊是其基本建材,成千上萬,無數磚塊,堆疊而成一間樓房,核苷酸就等同那磚塊。因含氮鹼基有4種,以致核苷酸也有4種,相對於磚塊來說,核苷酸是有4種花色的磚塊,由於拼裝次序的不同,會堆疊出千變萬化的基因來,比樓房複雜好幾億萬倍,此拼裝次序,就成了人類生存的密碼,也是上一代遺傳給下一代的密碼。
以DNA所構成的基因來說,含氮鹼基有4種,是哪4種?包括腺嘌呤(以A表示)、鳥糞嘌呤(以G表示)、胞嘧啶(以C表示)和胸腺嘧啶(以T表示)。民國89年,我研究所時代,分子生物學老師課堂上,教的是鳥糞嘌呤,僅20年左右,不再有人講鳥糞嘌呤,而是以鳥嘌呤取代了,害得我有些不習慣,難以改口。1884年,人類最早從海鳥糞便中,分離出鳥糞嘌呤;1886年,始正式命名為鳥糞嘌呤,這是它名稱的起源,合情合理,或許糞字噁心,不文雅,以致被簡稱為鳥嘌呤,從此掩蓋了鳥糞的歷史起源。你有所不知,維基百科有如下敘述:2011年8月8日,一份建基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對地球上隕石研究發表的報告指出,建構DNA和RNA的含氮鹼基,可能是在地球之外的外太空形成的,如果是真的,人類的起源是外太空,我們都是外太空人的後裔,應證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僅如此,凡地球上的動物、植物或微生物,也都有建構DNA和RNA的含氮鹼基,也就是說,都是外太空人的後裔,所以說,推而廣之,人不僅四海皆兄弟,人跟萬物也皆兄弟呢。NASA成立於1958年,美國聯邦政府的獨立機關,負責制定執行美國的民用太空計畫,及進行航空和太空科學研究。
其實,人類細胞的含氮鹼基不是4種,而是有5種。去氧核醣核苷酸(以DNA表示),簡稱核苷酸,此有語病,會產生誤解,因除了去氧核醣核苷酸外,另有核醣核苷酸(以RNA表示),它的五碳醣是含有氧原子的,所以,當簡稱核苷酸時,就分不清指的是去氧核醣核苷酸(DNA)?還是核醣核苷酸(RNA)?地球上,除了病毒等少數低等生物外,大抵都是有細胞核的生物,稱之為真核生物,若是無細胞核的生物,則稱之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粒腺體、核醣體和細胞膜等,DNA大抵存在細胞核內,組成人類基因;RNA則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內,有不同分類,功能較多樣性,但絕不會組成人類基因,也就是說,跟人類基因遺傳無關。怎說含氮鹼基有5種?以DNA來說,含氮鹼基有4種,至於RNA呢?含氮鹼基也是有4種!4加4,豈非有8種?不!DNA和RNA的含氮鹼基,有3種是重複的,是相同的,3加1加1,所以共有5種。RNA的4個含氮鹼基是腺嘌呤、鳥糞嘌呤、胞嘧啶、尿嘧啶(以U表示),也就是說,用尿嘧啶取代胸腺嘧啶,換句話說,尿嘧啶只存在於RNA,而胸腺嘧啶只存在於DNA,絕不會混淆。若人工混淆了,會怎樣?我不知道,應該是死胎,不然就是怪胎或鬼胎,總之,就是嚇死人的妖精或妖怪啦!
以人類來說,DNA會組成基因,RNA無法組成基因,所以,DNA重要性遠高於RNA?好像是,但又有點不是。DNA是基因,會遺傳下一代,RNA不是基因,所以,不會遺傳下一代?不!這是錯誤的思維!我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老師,也是我論文的指導教授,是一位女教授,她說,母系社會不代表落後或落伍,從遺傳學上來看,母系社會反而更彌足珍貴,怎麼說?母系社會,指女性在家族中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男性則處於從屬地位,因此採用贅婚制,男方婚後住進女方家,一切聽從女方。以台灣原住民來說,分布於台灣東部的阿美族、卑南族,就屬於母系社會,至於賽夏、布農、鄒族等原住民,則屬於父系社會。印尼西蘇門答臘高原地區,米南佳保族原住民,據說是全世界最龐大的母系社會。人體細胞共有23對染色體,構成人類基因體,全都是DNA,包括22對體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然而,人體細胞的RNA全來自母親,可以說全遺傳自母親,相形之下,子女遺傳自母親的,遠多於遺傳自父親的,因為,除了父親和母親的DNA外,還多了母親的RNA,這是女性的優勢。RNA牽涉蛋白質的合成,也牽涉能量的轉換等等,能說它不重要嗎?女性的RNA,悉數遺傳給子女,透過母系社會,女性的RNA將在家族內,一脈相承地,歷經千萬世代,恆久遠,永流傳,豈非彌足珍貴?
母系社會,家族成員能恆久保留母系的RNA,對家族來說,這是種族純化、淨化的典範,然而,男人主義意識作祟,難以被一般人接受,普世所見的,仍以父系社會為主,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日本現任天皇是德仁,現任皇后是雅子,德仁出生於1960年2月23日,現年63歲;雅子出生於1963年12月9日,現年60歲,兩人相差3歲。1993年6月9日,好事多磨,在德仁多年苦心追求下,兩人正式成婚,雅子妃婚後6年,才初次懷孕,卻不幸流產,直到2001年,才產下唯一女兒愛子。日本「皇室典範特例法」,經過明治維新修法後,不再允許女天皇的存在,愛子成不了天皇繼承人,沒有繼承人怎麼辦?難道皇室要中斷?結果呢?日本全國上下掀起一股修法的浪潮,在預備將新版的皇室典範送國會審議時,無巧不成書,送審前一週,德仁皇太子的弟弟,文仁親王的老婆,已生2女的紀子妃,又傳有喜,沒想到,再次無巧不成書,於2006年底,產下日本皇室睽違41年的男性後裔!啥新版皇室典範?煙消雲散了,不再有人提起了。
2019年4月30日,日本天皇明仁退位,讓位予皇太子德仁親王。隔天,2019年5月1日,德仁即位日本第136代天皇,年號從平成,更改為令和。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僅有一位獨生女愛子,今年已23歲,不是皇子,能繼承天皇嗎?不行!違反皇室典範特例法!可以修法嗎?視情況而定,德仁愛女心切,為了親生女兒,可以出面強迫修法嗎?德仁宅心仁厚,應沒有這個膽子!日本皇室是保守的,且是父權社會和父系社會,大多數日本人也是不會認同的!另有主因是,文仁親王有3個孩子,2女1男,男生現年18歲,這個唯一的男生,一脈相承,註定要作天皇的。毋庸置疑,結果確實是如此,為了避免夜長夢多,2020年11月8日,德仁就任天皇的隔年,日本皇室在東京,舉行「立皇嗣宣明之儀」,正式對外宣告,文仁親王為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也就是說,當天皇德仁駕崩或退位時,皇位繼承人將是文仁,而不是愛子。愛子是女兒身,終生被抑制,無緣當天皇,除非發生了一種情況,何情況?文仁的兒子出了狀況,無法擔任天皇,當無男嗣可繼任時,愛子的機會不就蒞臨了?不是嗎?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虛位元首,愛子或其他人,有需要為了虛位元首而政變嗎?當然,這是天方夜譚!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中文名稱是去氧核醣核酸,跟去氧核醣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有何區別?兩者很接近,似乎可互通,但仍然有差異,去氧核醣核苷酸如前述,是小分子單體,當無數個小分子單體串聯起來,就稱作去氧核醣核酸(DNA),也就是說,2個或2個以上的去氧核醣核苷酸串聯,就能組成去氧核醣核酸(DNA),DNA則組成基因,更進一步組成染色體,最後則構成基因體或基因組。相同的道理,2個或2個以上的核醣核苷酸(ribonucleotide)串聯,就能組成核醣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以人類來說,RNA不組成基因,也不組成染色體,更不構成基因體或基因組。中文翻譯似乎沒有統一,「醣」和「糖」常會混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讓你見笑了,比如:去氧核醣核苷酸和去氧核糖核苷酸、去氧核醣核酸和去氧核糖核酸、核醣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核醣核酸和核糖核酸等等,你姑且忽略之,知之為知之,不予斤斤計較。
人類的DNA,可長可短,短的只有幾個或10幾個去氧核醣核苷酸組成,長的可達幾百、幾千個,甚至上萬個核醣核苷酸組成;同樣的道理,基因也是有長有短,有大有小,不同的基因,各有長短,各有大小,不一而足。DNA以4種小分子單體:腺嘌呤核苷酸(A)、鳥糞嘌呤核苷酸(G)、胞嘧啶核苷酸(C)、胸腺嘧啶核苷酸(T),採不一定的順序串聯,可能是AGCTA...、ACGTA...、ATGCA...、ATCGA...、AAGCT...、GCATT...,成千上萬,成萬上億,不比天上繁星少的排列組合,當某個基因位點發生突變時,也就是某個核苷酸發生突變時,若其中的一個A,被G取代了,問題可能平安無事,也可能非常大條,大到生了病、罹了癌,甚至沒了生命。很要不得的,突變的基因位點,可能只有1處、2處,也可能3、4處,甚至多到數不清,也數不完,所出現的問題,所造成的後果,可能不是人腦所能想像的。你想想看,分生學家想搞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之各類突變,與各類癌症的關係,豈是簡單和容易的?想起來,簡直一個頭兩個大!
依據美國國立生物技術訊息中心的資料,已標記出人類有1億多個單核苷酸多型性,如果是雙核苷酸多型性、三核苷酸多型性、四核苷酸多型性...,又豈會少?真的是多如牛毛,多如繁星,用想像的,也想不出多少!不單如此,下面還有更複雜的!DNA不是單股結構,而是兩條DNA扭曲旋繞在一塊的雙股結構,這是DNA和RNA很大的不同,RNA僅是單股結構,兩條DNA有固定的配對方式,才能接合一起,不是胡亂配對的,例如:腺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以2氫鍵配合成對;鳥糞嘌呤核苷酸和胞嘧啶核苷酸,以3氫鍵配合成對,當一股DNA某基因位點突變,連帶地,另一股DNA的基因位點,也必然跟著突變,你變,我變,雙方一起變,大家都在變,當然也造成突變的範圍,和後果的影響力。我忍不住唉嘆,基因的突變何其多?尤其年紀大了,年老了,基因也跟著老化,跟著脆弱,我已邁入73歲高齡,原癌基因要突變,抑癌基因也要突變,突變機率都跟著變大,其結果呢?人類罹患癌症是必然的,跟死亡一樣必然,能躲過癌症侵襲,簡直是極為少數的偶然,難能可貴,要慶幸,要感恩。若你罹癌了,放寬心,漠然面對,也堅強面對,但不要勉強面對,無謂的掙扎,只累了自己,也連累了家人,何苦來哉?何苦彼此為難?生命是輪迴,只要活滿每一天,歡喜見晨曦,快樂見晚霞,也不枉此生了。
據分生學家估計,人類的基因體,約有2.1萬個基因,至於跟癌症有關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肯定不會少,絕不會只有幾個、幾十個、幾百個而已,難保要上千個!因牽涉到兩方面:第一個方面,牽涉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交互作用,兩者交叉組合,相互影響,彼此干擾,會有無數種排列組合出現。第二個方面,牽涉到基因多型性,單一個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若有2、3個或4、5基因多型性,交叉相乘下來,數目豈會少?難怪要上千個基因!一般研究論文,常會說跟乳癌有關的基因約7、8個,跟肺癌有關的基因也7、8個,其他各類大腸直腸癌、卵巢癌等,也大抵如此,你會相信嗎?這是學者的偷懶和矇騙,用少數的基因,用少數的個案,以及少數的數據,籠統回歸歸納後,把癌症基因簡化了,也單純化了,只要檢測少數幾個基因,就能得知個人是否罹癌,是這樣嗎?事情這樣完美嗎?我個人是不相信的。結果呢?商機出現了,歐美等分生科技公司,見錢眼開,研發各類癌症基因的篩檢,要價幾萬元,甚至10幾萬元,貴森森的,患者花得心疼,也花得不捨。花錢的結果如何?不外兩點報告:一者,檢驗出癌症基因,比一般正常人有較高的罹癌風險。二者,沒篩檢出癌症基因,沒有比一般正常人有較高的風險。有答案嗎?沒有!怎樣叫高風險?怎樣叫一般風險?完全是唬弄嘛!有膽子的話,敢說10年內必罹癌嗎?或敢說10年內90%必罹癌嗎?分生科技公司不敢!分生科技公司昧著良心,欺騙大眾,大賺黑心財,願者上鉤,怪不得誰!
為何說分生科技公司大賺黑心錢?原癌基因,又稱易癌基因,如果只篩檢少數那幾種易癌基因,足夠嗎?用膝蓋想也知道不足夠,如上述的,原癌基因不在少數,加上多型性,要篩檢的癌症基因豈會是少數?再加上抑癌基因的影響和干擾,也佔有相當份量的比重,但篩檢癌症豈足夠?若真的要篩檢癌症基因,我個人估計,可能要檢驗數十個或數百個基因,而且,保證得不到一番兩瞪眼,肯定又踏實的答案,那唬弄的,偷天換日的,模稜兩可的答案會是:「檢測出4種原癌基因,也檢測出5種抑癌基因,比一般正常人,有極高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牽扯基因多型性,罹癌風險須校正和觀察。為了個人健康,建議找乳房外科醫師,就診和諮詢。」如果你花了20、30萬元,篩檢出這樣的檢驗報告,你會有何種反應?我猜測會有兩種反應,且在心中不斷交織和翻騰:第一個反應,失去鬥志,「天啊!完了!我竟然有這麼多的癌症基因,豈非死定了?活著還有意義嗎?不如自我了斷,先走一步了!」第二個反應,疑惑困擾,「何謂極高風險?什麼叫作高?什麼叫作低?有標準值嗎?有標準範圍嗎?我應該怎麼辦?我要找哪位醫師幫忙?」你滿意這種結果嗎?沒有正面效應,反而是反面效應,提心吊膽,忐忑不安,寢食難安,惶惶終日呢!我對此的反應是:何必自討苦吃,癌症罹病原因複雜,生命豈是輕易能破解的?順其自然吧!潘朵拉的盒子,不要去開啟,免得禍害無窮!人們遠離癌症,老化人口一大堆,社會將崩解!不是嗎?
邇來,不少分生科技公司或廠商,在癌症基因篩檢方面,有更高竿的推廣說詞,他們把癌症分成兩類:「遺傳性癌症」和「非遺傳性癌症」,前者,又稱作先天性遺傳性癌症;後者,又稱作自發性癌症或家族性癌症。他們說,據研究發現,約有5-10%的癌症,屬於遺傳性癌症,患者先天帶有致癌性突變基因,使得細胞容易癌化,病變成惡性腫瘤,此種突變基因可遺傳給下一代,罹癌風險較一般正常人高。他們又說,其餘90-95%的癌症,屬非遺傳性癌症,稱作自發性癌症或家族性癌症,與先天性帶有致癌突變基因的患者不同,此類病患可能因環境、飲食、生活作息、老化、壓力、感染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發,其罹癌風險也較正常人高,但沒有前者高。你相信這種說法嗎?我第一次聽到,讓我很難置信,疑惑不已,我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教授,並沒有這樣教啊,難道是我不學無術?又是孤陋寡聞嗎?還是某些學者配合廠商,在唬弄大眾,在沽名釣譽?還是搭配廠商,推廣癌症基因篩檢,以謀取個人利益?這類學者存心不良,利慾薰心,貪圖名利私慾,蒙蔽自己心智,沒有學術道德,讓人瞧不起。
我說出我個人所學的,所想的看法,若有錯誤,混淆視聽,我罪該萬死,也願遭人唾棄。人類基因體約2.1萬個基因,各色各樣人種,包括黑色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棕色人種、紅色人種等,演化的起源是一樣的,演化的過程也應該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會有2.1萬個基因,我有多少個原癌基因,你就有多少個原癌基因;你有多少個抑癌基因,我就有多少個抑癌基因,你我之差別,不在基因之數目,也不在基因之種類,而是差別在基因的多型性,假設某個原癌基因,由於持續突變的關係,產生了7種多型性基因,包括A、B、C、D、E、F、G種,劉一遺傳到A種基因,陳二遺傳到B種基因,張三遺傳到C種基因,李四遺傳到D種基因,王五遺傳到E種基因,趙六遺傳到F種基因,孫七遺傳到G種基因,因多型性關係,每一種多型性基因,致癌能力、機率各有不同,有的強,有的弱,有的不強也不若,也就是說,罹癌風險各自大小不同,導致有人容易罹癌,有人不容易罹癌。我的疑惑是,誰能告訴我,哪個是遺傳性癌症基因?哪個是非遺傳性癌症基因?很莫名其妙嘞!只要是基因,不管哪種多型性基因,就是會遺傳,哪分遺傳或非遺傳?你說是不是?
上述7種多型性基因,如何判定哪一種多型性基因有較強的致癌性?難喔!因牽扯多種原癌基因的交互作用,也牽扯多種抑癌基因的拉扯作用,且每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也都各有其多型性,這種交互作用和拉扯作用,其複雜程度非常驚人,豈是人腦所能想像和理解的?每個學者,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群組,其研究結果都不相同,變異性極大,不單沒有雷同之處,反而可能是南轅北轍,得到的是相反的結果,甲學者研究結果,A種基因具有最強的致癌性;乙學者研究結果,B種基因具有最強的致癌性;丙學者研究結果,卻是G種基因具有最強的致癌性...,更甚者,每位學者研究結果,全都不一樣呢!既然不知道此基因致癌性有多強,篩檢出陽性反應,又有何意義?檢驗報告要如何呈現?能坦白說:「某癌症基因篩檢結果陽性,但致癌性不明。」不敢寫!只能唬弄,胡說八道,亂說一通,花不少錢,結果是多此一舉嘛!換另外一種說詞,我以反方向來說。假設真的有遺傳性癌症基因,用分生科技公司或廠商的試劑,就能篩檢出來,似乎達到癌症篩檢的目的,可以提早防範和預防,或者可以提早發現,祈求早期治療!然而,這種癌症基因篩檢價值有多高?很對不起,沒有想像的高,只能篩檢出5-10%的癌症基因,其餘90-95%的癌症基因,由於外在的影響,遠大於內在的影響,進行癌症基因篩檢有必要嗎?
當妳右邊乳房乳暈處,無意間摸到小腫塊,有相當彈性,也有相當硬度,沒有觸痛,也沒有壓痛,約1公分大小,而且乳頭似乎有塌陷,雖乳頭擠不出血水或分泌物,但心裡仍嚇得半死,怕老公擔心,先瞞著老公,網路掛號後,迫不及待地,等不到天亮,獨自一人,忐忑不安地,來到大醫院乳房外科門診候診室。才上午7點多,門診時間尚未開始,候診室已全是人,熙來攘往,熱鬧得有如菜市場,詢問之下,幾乎都是乳癌患者,有一期、二期乳癌的,也有三期、四期乳癌的,總之,有原位癌的,也有末期癌、轉移癌的,縱然是末期癌的,照樣不放棄,仍繼續服用「復乳納」,且服用好幾年了,什麼是復乳納?聽了都害怕。為何乳癌患者也要趕早?為了抽血檢驗,因接受化療的患者,必須每週抽血,檢查白血球數目,若白血球低到500以下,化療必得暫停,怕有危險,會引爆各種感染性疾病。
想到自己右邊乳房的腫塊,忍不住全身顫抖,會是乳癌嗎?醫師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嗎?會安排乳房X光攝影嗎?還是送開刀房做切片檢查?最擔心的,就怕醫師直接宣布是乳癌,接著邁入人生乳癌惡夢。當妳胡思亂想時,有中年婦女上前搭訕,且自我介紹,說她也是乳癌患者,已是第四期了,雖接受化療、手術、化療...,一連串過程,癌細胞仍轉移肺臟和骨頭,不過,不輕言放棄,仍在接受復乳納治療。閒聊中,話鋒一轉,提到乳癌致癌基因問題,說自己沒有遇到貴人,沒有此方面資訊,不知道有致癌基因之篩檢,太慢去作檢測,沒有防範心,也沒有警惕心,才會延誤了病情,讓乳癌拖延到末期。
對方親切又衷懇地說,她自己是乳癌致癌基因陽性患者,這是事後的檢查,若早知如此,就會提早防範,也不會等到第四期癌症發生。接著,對方很自然地提到,「妳有檢測乳癌致癌基因嗎?不管是否罹癌,女人家還是作乳癌致癌基因篩檢,心裡有個底,好讓自己放心些。此種篩檢,屬高科技檢查,費用太高,健保無法負擔,以致不給付,必須自己付費,雖然篩檢費用不便宜,要價15、16萬元,但為了個人健康和個人性命,卻也值得,人活著,就只值那15、16萬元嗎?很可惜,我晚作了!很後悔沒有早作,否則也不會在醫院遇見妳!」在風吹草動的時刻,自己也罹癌的恐懼之下,對方的親身經歷說法,肯定讓妳很心動吧?恨不得馬上跑去篩檢吧?對方還沒等妳提問,她已主動告訴妳了,「某某知名癌症健檢中心,位於北部某大城市,有在作此項特殊檢查,費用確實不菲,讓人心疼,不過,我身上有名片,妳拿我的名片過去,可以打85折,不僅可以省錢,也可以不用排很長的隊伍,目前,排隊等候篩檢的患者,可多著呢,候補的一大堆呢!據說已排到6個月後了,因篩檢結果要送往國外研究機構判讀,較花時間呢!」
拿了對方給的名片,以及癌症健檢中心的名片,妳幾乎坐不住了,手足慌亂,內心躊躇,是先看診呢?還是離開醫院,趕去北部,先作致癌基因檢查?後來,想到檢查要排隊,篩檢結果也要等上1、2個月,照樣緩不濟急,只好定下心來,先看完門診再說,或許可順便請教醫師,是否須要作致癌基因篩檢呢。我完全認同,妳這樣想是對的,不要慌張,不要慌亂,古人名言「欲速則不達」,先看診再說,一步一步來,總要先確定是否罹癌嘛!其實,從我前面的敘述,依我個人的觀點,接受致癌基因檢測是多此一舉,毫無意義的!我整理出如下三點原因:第一點原因,癌症的致癌基因,所謂的易癌基因、原癌基因,數目不會少,少說上百個,只篩檢個5、6個或7、8個基因,代表性不足,難以涵蓋整體,豈非以偏概全、以管窺天?第二點原因,每個致癌基因,包括抑癌基因也一樣,各有其基因多型性,每種多型性基因的致癌性、風險性都不同,要如何評估效益?豈非瞎子摸象?第三點原因,抑癌基因,亦何其多,必然也會干擾和左右,致癌基因之致癌性、風險性,只篩檢致癌基因,卻不篩檢抑癌基因,豈非斷章取義、穿鑿附會?總之,所謂致癌基因篩檢,是不是在忽悠病人?(113年1月30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