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三十六)濃郁撲鼻七里香

 老之將至喜相迎:(三十六)濃郁撲鼻七里香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幾20年歲月,從壯年、中年,以至老年,74高齡,或許該說老老年吧?每天清晨,幾乎很少例外,一年365天,少說有340天或350天,我都去田裡除草,田裡離家近,只有2、3分鐘的機車距離。我非常接近地氣,沒有板凳、塑膠板或紙板當墊襯,不怕褲子髒了,髒了,再洗;也不怕褲子濕了,濕了,再洗,完全不當一回事,就是直接坐在田裡地上,跟泥土沒有絲毫距離。我與泥土為伍,與雜草為伍,也與八哥、蝸牛、蚯蚓、馬陸、蜈蚣、陸生渦蟲、鉤盲蛇、蟾蜍、青蛙等小動物,時刻為伍,親密在一起,不分你我,我不是山大王,因田裡沒有老虎、獅子、熊或豹,我只能算田小王罷。今年因為雨水多,今日,西太平洋不就出現今年的第18個颱風,名叫山陀兒嗎?導致最近幾天,很難得地,在草叢裡,幾次瞥見小青蛙,迅速跳躍飛奔,不與我親近,逃得無影無蹤,我想出手去抓,卻都來不及。蟾蜍較常見,青蛙卻非常稀罕,我常與小動物為伍,只要看一眼,就能迅速分辨蟾蜍和青蛙,蟾蜍顏色黑,極為醜陋;青蛙顏色淡,有些色彩,較為漂亮,忍不住想抓它呢!其實,青蛙不用逃,我不會傷害它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唐朝李紳的詩,已明確地表明,農事豈是好幹的?農夫都不想幹了,勉為其難幹了,至少不想讓兒孫們,再辛苦拿鋤頭幹農事了,我卻仿效老天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每天不間斷地在田間除草,還淡然自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享受田園風光,也享受田園之樂,更享受獨處之寧靜,我豈非神經病?一般人,把神經病和精神病搞混了,應該說我豈非精神病?除非搞休閒農業,或搞創新科技農業,很少人會真正地搞農業,一般老農口中的「顧田地」,僅是怕田地荒廢了,不得不播種,種稻顧田地,然而,今日種稻幾乎沒利潤,大半都免費委給外人種,不僅沒有田租,連半斗、1斗米的,也別想拿回家吃囉!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保育自然環境與人文資產,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分配,強化國土整合管理機制,並復育環境敏感與國土破壞地區,追求國家永續發展,經總統頒布後,行政院特於105年5月1日起,施行了「國土計畫法」。而各直轄市和縣市政府,則於110年4月30日,公告實施國土計畫法。依據國土計畫法第45條規定,各縣市公告實施後4年內,亦即114年4月各縣市農地功能分區圖公告之日起,區域計畫法不再適用,改國土計畫法正式全面上路。然而,牽涉農民權益,眾人可鬧得很僵,各縣市的農地功能分區圖,紛紛擾擾,應該要送出了,卻遲遲無法送往內政部,以致國土計畫法明年能準時上路嗎?靜觀其變吧!

幹農事就是辛苦,我除草不也辛苦?烈陽高照,滿頭大汗,汗流浹背,揮汗如雨,再加上風吹雨打的,幹農事怎能不辛苦!你一定質疑我:可憐精神病患,不是不知覺,就是自我安慰,思覺解離,所謂的思覺失調症,說白一點,就是精神分裂症,把吃苦當吃補,年紀都一大把了,不對自己好一點,吃喝玩樂,到處旅遊去,卻在田裡苦撐硬幹的,何苦虐待自己!何苦來哉!坦白說,你確實說在理上,讓我難以反駁,不過,我舉一個例子,真實的例子,讓你見識,讓你評論,什麼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某高中同班同學,在彰中58風雲榜Line群組上,不時貼出訊息,此為最新的訊息:「113年9月28日,週六,教師節,天文台,干城台灣好行,6:40,113年第77次,若從111年1月1日起算,286次。」什麼意思?這位老同學,在教師節這天,去台中干城,早上6點40分,搭台灣好行公車,前往南投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園後,健行到溪頭天文台,然後往返。這是經年累月,風雨無阻,偶而自行開車外,完全不變的固定行程,113年至今,已77次前往,等於1個月8.6次,約等於1週2.2次;若從111年1月1日算起,近3年來,則是286次前往,換算下來,等於1個月8.7次,也約等於1週2.2次,可以說連續3年不間斷。天啊!這種恆心和毅力,讓人欽佩,你聽說過嗎?你做得到嗎?我做不到!溪頭,常年多雨,在天文台,冬天氣溫10度上下,甚至低到7度,只見這位老同學,穿著一件無袖汗衫,在細雨紛飛中,漫步其間。長期磨練和訓練下,難怪他身體健壯如牛!不!牛都不如他,何況你我了!

管它啥國土計畫法,我懶得去理它,也很難去釐清它,就把它視而不見吧。搞園藝,搞花圃,拔草又除草的,真的很辛苦,大太陽底下,我全身皮膚曬得黎黑,面目黎黑,背部更是黎黑,可以跟非洲黑人比黑呢!但是,搞農事僅有辛苦嗎?跟我老同學一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去溪頭天文台登山健行,絕不會僅有辛苦吧?那麼,搞農事又有何快樂事可分享呢?聽我娓娓道來。第一個分享,聞香。我老頭子一個,文學底子差,沒多少學問,我附庸風雅,此聞香者,不是品一杯茗茶,一邊品茗,也一邊聞茶香;也不是擺一個香爐,焚上香木,閉目養神焚香,聞那香木香,說白一點,就是聞自然環境中的花香啦。我彰中58同屆同學,有一位人稱文學才子的,那文學休養才是厚實又踏實,我是半調子,豈堪比擬?古人有10大風雅事,包括聞香、聽雨、觀雲、品茗、拾花、對弈、候月、探幽、酌酒和撫琴,聞香排在第一位,我就從聞香開始說起吧。我聞什麼花香?就是七里香的花香。關於七里香聞香,下回續談。

上一回,關於蝸牛議題,衛生所退休防疫人員Line群組,某位老同事跟著回應:「我會撿蝸牛去給叔公,然後他會給我錢,對我來說,零用錢就有了。」有趣極了!台灣鄉下地方,同宗同族的,都聚居在一塊,小孩子出門,高喊七叔公、八嬸婆的,保證此起彼落。當年,一毛或兩毛,就能買一根清涼枝仔冰,枝仔冰就是國語的冰棒,可以讓小孩雀躍一整天。「枝仔冰冷冷硬硬」,彰化縣永靖鄉人有與眾不同的,特殊語音和聲調,有機會的話,可請永靖老鄉唸給你聽,但小心笑破肚皮。據文史工作者說,永靖鄉多客家人,因被同化了,不會說客家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至今,在永靖鄉庄頭巷尾,家家戶戶門口,都擺著茶壺或茶桶,給過路行人奉茶。唐山過台灣,閩粵先人搭船,渡過黑水溝,移居台灣討生活,都已過5百年、6百年了,永靖鄉人竟然仍保存奉茶古禮,真讓人欽佩,也令人感動,我不知要說中國人可愛,還是說台灣人可愛?(113年10月1日完稿)

Related Posts: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一、我向天上的父禱告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一、我向天上的父禱告 作者:吳聰賢醫師 94年1月11日,雖然鬧鐘轉四時半,但睡不安穩,半夜一時、二時都醒來,應該是半睡半醒吧。當四時醒來後,我不敢再睡了,躡手躡足離開臥房,免得吵醒熟睡中的內人。我完成著裝,行李則是昨晚已完成打包。沒有什麼大行李,只是一個隨身小背…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四、台灣蚊子外交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四、台灣蚊子外交 作者:吳聰賢醫師 南亞救援行動第一梯隊,由疾管局林頂副局長率領,成員包括李智隆簡任技正、陳昶勲分局長、賴明和科長、巫坤彬科長、賴俊麟、翁漢明、趙長勝、歐佳齡、李婉萍、林志雄、黃志傑、王任鑫等人。 黃志傑是位年輕帥哥,二林鎮人,父母仍住在鄉下,偶…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三、華航CI 0693班機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三、華航CI 0693班機 作者:吳聰賢醫師 我們六人座位連成一排,從08A到08F。我從窗口望出去,旁邊剛好停了一架澳門航空(Air Macao)的班機。從台北(應該是桃園)飛到曼谷需3小時45分,扣掉用餐時間,很快就要下飛機了。沒多久,座位頂上行李艙亮起紅燈,…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 作者:吳聰賢醫師 內人原本規劃春節八天假期,前往印度旅遊,因缴費前發生海嘯災難,只好留在台灣過年。外交部領務局網站張貼有「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分為黃、橙、紅三種顏色警示,告知國人各國最新動態。黃色代表「提醒注意」;橙色代表「建議暫緩前往」;…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二、桃園中正機場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二、桃園中正機場 作者:吳聰賢醫師 半夜不是尖峰時間,高速公路不塞車,早上6時58分抵達中正國際機場(CKS international airport)第一航廈(terminal 1)。在這裡,藉機向公務車司機同仁說聲謝謝,辛苦了。我們來到華航(China ai…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