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三一、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走過公衛二十年歲月(小說、雜文、散文集)
一三一、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5927日,週二,梅姬颱風來襲,放颱風假。下午三時,看「Star Movies」電視頻道影片,「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因感觸良多,感傷自己,故寫下此文。
此電影改編自同名傳記,此傳記由西爾維雅娜撰寫,1998年出版,獲得當年度美國國家書評獎傳記類獎項,且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台灣,傅士哲翻譯為中文,時報文化,於2002年出版。傳記主人翁約翰納許(John Nash),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他罹患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為避免污名化,今已更名為思覺失調症),罹病多波折,因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Nobel prize),依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年,享年63歲),1895年遺囑設立,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其遺產,並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獎和經濟獎;瑞典學院,負責文學獎;卡羅琳學院,負責生理或醫學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負責和平獎。原始諾貝爾獎只有五個獎項,沒有經濟學獎,直到1968年,才由瑞典中央銀行設立,用來表揚在經濟方面做出貢獻的人士。得獎者可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獎金在2008年,已高達一千萬瑞典克朗。我至今仍搞不懂,諾貝爾是瑞典人,為何挪威會來摻一腳,何道理來頒發和平獎?得獎者,還須跑到奧斯陸去領獎。
電影「美麗境界」,2001年上映,男主角羅素克洛(Russel Crowe),飾演約翰納許;女主角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飾演艾莉西亞納許(Alicia Nash),納許教授夫人。此影片,獲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配角;第5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第59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最佳劇情類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我不明白的,珍妮佛康納莉在片中飾演女主角,但各類獎項,她獲得的卻是最佳女配角獎。各位看倌,不要誤會,話休細繁,不理會暢銷書排行榜,不關心諾貝爾獎,也不在意奧斯卡金像獎或金球獎,本文,我要討論的是精神分裂症。
105923日,週五,下午3時左右,我又接到相同電話,20餘歲,年輕男性聲音,已是三個月來第五次,多是同仁轉過來的電話,同仁嚇到不敢接。這種性騷擾電話,從去年至今,已騷擾近兩年,反覆發生,每個科室都深受其害。
為何說性騷擾?明明是男聲,他偏說自己是女生,「剛才接電話,奶子膨膨的女生,奶奶爆掉的女生,怎麼不再接聽電話了?」我問他名字、電話號碼、住家,不說;我問他人在哪裡,歡迎到辦公室來,見面喝咖啡,不理睬;我恐嚇他正在錄音存證,恐嚇他已報警,仍不在意。
他不理會我,自言自語,重複直說著:「我要找那位奶子膨膨的女生,那位奶子爆掉的女生。爆掉就是爛掉啦!」他不會主動掛我電話,直吵著要找奶子膨膨、爆掉的女同仁。我初步診斷,對方不是性騷擾,也不是性變態,沒有人會同一支電話,持續騷擾近兩年,還不怕警方循線抓人,應該屬於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好發於青春期,常在國中或大學時期發病,大抵無外在誘因或刺激,短時間內,逐步發作,人格解離,與現實脫節,因有幻聽、幻視或幻覺,故引發嚴重的怪異行為,例如,自言自語、莫名其妙傻笑(他聽到有人跟他說話),走一步退三步、鬼鬼祟祟摸著牆壁走路(他聽到有人指示他這樣做),跪地膜拜、雙手合掌對空拜拜(他看到神明在眼前),脫光衣服、拿刀剜肉自戕(他感覺全身螞蟻在爬)。
民國65年,我在台南陸軍804總醫院實習,精神科兩個月的時間,我自願,跟六、七十名精神病患,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鐵門、鐵窗封閉下,日夜關在同一棟病房,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有接受電擊休克療法(electric shock therapy)和服藥的,病情較穩定,能跟人溝通,會叫我「吳大夫」,會問我「吃飯沒」,決不會罵人或攻擊人,尤其對醫護人員,心存敬畏之心。不過,除了顏面呆滯,行動遲緩外,仍然幻想與現實搞不清,會邊看電視,邊搶著說:「電視裡頭的女明星,很漂亮,她在對我笑,她在跟我說話。」
初期乍到,剛被關進病房,病情尚未穩定的,精神恍惚,眼睛放空,嘴巴念念有詞,雙手空中比劃,蹲在地上,躲在牆角,對人不理不睬,無法溝通對話。白天會吃自己的大便,會把大便往我身上塗;晚上更容易鬼哭神嚎,哭天喊地,大吵大鬧。當然,這類嚴重病患,會被關進單人禁閉室,等幾個月後,治療穩定了,才會放出來,跟大家睡通舖。穩定的,才會睡通舖,所以,我夜夜好眠,不擔心半夜被掐脖子,或被拳打腳踢。精神病人好相處,不擔心會嫉妒你、傷害你、設計你。
這部影片,飾演納許教授的男主角,演術精湛,刻畫入木,他表演幻視和幻聽病徵,他常看到三個不存在的人物,威廉帕徹、查理斯和名叫瑪西的小女孩。在納許教授人格分裂的意識裡,威廉帕徹是美國國防部高級情治長官,因俄國要用原子彈攻擊美國東部,不知何時、何地,通訊數據複雜,故逼迫他投身為秘密間諜,進行密碼破解工作。
至於查理斯,則是納許教授憑空幻想出來,也是現實生活上,根本不存在的大學室友;而瑪西小女孩,也是幻想出來的人物,常跟查理斯一起出現,是查理斯的小甥女,因父母車禍雙亡,故待在舅舅身邊。後面兩名幻想人物,跟威廉帕徹同立場,不是干擾、錯亂他的意識,就是攪和他須與軍方合作,不顧一切,為國家效命。
因納許教授不正常的怪異行徑,其夫人也發現,一大堆密封郵件,塞進報廢的信箱;辦公室和密室,整個房間和窗戶,貼滿撕下來的報紙雜誌,且都是塗鴉和鬼劃符。最後,納許教授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因幻視,幻聽所導致的異常行為,影片中有逼真的描述,把幻想人物變成真實人物,是電影讓人深刻和震撼之處。
劇中,納許教授被強制送醫後,手腳被約束帶綑綁,躺在手術床,被打針後,意識喪失,全身開始嚴重不自主,抽搐痙攣和抖動。打的藥劑是胰島素,即所謂「胰島素休克療法(Insulin shock therapy)」。男主角羅素克洛,演得逼真,那種全身抽搐痙攣,我太熟悉了,又喚起我當年實習大夫的記憶。
當時,台灣流行的是電擊休克療法。有人道的醫院,會先靜脈注射短效麻醉劑,再進行電擊;較不人道的,不打麻醉劑,常趁患者不備,突然將正負兩電擊,瞬間觸擊患者兩邊太陽穴。電擊後霎那,我跟另兩名助手的工作,是用雙手,甚至撲上去,用整個肩膀,重壓在患者的肩膀和手腳上,避免患者劇烈抽搐痙攣,導致四肢身體碰撞受傷。按壓患者的時間點要抓準,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是怕自己也被電擊。
怕患者不隨意痙攣,咬傷自己舌頭,電擊前,會讓患者咬纏上紗布的壓舌板,所以電擊後,患者口腔或牙齦,難免出血。每回,患者被押進治療室,躺上治療床,大抵心裡有數,會很不情願,會出現害怕的表情,但很認命,不會大動作反抗,如掙扎,或出手打人等。當要患者咬壓舌板時,患者知道大勢已去,恐懼的臉色、驚懼的眼神,表露無遺。
電擊休克療法,療程多久?須治療幾次?不像劇中說的,胰島素休克療法每週五次,連續十週,共50次那麼多,但電擊休克療法,不會只有二、三次,或四、五次,少說須ㄧ、二十餘次,隨病情穩定而定。 今日,因電擊或胰島素休克療法,殘忍,且造成記憶喪失,可達半年以上,已不再是精神科治療的主流。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我應改口為思覺失調症,病例多不多?嚴重精神病患(psychosis),須強制就醫者,據估計約一千人中有一人,主要是精神分裂症,這算多還是少?如果,把心理症患者(neurosis)也納入,如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等,一百人就有一人,應該不算少了。至於,個性怪異,人們眼中的怪咖,就不勝數了。
思覺失調症,上帝對人們最悲慘的玩笑,日常生活不少見,我的家族,很遺憾地,已有三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沈默寡言、畏縮、孤僻、自閉,不禁擔心,不知哪天,自己也變成精神分裂症患者?
「回應」吳鈴華:「不知是社會文明了,還是人們變善良了,如幼稚園幼兒園,殘障者身心障礙者,精神分裂症,近年則改為思覺失調症。論起這類患者可多的呢,我在生命線接線,是不計其數的。精神科醫師可高明告知,想找人說話可打電話到1995生命線,24H都有人接,所以憂鬱症、躁鬱症,失眠的、獨居老人、失戀的、久病纏身的,不勝枚舉,其中就屬思覺失調症患者,最為我佩服,能夠無中生有,唸唸有詞,從不跳針,不注意還真感覺有那麼一回事呢。不要把自己冠上莫虛有的罪名,我覺得應該是跟小時候成長的環境,佔大部份與當下所處環境有關吧,你說的那些,我都有呀,但是只要有自覺,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陷入泥淖裡,尚可驅吉避凶吧。」我:「是。」
「回應」陳歆怡:「爸不會變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很快就會有小孫子們陪你、吵你,生活會很多彩的!那部電影真的很好看,很久以前,公視也曾在電影上映後,播出納許教授的訪談節目,覺得人的大腦神經真的很特別又複雜,像我懷孕後也一直變笨,記憶力變差好多,之前吃DHA也不知道是否有幫助,但千鼎都覺得,我變笨好,就不會吵架,還會記很久,還找他麻煩了。」
我:「謝謝。辛苦了。大智若愚,不錯;老年痴呆,也不錯,沒煩惱。當幾年後,妳們嘗試到,如同爸媽般,要一起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困頓,老爸不相信妳們還會吵架。吵啥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遇到困境,夫婦終於,共同面對,互取溫暖,相互扶持,攜手前進,這才是真正的人生。」(105928日完稿)

Related Posts: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二、台灣防疫隊張貼衛教宣導單張 第六篇  南亞救援行動第五天(1月15日,星期六)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二、台灣防疫隊張貼衛教宣導單張 作者:吳聰賢醫師 在當地衛生單位的協助下,台灣防疫隊用彩色印表機,以A4紙張,列印衛教宣導單張,到各處災民收容站張貼,主要張貼地方是廁所門板和食物賑災處。衛教單張用泰文…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導遊說鬼故事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導遊說鬼故事 作者:吳聰賢醫師 車子駛過攀牙府與普吉府交界的「New bridge」後,華裔導遊兼翻譯「小舒」看大家在車裡東倒西歪,猛打瞌睡,一時性起,主動說故事給大家提神。第一個故事是「P.P島上西洋鬼魂」:海嘯過後,雖然不少旅遊景點受損嚴重,但泰方積極復建,…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五十九、星洲日報記者採訪台灣醫療團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五十九、星洲日報記者採訪台灣醫療團 作者:吳聰賢醫師 馬來西亞的星洲日報記者許俊傑,男,華裔,外貌像台灣人,約20-30歳,年輕帥氣,講一口標準華語,主動採訪台灣醫療團,由李分局長代表接受採訪。除了李分局長職位較高外,她年輕漂亮,口才好,反應敏捷,講話又得體,足堪擔任…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一、婦女被洋鬼附身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一、婦女被洋鬼附身 作者:吳聰賢醫師 泰國「每日新聞報」報導,在海嘯後爲一名罹難的親戚收屍時,意外遭到另一名罹難的外籍人士鬼魂附身。這名28歲的泰國南部婦女,在處理完親戚的喪事後,1月4日開始變得行為異常。她以前從不會說英語,但此時突然說起英語。 她的行為引起當… Read More
  •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三、環保署跟在衛生署之後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六十三、環保署跟在衛生署之後 作者:吳聰賢醫師 WHO最擔心海嘯過後,傳染病疫情爆發。衛生署於1月4日派涂科長等人,前往印尼勘災。環保署也不落人後,除了捐贈消毒器材與藥劑外,1月9日,派環保署毒管處副處長袁紹英領軍,兩名資深的清潔消毒人員隨行,飛往印尼棉蘭地區。 他們…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