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四、看新聞學思考-見賢思齊
閱讀心得寫作:吳聰賢醫師
作者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前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前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以親子作家著稱,在遠流出版的作品有「傾聽自己的鼓聲」、「讓陽光灑在心上」、「教養,無所不在」。另兩位作者,李欣澄和李欣恬,李偉文的雙胞胎女兒。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04年3月1日出版。
兩女兒為何也是作者?李偉文從兩年前開始,每個星期假日,利用早、午或晚餐的時間,進行親子教育。通常以雜誌的專欄或專題報導,報紙的社論或專論,影印下來當教材,進行「媒體識讀」教育,父女三人對話討論,最後由父親講解作結,故,兩女兒對話和論述,出現在書中。
本書收錄數十個議題,都是社會普遍關注的新聞,例如,「選系或選校?高職或高中」、「捷運殺人事件的啟示」、「服貿、反服貿與全球化浪潮」、「香港佔中到底算成功還是失敗」、「我們是偏藍還是偏綠」、「從金城武樹到最美的一棵樹」、「伊波拉與狂犬病」、「3D列印是工業革命還是一場夢幻」、「建立人脈要不要花錢」、「台灣的未來會是又少又老又窮」、「打工度假是變相台勞嗎」、「如何分辨網路的假訊息」、「說說民主與獨裁」、「想成功也想做好事的職涯選擇」、「微笑單車的逆轉勝」、「登革熱與海水滅蚊」、「拜拜一定要燒香嗎」、「北宜直鐵、蘇花高該不該建」、「文化部獨厚雲門舞集」、「從同性婚姻到多元成家」、「小七是惡靈還是土地公」等等。
在「台灣的未來會是又少又老又窮?」,個人有點感觸。李偉文與兩個女兒對話,他說:「台灣過去經濟賴以成長的條件,都陸續被其他國家取代,尤其往後這幾年,台灣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等,會釋出千萬計的勞動人口與我們競爭。」台灣競爭力在哪?他說:「菲律賓多年來的勞工輸出,希臘因為老年高額退休金導致政府破產等,都是台灣的殷鑑。」公保、勞保年金會導致政府破產嗎?
他又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台灣是多元文化、多元種族共同生活的場域,再加上好山好水,宗教與靈修的文化精神根基深厚,可以讓全世界企業家或白領階級,到台灣long stay,每年長住三個月或半年,一個身心安頓的心靈居所。」這種想法不錯,然而,我每晚打開電視,主要頻道,幾乎都是藍綠兩方,不分青紅皂白,互相攻訛抨擊,撕裂族群的談話節目,我不禁要感嘆,台灣的身心靈在哪?匯是外國人long stay的心靈居所嗎?
很感動,很遺憾,很愧疚。兩年多來,每星期假日,李偉文挪出時間,與兩個女兒,在書架滿屋的書房,坐下來,閱讀、對話、討論,每回ㄧ、二小時,進行親子教育,共累積了七、八十堂的「偉文講堂」。同樣是父親,同樣是醫師,我對兩個兒子,從來不曾如此過,所謂教養,完全付之闕如。三十餘年來,如今髮蒼齒搖,即將屆齡退休,我不只遺憾和愧疚,不禁狠罵自己:「我這輩子忙忙碌碌的,在幹什麼?為家人、兒子付出了什麼?」
我可以說「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嗎?ㄧ年365年,我忙著上班,忙著看診,忙著開刀,也忙著值班,其實,總歸一句話,就是忙著賺錢。在醫院上班,開一個急性闌尾炎,分紅2000元;開一個胃穿孔,分紅4000元;值夜班,獎金2000元。另外,在家,開夜間門診,賺得更多等。林林總總,無非為了賺錢,成了賺錢的機器,成了賺錢的劊子手,把孩子的教養全丟給老婆,父子親情都快消失殆盡,豈談得上親子教育?
我不該以「忙著賺錢」為藉口!哪個家庭不也如此?男主外,女主內,甚至雙親家庭,哪個男人不也忙著賺錢養家活口?為何李偉文做得到,我卻做不到?原因無他,「有心」和「無心」的差別。一個父親,若是有心,不相信每週抽不出ㄧ、二個小時,跟孩子聚會、對話和討論,把看電視、看電影的時間節省下來,綽綽有餘,是ㄧ、二小時的好幾十倍呢!不是嗎?
太陽西斜,明早還會升起來;花開花謝,明年還會再花開,但人的生命,時光逝去,再也回不來,逝者不可追,只能空留遺恨和追憶。如今,退休後,時間可多了,不為金錢操勞,不為五斗米折腰,我是否應該把欠兒子的,悉數補償給孫子?除了含飴弄孫外,帶領孫輩學習和閱讀,培養聰明才智、獨立見解,而非趨炎附勢、功利世俗的世人;同時,培養民胞物與的愛心、綠能環保的世界觀,成為有用的人,過有意義的人生。
各位看倌,或許您會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善待自己,過精彩的晚年」,是這樣嗎?退休後,除了遊山玩水、出國旅遊、爬山健行、鍛煉身體,活得越久,領得越多外,每個人內心不是都存有善念?希望當志工,希望回饋社會,讓社會更祥和、更幸福嗎?以身作則,好好教養孫輩,讓他們成為世界上有用的人,不也是心存善念嗎?
「回應」吳O華:「孩子的教養是父母的責任,無耐在我們小時候成長的背景下,容不得我們絲毫的怠墮,為了生活打拼,處心積慮的要為家中大小,留活路,過好生活,這是我們成長的宿命,也是那年代大多數家庭的宿命,而你兩個兒子也很成材,自力更生,不危害社會,堂堂正正的做人,為父的你又復何求?你已是一位很棒的父親了,又何必再苛責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更何況時光能倒流重新來過嗎?放了自己吧。再說,孫子和兒子是不同的,孫子的父母是你兒子、媳婦,你能插手嗎?置兒子、媳婦於何地?我了解你的一片善念,但千萬不要用錯地方;好比有些人,將自己錯失,無法完成的作為,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造成孩子的壓力,親子失和,釀成反效果。孫子的教養問題,由其父母來承擔,祖父母就盡力協助即可,順其自然,默默觀察吧!時非我予。這是小妹我的拙見。」我:「有見地,很好,說得有理,您讓人刮目相看。」(105年11月4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