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後繼有人 六十五、美國探親十二日行:三總耳鼻喉科醫師


吳家後繼有人
六十五、美國探親十二日行:三總耳鼻喉科醫師
作者:吳聰賢醫師
兒子先前也來訊息,說有一位耳鼻喉科醫師,因來美國開會,會暫借住一宿,還說,正好是耳鼻喉科醫師,可以幫小孫子看看右外耳道的毛病。十天前,媳婦緊張地來訊息,也傳送照片,說小孫子右耳有長東西,不知何毛病。我看了照片,離右外耳道口約一公分,在9點鐘位置,外耳道鼓出一塊半圓形的肉團,直徑約半公分大小,照片比視訊通訊還清晰,小孫子似乎不覺得痛,我回覆:「左邊有沒有?左邊沒有。看起來,不是發炎,不是息肉,不是乳頭瘤,也不是膽脂瘤。」小肉塊是啥東西?我也蠻緊張的,千萬不要是大毛病,我內心遲疑著,應該不是乳骨所長出來的贅生骨。
媳婦說,要掛隔天的兒科門診,小孫子去美國後,曾去過的兒科診所。我問,為何不去掛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她說,必須診所醫師轉診,才能掛醫院的門診。說的對,美國不像台灣,轉診制度實施得很徹底。我告訴媳婦:「只好等兒科看診後再說了,原則上,不動刀,除非越長越大。」小孩麻醉有其危險,當然盡可能不動刀。沒想到,天外飛來這個福氣,竟然有耳鼻喉科醫師,可以親自到家裡來看診,除了表示歡迎外,還要高禮數接待。
兒子身旁,就坐了一位陌生年輕人,年齡與兒子相仿,經兒子介紹,就是那位耳鼻喉科醫師,我90度鞠躬致意,「劉醫師您好!」這位劉醫師,陽明畢業,三總的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有五天的時間,來美國開會。他認識中研院某位研究員,正好是兒子博士班老師,閒聊中提到將到美國開會,老師就建議他,可以找兒子幫忙和借住,兒子看在老師面子,當然義無反顧,竭誠歡迎。有此良機,豈能錯過?當然要請劉醫師幫小孫子看診。
舊金山機場蠻大的,可惜的,狠輸給桃園機場,它沒有桃園機場的捷運,捷運就在機場內,交通只能靠汽車,至於機場火車,可能還需要接駁吧?偌大的機場,也是偌大的停車場,停車場記得是八層樓高,兒子汽車停在五樓,但出口不在一樓,而是下到三樓,可見交通蠻複雜的,一樓、二樓和三樓,都通往不同的高速公路。兒子比他老爸能幹,膽子也比老爸大,這種交通路況,會讓我嚇破膽,怎麼進來,卻不知道怎麼出去,我縱然打死,也不敢開車進來。我有自知之明,美國不是我的家,我這種沒膽的料子,絕不敢住進美國來。
兒子來美國不到十天,新買的車子,粉白色的,我不知名的廠商牌子,因花三萬美金買的,沒見到以前,以為多大台,多豪華,多高貴,結果呢?僅是不見經傳的,七人座的一般小型休旅車,沒有半絲特殊感。當我坐進去時,因塞著嬰兒座椅的關係,顯得車身一點也不寬敞。難怪兒子要說,美國物價高,是台灣的三倍。每年的稅金,還有各類保險,以及油錢,兒子要擁有此輛車,保證要花巨資,只得自己省著花。
從舊金山機場,兒子開車南下,沿途走高速公路,車來車往,大型貨車和小型轎車,路上交通蠻繁忙的。從舊金山到帕羅阿圖市,兒子住處,距離21.6英里,相當於34.6公里,開車約須25-30分鐘。路上沒塞車,據說高速公路常塞車,約半個小時,兒子下交流道後,轉了幾個彎,終於回到社區的住家。社區住家屬於人車分道,車子直接停進停車位,然後上樓進屋。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兒子家門,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兒子,你辛苦了!」
進屋來,三總的劉醫師沒坐定,馬上檢查小孫子耳道毛病。見到陌生人,兩歲多的小孫子是驚慌的,在內人擁抱下,兒子和劉醫師七手八腳固定下,總算能幫小孫子看診。兒子有買整盒外耳道鏡,方便劉醫師檢查。看診過程中,內人提到小孫子左耳,有耳前瘻管,還說兒子也有,只是不同邊。劉醫師邊說:「耳前瘻管是顯性遺傳性疾病,在耳鼻喉科還不少見,父親有,孩子也可能會有,除非瘻管發炎或化膿,一般不會有大問題,可以不去理會它。」
數分鐘檢查後,劉醫師說出診察結果,「右外耳道的腫塊,沒有發炎,也似乎不會痛,原因不是很肯定,不過,有可能也是耳前瘻管的一種,少見的迷路耳前瘻管,有瘻管,但沒有開口。也是一樣,除非有發炎化膿,否則不用去理會。再觀察吧。」我很驚訝,怎會是耳前瘻管?與常見的部位差很多,是嗎?人家可是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呢,應該不會錯的,至少不會是其他大毛病,也不是必須馬上處理的毛病,讓我較為心安。
我疑惑地問:「沒有開口的耳前瘻管,是否比較不會發炎化膿?」我總認為細菌從開口跑進去,才是瘻管發炎化膿的主因,沒想到劉醫師卻說:「反而相反,沒有開口的瘻管反容易發炎,因髒的瘻管分泌物,沒有開口可排出。」傷腦筋,希望小孫子平安,不發炎,不化膿,永遠不要遭受動刀之苦。年來的觀察,我發現小孫子比一般小孩膽小,容易受驚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