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一O九)春暖花開吃得飽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O九)春暖花開吃得飽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上文鋪出後,民以食為天,民生物價漲跌,引來不少回響,我感激不盡,笑納了,多謝了,腦汁枯竭時刻,惰性累積當下,讓我有話題,可以繼續掰演下去,打發老年時光,躲避老年癡呆,不亦樂乎,也不亦快哉。說句抱歉的話,我重新編排,不依照回響時間順序,有的昨晚即刻回應,有的今早才回應,總之,我照單全收了,後續,若有遺漏之處,尚祺見諒,我都全放在心上。當然,為了個人隱私,這些親朋好友們,我絕不指名道姓,甚至故意性別錯換,老少年紀顛倒,同時,也絕不給任何人反面的臆測,只有正面和善良的,社會需要向上的力道,不需要紛爭的對立,不是嗎?我不想對政治立場表態,因必然引起紛爭,但近日,台灣政界正引爆立委大罷免潮,天翻地覆的,是否浪費社會資源?是否吃飽沒事幹?可憐的天寒地凍,你說呢?第一位好友,有醫事人員背景,他說:「一般米價,一公斤約50-60元左右,已經好幾年,對照疫情期間,至今民生物價波動,算是沒什麼漲了。」好一個大男人煮夫,跟我一樣,甚至超越我,有關心民生物價,超商買袋裝米,不單看標價,還看重量,進而換算每公斤價錢,勿忘世上苦人多,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我都要甘拜下風了,但願米價永遠不漲,讓弱勢族群者,永遠吃得飽。我不禁聯想到,今年初,1月7日,上午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7.1級大地震,據自由維基百科說,至少126人死亡、350人受傷,至少2萬7248户房屋受損、3612户房屋倒塌,台灣7、8度寒流來襲,就說成天寒地凍的,至於西藏零下7、8度的氣溫,要怎麼形容呢?但願活著的災民,天下苦人多,能吃得飽,穿得暖,重建家園,迎向溫暖春天的到臨。
第二位好友,我研究所學長,某縣市衛生局退休首長,他說:「謝謝分享。一包3公斤的米,可以煮幾餐?可以幾人份吃?盼聞其詳。謝謝。」民胞物與,很關心民生問題,也是未來的家庭煮夫。買大同電鍋,會附贈一塑膠杯,平時,每次煮飯時,因老伴食量較小,怕胖,也怕血糖過高,會交待只要1杯米,我食量較大,不怕胖,又不怕糖尿病,我需要2杯米,總共是3杯米,老頭子喜歡吃軟飯,我會煮稀一點,接近稀飯程度,可勉強讓我倆吃兩餐。人老了,牙齒也逐漸退化了,很多顆牙齒,都有過度磨損情形,尤其牙齒咬合面,幾年前,想找牙科修補,自己拿鏡子端詳,發現大半牙齒的琺瑯質,都已磨損見光了,再怎樣也修補不完,也修補不全,也就算了。剛才,我拿小磅秤,仔細測量過,1杯米重量是250公克,3公斤等於3000公克,3000公克除以250公克,正好是12杯米,以我家兩個老頭子來算,如果不吃其他的麵食,不吃其他的外食,完全吃米飯的話,一包3公斤的米,只夠兩人吃4天或8餐,上述說明,應該很清楚了吧。早年,我唸初中、高中時,正值發育期,一頓飯要吃上4、5碗,甚至5、6碗,可想而知,當年父母養育孩子,是多麼不容易,錢哪裡來?3公斤米175元,只夠我夫妻倆人吃8頓飯,平均一頓飯11元左右,佐菜不算,還要花時間煮飯,還要用電,貴嗎?去路旁自助餐吃飯,再如何節省,少說也要70、80元的,若想吃點魚肉,都是百元以上;如果,去住家附近超商買個便當,照樣不便宜,至少80、90元的,大半是上百元的,且量少,又吃不飽。以上分析下來,弱勢族群家庭,若有3、4個家人,甚至5、6個家人,吃得起外食嗎?只好買米回家煮了!所以,我很在乎米價,台灣經濟如此發達,外匯存底世界排名第六,有如已開發國家,能讓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三餐吃不飽嗎?否則,台灣底層社會就要轉型。
第三位好友,我某衛生所的退休防疫夥伴,她說:「科長蠻節儉的,這是一種美德,時常想起父母親的教誨,錢要花在刀口上,不可亂花錢,我也是很節儉,家裡只有我和老公兩人,他也不吃外食,所以每天要開伙,我晚上就要做功課,開明天的菜單,方便到市場採買新鮮食材。」很對味的感覺,有如同一國的,都是節儉一族的,把錢花在刀口上,該花則花,該省則省,不為了評比,不為了攀比,更不為了展現,而去花錢,但是,我更加欽佩的,她不僅是賢妻良母的典範,還是需要每晚開菜單的偉大廚師呢!我可不敢奢望,不敢奢求,老伴問我想吃什麼?我都回答:「都可以!凡是您煮的,都是好吃的,也都是喜歡吃的。」老伴怕肥肉,視肥肉為畏途,我則太喜歡吃肥肉了,尤其含著豬皮,且能甩動的的肥肉,所以,我唯一常要求的,請多煮肥肉給我吃,除此之外,老伴煮什麼,我就吃什麼,不忌口,不挑剔,不挑嘴,家庭煮婦要受尊敬的。第四位好友,我前疾管科同事,還挺年輕的,現仍在職中,離退休還早呢,他說:「不吃早餐的百歲人瑞,我等著。」太好了,我要成為不吃早餐的百歲人瑞,總要有人當見證,我就拜託他了,新年新祝福,他也要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地,活成百歲人瑞,至少也要活成90歲耆壽,才能成為我的見證。第五位好友,我公職期間的中央防疫長官,他說:「傳統在代代相傳間,創新和流失,其中,實物配給也成為歷史。」說到實物配給,我還有些模糊的記憶,卻很深沉的腦海記憶,在童年時代,我曾隨著阿母,拉著阿母的裙角,去住家附近,領取實物配給,我記得,除了米以外,還有鹽、糖和食用油,那年代可久遠了。他接著回應:「記憶有時像DNA複製,會有流失,也會有突變,是好是壞?端看與時俱進,或是曇花一現。」確實,記憶不僅會流失或突變,還會導致失真,然而,這些記憶早已烙印在腦海裡,無法磨滅,無法刪除,更無法delete,只好接受了,唯一追求的是,要讓樂觀的記憶,如春暖花開般,開滿和煦的大地,開滿溫暖的人間,包括上等社會,更包括低等社會,家家戶戶,花香滿門,幸福滿盈。(114年1月27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