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九十五、新北市大棟山縱走鶯歌石山


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九十新北市大棟山縱走鶯歌石山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8428日,週日,彰化縣鳳凰大地協會第九次活動,據協會安排的行程,等於樹林區縱走龜山區、鶯歌區,包括南寮福德宮、大同山(標高237米)、青德宮、青德嶺(269米)、大青坑崙、秋壇山石碑、大棟山(405米)、五路財神廟、北基古道叉路、石觀音、福安宮、石灰坑山(375米)、百年大榕樹、鶯歌石、北鶯公園等。
上述行程,洋洋灑灑,一大串,卻僅是郊山步道,海拔都不高,兩、三百而已,與咱們八卦山相仿,高貴不到那兒,若再年輕個十年,這種行程豈放在眼裡?不費吹灰之力嘛!雖說大棟山名列小百岳之一,雖說全程僅14.5公里,約需250分鐘,然而,時不我予,髮蒼、齒搖,胸口喘、步履慢,想到縱走就是心裡害怕,怕走到一半,堅持不下去了,無回頭路可走,可要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呢。可是,協會只安排甲線行程,沒另規劃乙線,該怎麼辦?只能硬幹,跟它拼了嗎?
協會精神領袖,終生的顧問和嚮導,曾說全省大棟山有五座,我與內人走過兩座吧,雖沒這座出名,但肯定險峻遠勝於它,尤其是東勢雪山林道上,大棟派出所旁的大棟山,雲煙飄渺中,突顯仙境般的虛無和夢幻。十幾年前,我與內人,倆人獨自騎著機車,遠征了谷關七雄,踏遍山頂,撫摸三角點。七雄的老大,八仙山,還標高2366米呢。當然,鄰近的橫嶺山、大棟山,豈會放過?不僅如此,連苗栗南庄的加里山、哈堪尼山,也把它們踩在腳下,特別是加里山,苗栗第一高峰,海拔2222米,號稱台灣富士山,也是探囊取物。
好漢不提當年勇,懷著忐忑的心,我與內人能堅持不懈,走完縱走嗎?來到西湖休息站,行程說明會上,幹部和精神領袖,宣布了好消息,除了原先的甲線,再規劃了乙線。乙線是大同山來回,再由遊覽車接駁,載往終點站,遊覽車停靠點,也是回程時上車地點,然後依個人喜好,自由行動,逛鶯歌陶瓷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或鶯歌石步道等,保證能於下午三點五十分,全體山友準時上車回程。感謝協會體恤,給老弱婦孺、殘兵老將,另一條可走的道路。
我不知自己是殘兵,還是老將?應該都是吧!但肯定是老弱,老者,將屆七旬;弱者,有心悸毛病也。我曾有兩、三次,登山時,心律不整發作,胸口蹦蹦亂跳,氣喘、胸悶、頭暈,嚇得要命,怕成了山友們的負擔。心悸毛病已有十餘年,可能跟基因有關吧,兄長也有此問題,但後來死因與心悸無關。民國95年,我在台北榮總住院,接受心導管電氣燒灼術,可惜,手術失敗,開刀隔日又復發了。此後,雖長期吃藥,仍不時心律不整發作。山友要笑說:「奇怪!醫生也會生病啊!」開玩笑,醫生也是父母所生,也是吃五穀雜糧,豈能不生病?
上午八點三十分,共七輛遊覽車,停靠樹林區大安路312巷口,不分甲線或乙線,全體山友俱下車。在市區,遊覽車不能停靠太久,看山友一窩蜂擠下車,整軍備武,揹起背包,拿起登山杖,有如千軍萬馬,還蠻壯觀的。
第一站是南寮福德宮,從「福德」兩字,明顯是土地公廟。山友爭先恐後,蜂擁而上,誰也不服誰的氣勢,有如萬馬奔騰,特別是甲線的山友,氣勢如虹,趕著衝鋒陷陣。我與內人,確認走乙線,當然好整以暇,隨著眾人,緩步前行。
說「緩步」,半點也不誇張,從巷口到福德宮,只有幾百米,一公里都不到,因坡度甚陡,尤其道路轉彎處,坡度可達60-70度,平均至少有40度上下。我走得很辛苦,氣喘吁吁,全身開始冒汗了。有山友自我解嘲,「走得好喘,可能很久沒爬山了!」另有山友回應,「喘是應該的,只有死人才不會喘。」我自己也很喘,氣喘如牛,仍默數著數兒,「一、二、三、四…,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努力硬撐著,此刻,額頭已滲出大量汗水。
我看到一位當地的老婆婆,滿頭白髮,近七旬老嫗,由兒子、媳婦陪同,後面還有兩名孫子作伴,艱辛地往前走,每走十步,就要休息一步。看來,土地公太神了,為了祭拜土地公,不僅得到心靈平安,也得到了身體健康,一舉兩得呢。說人家是老嫗,我自己可也是七旬老翁呢,五十步笑百步。
我汗流浹背,滿頭大汗,揮汗如雨,最後一段路程是階梯,終於來到福德宮了。踏上廟埕,我不禁驚呼,「夭壽喔!這裡可是全台灣最大間的土地公廟!」廟宇建築富麗堂皇外,廟前廣場挺大的,至少有四座籃球場大,不!應該有六座大,可以當曬穀場,至少可容納六甲地所收的穀子。不過,廟埕空間沒浪費,似乎有元極舞社團進駐,定時舉辦活動呢。
有廟必有廁所,且肯定是免費的,眾山友上完廁所後,繼續上路。穿過福德宮,來到後方的大同山登山口,因登山階梯狹窄,兩人難併行,以致人山人海的山友,堵在登山口前,寸步難行。看那登山木牌指標,往櫻花林380米,往大同山450米,所指的方向,都是沿著產業道路往上行,而不是走登山口的階梯。
路途很近,僅幾分鐘的路程嘛,另產業道路好走,也可以順便看櫻花林,於是,我與內人跟隨一票人,往產業道路走,不走登山口階梯,省去等候時間。有協會幹部帶隊,心裡較放心,不怕誤了接駁車的時間,已訂了上午十點,會有遊覽車在巷口,接送乙線山友去鶯歌的停車場。我放心,但協會幹部不放心,沿路問了一些人,路人甲,說「四十分鐘」可到;路人乙,則說「三十分鐘」可到;另有路人丙卻說「二十分鐘」可到。
所謂「380米」、「450米」,都是騙人的,我們已走過兩公里,連個影子也沒看到。所謂「四十分鐘」、「三十分鐘」、「二十分鐘」,也都是騙人的,都已走了三十餘分鐘了,還看不到前景,連一朵櫻花也沒看到,更別說一座山了。
怕錯過十點的接駁車,上午九點半過後,幹部帶領下,全體往回走,退回福德宮,再重回大安路巷口,此時,已有兩輛遊覽車在等候,全體上車後,準十點開車走人。兩輛遊覽車都滿載,我們這輛遊覽車走道,還擠滿山友,少說二十人,據說,另一輛遊覽車擠更多人。我估算下來,有三輛車的人走乙線,七輛減三輛,表示有四輛車的人走甲線。
在回巷口的路上,雖然全身濕透了,也很累,我內心卻有些鬱卒,好遺憾,不僅沒跟上甲線,也沒走上乙線,大同山怎麼個大同法?都沒看到,更別說摸到三角點了。失望間,在福德宮,遇上新北登山協會,多次來贊助幫忙的女嚮導,內心說不出的高興,「太棒了,有專業的當地嚮導來帶隊了,不再是無頭蒼蠅了!」
在接駁車上,這位女嚮導說,「去鶯歌石的,在半路先下車,我來帶隊,也會帶你們去碧龍宮;不去鶯歌石的,想去鶯歌陶瓷老街或陶瓷博物館的,中途不要下車,直接搭到停車場再下車。」我內心挺興奮的,也挺踏實的,總算有著落了,雖然乙線前半段失之交臂,後半段總能完成心願了。登山必然要有登山的味道,顧健康來著,總該勞累筋骨,鍛鍊心肺功能,若是來旅遊的,豈能說得出口?
上午十點半左右,來到鶯歌,路邊停車,大部分的人都下車,極少例外,跟著女嚮導走,探訪鶯歌石去。女嚮導告訴山友,不用擔心脫隊,因遊覽車停車處,離下車處不遠,往回走,右手邊,過平交道,遠遠地就能看到遊覽車了。來到鶯歌石步道入口,老天不賞臉,下起毛毛雨來,後來雨勢變大,我不得不穿起斗篷式雨衣,卻引來某山友驚叫,「哇!是科學小飛俠!」我已有幾次這樣的經驗,會這樣說,表示他已是上了年紀的山友了。好家在,老天憐憫,約二十分鐘,雨停了,留下陰涼的天空,登山的好氣候。
步道入口約500米處,左邊叉路,拾階而上,十餘分鐘就可看到鶯歌石,約三層樓高,巍峨挺立,有些驚險,有山友說:「地震來就危險了,可能崩塌滾落。」感謝老天,幾百年來,鶯歌石仍屹立不搖。應該是好久好久以前,鶯歌石被鑿了兩個洞,一米見方,變成了兩個神龕,各安上兩座神像,上頭的應該是關帝聖君,下頭的顯然是土地公。兩尊神明,鎮懾鶯歌石,千年不搖,萬年不動,也保佑山友旅途平安,登山健康愉快。
沿著階梯,再往上約50米,來到鶯歌石觀景平台,視野蠻開闊的,居高臨下,鶯歌市區盡收眼底,好像自己化身老鷹,正飛翔天空,俯瞰大地呢。早期移民至此的先人,遠望鶯歌石有如老鷹,故取名「鷹哥石」,亦有謂「鸚哥石」,因鷹、鸚、鶯同音,哥、歌同音,後來,逐漸演變成「鶯歌石」,把鳥的名字「鸚哥」,轉變成鳥的聲音「鶯歌」,因為鸚鵡聲音婉轉好聽吧。
此鶯歌石位於鶯歌的北邊山丘,成了鶯歌的地標,山腳下平原就命名為鶯歌石庒頭。清光緒年間,此地就命名鶯歌石庒;日據時代,民國9年,將鶯歌石庒改名為鶯歌庒;日據時代,民國29年,將鶯歌庒升格為鶯歌街;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改稱鶯歌鎮(當時含括樹林地區);民國35年,鶯歌鎮分治,劃分成鶯歌鎮和樹林鎮,不互相隸屬。
往鶯歌石的階梯蠻陡的,讓人心生畏懼,某山友很有心,一步一腳印,一邊走,一邊數了階梯數,從鶯歌石下來時,他鼓勵其他躊躇的山友,「放心啦!不是來回四十分鐘,而是二十分鐘,總共才246階梯,視野極佳,風景漂亮,不上去可惜啊!」協會就是多著這樣熱心的山友,好像兄弟姐妹般,彼此互相鼓舞著。不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而是「兄弟登山,彼此鼓勵」。
回到交叉點,女嚮導告訴山友,往前繼續走,走去碧龍宮,中午就在那裡午餐和休息。看沿路的指標,此刻所走的步道,名叫鶯歌步道,也叫孫龍步道,為何叫「孫龍」?人名嗎?神明名字嗎?我不知道。鶯歌步道全程兩公里,原本是運煤的輕便台車道路,起點是山腳下的宏德宮,終點是碧龍宮,鎮公所時代,以鶯歌步道為中軸,另規劃了十八條步道,方便鎮民健走。女嚮導曾說,山腳下的宏德宮,是很大的一間廟宇,回程時,先在此會合,上廁所和休息,然後,她再帶隊,一起回去停車場。有新北登山協會的女嚮導,義務相挺,真是美妙的一天。
整條鶯歌步道平坦好走,比親山步道,更像親子步道,沿路有仿木或仿竹的水泥欄杆,方便手掌使力,扶著欄杆走去。因林木扶疏,幾乎全程都在林蔭下走動。途中,較特殊的是二坑隧道,原本是運媒隧道,如今,古色古香的隧道入口,和一小段隧道,散發著先人古早風味,讓我不禁興起思古幽情。有天,才有地;有先人,才有今人,我們能不更加努力,維護先人留下的家園?
跟大同山一樣,又是騙很大,很傷腦筋,傷人感情。來到鶯歌步道末端,沿路看到三個指標,都指示離碧龍宮450米,走過450米,又是一個450米,等熬過了,又是另一個450米,怎會這樣?有完沒完?真讓人氣餒。直到,碧龍宮遠遠在望了,眾山友反而遲疑了,要不要前去?會不會又是騙很大?最後,在女嚮導鼓吹下,「視野非常遼闊,不去可惜啊!再加把勁啦!」眾人無奈地繼續往下走去。
有某山友自我解嘲,自言自語,「標示沒錯啊!第一個450米,是離步道終點還有450米;第二個450米,是離碧龍宮步道還有450米;第三個450米,是離碧龍宮參拜登山口還有450米啦。」天啊!這位山友IQ挺高的,轉折得多好,解釋得多完美,更顯示他的EQ比天高,比海深,神人啊!我不禁要五體投地,膜拜起他來了。
來到碧龍宮,依女嚮導指示,搭電梯上宮廟,電梯停在地下室五樓B5,往上來到一樓正廳,才見識到非常廣大的廟埕,比南寮福德宮還巨大一倍以上,嚇死人了。原來,整個宮廟是五樓建築,頂樓再加蓋成宮廟。廟埕遼闊,代表整棟建築佔地遼闊。我這輩子第一次碰到有電梯的宮廟,又驚又喜,財力太雄厚了!不過,整座宮廟都是信眾捐獻的,廟埕周邊近百欄杆,每根柱子都刻上信眾名字。電梯的維護費用,則是鶯歌農會認養贊助的。捐錢買庇佑,豈非應該的?
碧龍宮又名龜公廟,為何如此稱呼?讓人搞不懂,自古,龜公和老駂是一體兩面,只是男女之別,男是龜公,女是老鴇,名稱不是很好聽喔。不過,真的有信眾,拿著兩隻麵龜,搭電梯來到大殿祭拜;同時,廟埕正前方,有一隻用Led線燈,彎彎曲曲,折成的特大烏龜。我不知主祭何神明,但近日剛舉辦祭典活動,好像拜的是八卦仙師。
如女嚮導說的,碧龍宮幾乎是山頭的最高點,以致視野開闊,接近180度的視野,比鶯歌石觀景平台更勝一籌,我與內人不禁大呼,「太棒了!風景太美了!好家在有爬上來,否則要遺憾死了!」我倆捨不得離開,時間是中午十二點剛過,於是坐在廟埕木頭長板凳,邊吃午餐,邊享受清風撲面的涼快,也邊享受天地無邊無際的虛無。
從碧龍宮往回走,來到宏德宮,也是挺大間的廟宇,廟埕規劃成小型車停車場,已停了二十餘輛轎車,可看出其佔地多麼寬廣了。宮門搭著鷹架,似乎有些整修工程在進行。宏德宮,又名孫臏廟,有一位山友衝著我說:「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寫的。」我一時糊塗了,孫子是孫子,孫臏是孫臏,兩人不是同一人,孫子兵法怎會扯上孫臏呢?不過,宏德宮龍門和虎門,兩邊入口的門楣提字,分別是「兵法之源」和「兵法祖師」,好像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寫的。
我整個人矇了,趕快拿手機搜尋,查了網路維基自由百科資料等,始知真有其事。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出土的漢初抄本,墓裡同時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本,孫臏也是兵法大師呢。不過,孫子和孫臏是不同年代的人,不該說孫子兵法是孫臏寫的。也有人如此稱呼,孫子寫的是吳孫子兵法;孫臏寫的是齊孫子兵法,以致有此誤導吧。
孫子,名叫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的齊國人,後來投靠吳國,孫子兵法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闔閭的見面禮,全書共十三篇。後來,孫武再加著作,篇數有增加,全書名叫孫子,又名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臏,戰國初期的齊國人,他與龐涓都是鬼谷子的門徒,龐涓投效魏國,因瑜亮情結,龐涓陷害孫臏成疾,孫臏後來逃往齊國,成了齊國軍師,兩次率軍大敗魏國,最後一次,萬箭穿心,射殺龐涓,完成報仇。成語的「圍魏救趙」,就是孫臏的計謀。傳說,孫臏是孫武的孫子,不知真否?
總結這位山友的說法,一半是對的,一半是錯的。感謝這位山友,他的一句話,讓我長見識了,原來孫臏也是兵法大師,他更寫了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兵法,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我孤陋寡聞,我賺到了,感恩啦!但是,孫臏兵法絕非孫子兵法,或許,孫臏兵法參考了,甚至節錄了部分孫子兵法,這是必然的可能性,應該無庸置疑吧。後人會站在前人肩膀上,看得更遠,看得更高。
在女嚮導帶領下,眾山友來到遊覽車停車場,今天的路程結束了嗎?沒有!她提議大家走一趟陶瓷博物館,還親自帶隊前往。路程說遠不遠,卻也說近不近,往返三、四公里跑不掉,雖然,我滿65歲不用門票,內人則需80元門票,時間也不允許,我倆沒進去,僅坐在外頭喘息,感受藝術氛圍,但是,陶瓷博物館門前的行人天橋,可是全台灣最長的,蜿蜒一圈,也是最有造型的,有如曲折的碗盤,可讓我倆大開眼界了,真感謝女嚮導的安排,我倆賺到了。
回程,經過北鶯公園,佔地蠻大的,沒看到多少樹木,卻綠草如茵,綠油油一片,加上大型碗盤雕塑,排列其中,很有創意,很有美感。回程,也經過美術館工地、三鶯捷運工地,正加緊地趕工,不禁讚嘆台灣是年輕的,它勇往直前,往美好的未來努力邁進,難怪整個台灣是宜居的城市,也是宜居的寶島。
估算今天的行程,雖然沒有協會規劃的14.5公里,我與內人,卻也至少走上10公里以上;雖然汗流浹背,全身濕透,幾乎要累跨了,內心卻是樂透了,完成登山的使命,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最後,要感謝精神領袖和協會,甲線以外,另規劃了乙線;也要感謝協會,聘請新北登山協會嚮導的贊助,讓今天的活動美好又圓滿,眾山友享受了健康快樂的一天,感恩啦。(10851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