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一七O)藥用植物扛板歸
作者:吳聰賢醫師
「扛板歸」,是一種雜草,在我田裡,雖不若白花鬼針草(又名大花咸豐草)那般猖獗,那般滿地開花,那般遍地都是,卻也偶而會出現,由於具有倒鉤的刺,會刺傷皮膚,我深受其害,想清除它,挺麻煩的,令人畏懼,讓人退卻,但不清除又不行,因為會蔓生一大堆。不過,扛板歸跟白花鬼針草一樣,都是知名的中草藥,據說可以治療蛇毒。但以醫師的立場,我必須嚴重警告,被毒蛇咬傷,仍須送大醫院急診室,尤其是醫學中心,他們與疾管署簽有合約,備有毒蛇血清可救命。
要清除扛板歸,必須穿長袖的,且戴手套,否則皮膚會被刺傷,嚴重者,甚至滲血和流血。其實,我田裡還另有兩種雜草,都是蔓生的,一種雜草,照樣有尖銳的刺,比扛板歸還恐怖,傷害更嚴重,我必須戴雙重手套,外加一件大外套,我才敢靠近它;另一種雜草,不長刺,但莖藤和葉柄,佈滿砂紙般細小的顆粒,劃過皮膚後,皮膚會起紅腫疼痛,痛上2、3天。這兩種雜草,我都不知其名。說真的,想從事農作,豈是簡單之事?
扛板歸,意思是說,被蛇咬毒發後,遺體放木板上,欲抬出門埋葬,卻被此草藥救活了,導致抬屍體的木板用不上了。扛板歸,怎麼發音?似乎是國語,又似乎是閩南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扛」作如下解釋,有兩種讀音:第一種讀音ㄍㄤ,動詞,用兩手舉起重物;第二種讀音ㄎㄤˊ,動詞,以肩荷物,如扛行李、扛鋤頭、扛棺材等,所以,用國語來唸是「ㄎㄤˊ板歸」才正確。若用閩南語來唸,「ㄍㄥ板歸」才是正確的。但是,有人以訛傳訛,例如自由維基百科,就把扛板歸,正名為槓板歸,以語意來說,這是錯誤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槓」作如下解釋:槓ㄍㄤˋ,名詞,如木槓、鐵槓、單槓、雙槓、高低槓等;動詞,把不通的句子槓掉、兩人槓上了、雙方正抬槓等,很明顯地,扛和槓兩字,意思完全不同,須網路搜尋,以求正解。
據自由維基百科說,扛板歸為蓼科蓼屬植物,有倒鉤的刺,葉片成三角形,俗名很多,還有一大串,包括:老虎刺、蛇不過、蛇倒退、貫葉蓼等等,原產於中國大陸、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台灣等,具有化瘀補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動物實驗顯示對腫瘤有抑制作用,可治食道、胃、腸、肝、前列腺等部位癌症。網路搜尋結果,另有人說,扛板歸的嫩莖葉可以醃漬食用;成熟的果實多汁可生食,宜採摘藍黑色的,味道甘甜帶點酸味。亦說,根莖有止瀉作用;全草搗汁敷治毒蛇傷、蜜蜂螫傷,有止痛解熱作用;汁液可以洗痔瘡,解熱消炎等。此外,還有一大堆功效,有如神丹妙藥,看看就好,豈能盡信?
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林育安說,扛板歸全株長有倒刺,打赤腳的農民若不小心踩到,往往傷痕累累,因此被視為田園惡草,但也正因其密布倒刺的特性,若做為圍籬植物,可以阻止鼠類、蛇類闖入。還說,許多研究指出,扛板歸含有豐富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層、正丁醇層具清除自由基的效果,若能借助生物科技,依政府規範的安全標準,將這些成分萃取出來,製成化妝品、保養品,將是一大商機。說到做成圍籬,可以防鼠類和蛇類,我可有興趣了,我目前已規劃好了,田地後方,緊鄰灌溉溝渠處,我種了一片玉米田,等玉米收成後,我預計整地後,緊接著種植蕃薯,蕃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鼠,老鼠會挖洞,把地瓜啃食光光,顆粒不存,全無收成。
114年4月25日,週五,想到老伴快要從美國回來,希望盡快除草,趕快把田地弄乾淨些,好讓老伴享受田園之樂,而非荒蕪一片,所以,早上6點半不到,我就趕去田裡工作,比平常早了1個小時,預計除草3個小時,早上9點半回家,接著,再幫老伴處理一件重要的事情。沒想到,氣象署天氣預報,還真挺準的,我出門時,晴空萬里,但8點半過後,天空瞬間烏雲密布,開始下起雨來,我打賭著雨勢會變小,遲遲不肯離去,結果呢?雨越下越大,達到傾盆大雨,甚至滂沱大雨,沒有帶雨具的我,待不住了,只好打道回府了。騎機車回家的那3、5分鐘,我全身被雨淋濕,成了落湯雞,不僅衣服和褲子濕了,有如水裡撈起來般,連短筒雨靴,也都灌滿了水。
上天有好生之德,造物主有悲憫萬物之心,你想想就好,不要太認真,真實的情況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天不從人願,老天會欺侮人,我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大雨沖了回來,不就如是?我脫掉濕透的衣褲,沖完冷水澡,也洗淨摻雜雨水和泥水的衣褲襪子,結果呢?天放晴了,雨水停了,簡直在跟我作對嘛!不僅如此,更氣人的,到正午時分,甚且陽光普照呢?算了!不去跟老天爺計較了!雖然沒有依照我原先規劃的,我提前了一個小時回來,但是,我並沒有損失,接下來,趁沒有下雨時刻,我正好趕著去辦理老伴一件重要的事情。
啥重要事情?其實也不是多大的重要事情,只不過是老伴那輛機車,機油號誌燈,在一個多月前,已從綠色轉成紅色,必須要換新機油了。我有自己的機車,老伴也有自己的機車,老伴去美國3個月,這3個月,我每隔一天,輪替騎她的機車,免得機車電池久沒發動,斷了電,成了死水電池。我曾有一次,犯賤也犯傻,不聽老伴言,不當一回事,老伴去美國期間,我都沒騎老伴的機車,等老伴3個月後回來,機車已無法發動了,機車行老闆有給電池充電,但騎沒幾天,又沒電了,最後只好換新電池。我跟老天爺一樣「九怪」,遇到失敗挫折,才會改進。因輪替騎老伴的機車,始發現她的機油要換了。換機油很簡單,輕而易舉,不用自己動手,也從來沒有人自己動手,騎去機車行,花個200元就完事了。老伴很快就要回來了,老公貼心的服務,我要幫她準備妥當,方便她回來好騎車。
不單換機油,老伴那輛機車,車前燈也出問題,當機車啟動時,車前燈不會亮,我測試結果,發現很奇怪,是近燈不亮,但遠燈卻正常。車前燈非常重要,尤其是夜間騎車,沒有燈光警示,騎機車非常危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伴的安危,就是我的安危,車前燈必得修理。機車行老闆檢查一下說,燈泡燒壞了,必須重換一個新燈泡,結果花了280元後,車前燈恢復正常了,近燈會亮,遠燈也會亮了。我是好奇寶寶,我很注意觀察,車前燈就只有一個燈泡,為何近燈不會亮,但遠燈則會亮,這是何原因?有哪位親朋好友能解我惑?(114年4月25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