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小西巷的往昔
(遠渡黑水溝的家族)
第一回:吳高泉州內安溪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我的曾祖父,吳勇,誕生於福建安溪偏遠鄉間。吳勇,家中長子,父,名諱吳高,我的高祖父;母,姓氏不詳,名諱招治,我的高祖母。此兩位先祖,長山人,不曾踏入台灣土地。
據個人猜測,吳高,為何名諱「高」?因出生於海拔較高的山區,後面將敘及。至於「招治」名諱?「招治」,閩南語音同「招弟」,足見高祖母那系,不僅家貧,且缺男丁,甚渴望男丁。貧困鄉間,男丁不只傳宗接代,更是生產力表徵,經濟來源。
高祖母,姓氏不詳,難理解,漢人禮教社會,父系為尊,重男輕女,母系僅留姓氏,名諱闕如,此為常見。但高祖母此系,卻相反,有名無姓,甚特異,其實,有先祖不願觸及的隱晦,何謂?因高祖母,幼家貧,身契簽,賣入大戶人家為婢女,長大後,嫁大戶人家長工為妻,此長工即我高祖父。
大戶人家心裡有鬼,哪來喜事辦?偷偷摸摸,隱隱密密,草率行事,避人耳目,不敢聲揚,深更半夜,連夜將人送出門,斷絕往來,亦信誓旦旦,不賜姓,禁用姓,以致高祖母缺姓氏。
喜事非喜事,怪異連連,高祖母此項隱晦,又延伸另一項隱晦。先祖不願觸及,我更難啟齒,何謂?高祖母嫁入吳家,懷胎九月不滿,即哇哇落地,生下我曾祖父吳勇,先祖啞巴吃黃蓮,有口難言,難免心中翻滾,也不禁懷疑,高祖母被欺暗室,珠胎暗結,被趕出大戶人家。吳勇非吳家骨肉?以此為諱言的禁忌。
若此為真,我豈成了吳家雜種?年代久遠,上古先人,滔滔時光,古之滴血相容,今之親子鑑定,無此需要,無此必要,我不以為忤,何須須庸人自擾!喝吳家的水,吃吳家的米,豈能謂非吳家子孫?縱然養子,也是子!我當然是吳家子孫。其實,我身上每份骨肉,跟鄭家也有扯不清的關係,此為後話,往後再述。
吳勇,長子,下有一弟、一妹,名諱不可考,弟妹是否有後人,亦不可考,除吳勇外,他們都是在地長山人,與台灣扯不上情。海峽隔兩岸,猿聲啼不住,思慕切不斷,淚水難遮掩,這是我心中的寫照,外人難體會。吳勇落腳台灣後,吳高又生了數個孩子,另有兩個孩子則與台灣扯上關係,這是後話。
如果,我是國民黨的黨國大老,如李登輝、李元簇、連戰、吳伯雄、郝伯村、蕭萬長、吳敦義、洪秀柱、朱立倫等,或親民黨宋楚瑜、新黨郁慕明,甚至是民進黨的陳水扁、蔡英文,海峽對岸的中國,早將我的祖宗18代全部翻出來,就不會不可考。
民國黨,徐欣瑩2015年3月13日 創立;時代力量黨,黃國昌2015年5月3日 創立,兩人祖宗18代也會被對岸掀出來吧?少去自己艱辛尋根苦。我想,我是否儘快退出國民黨,加入民國黨、時代力量黨,或自創黨派,讓對岸老中幫我尋根?當然,我必須無所不用其極,力拼黨主席,加上,最好能匍伏到對岸輸誠。
歌星蕭敬騰,從台灣紅到中國,吹起風潮,撐起一片天,粉絲無數,最近,電視媒體投入經費,共黨協助下,完成尋根影集拍攝,找到曾祖父等蕭家祖宗,蕭敬騰除了衣錦還鄉之喜悅外,更多的是孺慕之情,世代傳承之耀,其感動莫名,熱烈盈眶,世人所見。蕭敬騰除了掏腰包,整建蕭家公祠外,還長跪蕭家眾祖墳前,磕頭跪拜,久久不已,並捧了一把祖墳泥土回台,告慰台灣爺爺天上之靈。遺憾,我五音不全,拼死拼活也難回天,甭想對岸老共幫我尋根。
依習俗,據道統,長子應留在身邊,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怎會讓長子遠渡黑水溝?黑水溝惡名昭彰,遇上颱風,強風和驟雨,肯定葬身海底,屍骨無存。不要說ㄧ、二百年前沒有氣象報告,直到台灣光復後,收音機、電視始逐漸普遍,才有所謂「颱風警報」這詞。
高祖父吳高,怎捨得吳勇,年紀輕輕,離鄉背井,前途未卜,還冒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台灣,謀生討飯?似乎驗證先人的狐疑,吳勇,不是吳家親生骨肉,幾可確定。
安溪縣,轄於福建省泉州府。泉州可是全中國數一數二富饒地區,東南沿海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安溪則號稱中國茶都,以產茶聞名,鐵觀音更是名聲遠播,中外馳名,我先人豈須離鄉背井,玩命到台灣來?
沒錯,泉州就是了得。泉州,城北有泉山(亦名清源山),故名,簡稱泉,亦簡稱鯉,又名清源、溫陵;另因泉州港區,環城遍植刺桐樹,故又名莿桐城。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
泉州是中國著名僑鄉,南洋移民祖籍地,閩南文化發源地和發祥地,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蹟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美譽。近年,泉州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是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2013年,泉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文化部,評為東亞文化之都,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同時列名。
安溪縣,位處泉州府西北角,非沿海城鎮,泉州府的繁榮富裕何相干?安溪縣分內、外安溪,內安溪屬海拔較高的山地鄉鎮,外安溪則為海拔較低的平地鄉鎮。依中國今日行政區分,內安溪包括長坑鄉、劍斗鎮、藍天鄉、祥華鄉和感德鎮等,外安溪則包括鳳城鎮、湖頭鎮、官橋鎮、城廂鎮、龍門鎮、參內鄉等,我僅知曾祖父吳勇來自內安溪,至於哪個鄉?無可考,只能祈禱自己成為聖賢偉人,讓中國幫我尋根。
泉州的繁榮富庶,宋、元達高峰,但非一如往昔。清初,康熙年間,清政府面對鄭成功強大反清復明壓力,曾實行「禁海」,都海禁了,沒了貿易,沒了經濟活動,百姓如何營生?接著,實施「遷界」,強迫沿海居民內遷30-35里,每里約等於0.5公里 ,相當於彰化、台中等縣市,一半沿海城鎮須搬遷,包括大甲、清水、梧棲、沙鹿、龍井、大肚、烏日、伸港、線西、鹿港、福興、芳苑等。
若以縱線來說,等於彰化到台中的距離,也就是說,我彰化老家、內人娘家和我目前烏日住家,通通都要遷移。老百姓在滿清一聲令下,離鄉背井、流離失所,良田荒蕪,閭里空巷,生活頓失依靠,日子怎過?所以,當鄭成功趕走荷蘭,佔領台灣後,23年鄭氏政權下,據估計有20萬泉州沿海居民移居台灣。
康熙22年,1863年,明鄭政權鄭克塽降清後,台灣納入清朝版圖,「禁海」、「遷界」並非就此結束,康熙朝、雍正朝仍多次海禁。滿清末年,道光、咸豐和同治朝,西方列強倚靠船堅砲利,攻城掠地,割地、賠款和開港埠,從此泉州落沒了,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曾祖父吳勇,同治13年,1874年,不足13歲,在高祖父吳高,幹訐逼迫下,高祖母招治,哭泣不捨中,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走向茫茫人生。曾祖父為何遠離家鄉?如何遠渡黑水溝?下回分曉,敬請眾客倌期待,不聚不散。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