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魅力韓國六日遊
作者:吳聰賢醫師
二十八、南北韓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軍隊進駐北韓,美國軍隊進駐南韓,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界。聯合國本想用投票方式選出韓國政府,但蘇聯拒絕聯合國代表進入北韓。1948年,南韓選出李承晚為第一任總統,8月15日成立大韓民國;同年9月9日北韓共黨成立朝鮮人民共和國。北韓於1950年進攻南韓,南北韓間發生戰爭,簡稱韓戰,直到1953年7月雙方才停戰。
韓戰(Korean War)起因於北韓侵略南韓。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依據克里米亞和波茨坦會議決定,以北緯38度為界,以北由蘇聯接受日本投降,以南則由美國接收。1949年,美國駐軍撤離南韓時,北韓趁機南侵引爆韓戰。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早上10點半,北韓越過北緯38度線入侵。當年,北韓軍隊20大萬,南韓只有10萬,北韓從蘇聯取得較進步武器,雙方軍力懸殊,隔天,北韓軍隊即攻入漢城。星期一早上,砲聲逐漸逼近漢城,據說,李承晚大統領還在電台安撫人心,「我們有勇敢的軍人,大家不用擔心,上班去吧!」結果,李承晚比一般人早逃離漢城。
現今,比鄰漢江的漢城,共有27條聯外道路,當年只有2條;人們如潮湧般擠上橋往南方逃命,為阻斷北韓繼續進攻,南韓政府下令炸燬此兩道橋樑。因事出倉促,百姓在前狂奔,北韓軍隊在後掃射,駐守漢江鐵橋南端的阿兵哥,為了避免北韓長驅直入,不得不狠心炸橋,結果,造成橋面上3000名百姓重大死傷,平添漢江無數冤魂。
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s Truman)下令美軍支援南韓;不久,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16國組成聯軍支援南韓,任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為聯軍統帥。韓戰初期,聯軍抵擋不住北韓進攻,節節敗退,直退到釜山,接著就是朝鮮海峽,已無路可退。釜山位於南方,是韓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首都漢城,為第一大港口,有若台灣的高雄港。
1950年9月,麥克阿瑟提出大膽的計劃,要從朝鮮半島中路截斷北韓的補給。當年登陸地點有兩個考慮,一為東邊鄰日本海的元山,另一為西邊鄰黃海的仁川,元山港深、潮水高,船舶停靠方便,但需越過縱貫朝鮮半島的太白山脈;仁川港淺,如遇退潮,登陸更是困難。考慮結果,麥帥決定聯軍在仁川登陸。
命運之神眷顧,9 月15日登陸那天,時機掌握良好,剛好遇上漲潮,聯軍也沒遭遇多大抵抗,順利登陸仁川,開始往南進攻,在釜山的聯軍也往北反攻,北韓被夾在中間,死傷慘重,多人被俘虜。沒想到情勢完全逆轉,北韓全面潰退,兵敗如山倒,被聯軍直逼鴨綠江邊,幾可確定北韓將被殲滅。據說,麥帥與台灣的蔣中正講好,如果中共派兵援助北韓,麥帥將支援台灣經由鴨綠江打回大陸。
11月下旬,毛澤東在金日成要求,和蘇聯首肯下,將集結在東北的80餘萬軍隊,以「抗美援朝」志願軍名義,越過鴨綠江,投入戰場。中共前後計投入130萬大軍,比現在台灣的40萬,加上南韓的60-70萬大軍還多。中共武器不精良,但以人海戰術,一個山頭攻過另一個山頭,聯軍反而節節敗退,被迫後撤至38度線,雙方成拉鋸戰。蔣中正退守台灣後,留在大陸的國民黨軍隊,在此次韓戰中,成了剷除異己的對象,被派往第一線當炮灰。
中國人很可憐。1935年起,日軍在中國東北,以中國人當白老鼠大規模研發生物戰劑,抗戰期間向華北、華中地區撒布鼠疫桿菌,引起一些地區鼠疫流行。據說韓戰時,美軍對中共「抗美援朝」志願軍及北韓軍隊使用生物戰劑。1952年,「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會調查團」曾進入朝鮮半島及中國東北調查細菌事實,但不了了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利用馬鼻疽、炭疽病菌襲擊盟軍,開啟了使用生物戰劑的先例。1971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禁止細菌和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貯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公約」,但不少國家違反此公約,仍繼續研發生物武器。2001年「911爆炸事件」後,美國引發郵件炭疽病恐慌事件,造成數人死亡,有人懷疑這些炭疽病菌來自美國本土,從研究室意外散播出來,而不是賓拉登的攻擊行動。各衛生所同仁,生物戰防範沒到鄉鎮層級,但它讓中央疾管局寢食難安,也逼著地方防疫課膽戰心驚。
羅斯福總統病故後,副總統杜魯門就任總統。麥帥與杜魯門有心結,麥帥請求讓台灣的軍隊加入戰場,杜魯門以不願引發另一場戰爭為由,拒絕簽章。據說杜魯門有個人利益考量,他不願擴大戰爭,提高麥帥英雄形象,形成未來競選總統的對手;另一方面,麥帥是五星級上將,趾高氣昂,人際關係不好,瞧不起以副總統身分被推上總統寶座的杜魯門。
最後,麥帥與杜魯門雙方決裂,麥帥被解除聯軍統帥職務。麥帥被逼遣送回國,洛洛寡歡,但也受到美國民眾夾道英雄式歡迎。麥帥回國後多處演講,在海軍學校說了一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已」。麥帥退下軍職後,鄉間隱居,從未競選總統。
行政上,南韓有1個特別市(漢城),3個直轄市(釜山、仁川、大邱),和9個「道」,相當於中國的省,從北至南包括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和濟州道。特別市、直轄市和道的首長,都是由政府派任。南韓採總統制,推行立憲民主共和制,採三權分立。台灣五權分立,另包括監察與考試。南韓國會採一院制,台灣本來採立法院、國民大會兩院制,國民大會廢掉後,現在也是採一院制。
與京畿道相鄰,屬於江原道的鐵園郡,是韓國的穀倉,相當於台灣的嘉南平原,剛好位於38度線上,雙方為了爭奪此地,造成慘不忍睹的攻防戰,著名的「白馬高地」,在短短10天內,更換24次主人,死傷5萬餘人,其中南韓死亡3146人,中共死亡13496人。
一個小小的高地,被投下30多萬發砲彈,原本389公尺的山地,被炸掉一公尺,只剩下388公尺。死傷慘重,高地稜線融化的雪水,全被染成紅色,被稱為「血的稜線」。為了安慰亡靈與紀念此史蹟,南韓建立「白馬高地慰靈碑和紀念館(White horse hill cenotaph)」和「白馬高地戰鬥戰績碑(The
monument of white horse hill battle)」。此兩處沒有安排在韓國觀光行程內。
1953年,因美國共和黨政府極力謀求停戰;而俄國史達林(Joseph
Stalin)去世,內部不穩,雙方乃展開談判。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以北緯38度線為停戰線。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