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魅力韓國六日遊
作者:吳聰賢醫師
十九、國泰班機
民國91年10月10日,星期四,韓國行程第一天。啟程搭乘國泰班機(Cathay Pacific Airline),飛機班次CX420(flight number),下午5點10分,從台北(Taipei)中正國際機場(C.K.S.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韓國時間晚上8點40分,抵達仁川國際機場(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我所知道的國泰班機總公司在香港,以港資和中資為主;Cathay為「中國」的古代與詩歌用語,Pacific指「太平洋」,為何國泰航空英文要翻成「中國太平洋航空」?我不知道。
登機閘口為Gate B5,我的機艙座位Seat 66G,非常接近機尾,最後面是第68排。座位分靠窗座位(window seat)、靠走道座位(aisle seat)和中間座位(middle seat),我坐的是靠走道位置。全團成員均坐經濟艙(economic class),另有商務艙(business class)、頭等艙(first class),經濟艙位於機尾,前面是商務艙與頭等艙,座位較寬敞,票價以頭等艙最貴,商務艙次之,經濟艙最便宜。有的頭等艙在飛機上層。
機上空中小姐(stewardesses)或空中少爺(stewards)大部分是東方臉孔,有中國人、韓國人,個個年輕漂亮,以中國人為主,講國語;一位韓國空姐講話速度很快,像機關槍,聽不懂;其中一個空中小姐皮膚黝黑,眼眶深邃,身材較豐碩,有人說是「尼羅河埃及人」,我猜是印度人。有一位空姐特別喜歡,挽個髮髻,很有味道,似曾相識,臨下飛機前,心裡一直有股衝動,「Could you take a picture with me?」很想與她合照,後來沒有。很奇怪,每次看到漂亮小姐,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鄭重聲明,民國68年8月退伍,我在沙鹿童綜合醫院第一次見到內人時,也有這種感覺。
機上提供餐點,接近6點,應該是晚餐吧。晚餐分兩種,米飯(rice)和麵條(noodles),我點米飯,空姐問,「chicken(雞肉)or fish(魚)?」我選chicken。各國航空公司機上餐點大同小異,除了主菜外,有蛋糕、巧克力、蝦仁涼拌、小麵包等,附有奶油(butter)、胡椒粉(peper)、鹽巴(salt),和一杯礦泉水(natural spring water)。小麵包剛烤過,還冒著煙,我忍不住對空姐說,「Excuse me!Could you give me another bread?OK?」「Surely!」空姐笑得很可愛,馬上多夾一塊麵包給我。
接著空姐問需要何種飲料,鄰座說「juice」,摩門教徒不能喝酒,「me too,please!」給了一杯果汁,不是橘子汁(orange juice),也不是葡萄汁(grape juice),淡黃色,味道也很淡,喝不出是何種飲料。同團有人點beer,也有人點whiskey,可能罐裝啤酒較合胃口,多人後來追加啤酒,不少人喝了2-3罐。可能酒精作祟,某位喝酒後開始話多的課長,找鄰座韓國妹妹搭訕,不一會兒,跑來叫我,「吳課長!幫忙翻譯一下,前面一個韓國小姐,我問她什麼職業job,她講什麼我聽不懂!」我趕快閉著眼睛裝睡。不能透漏這位大哥姓名,否則害人不淺;跪算盤是小事,晚上睡沙發才是大事。
韓國時間8點15分,飛機著地,沒有隆隆顛簸聲,大家不禁讚嘆,「這次落地很漂亮,非常平穩!」確實,民國88年8月到泰國普吉島,民國89年10月到英國,往返共搭過四趟飛機,這次幾乎沒有著陸的感覺。飛機8點25分滑行停止,大家魚貫出空橋,走到出關證照查驗處(passport
inspection area or passport counter)已是8點50分。查驗護照和機票存根後放人,前往領行李處(baggage claim)找個人行李。
國泰班機要降落的是仁川國際機場。仁川(Inchon)係南韓第二大港,相當於台灣基隆港,僅次於釜山,也是工業城市,位於漢江口,距漢城40公里,為漢城的外港。以前航線均降落在漢城近郊的「金浦國際機場」,自仁川港外海「永宗島」的國際機場開幕後,所有國外航線改在此起降。各衛生所同仁,大家一定誤以為仁川國際機場蓋在仁川港吧。
永宗島位於京畿灣內,附近島嶼甚多,包括信島、長峰島、八尾島、靈興島、德積島、德積群島、龍遊島、舞衣島、紫月島等,這些島嶼非旅遊重點,沒有安台行程。仁川國際機場於90年3月29日正式啟用,以每年出入境2700萬人次為營建目標,日本橫濱國際機場目標為2500萬人次,中國上海國際機場則為2000萬。永宗島有仁川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直通漢城,交通便利。不知道中正國際機場目標多少,目前一年有多少旅客出入機場?90年中正機場整修,颱風天視線不良,害新加坡航空誤闖跑道,撞上停在跑道的挖土機而墬毀,台灣雖沒有法律責任,是否有道義責任?
漢城(Seoul)係南韓首都,第一大城,位於漢江邊,國會大廈位於漢江上「汝一島」。漢城舊稱漢陽,為李朝國都,帝王李成桂於1394年開始建城,漢城即「首邑」之意,有許多歷史性建築,如「景福宮」、「德壽宮」、「昌德宮」、「昌慶宮」、「秘苑」等,其中「昌德宮」和「秘苑」相毗鄰,建於1405年,「昌德宮」是漢城故宮最大者,陳列李朝文物,「秘苑」為其後花園。漢城行程排在第五天,所以出機場時繞過漢城市區。
李成桂(1335年-1406年,年72歲)是李氏朝鮮(1392年-1910年,共519年)的奠基者,初仕高麗,任「東北面上萬戶」,北擊敗元兵,南驅逐倭寇,後來權臣亂政,李成桂以武力平定內亂,於1392年,廢高麗「恭讓王」,自立為帝,稱李氏朝鮮「太祖」,改國號為朝鮮。太祖排斥佛教,尊崇儒教。
昔日漢城有城牆,現僅存東大門與南大門,兩城門均建於西元十四世紀。東大門於1592年毀於日本,1869年重建。南大門歷史悠久,為韓國第一號國寶。1910年,日本攻占韓國,在漢城留下一些建築物,如漢城火車站、朝鮮大旅館及總督府等。韓國著名大學均位於漢城,包括漢城國立大學、韓國大學及京畿大學。
在證照查驗處接受入境(immigration)審查,有十餘個櫃檯,分成韓國人(Korean)與非韓國人(non-Korean)兩種,有人沒注意指示,排到韓國人隊伍。大家看不懂韓文,但看得懂英文,大夥議論紛紛,「怎麼把外國人稱作non-Korean?」一般機場對於非本國人,都用「foreigner(外國人)」、「non-citizen(非公民)」或「non-resident(非居民)」。感覺上,把外國人稱為非韓國人,有點自我為中心。
據說日本櫃檯也是分成日本人(Japanese)和非日本人(non-Japanese)。假設我取得美國公民或居留權身分,要入境美國時,不管標示「foreigner(外國人)」、「non-citizen(非公民)」或「non-resident(非居民)」,都會造成些許困擾。例如,居民(resident)又可以分成本國居民(native)和外國居民(a resident alien or a foreign
resident)。
有人建議證照查驗櫃檯應該標示「domestic passport(本國護照)」、「foreign passport(外國護照)」,可以減少無所適從之感。目前台灣櫃檯,就是分成兩種:「中華民國籍護照(Chinese passport)」、「外國護照(foreign paasport)」。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