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八)外科口罩保平安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八)外科口罩保平安
作者:吳聰賢醫師

這兩天,有位多年好友,本身也是醫事人員,曾在公立醫學中心任職,對醫療端和公衛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多所專業上的見解,他用Line送來回應:「...研發出疫苗來,短者5、6年,甚至8、9年...,相較於‘’新冠疫苗‘’,從研發到正式銷售,幾乎不到一年,堪稱“奇蹟”!COVID-19 從武漢發現,到2020年初爆發,至同年年底,AZ疫苗獲英國首先緊急授權(EUA);次年一月,歐盟通過;二月,世衛列入緊急使用清單。」說到新冠肺炎,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所引爆,相當可怕的傳染病,可說是人類世紀大浩劫,生靈塗炭,死傷無數,其嚴重程度,不下於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我稍微科普一下。據信2019年10月至11月,此新型冠狀病毒,已進入人類社會,並且開始傳播,首宗感染個案,於2019年12月1日,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病,被稱為中國武漢地區不明原因肺炎,故有武漢肺炎之簡稱。2020年1月7日,中國宣布分離出新病毒,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後來,世界衛生組織將此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CO是Corona,意指冠狀;VI是Virus,意指病毒;D是Disease,意指疾病;19則意指2019年。至於台灣怎麼命名?正式法律文件上,不稱為武漢肺炎,而稱之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表明它是很嚴重的,且會傳染給他人的肺炎。

中國分離出的致病病毒,為何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因為2003年,也就是民國92年,中國亦爆發了不明原因肺炎,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後來分離結果,是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故後來的武漢肺炎病毒,就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造成跨地域、跨國家的嚴重疫情,草木皆兵,台灣飽受蹂躪,當年我任衛生局防疫科長,承擔重大的防疫壓力,很慶幸的,屹立不搖,我沒有倒下。此非典型肺炎,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SARS,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也是衛福部正式法律名稱。關於此惡名昭彰的冠狀病毒,為了方便區別,世界衛生組織將引爆COVID-19的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當然囉,引爆SARS的冠狀病毒,自然命名為SARS-COV-1。我這樣解說,條理分明,你應該很清楚吧。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據估計,造成世界1/3人口(約5億人)感染,共有2千萬至5千萬人死亡。至於2019年的新冠肺炎呢?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共有7億7千萬確診病例,涵蓋707萬確診死亡病例。若非,經過百年的演變,全球醫療進步了,公衛進步了,防疫也進步了,加上疫苗的緊急推出,防疫物資的擴大推展,我猜測,此波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不會只有這個數字,可能還要乘上好幾倍。有不少親朋好友替我慶幸,直說我剛好已公職退休,恰好退休3年,不站在防疫的風頭浪尖上,若正面對決此波新冠肺炎疫情,我縱然沒有倒下,也必然心力交瘁,遍體鱗傷。

眾所周知,疫苗之研發,不僅要靠上生物科技,也要花上很長的時間,以及燒掉不少的金錢,若非疫情的嚴峻,死傷慘重,世界各國、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台灣食藥署,不得不針對疫苗,採行緊急使用授權(EUA,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讓疫苗早日上市。當年的AZ疫苗,經過緊急使用授權,開始施打醫事人員,我施打了,我某大學同學也施打了,世事難料,我打了沒事,我大學同學卻有事,折騰了1、2年,死於腎衰竭、肝硬化等。台灣自己研發的高端疫苗,也是透過緊急使用授權施打的,施打成效不知,但安全可以肯定,少出事,在我的門診,凡是老人家來打疫苗的,家屬大抵指定高端疫苗。惟此種緊急使用授權,食藥署於112年3月24日,最終指引表示,此種便宜行事的授權,將於5月11日走入歷史,由於疫情趨緩,此寬限措施將結束,當過渡期也結束後,此類疫苗就終止使用。

從去年至今年,在我門診,流行三種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炎黴漿菌感染和諾羅病毒感染,到目前為止,流感和諾羅有明顯趨緩,但肺炎黴漿菌趨緩不如預期快,門診仍出現不少劇烈咳嗽的患者,也不時出現抗體陽性的個案,加上抗藥性,讓人不知所措,我不禁聯想起疫苗來。全球目前沒有黴漿菌疫苗,台灣有需要自己研發疫苗嗎?以台灣的生技水平,肯定沒有問題,輕而易舉,但是時間上,以及金錢上,沒有給台灣多少空間,緩不濟急,也太燒錢了。另外,依據我個人公職期間的防疫經歷,我對疫苗的研發,不抱期待,也不給予建議,怎麼說?凡傳染病擴大流行,多人罹患感染後,因免疫力關係,不管是病毒或細菌,都會往弱化演變,即使是變異株,也不見得比原始株,更容易傳播,以及嚴重程度更高。君不見,流感病毒、腸病毒、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不也都如此?傳染病疫情終究會趨緩,只會留個小尾巴在騷擾。何況肺炎黴漿菌又不死人,眾人再熬一陣子,流行總會過去的。不是嗎?

114年4月21日,週一,夜間門診,我抓了2個咳嗽的病人,劇烈咳嗽的病患,我用聽診器聽診1分多鐘的時間裡,仍猛烈咳嗽且不停歇的病患,當醫師的我,長期面對這些病患,我很懷疑為何自己從沒被感染?我不是超人,我也是血肉之軀啊!如此看來,醫師看診時,戴好和戴緊口罩,是足夠保護自己的,我讓他們2位接受黴漿菌抗體快篩檢測。經過20-30分鐘,報告出爐,1個陰性反應,1個陽性反應。有趣的是這位陽性反應的男病患,他在113年10月,也因劇烈咳嗽,接受黴漿菌抗體快篩檢驗,報告是陽性反應,在我門診接受2次治療,共服用6天抗生素,自此痊癒,沒繼續門診就醫。這次,他又罹患劇烈咳嗽,4天前,第一次來門診,我沒有馬上作快篩檢驗,採取保守態度,採用症狀治療方式,沒有處方抗生素,先觀察病人反應,再做下一步打算。沒想到,這天第二次門診,症狀治療無效,病人咳嗽加劇,停不下咳嗽,只好作快篩檢驗,報告又是陽性反應,也就是說,病人在半年後,又重複感染了肺炎黴漿菌。這是真實案例,感染肺炎黴漿菌,無法獲得終生免疫,仍然會再次感染,任何人都要有此警覺,必要情況,必要時刻,口罩要戴好,也要戴緊,為了保護自己,輕忽不得。

據說,卻也是實情,肺炎黴漿菌有嚴重的抗藥性,對某類抗生素有抵抗力,抗生素治療完全無效,如今應證了一句話,病人是醫師的老師,病人以自己的身體當教材,怎麼說?病人這次重複感染肺炎黴漿菌,我照樣給相同的抗生素,如果這次治療跟上次一樣,順順利利地痊癒了,表示這株肺炎黴漿菌沒有變異,沒有產生抗藥性;若這次治療無效,抗生素壓不住咳嗽,表示這株肺炎黴漿菌變強了,對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遇上這種狀況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只好換第二種抗生素了。誰敢保證第二種抗生素就沒有抗藥性?說的也是,只好換第三種抗生素了,換到有效為止。這怎麼行!病人太可憐了!豈非拿病人當試驗品?如果有這種顧慮,只好轉診醫學中心,在換藥的過程中,也進行肺炎黴漿菌培養,以及接受抗藥性敏感試驗了,等敏感試驗報告出爐,再對症下藥。你可知抗藥性敏感試驗報告出爐要多久?可能要兩個星期,這種等待多煎熬喔!如何保平安?如何避免感染肺炎黴漿菌?聽我的勸,隨時把口罩帶在身邊,帶在包包,必要時,義無反顧,不用害羞,不用顧忌他人,盡快戴上口罩吧!(114年4月21日完稿)

Related Posts:

  •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五)磨刀霍霍黴漿菌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五)磨刀霍霍黴漿菌作者:吳聰賢醫師肺炎黴漿菌感染症,屬新出現的新興傳染病嗎?你以前碰到過嗎?你以前聽說過嗎?似乎是,又似乎不是!民國59年,我唸了7年醫學院,不單微生物學沒有教過,內科學或小兒科學也沒教過,即時最後1年,去大醫院實習時,臨床醫師們也沒有教過,有如外太空生物,我腦… Read More
  •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二)酪梨開花不結果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二)酪梨開花不結果作者:吳聰賢醫師114年4月13日,星期日,早上,如氣象預報的,天氣開始變天,打開鐵門,屋外寒風吹襲,不禁起了哆嗦,身體發出寒顫,明顯地,氣溫比前幾天,至少下降了7、8度,尤其昨夜持續下雨,雨勢還蠻大的,導致巷弄地上,仍濕漉漉的一片,低溫加潮濕,更顯得寒氣逼人… Read More
  •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六)快篩檢測陰與陽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六)快篩檢測陰與陽作者:吳聰賢醫師前幾天,有位多年親朋好友,用Line送來回應,他說:「可以增加段落,以便閱讀;段與段之間空一行,更方便閱讀。」多年前,他以方便閱讀為理由,已提過2、3次相同的建言,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保守又守舊,懶得去變動,持續延宕著,遲遲不予理會,直到… Read More
  •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四)疫情熾熱黴漿菌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四)疫情熾熱黴漿菌作者:吳聰賢醫師前幾天,有位親朋好友,用私賴送來訊息:「早上醫院就診,耳鼻喉科醫師認為可能是黴漿菌肺炎感染,要先抽血檢查確認,並照肺部X光,時間至少要花上40-50分鐘。黴漿菌肺炎感染可以從毫無症狀,到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等,甚至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若是此… Read More
  •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三)看天吃飯農夫命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六三)看天吃飯農夫命作者:吳聰賢醫師上回文章「酪梨開花不結果」,我在週日晚間8點左右,就已經完稿了,因忙著要看短視頻,所謂的You tube,我沒空舖文,直到隔天上午7點,也就是114年4月14日,週一上午7點,我才用Line舖文給衆親朋好友,也同時舖文在「吳聰賢醫師部落格」。沒…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