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小西巷的往昔
(遠渡黑水溝的家族)
第五十六回:吳祥婚宴流水席
上回提到,光緒25年(明治32年,1899年),農曆8月15日,中秋節,我祖父吳祥完聘,對象為苗栗大湖邱桂妹。緊接著,農曆9月9日,重陽節迎親,這也是彰化「城隍小半仙」批示的黃道吉日。但是,問題來了,清水到大湖,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卯時(上午5時至7時)出發迎親,絕不可能巳時(上午9時至11時)進洞房,除非用飛的,或坐孫悟空的觔斗雲。怎麼辦?簡單,變則通,讓邱桂妹就近迎娶。
我曾祖母第一個想到林木桶,借他們一間房當新娘房。是喜事,林木桶當然樂於答應,就此敲定。迎親前一天,9月8日,一大清早,我曾祖母帶著吳桂香、吳棗和吳桃等人,來到林木桶家,把新娘房打掃得乾乾淨淨,雖僅住一晚,仍換上大紅被褥和棉被,及大紫鴛鴦枕,也用「新婚燕爾」、「百年好合」等布幛,以及大紅「囍」字,把新娘房佈置得喜氣洋洋,好彩連連。
接近傍晚時分,彩霞滿天,飛燕歸巢,邱桂妹由父母陪著,搭著人力車抵達,由吳桂香領著,帶進新娘房,母子三人就不再出來。依照我曾祖母指示,晚餐由吳桂香打理。第一道是甜點,紅白肉桂湯圓,代表圓圓滿滿。再來是四菜一湯,福菜東坡肉、豆干炒魷魚、臘肉炒桶筍和酸菜炒腸旺等。最後一道是水果,柑橘,代表吉祥如意。當晚,由吳桂香陪新娘睡床上,邱桂妹父母打地鋪。
9月8日,晚上,我家徹夜通明,張燈結綵,加上好幾盞煤油燈,把店舖、天井、前屋、後屋,照亮得有如白晝。剛過戶不久的隔壁店舖,我曾祖母從「安溪發財木桶店」老闆娘手上,買下的房子,也是徹夜通明。房屋,徹夜通明,人呢?則是徹夜未眠,且人聲鼎沸。
婚嫁是天大喜事,大甲客父母和潘松當然到齊。潘松,是我曾祖父和曾祖母,所生的大兒子。清水娘家父母和黃土怎能不參與?黃土,是我曾祖父和小曾祖母,所生的第三個兒子,排行在吳祥之後。我曾祖母的么弟黃場呢?沒出現,因罹患精神病、多重障礙和痴呆,送往南投某廟宇收容,沒數年,病死廟裡。我曾祖母的二妹黃集和二妹婿陳進,也都熬夜忙著,還帶來幾個小蘿蔔頭嬉鬧著。至於吳春和李山夫婦呢?她們是我曾祖母的乾女兒和女婿,怎能不到?尤其吳春是媒婆。這麼多人,吵吵鬧鬧,挺熱鬧,難怪人聲鼎沸。
各位看倌,如果您記憶不錯,您會質疑,我是否年紀大了,老糊塗了?難怪此說,我前幾回有提到,我祖母黃辦是他人的貴人,救了昏倒我家門口的少婦,並認這位少婦為客女,也就是我口中的「草地姑」。怎這回祖母是邱桂妹,而非黃辦呢?各位看倌,稍安勿躁,邱桂妹中年因病過世,黃辦是續弦的祖母,也就是吳祥前後娶了兩個老婆。我吳家有兩個祖母,鄭家有一個祖母,張家有一個外祖母,我共四個祖母,比他人多兩個,但被抱在懷裡,感受到祖孫親情的,只有兩位,另兩位早夭,無緣一親芳澤。這是後話。
吳祥由媒婆吳春帶著,兩人各搭一輛人力車,卯時準點從家裡出發。敲鑼打鼓的迎親樂隊隨著出發,嗩吶是迎親樂隊的重頭。潘松、黃土、吳棗、吳桃、吳鳳和吳凰等兄弟姊妹,還有數名親戚朋友,也跟在樂隊後面出發,不過,她們沒搭人力車,而是直接走路到林木桶家,在門口候著。林木桶家在木桶街口,從我家走路過去,幾分鐘而已。樂隊也是直接過馬路,來到林木桶家門口等著。此刻,木桶街熱鬧翻騰,眾人圍觀喧嘩和鼓掌。因時間充裕,兩輛人力車繞著清水大街小巷,拖延時間,經過一個時辰,才繞回林木桶家門口,跟眾人會合。
結婚當天,新娘會有專屬化妝師,打理新娘所有門面。當年,無此行當,吳桂香就等同新娘的化妝師,胭脂、水粉、蛾黛、口紅,全由吳桂香打點,連髮辮也是吳桂香親自動手。這麼能幹的女人,竟然肥水外流,流入魚販小子蔡進財懷裡,這是吳家永難彌補的遺憾。這是後話。
吳桂香輕扶邱桂妹出新娘房,並讓邱桂妹跪下,向坐高堂的父母拜別。16歲的小女人,將從此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的環境,橫亙面前的,是幸福或苦楚,連老天爺也不敢保證。對親情的不捨,對未知的忐忑,邱桂妹跪在地上,傷心到抽泣哽咽,良久良久,若非吳桂香上前攙扶,邱桂妹可能腿軟到站不起來,內心也很不情願站起來。吳桂香向吳祥使了眼色,吳祥也儘快跪了下去,一起向岳父母行大禮,然後與吳桂香,左右兩邊,架著邱桂妹腋下,緩慢移步往門口走去,然後上了人力車。邱桂妹依媒婆指示,將一把摺扇丟出車外,她的父母則在車後潑了一碗水。「摺扇」,代表與娘家散了!「潑水」,代表覆水難收,永遠告別娘家。
人力車不再繞圈子,直接拉往我家門口。一些相關迎親禮俗,不多敘述,如過火爐、踩破瓦等,是客家人禮俗,也是閩南禮俗,至今仍保存著。祭拜祖先,跪拜高堂,夫妻對拜,繁文縟節可多了,為了一輩子的幸福,新娘依照指示,行禮如儀,絲毫不敢怠忽。巳時,良辰吉時,吳祥攙扶著邱桂妹,進入洞房,關上房門,閒雜人等莫入,有生肖沖犯者,更是禁忌,連在門口窺探都不被允許。
女人,菜籽命,一進入洞房,一輩子的命運就此鎖住,和被決定;然而,菜籽生命是堅韌的,撒到哪裡,活到哪裡。女人嘛!就像菜籽一般堅韌。我祖母邱桂妹,雖然日子困厄,仍堅強地活著,生命是無法認輸的。這是後話。
中午喜宴,是大工程,早已準備了數天。我曾祖母經人介紹,找上清水、大甲一帶,人稱「一把菜刀走天下」的黃姓總舖師,到家裡辦喜宴外燴。總共席開12桌,兩間店舖各擺6桌。為了喜氣,也為了求個好情緣,木桶街和城隍廟街各大掌櫃,都是邀請的對象。我曾祖母也決定不計前嫌,味滿樓魏姓大掌櫃、木材批發店林姓大掌櫃、豬肉屠夫店王姓大掌櫃,還有木桶街尾開茶舖的老鴇,及她的橫肉和疙瘩兩名兒子,也在邀請之列。很重要的,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依大家共識,巡察、戶政人員、校長和老師等日本人,都是座上貴賓,坐主桌。
我曾祖母好面子,粗茶淡飯,料理不澎湃,食材不新鮮,有損吳家顏面,與黃姓總舖師討論菜色後,所有食材都由我曾祖母打點,安排吳桂香、黃集、吳春、吳棗和吳桃,分頭去採買。我曾祖母擔心食物不潔,引發腹瀉、嘔吐等疾病,特別交代王姓總舖師,不用冷盤、沙拉和生魚片,以免出問題,丟不起這個臉。
當年,日本統治台灣,初始局勢不穩,百業待舉,經濟蕭條,「有路無厝」的羅漢腳,就是今日的遊民,或暱稱街友,可多著。我曾祖母大方,廣結善緣,在自家門口,擺了五桌流水席,堵塞半邊木桶街,就是為了讓羅漢腳享受一頓好的。現今,創世紀基金會旗下各基金會,舊曆年前,都會辦理街友年終圍爐,這是中國人常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流水席消息一傳出,轟動沙鹿、清水、大甲沿海一帶的羅漢腳,兩百餘人,往木桶街聚集,將整條木桶街阻塞。一百斤的湯圓、炒麵、豬腳,不夠吃,我曾祖母請黃總舖師,緊急追加了一百斤,仍然不夠吃!怎麼辦?後來,連12桌的菜尾,逐盤、逐批,也搬出來上桌,很驚人,反而搶得更兇。據長輩說,此事件在當年造成轟動。
菜尾好吃嗎?早年,經濟不好,宴席吃剩的菜餚,全部倒在一起,羼雜在一起,對大部份人都是珍饈。每回大人參加喜宴,我都渴望父母能帶菜尾回來,期待和等待,想都想死了。豈只珍饈,根本是山珍海味。今日,經濟條件好,大部分人不會再稀罕菜尾,但避免暴殄天物,還是有人會打包帶回,給家人吃,或隔日吃,而主人更是希望如此,全部打包,不浪費。
105年,農曆年初三,全家,包括我、內人、大兒子、大媳婦和小兒子,五口人高雄旅遊去。年初四,搭渡輪,去旗津。旗津整條街都是觀光客,尤其過年期間,人擠人,摩肩接踵,好不熱鬧,而整條街都是賣吃的。一家海產店,門口擺桌,有一桌客人,4、5人,離席時,我發現桌上的海鮮,每盤都只吃一半,包括蝦子、蛤蜊、石斑等,我內心驚呼,太囂張吧!太暴殄天物啦!我不惹麻煩,只放在心上。沒想到,身旁一位年輕婦女,30歲上下,她輕聲嘀咕,「太浪費了,哪有人這種吃法?吃不了那麼多,何必叫那麼多!」我聽後,心裡甚喜,有人跟我相似的想法,又有勇氣說出聲音來。
菜尾好吃嗎?介紹一家好吃的,「不是菜尾的菜尾」!彰化縣政府旁,中山路和南郭路口,一家店名叫「黑豬師」,自稱所賣的菜尾是「最難吃的菜尾」。其實,味道還不錯,各種山珍海味,都羼雜在裡面,與古老的菜尾很相像,味道也很相像,有早年阿嬤的味道,讓我很懷念,懷念早年的媽媽,辛苦拉拔六個孩子長大。
早年,菜尾真的是珍饈,真的是山珍海味,逢年過節都不一定吃得到,更何況平常日子。各位看倌,如果您不是40年代的人,不要笑我,不要譏笑老一輩的人,當年,兩家人會為了分配菜尾而爭吵和幹詰。民國55年,我大姊結婚,大姊夫用自己賺的錢辦喜宴,場地在客父母家附近,結果宴會剛結束,客人尚未走光,我大姊夫的客父母和親生父母,兩家人就吵了起來,吵得兇,幾乎動手。吵架的原因是,菜尾都被客父母家搶光。
當年,我15歲,懂人事,不堪回首,丟臉喔!結婚第一天,吵架鬧事,不吉利,難怪,我天下最溫馴、最漂亮的大姊,婚後生活走得很辛苦。這是後話。前面敘過,我曾祖父的大甲客父母,不就為了搶菜尾,跟我曾祖母的娘家父母,背地裡起衝突,還大聲幹詰。三餐飽足,才能談其他,才能談廉恥,才能談尊嚴,政府的目的,要讓人民活得有尊嚴,否則,何須此政府?
邱桂妹婚姻道路,不是很順遂,有些坎坷;或許,人活在世上,坎坷是正數,順遂是變數。我祖母如何坎坷,往後分解,敬請期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