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小西巷的往昔
(遠渡黑水溝的家族)
第七回:吳勇黃不結連理
清光緒4年,農曆12月5日 ,我曾祖父與曾祖母大喜的日子。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燭夜、兒孫報到時、金榜題名時;人生運氣最好的兩時刻,娶某前、生子後。我曾祖父反覆盤算結果,總數225個銅板,扣除文定聘金花了175個銅板,身上尚餘50個銅板,估算迎親、宴客等花費,勉強足夠。
沒想到,帶我曾祖父遠渡崇山峻嶺,橫跨黑水溝,來到台灣討生活的那位遠房族親,輾轉得知我曾祖父大喜日子,託人送來賀禮,大紅包,竟然是2兩 銀票一張,我曾祖父喜出望外,做夢也沒想到,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
我曾祖父城府深了,因被教乖了。所賺的一分半毫,悉數交到潘姓客父母手上,等成家要花錢時,竟然雙手一攤,「哪來的錢?」我曾祖父收到銀票,收斂喜悅,不形於色,即刻將銀票隱藏妥當,不予人知,連我曾祖母也被蒙在鼓裡。
當代人,不是18歲或20歲成人,而是16歲,加上環境使然,不精明幹練,如何討生活?向誰討生活?不是向父母,而是向老天。稍一閃失,乾旱饑荒,五穀不登,或兵變民變,戰亂雲起,髓時可能變成乞丐來乞討,甚至丟了性命。
我曾祖父已17歲,成人了,精練了,內心盤算著,這2兩 銀子保存著,過幾年,買房買田,獨立出來,不用窩在岳父母家。我曾祖父這個願望,後來實現了,在清水街上,買了一間店舖,開起木桶店來,自己當老闆。後來因我姑婆吳棗關係,從清水,連夜奔走彰化,何因?後面將詳敘。姑婆吳棗,是本傳記的中心人物,暫且表過。
這位遠房族親,家族殷實,努力踏實,從小本生意做起,專賣日常生活用品的雜貨舖,日積月累,從小康發展,生意越做越大,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接著,逐漸往其他事業擴充,如今,已成台灣無法小覷的企業家。
我曾祖父那代,為感恩,走得勤,等舉家搬往彰化,走動較少,等我曾祖父去世,就斷了線。因遠房族親這個吳姓家族,已開枝展葉,尤其進入日據時代,事業越做越大,儼然獨霸一方的財主,我祖父吳祥,難免自卑,怎好意北上叨擾?難道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涎著臉,厚著臉皮,前往賈家打秋風?
我祖父掛不住這個臉,以致兩家就此斷了。男女結親家,門當戶對有其必然,否則不對等,無法平起平坐,心裡就疙瘩。親戚往來,朋友走動,也如此,不是貪富厭貧,僅是,免得雙方,一上一下,牽不上手,答不上話。門當戶對,無可厚非。
所以,我曾祖父大出手,雇轎夫,讓我曾祖母全程,搭著轎子,從清水黃家,抬往大甲潘家。這是我曾祖母首次乘轎子,小家碧玉,搭上轎子當然是驚喜交加,喜不自勝。清水、大甲住家間,路程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總有6、7公里 遠。一個銅板等於一文錢,一趟下來,每位轎夫兩文錢,兩個轎夫就花掉4個銅板。
各位看倌,您親眼目睹三輪車娶親和歸寧的嗎?我親眼目睹,且身歷其境。民國55年,我姊24歲出閣,我16歲,念初中三年級,不是國中,國中是6年後才成立。當年,轎車少,計程車更少,數年後,政府才有三輪車夫轉行計程車司機的補貼政策;另一方面,姊夫家就租住隔壁巷子,距離近,不須車子,結果,出閣和歸寧都搭三輪車,還故意繞一大圈再入門。
歸寧時,由我這個弟弟去接人。我記憶深刻,三輪車夫藝高人膽大,在狹窄巷弄,高速蜿蜒奔馳,來到某戶人家,幾乎撞上人家屋簷下柱子,我反射動作,想用手臂去擋,還好,說時遲,當時快,我慌張縮回手臂。很可怕,嚇死了,如果當時我沒把手縮回來,肯定右手前臂,橈骨和尺骨要斷好幾節,且是開放性骨折,骨頭穿到皮膚外面來。
說到我姊,忍不住嘆息,不禁又要罵人:「一朵好花插在牛屎上!」要不肖地罵先母:「目揪被屎糊,也不會這樣!沒知識的鄉巴佬啊!」我姊遠近馳名美人胚,不僅溫柔婉約,且乖巧聽話,被父親拿著竹條鞭打,是唯一不會逃的孩子。
當年,尚未出嫁,穿著洋裝,比西方的羊娃娃還漂亮。某次,她要我幫她拉洋裝背後拉鏈,我剛懂人事,看到我姊那雪白粉嫩的項背,美到無詞可形容,我小鹿亂撞,從臉部滾燙到全身。真的美人無好命嗎?快50年過去了,我仍然無法止住心中那份惋惜!不是遺憾,是恨!我姊60好幾時,比30歲的明星還漂亮。為何說「明星」?是有其來意。後敘。如今,姊73高齡,近3年,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近來,走路易發困難。祝福您,姊姊!我姊故事,可多,先表過,好幾章節後,會詳述,請期待。
我曾祖父與曾祖母,年輕氣盛,乾材烈火,熱烘烘,滾燙燙,守不住禮教,瞞著岳父母,兩人偷偷摸摸,多次敦倫,享受人間仙境,簡單地說,兩人偷吃啦!只差沒珠胎暗結。不管岳父母是否知情,還是睜一眼閉一眼,我曾祖母已不是黃花閨女了,但迎親儀式,照閩南古制進行,仍認定處女上花轎。
所以,哭別父母後,從門口出來,開始有長輩用八卦竹篾,頂在我曾祖母頭上,進轎後,八卦竹篾就綁在轎頂上。轎前,一斤豬肉掛竹梢,另請轎班一人,高舉竹竿前導。八卦竹篾和一斤豬肉,均為黃花閨女設,避邪用,驅除厲鬼來附身,引開餓虎來撲羊。
迎親隊伍啟程後,我曾祖母從轎內丢出摺扇,娘家父母則往轎子潑了一碗水。摺扇代表與娘家「散了」,潑水代表「覆水難收」,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不再收回。其實,娘家親情豈斷得了?人生路上是倚靠,必要時還有娘家可支助,至少,晚年封釘要娘家人。真正的意思,是祝福女兒,在夫家幸福美滿,不會三天兩頭,哭哭啼啼奔娘家;不會夫死回娘家守寡等再醮;也不會被趕回娘家當棄婦。
迎親儀式,我曾祖父守舊,客父母和岳父母,更守舊,要求必照古禮,祈福,也求心安,所以步步到位,一樣也不可少。當我曾祖父領著迎親隊伍到門口,曾祖父的妻舅,也就是我曾祖母的么弟,用盤子托著橘子出來時,我曾祖父拿起橘子,內心想的是「又送出ㄧ文錢紅包」,心裡疼惜者。
橘子代表「甘願」,娶了對方女兒,就要認命,縱然是麻辣潑婦,即使是跛腳白癡,還是罹患惡疾,甚至我家娘子不下蛋,一隻螞蟻、蟑螂也生不出,就只能摸摸鼻子,甘願和認命。
我曾祖父心疼著,50個銅板須省著花,否則開天窗。除了轎班,我曾祖父也舖場面,一生只此一次嘛,該花就得花,於是,還有敲鑼、打鼓和吹嗩吶的6人隊伍,每人一文錢,又花掉6個銅板。至於迎親後,要給的媒婆謝禮也不能少。
奇怪,我曾祖父和曾祖母,綠豆對紅豆,兩人互看兩中意,不須他人指導、長輩教導,兩人偷偷摸摸,戀愛有年,且早已互許終身,豈須媒婆?各位看倌,這是禮制,沒有媒婆怎成?無父母之命,少媒妁之言,難道閨女揹個包袱,連夜跟男人私奔?所以,會從親朋好友中,挑一位德高望重、福祿壽俱全的婆娘,當現成媒婆。
關於媒婆,又有事故,讓我曾祖父成長,深刻體驗,親情、愛情、友情,都不如荷包最真情。我曾祖父的客父,肥水不流外人田,推薦自己的堂姐;但我曾祖父的岳父有意見,推薦自己的姑姑,理由是姑姑輩份高,好命又福氣,且從小即疼惜我曾祖母。
我曾祖父的客父,不服氣,「媒婆自古都由男方找,豈是女方!莫名其妙!根本是找渣!」雙方吵得不可開交,幾乎翻臉,不歡而散,又是我曾祖父出面轉圜,最後,決定男方、女方各一個媒婆。我曾祖父揪著心,每份媒婆禮兩文錢,兩份禮四文錢,我曾祖父要多掏兩文錢,很怕破表,超出預算。
前縣長任內,從2009年至2014年,彰化縣政府,每年舉辦傳統戲劇下鄉巡迴演出「春之饗宴」,均邀明華園戲劇總團,到各鄉鎮公演。內人喜歡明華園,尤其迷上「無敵小生-孫翠鳳」。孫翠鳳是明華園第一小生,其他頭銜包括國策顧問、台灣十大傑出青年、亞洲十大傑出青年等。我陪著內人跑場,結果,自己也喜歡上明華園,喜歡它編劇的靈活、活潑和搞笑,特別迷上「台灣第一小丑-陳勝在」。
我用機車,載著內人,遊走彰化鄉間,最遠到彰化的最南邊二水鄉,從台中烏日出發,橫越大度橋後,去程,走八卦山下的山腳路;回程,改走縱貫線。不管去程南下、回程北上,總共跨過彰化市、花壇鄉,大村鄉、員林鎮、社頭鄉、田中鎮和二水鄉等7鄉鎮,路程30-40公里 ,往返約70公里 ,騎車往返耗時4-5小時,只為了晚上7點半到9點半的明華園。
每回看戲,下午2-3時,騎機車,載內人,從家裡出門。白天,心情輕鬆,不疾不徐,走到那,停到那,沿路看風景,尤其美麗田園風光,必停,觀賞別人種了哪些蔬果,也跟老農閒話家常,好舒暢,愜意滿盈。
回程,較辛苦,夜幕低垂,披星戴月,趕著回家,路途遠的,進家門已過晚上11時。不過,兩人相偎相依,擁著抱著,其親密可想而知,我猜測內人心中想法,應該跟我一樣,「天下人,誰能比我們親密?誰能比我們幸福?」
因桃花女無意間,毀了周公的神機妙算,引發周公殺機,命其妹,男扮女裝,假裝迎娶桃花女,卻設下7煞8殺,欲置桃花女於死地。此7煞包括出門煞、上轎煞、雷公煞(轎煞)、白虎煞、下轎煞、入門煞、洞房煞。
閩南迎親古禮中,就會有7種儀式或作法,來化解此7煞,哪7種儀式或作法?哭好命(拜別父母,雖然鳳凰于飛,幸福再眼前,仍須假哭;若不捨父母,真哭泣,更好,總之,不能不掉眼淚,假哀嚎也好)、紅色鳳冠披轄、米篩劃八卦(八卦竹篾)、竹竿掛豬肉、踢轎門、磚瓦排八卦,再加上爐火,此7樣用來破除7煞。
各位看倌,您成親時,有沒有尊古禮,這7樣,您照做了幾樣?我先母很傳統,我結婚時,這7樣,一樣也沒少,只是轎子改成轎車。
踢轎門,有人解讀為,新郎對新娘下馬威。下轎子,入我門,從今後,頂我家的天,踏我家的地,吃我家的米,喝我家的水,生是我家的人,死是我家的鬼,如何當好媳婦?如何當好老婆,不用人教,自己看著辦!怕咯!真盛氣凌人!
明華園戲劇總團,98-103年,連著6年,每年8場,巡迴彰化8個鄉鎮,除了戲碼相同,我與內人幾乎每場報到。最轟動,場面最浩大,觀眾人數最多,是100年9月10日,在員林大潤發旁土地重劃區,上演的「超炫白蛇傳」。
主辦單位文化局,準備8萬把椅子,結果觀眾超過9萬人,有一萬多人,全程站著看戲。場面浩大,是水淹金山寺時,動用消防局水車噴水,和大型吊車吊鋼絲,場面驚險刺激和熱鬧。此白蛇傳戲碼,數年前,也曾在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間的民主廣場演出,一樣造成萬頭鑽洞,水洩不通,場面盛大,好評不斷的結果。
除了媒婆這糾紛外,尚有另一件,讓我曾祖父深切體會到,金錢至上,人情比不上荷包情,人常為金錢起糾紛。迎親當日,男方宴客,席開三桌,至親好友參加,因男方單一方操辦,無爭議;但,三天後歸寧,女方宴請親友,我曾祖父認為清水有木桶店老闆一家,另有市集上生意往來的朋友,避免這些人舟車勞頓,就地宴請,於是多增3桌,與我曾祖母原本的4桌,總共7桌鋪排場面。
結果,喜宴散場,親朋紛紛散去時,兩家大人卻吵了起來,幾乎飆髒話。我曾祖父的潘姓客父,原本對男方婚後,住女方家很不滿,趁酒精發酵,藉酒裝瘋,指桑罵槐,大聲吆喝:「幹!3桌,僅來了2桌客人,另1桌被白吃了,別人禮金收了樂翻天,桌錢卻要老子出。幹!誰佔老子便宜!是誰,站出來!」
客父想到客子住女方家,類同入贅,變成別人家兒子,往後自己撈不到好處,越想越氣,話越說越難聽,「幹!夭壽喔!菜尾哪裡去?料沒,湯也沒!點滴不剩,是誰?是誰這麼可惡!清光掃光!」
桌錢我曾祖父掏腰包,叫什麼!此情此景,我曾祖父看在眼裡,顏面掃地,無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挖個洞,將自己埋了。此事,讓我曾祖父跟客父母的心結,逐漸擴大,後來,心結闊大到要斷絕往來。又發生何心結?各位看倌猜猜看,肯定精彩,下回分解。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