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後繼有人
二十九、你不能不知道腸病毒(二)(小千比腸病毒日記2)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6年8月9日,週三。小孫子罹患腸病毒第二天。
慶幸自己已退休半年餘,腸病毒來犯,可以北上專心照顧小孫子,不必為工作和請假傷腦筋。工作,算啥?太陽下山了,明早仍會升起來,你沒作,總有人會作,只是,內心感受和成就不一樣,別人內心感受不爽,且為人做嫁衣裳哪來成就?請假呢?總講不出口,他人為你辛苦為你忙,自己良心不安;且擔心長官誤為逃避偷懶,沒給好臉色,甚至暗槓一筆,年終考績乙等侍候。唉!閒閒美黛子,退休也算真好。
民國87年,腸病毒大流行,死了78名小朋友,全國驚慌,也全國譁然,怒責中央衛生單位,怠忽職守,無所作為,草菅人命,該鞭笞五十大鞭,或杖刑五十大板。每年因流感致死的老人,不下數百餘人,甚至近千人,但沒有人向中央抗議或抗爭,因這些老人常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縱然病死了,訃音仍會寫著「壽終正寢」。包括我,老人不值錢,也不值得珍惜,死了也就算了。說不定,家屬早有心理準備,老人死了,反而鬆了口氣。但小朋友可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難怪當年衛生署,不少人鞠躬下台,向國人致歉;還好不是切腹致歉或跳樓謝罪。今日之公務員,立法委員和政務官除外,107年7月1日,年金改革後,犯錯會樂於下台一鞠躬,不再戀棧,勇於脫離苦海,因優渥條件不再,無須為五斗米折腰。
民國89年6月1日,進入衛生局,身兼第一課長,即今日之疾病管制科長,我開始從事腸病毒防治,歷經17年,每年周而復始,腸病毒季節一到,從局長、科長以下,至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大家都繃緊神經,戰戰兢兢,沒有一刻可鬆懈;最怕被通報重症病例,若是死亡案例發生,可要負荊請罪、跪地求饒,甚至自我懲處呢。
我,敗也腸病毒,成也腸病毒;我,因腸病毒被記過,也因腸病毒被記功。其實,腸病毒要流行,重症病例或死亡案例要發生,有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是任何人能掌控的,所謂的腸病毒防治,不過是負責任、盡人事吧了,能掌控的,誰敢說有一半以上?為避免民眾指責,小心縣市首長逼你下台,防範法院告你瀆職,只能加強防治工作,無所用其極地,大動作地,昭然若揭地,敲鑼打鼓地,努力宣導和辦理防治工作。
各縣市衛生局,每年,對內對外,辦理無數場腸病毒防治教育訓練和演習外,還成立腸病毒重症諮詢小組會議,大醫院凡是跟腸病毒有關的科別,如小兒感染科、小兒神經科、小兒心臟科和急診科等大咖醫師,都是被邀請的小組成員之一。至於中央層級呢,也是不遑多讓,每年,對相關科別醫師,辦理全國性或地區性教育訓練,也成立腸病毒重症諮詢委員會,甚至派委員會大咖委員,到各縣市轄內大醫院,進行稽核和督核。
多年來,我曾跟隨遲景上主任,到本縣各大醫院去。遲主任,前中榮小兒部主任,除了學識淵博、盡忠職守外,用謙卑有容的態度,努力指導後進晚輩,以致桃李滿天下;至於,對病患頗富愛心,落實視病猶親的仁醫,在中榮和醫界,是大家公認的標竿和典範。能讓我肅然起敬的醫師沒有幾位,他是第一位。
腸病毒(Enterovirus),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組稱,在1997年以前,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共3型(1型至3型)、克沙奇病毒(Cossacks virus)含23種A型(A1型至A22型,及24型)和6種B型(B1型至B6型)、伊科病毒(Echovirus)共30型(1型至33型,但8、10、28型除外),以及腸病毒(Enterovirus)數型(68型...)等60餘型。當然,今日已有不同的分型,小變動難免,不去細數。
因型別不同,嬰幼兒可能會重複感染腸病毒,今年感染了,明年又感染。不過,據個人看法,多少有交叉免疫效果,加上年齡增長,免疫力增進,再次感染腸病毒應該會輕微些,惟,須有證據醫學(Evidence medicine)為根據,我不能胡亂放話。目前,網路一大推醫學或健康論點,都是廢話,都是屎,沽名釣譽,說給自己爽的而已,沒有半絲依據,沒經隨機抽樣的病例對照研究,不是屎,那是啥?各位兄弟姊妹們,你說呢?
今(106)年,截至8月11日,國內腸病毒併發重症疫情。3月4日,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一歲半男童,2月下旬出現發燒、無故驚嚇、嗜睡等情形,當日醫師診斷為泡疹性咽峽炎收住院,隔天症狀持續,且心跳加速,院方通報為腸病毒重症合併腦炎,經檢驗與審查,確認為克沙奇A2。住院七天後,順利完成。
5月16日,疾管署又公布國內新增一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5歲男童,4月23日發燒就醫,25日症狀持續再度就醫並收住院,隨後陸續出現頻繁肌抽躍(Myoclonic jerk,Myoclonic seizure,Myoclonus)、足底起水泡、手足紅疹,活動力和食慾變差,以及心跳加速等症狀,轉院治療,由醫院通報並採檢,經疾管署檢驗審查,確認為克沙奇A6型,所幸經治療後,症狀改善並已出院,目前,健康良好。
6月27日,疾管署公布國內又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女嬰及北部男嬰,發病年齡均為2歲以下,分別於6月6日、6月11日發病,由醫院通報和採檢,經檢驗和審查,南部女嬰確認為伊科病毒5型,北部男嬰為克沙奇病毒A6型,兩人均已康復,健康良好。
8月8日,疾管署公布新增一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未滿月女嬰,7月11日出生,7月15日高燒住院,抽血檢查發現血小板低下、肝功能異常,隨後出現多重器官衰竭,7月19日醫院通報腸病毒併發重症,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病毒B3型,住院治療後,情況持續惡化,不幸於7月27日死亡。
每年,周而復始,沒完沒了,尤其4-9月腸病毒好發的季節,有襁褓的年輕父母,都在腸病毒夢魘中,提心吊膽、戰戰兢兢中過日子。等孩子進入幼兒園,父母可放鬆心情了嗎?沒!照樣膽戰心驚,幼兒園是腸病毒最易散播的人口密集機構,家長不知何時要被通知,「張媽媽,您家孩子疑似罹患腸病毒,請趕快帶孩子就醫。」或者,「李太太,本幼兒園長頸鹿班爆發腸病毒群聚,衛生所護士阿姨指示全班停課,請將孩子帶回家。」
全世界腸病毒疫情,幾乎全集中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越南、泰國等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似乎是華人圈,難到是種族基因關係?感謝政府德政,行政院四大節電措施,第一措施,政府機構學校及國公營事業單位,下午一時至三時,禁止吹冷氣,大人可汗流浹背,絕不能讓家裡有嬰幼兒的受苦,嬰幼兒只能關在家裡冷氣房裡,誰敢帶到百貨公司等公共場所吹冷氣?孩子被感染腸病毒,父母可要心疼死了。好家在,目前,台灣沒斷電和限電,否則,有錢人都往國外移民,避腸病毒去,打死也不敢根留台灣。
腸病毒讓人談虎色變,不!更甚於猛虎苛政,豈止色變,會嚇死人!我曾親自督導腸病毒死亡案例,送往彰化市殯儀館解剖,我全程參與下,看那喪家,尤其是父母,那種悲痛欲絕,自己無法不感同身受。中央和地方防疫單位不努力嗎?非也,很努力啊!東奔西跑,披星戴月,往返奔波,過家門而不入,累得像條狗,也被駡得像條狗,真的是賤狗,可憐喔。唉!一切都是命,有功無賞,打破要賠,這是公務員。唉!公務員不是人幹的,防疫公務員更不是人幹的。唉!選總統,漆政治,幹政務官,也沒防疫公務員辛苦。
我所接受的教育和訓練,腸病毒臨床病癥很多類型,但最典型的病癥,主要是兩大類,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和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腸病毒僅侷限在口腔,原則上,病情較輕微;如果,腸病毒隨著血行,散佈全身,造成手足口病,病情會較嚴重。然而,小孫子罹患的是手足口病,但臨床表現,與一般手足口病差很大,除了泡疹性咽峽炎外,紅疹、丘疹和泡疹到處散佈,包括四肢和臉部,而非集中在手掌心和腳掌心。
有三顆大水泡,水泡加紅暈,直徑分別達到9、8、5mm。最大顆的,位於右腳大趾側邊,不是腳掌。第二大顆,位於左腳大趾側邊底下,勉強說是腳掌。第三大顆,位於左腳大趾和食趾之間,屬於腳背。其他的,則散佈於腳跟、小腿、大腿、膕膝部、手腕、手背、前臂和手肘等,約有20餘顆紅丘疹。臉部,包括鼻頭一顆、人中一顆、下嘴唇一顆,及左臉頰,3-4顆小丘疹,...等等。另外,屁股有三顆小紅丘疹,背部有兩顆小小丘疹。此外,在第三天,發現左下眼瞼有小紅點。總之,絕不是想像中的,全部集中在手掌心、腳掌心或屁眼附近;也絕沒想到泡疹可大到近一公分。小孫子可是爺爺的臨床導師呢。
發病第二天,臨床症狀最高峰,發高燒和口腔嚴重潰爛,小孫子最可憐,斷斷續續地發燒,安家熱不時給藥,PRN(必要時給藥),後來乾脆每4-6小時給藥。這天最煩躁不安,時時刻刻要人陪伴和安撫,尤其是媽媽。當媳婦安撫和親餵奶後,會有短暫的睡眠,不像平時的2、3小時,甚至長達4小時,時間不長,僅約半小時左右,就哭著驚醒,黏著人,要人抱,要人陪。不過,稍安心的,只要不發燒,我跟他嬉鬧時,他會模仿我的動作,跟著咋舌,跟著發出各種各樣怪聲,然後呵呵大笑,似乎嗆著爺爺,「爺爺,您老了,您不行了,您咋舌聲音沒有我大,沒有我響。」(106年8月9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