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十七、癌症的未來救星-奈米機器人

夕陽無限好(小說、雜文、散文集)
十七、癌症的未來救星-奈米機器人
閱讀心得寫作:吳聰賢醫師
   上個月,10646日,週四,早上7時,秀傳總院二樓外科會議室,我出席秀傳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會議,我忝任五年委員,每年會召開4-6次審查會。席間,聽到兩位醫師私下低聲談論「C1」,鴨子聽雷,我聽不懂啥「C1」?後來豎起耳朵細聽,好像是有關內視鏡問題。很遺憾,我跟醫界脫離太久了,離開臨床20年,成了空有其名的醫師。事後回想,不是「C1」,而是「CE」,所謂的「膠囊內視鏡」。
    何為「膠囊內視鏡(Capsule endoscopeCE)」?如果是膠囊內視鏡檢查,endoscope須改成endoscopy。從2001年起,膠囊內視鏡是診斷小腸疾病的新星,也是唯一利器。將光感受晶片、發光二極體(LED,冷光源)、電腦晶片、無線電發送器,還有兩顆小電池,縮小到如同我們服用膠囊藥物一般大小,約11*26mm,約3.7gm,有如魚肝油大小。每次檢查約須8小時,從嘴巴吞下此膠囊,靠胃腸蠕動,直到隨著糞便從肛門排出,每秒照兩張相片,總共約照5萬張相片。屬拋棄式器材,用一次即丟掉,故所費不貲,台灣健保不給付,須自費檢查,5-6萬之間。據說,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此拋棄式膠囊,價錢是進口貨的一半。
    吞膠囊內視鏡,簡單舒服,總比吞胃鏡、插大腸鏡好吧?因此,大企業老闆、小開或小三,財大氣粗,紛紛捨後者,而就前者?錯!膠囊內視鏡在食道和胃的檢查有其侷限,傳統的內視鏡檢查仍無法被取代。當胃鏡(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e,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又稱泛上消化道內視鏡,也稱纖維胃鏡Gastrofiberscope,簡稱胃鏡)和大腸鏡(Colonoscope,又稱Colonofiberscope纖維結腸鏡)均檢查不出異常病灶,醫師仍懷疑問題出在小腸時,膠囊內視鏡正可派上用場,非它不可。
    先父,民國9年出生,45歲開始罹患痛風,往後,反覆多次發作,終引發慢性腎衰竭。民國67年,斷斷續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民國71年,接受左手腕動靜脈吻合手術,長期規律性接受洗腎,每週二至三次。民國73年開始,直到74年過世,為貧血所苦,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血色素6-7gm/dl,明顯消化道出血,除了每個月輸血,及注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外,醫療束手無策,因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正常,表明是小腸出血。當年沒有膠囊內視鏡,否則可以檢查出小腸出血原因和出血點。
    話休細繁,各位兄弟姊妹們 正式進入本文主題,「奈米機器人」。最近讀了一本書,「2100年科技大未來」,作者:加來道雄(Michio kaku),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超弦理論」奠基者,同時是Discovery頻道「科幻成真」的節目主持人,還主持「探索」、「奇幻科學」兩個廣播節目,在一百四十餘個廣播電臺播出。
    譯者:張水金,美國喬治城大學科學碩士,曾任小學教師、分校主任、教育部科長、專門委員、文化專員,並代表教育部在美國波士頓、華盛頓、紐約、洛杉磯等地,從事文化交流工作。曾擔任國家文化總會顧問,也曾參與文建會文學獎、新聞局金鼎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好書大家讀等評審工作。曾以「少年詩詞欣賞」獲教育部獎狀、童話「無花城的春天」獲中山文藝獎(並入選文建會兒童文學100)、童詩「小窗的思念」獲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01年出版。
    作者為了製作節目,腳踏實地,遍訪全世界三百位,正在為全人類發明各種未來產品的頂尖科學家,蒐集各領域第一手資訊,並以其物理學家之專業視角,用鮮活獨到的筆觸,悉心撰寫,全方位描寫了這本未來之書。從現在到2100年,近百年間,有關電腦、人工智慧、醫學、奈米科技、能源、航空技術等領域的革命性發展,也探討了人類文明何去何從。
    書中,不少篇幅述說「醫學的未來」、「奈米科技」。基因治療、基因改造、幹細胞治療、組織工程器官移植、複製人等,大家耳熟能詳,並不陌生,但是,與紅血球一樣大小,甚至更小的機器,稱之奈米機器或奈米機器人,注射進人體血液裡,進行癌細胞的治療,這可新鮮了,值得讓人期待。至於其他的奈米科技,號稱第二次工業革命,如DNA晶片、碳奈米管、原子電晶體、量子電腦、光學電腦、DNA電腦,則太深奧了,霧裡看花,超出我的理解,只能省略,不去理會了。
    奈米機器人(NanobotsNanomachines,或Nanomites),大小在0.1-10 micrometer(微米),指非常微小的機器人,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1 micrometer,等於10的負6次方米,即百萬分之一米。1 nanometer更小,等於10的負9次方米,即十億分之一米。1nanometer1micrometer的千分之一。
    它是一種以奈米級精度製造的機器人,可以和奈米級物體進行精確交互作用的機器人。奈米材料是粉狀或團塊狀,天然或人工製造的材料,顆粒大小在1-100奈米之間,具有異於普通材料的光、電、磁、熱、力學、機械等性能,其性能往往由量子力學決定。如何從奈米材料製成奈米機器人?有如一塊八吋或十吋晶片,經過特殊光的蝕刻,在裡頭可製出成千上萬的電晶體,都是很專業的科技,太深奧了,我不懂,也不要逼問我。
    奈米機器人等同分子級獵人,會執行搜索和摧毀的功能,它靠輸送殺死癌細胞的藥劑,至特定標的癌細胞,有選擇性的瞄準癌細胞攻擊,而不傷及正常細胞。此奈米機器人有別於一般的化療(Chemotherapy),化療要讓全身浸在致命毒藥中,才能發揮作用,它殺死癌細胞,僅比正常細胞稍微有效而已,以致化療的併發症極為廣泛,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勞虛弱、便秘腹瀉、口腔潰爛、皮膚搔癢剝落、神經麻痺、肌肉麻痺、聽覺改變、血液毛病、生育力下降等,以致有病患寧願死於癌症,也不願接受化療凌遲。
    除了輸送抗癌藥劑外,另有兩種方式,它也能就地殺死癌細胞。第一種方式,它與癌細胞的抗體結合,當搜尋到癌細胞後,從體外用白光照射五分鐘,讓它逐漸加熱,終至高溫燒死癌細胞。第二種方式,不是靠加熱 而是靠劇烈的震動,由體外的磁場誘導它,利用它的劇烈震動,來撕裂癌細胞。很重要的一點,在癌細胞發展成腫瘤的前數年,甚至數十年前,循環與血液中的奈米機器人,就可偵測出來,同時進行癌細胞的摧毀。
    文章開頭敘述的膠囊內視鏡,跟奈米機器人有何關係?沒有關係,它不是奈米科技,與奈米機器人差遠了,僅僅是一般內視鏡的縮小版,不過,此書有提到膠囊內視鏡,它在告訴我們,一般內視鏡已能縮小成膠囊內視鏡,而膠囊內視鏡再進一步縮小成奈米機器人,科技發展是可行的,已邁出腳步,未來照樣指日可待。各位兄弟姊妹們,21世紀結束前,早的話,可能十年、二十年,奈米機器人就會問世,大家再煎熬些,等奈米機器人出世,我們就可以跟癌症說bye bye了。
    本文已到尾聲,該收尾了,不過,給兄弟姊妹們一個家庭作業,請協助上網搜尋,何謂「IRE奈米刀」?日劇「派遣女醫第四季(重播)」,緯來日本於510日播出最後一集,劇情提到「IRE奈米刀」。劇中女主角大門未知子,是外派外科醫師,喜歡自由,不合群、討厭權威、討厭束縛,具有專業醫師執照及紮實醫術素養之打工族,有高超的外科技術,她的口頭禪是,「不用擔心,我不會失敗!」
    此集,北野亨醫師使用IRE奈米刀,幫里奧納多-史考普開刀,罹患4a期胰臟癌的某國下任總統候選人。這集,大門未知子也盜用IRE奈米刀,幫同僚城之內博美開刀,也是罹患胰臟癌末期的麻醉科醫師。劇中,IRE奈米刀具有6根電極針,通上3000伏特電壓,用電氣燒灼方式摧毀癌腫瘤,每副儀器價值數千萬日圓,日本全國也沒有幾台。無論我怎麼看,總覺得跟一般的電氣燒灼器沒有兩樣,為何冠上「奈米」兩字?台灣有此儀器嗎?
    提到胰臟癌,忍不住心中的痛和恨,104年,我兄長因胰臟癌過世,連動刀的機會都沒,短短4個月,從壯碩到崩塌,兵敗如山倒,就此結束70年歲月,嗚呼。(106510日完稿)
    【註記】網友回響:吳O華:「奈米科技它可應用在食衣住行各方面,將是極為重要的科技,這種眼睛看不到的微小分子,如今竟發展至醫療上的奈米機器人,甚至奈米刀將是人類的一大福音。」我:「是啊。」洪O豐:「老師博學多聞,令人敬佩。」我:「客氣了,要向您夫婦學習。閒閒美黛子,寫文章打發時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