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七、Bang Muang temporary center之組織

南亞大海嘯十日救援行動
三十七、Bang Muang temporary center之組織
作者:吳聰賢醫師
此臨時收容站有來自海內外累計達52個之支援團體進駐,包括12個中央政府單位、6個地方政府單位、3個軍警單位、6個社政與社區發展相關單位、6個非政府組織(NGO)、4個工會協會與公司、3個宗教團體及15個醫療團體。
收容站組織上細分成幾個部門,包括兒童及青少年中心、食物供應中心、資訊中心、捐贈部門、軍警部門、通訊部門、安全部門、財政與會計部門、飲用水衛生部門、公共衛生部門、住宅部門和公共關係部門。其中以公共衛生部門與我們醫療團關係最密切。
收容站飲用水採用包裝水為主,或當地「飲水供應處理中心」所提供者。此處理中心位於小池塘邊,器材和設備由法國軍人負責提供和搭建,飲水採用逆滲透法處理。此地有3個供膳站,提供多樣化熟食,無衛生之虞。興建中的臨時住宅,由軍方支援搭建。
台灣921震災,來自全國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堆積如山,包裝飲用水一車車地載運進災區,什麼沒有,就是包裝飲用水最多,多到可以用來洗手。當年,疾管局同仁衛教民眾多使用包裝飲用水,以避免腸胃道等傳染病發生。疾管局念茲在茲的就是擔心桿菌性痢疾大流行。慶幸地,防疫工作做得好,涂醒哲副局長榮陞局長,最後變成衛生單位的最高首長。
衛生設施極為重要,弄不好就是傳染病疫情爆發。這裡有50間蹲式廁所,臨時用夾板簡陋搭成,隱密性不會很高,所以防疫隊女同仁寧願憋到加油站去上。這裡的馬桶比台灣的小一號,沒對準的話,可能弄髒馬桶邊,因泰方每天用車子運來足夠的水,加上有學生志工隨時沖洗,所以廁所蠻乾淨的,只是水泥地板都濕搭搭的。
廁所的門用鋁片搭蓋,沒有門閂,只是用鐵線勾在鐵釘上替代。門縫不密,為避免私處外露,人是背著門蹲下來。它不是沖水式馬桶,我每次上完廁所,不管大號或小號,需自行拿著塑膠杓子舀水沖洗,如果廁所內水桶沒水了,需到外面的大水桶舀水。為了避免遺失,塑膠杓子都用繩子綁在水桶上。
台灣921震災時,除了搭建臨時廁所外,也指導民眾野地排泄後覆土掩埋,或用紙箱製作臨時馬桶,同時聯繫環保單位調派流動廁所使用。廁所沖洗和洗手問題很重要,否則遍地黃金,除了惡臭外,還容易造成病媒蚊蠅、蟑螂滋生,所以需尋找水源及消防用水,不然需在廁所設置臨時儲水桶。針對病媒害,疾管局也提供補蠅紙和噴灑殺蟲劑。
3個沐浴區(shower area),是不是有隔間,讓人脫光衣服洗個痛快?非也,沐浴區是露天式,完全沒有遮攔。男人半裸,僅著小三角內褲,就地沖洗起來;女人也差不多一樣,穿著一件寬鬆大袍,當著你的面洗給你看,當然沒穿胸罩或內褲的。男女洗完後,順便洗換下來的衣褲,女人為了隱私,當然背對著人蹲下來洗衣服。
台灣921震災時,對沐浴不方便的地區,經疾管局積極協調,後來軍方架設了臨時野戰沐浴站,配備發電機,讓災民洗熱水澡,變成災民最大的奢侈享受。因洗澡、如廁不便,加上生活空間擁擠,環境惡劣,容易發生疥瘡、頭蝨等皮膚病問題,疾管局曾提供疥瘡藥膏與頭蝨藥劑,並指導使用方法。
這裡有一個小型社區廣播站(Anirut AV community radio),我們稱它為攀牙府電台,涵蓋之範圍半徑只有5公里,也每天發行2-3A4大小的通訊報(News letter),主要用泰文,偶而1-2則新聞加註英文說明。透過當地英文翻譯,曾由李分局長和蔡專員代表接受現場廣播訪問,談論我們防疫隊此行目的,和對此災難的觀感與建議。
有一輛移動式的衛教宣導車,停在空地上,車上有一個小舞台,一、二十位學齡前兒童席地而坐,面對著舞台鼓掌嘻鬧,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則在舞台上手足舞蹈地說著不停,或指揮著小朋友跳帶動唱,兒童無憂的歡笑聲,讓此地充滿些生氣。另有一輛小型車,車上放著一台電視機,會播放卡通給小朋友看。
訪問後隔天,該廣播站通訊報登載此新聞,標題「海嘯帶來台灣醫療防疫隊」,內有一幅相片,拍攝醫療站看診情形,人物包括李分局長、我、「小舒」和病患。通訊報記載,台灣醫療團的公共衛生官員(Public Health officer from Taiwan medical team)蔡舜文小姐說:「The Tsunami disaster in December 26 was similar to an earthquake at Taiwan 4 years ago. That disaster caused many deaths and injuries and homeless. Since our team has an experience of helping affected people from that disaster, our team decided to come here.
蔡小姐又說:「Living condition of affected people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Taiwan 4 years ago was similar to what has happened here. People lived in tents then moved to temporary houses. With this crowded environment, peopleare easy to have public health problems or communicable diseases.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