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診間驚奇
三十五、第二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Metformin
作者:吳聰賢醫師
107年9月16日,週日,接受教育訓練後,小弟寫的一篇文章,「抑制葡萄糖從從腎小管重吸收的糖尿病口服藥Canagliflozin」,網路送出後,隔日,週一,在醫界好友間,引發小小回響。「這個藥,病人服後,全身無力者不少。」「SGLT2
inhibitor包含3種藥物,即Canaglu、Jardiance和Forxigar,都有降血糖、降血壓以及減重的藥效。但是要注意腎功能,Forxigar在eGFR小於45時,不可用;Jardiance在eGFR小於30時,不可用。Canaglu較會造成截肢的缺點。它們的副作用都是泌尿道感染(UTI),尤其是女性。但我很少聽到病患說全身無力。所以,要衛教病患多喝水,和注意下體衛生。而我比較偏愛用Jardiance。」
「這種藥,我才不用,那不是白忙一場嗎?就少吃幾口碳水化合物,不是更安全嗎?我喜歡用簡單的胰島素增敏劑,Metformin;再不行,就加促胰島素分泌劑;再不行,就用長效胰島素注射了。」我也用玩笑的口吻回應,其實,也不是玩笑話,農業社會回不去了,物質富裕的時代,養尊處優,四肢不勤,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得到第二型糖尿病豈是奇怪?「好耶,世界大藥廠就是這樣賺錢的。可是,不少人就是肥得不像樣,是基因嗎?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口?滿足口慾後,再來後悔。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是否送往敘利亞當難民?吃不飽,穿不暖,命在旦夕,命懸一線間,保證他啥藥也不用吃,啥針也不用打。」
網路上,又陸續有回應,「糖尿病,我個人臨床經驗微薄,它是很複雜的毛病,那些西藥固然功不可沒,但是病人該做的都做了,還是控制不好,打了胰島素,發生了胰島素抗體的,比比皆是,甚而,我有一位病人,大學醫院叫他不要吃碳水化合物,照樣HbA1c高達10,要怎麼辦?高齡78,他是土木公司大社長,想要活到12O歲呢。」「中藥有它發揮的地方嗎?有人說他不信中醫,至於從事中醫藥的大國手們,你們能發表一些看法嗎?當然,關於西醫的經驗,也可以加入討論。任何想法都可以發表。」
「第二型糖尿病,它的治療方式,當然需要依照guideline來執行,首先用Metfomin,其次用SU、DPP4i、SGLT2i或胰島素,就需依照病患的情形而下處方。有些人上次HbA1c在7左右,下次卻飆到9,細問之下,原來病患這個月吃了大量水果,或者糕餅、粿糰等。所以,飲食控制也很重要。目前,我都建議病患先吃魚、瘦肉、蛋、豆腐和清菜,然後吃飯,如此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就不會太多,不知那位同學還有高見?」很有道理的飲食搭配。
口服降血糖藥物有好幾大類,SU(sulfonylurea),指磺醯尿素類藥物,也翻譯成硫醯基尿素類,常用藥物是euglucon,屬於胰島素增泌劑。DPP-4
inhibitor(Dipeptidyl
peptidase 4inhibitor),指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藥理機轉較複雜,不在本文討論。SGLT2
inhibitor(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指鈉依賴型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就是上一篇所提的Canagliflozin(商品名Canaglu,中文名可拿糖),它可以抑制葡萄糖從腎小管重吸收。
SGLT2抑制劑研發何其多?十幾、二十種。身處這個時代,太平盛事,吃好的,喝好的,穿暖的,不用為三餐打拼,糖尿病患何其多?超過25%?不止啦。廠商眼睛雪亮,搶著大撈特撈,白花花銀子呢,誰不想要?但是,較常用和有名的藥物有三,除了我上一篇文章提的,商品名Canaglu(成分名Canagliflozin),日本田邊藥廠研發外,另兩種藥物是:商品名Jardiance(成分名Empagliflozin),德國百靈佳殷格翰藥廠(Forefinger
Ingelheim)所研發,有好友用此藥,用得蠻順心應手的。商品名Forxiga(成分名Dapagliflozin),由瑞典阿斯特(Astra)和英國捷利康(Zeneca)合組的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藥廠所研發。
雙胍類(Biguanide)藥物,其代表藥物是Metformin(二甲基雙胍,dimethyl
biguanide),廣泛用於第二型糖尿病,它絕對是第一線藥物,也是首選藥物,不用考慮其他。其商品名稱,包括Glucophage、Glibudon等,太多了,背不了。過去幾世紀,山羊豆(學名Galega
officinalis),非中國本草綱目內的中藥,在國外,它一直作為糖尿病的傳統民俗療法藥物,類似中醫的中草藥。
直到1920年代,從山羊豆萃取物中,發現了胍類化合物,動物實驗也發現這些化合物可以降低血糖濃度,從此,此藥搬進了藥櫃裡。但是,自從發現了胰島素後,這藥劑被冰凍了數十年,直到1950年,胰島素產生抗體問題,雙胍類藥物又重出江湖,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了。各類雙胍類藥物中,以Metformin(二甲基雙胍)有較高的安全性,是目前唯一最常用的雙胍類藥物。
近來,台灣網路瘋傳苦瓜治療糖尿病,說多有療效,還說山苦瓜療效高於綠苦瓜,而綠苦瓜療效又高於白苦瓜,害得不少糖尿病患者,內心忐忑,不知如何適從,卻也姑且聽之,不敢放棄正統醫療。不知未來是否能像山羊豆,研發出另一種抗糖尿病新藥?有網路商家,大打廣告,說榮獲9國11張專利認證,還說從苦瓜中提煉出特定序列的多胜肽,在國際期刊「農業食品化學」發表,證實苦瓜胜肽可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並維持身體健康,好樣的,商家不敢說用於治療糖尿病。
上述種種說法,讓人懷疑,這是藥品嗎?還是健康食品?還是什麼都不是?僅是買一條苦瓜,就再送一條苦瓜罷了?在台灣,健康食品必須獲得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它不是阿貓阿狗自己號稱的,而是需經過衛生福利部所核定,認定其食品「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且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非屬治療或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總之,健康食品須有科學證據,證明它有保健功效,但絕不可誇大療效,說它可以治療某種疾病或某種毛病,否則會遭受嚴重裁罰。
雙胍類藥物,並不歸類於胰島素增泌劑吧,也不歸類於胰島素增敏劑吧,確切的藥理機轉,還沒完全了解,目前,知道它有下述三種藥理作用。第一種作用,它會減少肝臟的葡萄糖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使血中的血糖下降,指的是非碳水化合物,如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胺基酸等,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
第二種作用,會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使葡萄糖可以加速進入細胞內。糖尿病患是高血糖,但細胞內是低血糖,人被醃在糖缸裡,快要醃死了,細胞內卻沒半滴糖分,幾乎要餓死了,人不死也奇怪。高血糖原因,主要是三種,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抗體拮抗和胰島素敏感性低落等。
此項作用,換另一種口氣說,即所謂的增加周邊組織利用葡萄糖;即所謂的增強外圍組織、脂肪、肌肉等,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即所謂的增加細胞膜上胰島素接受體的敏感度等。後面兩個「即所謂的」,「增加胰島素敏感度」、「增加胰島素接受體敏感度」,都是我個人私掰的,相關文件上沒有此種說法。因雙胍類藥物藥理機轉不明確,是否如此,不是我說的算,若真的如此,那跟胰島素增敏劑有何差別?
第三種作用,抑制腸道吸收葡萄糖,因作用機轉不明確,我不知道,可能也沒人知道,它到底是依靠SGLT1的抑制機轉,抑制腸道吸收葡萄糖?還是依靠糖苷酶的抑制機轉,抑制腸道吸收葡萄糖?還是另一種未發現的新作用機轉呢?作研究談何容易,此藥不也用了數十年了,從40年前,我當住院醫師開始就有了。
雙胍類藥物,例如Metformin,它不像硫醯基尿素類藥物,例如Euglucon,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它不屬於胰島素增泌劑。它也不像苯丙胺酸類衍生物藥物,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它真的不屬於胰島素增泌劑。因為,Metformin不影響胰島素的分泌,所以,可以用於第二型糖尿病治療外,也可以和胰島素一起用於第一型糖尿病。
Metformin二甲基雙胍,其用法是,每次一顆500mg,一天服用2-3次,然後依病情調整劑量,需要時可以逐漸增加劑量,每日最大劑量是3gm,等於每次2顆,每天服用3次,共6顆,總共3gm。如果,血糖仍控制不好,就得併用其它類藥劑了,可能用上3或4種藥劑,甚至施打胰島素。
Metformin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和消化不良,其發生率高達30%以上,不過,目前有緩釋劑型,可以減少此腸胃副作用,緩釋錠是Ansures
ER(extended
release)
tablet
500mg,一天一顆,晚餐時服用,可以依需要調整,每天最高劑量2gm,計
4顆,一天服用一次4顆,或分成兩次服用,一次2顆。另外一項,最重要且嚴重的副作用是乳酸中毒,所以,腎衰竭的患者禁用,總之,使用前,必須評估患者的腎臟功能。
網路討論持續進來,「病患不忌口,點心、宵夜、茶飲樣樣來,縱使用了最好的藥,也是罔然,浪費健保資源!」天啊!一針見血的話,說得及有道理,這才是糖尿病治療的箴言,完全不忌口,大吃又大喝的,血糖哪能控制?一邊吃藥,一邊嘴巴停不住口,太好命了,說浪費健保資源,一點點也不為過。
有醫師想法較消極,人生得過且過,何必把人生焦點,全投注在血糖上?活得有夠命苦!這點相當接近我的人生觀,「糖尿病患者,衛教都有做的,我用長效胰島素,當然會調整劑量的,但是我不去在意
HbA1C是否超標,反正患者都已經七老八十了,我的胰島素只要是預防酮酸血症的發生,避免突然猝死的發生。我的糖尿病患者,幾乎都沒死在糖尿病的相關疾病,反而爬樹摔死的、車禍死的、癌症死的、心腦血管障礙等等,死得反比較多。」
已經上午10時餘,網路討論仍持續拋進來,個人覺得收穫蠻多的。「曾看過醫療影集,很胖很胖那種患者,要做胃部分切除數和十二指腸吻合術,效果不錯。有的肥胖患者,明明吃很多零食和熱量,也是會騙醫師說,他已經很忌口了。」糖尿病追根究底,就是吃得多,動得少。「對老人而言,HbA1c高一點,反而更安全,若要控制到很標準,反而會低血糖昏迷而休克。」
我在「吳聰賢醫師部落格」,連續花了兩個多月,張貼了一篇15萬餘言的小說,「低血糖昏迷驚魂記」,裡頭80、90歲的主人翁,有糖尿病,血糖常爆錶,700mg%以上,但活得挺好的,還性衝衝地追女人,當胰島素介入,強力控制後,多次發生低血糖休克,甚至昏迷,路倒騎樓,經人報警送醫,才挽回一條命。最難堪的,老人家瞬間變成行屍走肉般,老態龍鍾的老頭。
「現今的血糖藥,造成低血糖的機率已很低,可以繼續服用,糖尿病配合中藥治療,主要在防止血管粥狀硬化症。十年以上老病號,先看眼底變化,再談中醫治療,主要控制血糖為主,已血管硬化,則要注意蛋白尿和腎功能。中醫主治,在滋陰活血,用藥依辨證論治後,方可用方。」中醫藥治糖尿病,也有其一套,與西醫合併,或許更能相輔相成,讓患者達到真正的健康和生活品質。(107年9月17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