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三十六)善有善報亙久遠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韓翃:「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閒小洞幽。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如果,你詢問某人有沒有抽菸?人性關係,厲害關係,人嘴巴講出來的話,難以相信,過猶不及,要打折扣的。我的診間,不時有人壽保險、醫療保險的投保者,來接受健康檢查,我必須詢問是否抽菸,彼此對話是千奇百怪。我問:「有抽菸嗎?」回答沒有。我再問:「沒抽菸,還是已戒菸?」回答已戒菸。我又問:「已戒菸多久?」個案紅著臉,才勉強回答說,戒菸兩、三個禮拜。天啊!欺騙很大,欺騙了我,也欺騙了保險公司!睜眼說瞎話!戒菸兩、三個禮拜,算哪門子戒菸?竟然還說沒抽菸!明擺著在說謊!
戒菸容易嗎?戒菸相當困難,有戒菸經驗的菸癮者,都怕戒菸,不敢輕言戒菸,因屢次戒菸,屢次失敗,信心都垮了。我曾多次鼓勵門診患者,來咱診所戒菸,回答都是敬謝不敏,不是不敢嘗試,就是多次失敗,太沒面子了。據說,靠自己力量,戒菸成功機率接近0;門診醫師多說一句話「抽菸有害健康」,戒菸成功機率提高到5%;若參與健保給付的戒菸門診,國健署用公務預算,花了大筆菸捐,成功機率多高?也不過20%上下。好可憐!我的門診,不少高血壓、慢性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我建議門診戒菸不行,只好多廢話兩句:「為了身體健康,你要戒菸啦!」
根據國健署,107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發現,男性吸菸率23.4%,等同全台有227萬以上吸菸人口,且以36-40歲的年齡層達最高峰,約35.4%,等同此年齡層男性,每3人就有1人吸菸。我自己不吸菸,很難想像吸菸人口這麼多!吸菸人口只有227萬人嗎?數據沒說清楚,很容易誤導人!怎說?227萬人是指成人男性,難道成人女性不抽菸?當然不可能,抽菸的女性也不少見,尤其是交際花、特種營業女性,哪個不抽菸?甚至加上酒和毒!還有,此行為調查專針對成年人,難道未成年人就沒抽菸?我不相信,你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國中生、高中生吸菸人口還會少?甚至國小高年級生,都有人吸菸呢。彰化縣衛生局保健科的菸害防制,可是重大又重要的業務呢!民國86年,我從事公衛的第一場演講,就是去轄區某國中,做菸害防制宣導呢。
單純戒菸門診成功率,如上述,沒有想像高,於是,國健署不得不,成立了戒菸專線服務中心,提供戒菸專線。據成大醫院家醫部陳全裕醫師表示:戒菸專線的介入,對個案的穩定戒菸,有重要的輔助效果,住院病患六個月戒菸成功率,原本只有35%,當出院後,有轉介戒菸專線,接受電話諮詢和陪伴,六個月戒菸成功率可超越40%,提升了5%以上的成功率。戒菸專線的5%,和門診醫師反覆一句話「抽菸有害健康」的5%,可以等量齊觀,也算功德無量,戒菸專線服務中心確有存在的功能。
保險投保人接受健康檢查,我問:「有抽菸嗎?」回答有。我再問:「一天抽幾包菸?」模稜兩可的語氣回答,一包或半包,不!可能不到半包,大部分請他人抽菸,自己很少抽菸。我又問:「抽菸幾年?」也是模稜兩可回答,十年或十幾年,不!不到十年,中間有停頓,斷斷續續地抽菸。從投保人這個例子,單純問抽菸這事,回答千奇百怪,任何答案都有可能,很多還是你想像不到的。你想想看,模稜兩可,亂七八糟,糊里糊塗,全部稀巴爛,胡亂攪和在一起,抽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影響的變成沒影響,沒影響的變成有影響,這種研究成果如何讓人信服?怎麼處理這種誤差?
好理家在,研究是死的,人是活的,山不轉水轉,水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研究者是學者專家,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想出解決的辦法:「抽菸年」、「抽菸月」、「抽菸包」或「抽菸支」,因菸的危害,跟高血糖一樣,對血壓、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的傷害,也是經年累月,日積月累,不可逆的長期作用,它們分別代表:累積抽了幾年的菸、累積抽了幾個月的菸、累積抽了幾包的菸、累積抽了幾支菸。如此分組或分類,變得更仔細和落實,定義明確,病例組和對照組的研究,才能真正的踏實,避免誤差的發生,不僅可證明抽菸對健康的危害,還可發現抽菸的質和量,對健康危害的加成變化。這才是我們要的科學研究,不是嗎?
同樣的道理,高血糖和腦中風的因果關係,在設計研究計畫時,病例組和對照組定義要明確,單以一、二年或二、三年,血糖控制好壞來做研究,明顯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個人看法,可以比照抽菸方式,採用「總糖化血色素」或「平均糖化血色素」來分類,例如,以總糖化血色素來說,一年檢測四次糖化血色素,若罹患了糖尿病二十年,這八十次的糖化血色素全部加總,就可當成病例組的分類依據,至於對照組呢?沒有罹患糖尿病,不會檢測糖化血色素,則用糖化血色素正常值為代表,乘以八十,如此緊密分析下,肯定能明確顯示,高血糖和腦中風兩者的因果關係,甚至加成變化,更高的總糖化血色素,有更高的腦中風風險。你認為呢?你說是不是?
上週,在我的門診,有一位50餘歲中年男性,騎機車車禍,自己摔傷,兩膝蓋和兩足踝擦傷,在家自行擦藥,卻越擦藥,傷口越糟糕,僅五、六天,傷口發炎化膿,甚至蜂窩性組織炎,足踝和小腿嚴重紅腫,還高燒近38度,不得不來就醫。我問他有沒有糖尿病?回答沒有!但抽血檢測結果,血糖高達500以上。糖尿病症狀,包括多渇、多喝、多尿,但不知自己有糖尿病的,甚至已染患數年了,還是不少。這類人,若納入研究對象,因前面幾年沒有糖化血色素數據,統計結果怎能不發生誤差?
上述內容,廢話連篇,說了很多流行病學的東西,包括:「高血糖與腦中風的因果關係」、「抽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病例組和對照組研究」等,你可能不感興趣,甚至討厭,大聲罵我:「搞什麽東西?太專業,又學術性的東西,讓人厭煩!」我可以理解。但是,這些廢話是在回應我學弟的錯誤觀念,他說:「打了胰島素,血糖有控制下來,但仍發作了腦中風!」他很迷惑,既然血糖控制了,為何還發作腦中風?他話裡頭,認為自己不該犯腦中風。
我回應的道理如上述,這是馬後炮,只解釋給你聽,當面,我才不會儍到跟人家講道理!他雖是我學弟,但年長我2歲,總要敬老尊賢,加上他本人也是醫師,如你所知,醫師自視甚高,主觀意識強,自有主見,我豈敢拿流行病學去堵他的口?或許,他僅是嘴巴隨口抱怨而已,我豈會儍裡傻氣,過度認真地,訓起他話來?
公職期間,我比他多唸了3年書,多拿了一張公共衛生碩士學歷,卻仍是三腳貓一隻,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談不上學問,我不見得比他行。說不定,他惱羞成怒,要反唇相譏:「我有內科專科醫師、家醫科專科醫師,共兩張證照,你僅有一張外科專科醫師證照而已,說到糖尿病,你比較懂,還是我比較懂?」話不投機,說到此地步,還能繼續下去嗎?我會很尷尬,額頭出現三條線,好心被雷親,好心沒好報,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說一堆道理,反造成兩人針鋒相對。
廢話少說,話休細繁,回歸主題。我這位學弟,罹患了腦中風,嚴重嗎?還真的嚴重,共住院半年。說不幸嗎?似乎也不幸,但更多的是幸運,我要替他高興,也替他慶幸!怎說?糖尿病人突患腦中風,結局豈會好?不是死亡,走往陰間路,蓋棺論定;就是口眼歪斜,癱倒在床,成了植物人;或者,由外籍女傭,推著輪椅,傻乎乎地,在公園曬太陽;較好者,手拿枴杖,拖著半邊身體,走在馬路邊復健。
民國65年,我大阿姨,離住家僅50米,突然暈眩,路倒馬路邊,緊急送醫,送往吳崇雄外科醫院,診斷為腦中風,5天內病逝。民國88年,我阿母,中午飯後,睡夢中,一覺不醒,送彰基急診,診斷為腦幹栓塞,隔天,留著一口氣回家,病逝天祥路家中。民國90年,我四阿姨,也是中午睡夢中,呼叫、搖晃不醒,急送彰基,也診斷腦中風,同樣5天內病逝。我阿母三個姊妹,都罹患糖尿病痼疾,纏身多年,均死於腦中風。
我這位學弟,也是多年糖尿病患,也患了腦中風,住院期間,氧氣管、鼻胃管、導尿管,一項也不缺,不幸中的大幸,卻能全身而退,躲過死劫,不僅如此,腦中風並沒留給他多大後遺症,他頭腦清晰,口齒伶俐,行動自如,仍可繼續看診,應付門診病患,易如反掌,綽綽有餘。所以,我兩人才會在彰化縣農會一樓大廳碰頭,預備到縣農會十四樓會議室簽到,拿醫師繼續教育積分。
為何要拿繼續教育積分?因醫師從事醫療工作,每6年,醫師執業執照須更新一次,而執照更新須有足夠的繼續教育學分,否則無法辦理更新,也無法執業,即使是台大醫院大牌教授,照樣南來北往,到處聽課簽到,累積繼續教育學分。執業執照效期屆滿,沒更新,仍繼續執業,等同密醫,依醫師法第27條規定,處2萬至10萬元罰鍰,並令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連續處罰。每次罰2萬-10萬元,罰個3、5次,診所不關門大吉,那才奇怪!
民國104年,衛福部修訂「醫師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有明確規定,在衛福部「醫事人員繼續教育積分管理系統」,所謂醫事人員,包括醫師、護士、護理師、藥師、醫檢師、放射師等,在醫師部分,6年裡頭,個人累積繼續教育學分,「醫學課程」至少162點,「醫學倫理、醫療相關法規及醫療品質」至少18點,兩者合計至少180點。其中,「醫學倫理、醫療相關法規及醫療品質」,應包括「感染控制」1點積分、「性別議題」1點積分。
民國106年1月15日,我公職屆齡退休,隔了半年,慶幸自己尚有剩餘價值,僥倖重回臨床,再當起臨床醫師。106年7月21日,我跑了兩個地方,彰化縣衛生局、彰化縣醫師公會,重新辦理執業登記,正式到診所上班。6年後,我下次執業執照更新日期,似乎是112年7月20日,到時,我應於執業執照更新日期屆滿前三個月內,填具申請書,並檢具相關文件及執業執照費,向衛生局申請換領執業執照。
這位學弟,能躲過死亡,能躲過後遺症,平安順利,完全恢復健康,還能重回臨床,奉獻人生最後的價值,至死不渝,真的太慶幸了!我不禁想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因他平時,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急公好義、疏財仗義,才能有此福報!我不信怪力亂神,也厭惡怪力亂神,但我相信因果報應,我肯定「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這是怪力亂神嗎?你認為呢?
每6年,醫師執業執照必須更新,你想,我會為此擔心嗎?不會!有兩點原因讓我不擔心:第一點原因,我都已高齡70了,我還能執業多久?換句話說,我還能活多久?第二點原因,繼續教育積分取得不困難,只要按規矩來,按時上網和按時簽到,就不怕缺少繼續教育積分。
第一點原因,我真的不擔心執照更新問題,人生無法眷戀,也無法強留,青春永駐是神話,萬壽無疆是白癡,不知人生何時落幕,要跟你說拜拜,說不定我一睡著,明天、後天就醒不來,不是明天、後天,也可能是明年、後年,或5年、10年後,想活到80、90歲,不是你說的算!不少網友問我養生之道,笑死人了!根本是問道於盲!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德、五讀書,你相信嗎?除了陰德外,其餘的,我全然不相信!就因我學弟這個案例,我才相信陰德,「善有善報」。
隨時都會走人,還須考慮每6年執照更新問題?我只須顧好眼前就好,一切順其自然。你可能會說,70歲是人生一大關卡,為何不徹底退休,不能含飴弄孫,至少也要吃喝玩樂、遊山玩水,享受生命餘暉?說的也是!彰化某知名且受人尊敬的醫界前輩,年滿70歲後,完完全全地退休,不執業,不看診,撤銷執業執照,撤銷外科醫師證照,不接觸病患,做個閒散人,這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不也很好?
對不起,我難做到!每個人的人生觀、生活態度,各式各樣,全然不同,難以比擬。我信奉先母的教誨,「做人,就是要做!」跟國健署的「要活,就要動」,似乎有點類似,但含義不同,「動」指的是「運動」,僅有利於個人健康,阿母的「做」是「工作」,則是有收穫的,不僅有利於個人收入,也有利於家族,甚而國家、社會。我也相信古人說的,「工作了,吃飯才會香!」除非健康等特殊問題,我很難想像50、55、60歲退休,悠閒度日的人,他們日子是怎麼過的?說句你會幹譙的話:「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我若再說下一句,你肯定會幹譙得更大聲,我不說了。
30、40年前,彰化某名醫,有氣喘痼疾,在彰化市區,執業多年,生活不虞匱乏,卻老而不退,仍每日看診,直到某日看診,氣喘突發,猝死診間,害得病人嚇得要命,驚慌失措,鼓起勇氣,幫著跟診護士,「1、2、3!3、2、1!」賣力搶救老醫師,令病人幾乎虛脫。我很羨慕,人生死得多悲壯!他是我的典範!軍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醫師手握聽診器,猝死診間!人生各行各業,不也該如此?盡己之力,以致死亡?我夢想有一天,我手握聽診器,因心臟病發,猝死診間。對不起,驚嚇你了,「嚇死人了!莫名奇妙!怪哉!天底下,竟有如此執迷不悟之人!」
第二點原因,我不擔心執照更新,繼續教育積分取得不困難。我取得教育積分有兩個途徑。第一個途徑,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有辦理「台灣醫界雜誌」網路繼續教育課程,雜誌是月刊,一年有12期,每期可獲得醫學積分2點、倫理積分2點,累積6年下來,總共可取得醫學積分144點、倫理積分144點。倫理積分太多了,超過18點,換證綽綽有餘了,但是,醫學積分不足162點,尚差18點,怎麼辦?還有,感染管制1點和性別議題1點,我要如何取得?我必須依靠下一個途徑。全國公務人員,每年也有類似的學習積分,人事行政局規劃的網路學習,尤其性別平等課程,與醫師的繼續教育積分,似乎無法互通,殊多可惜。
第二個途徑,彰化縣醫師公會,也會辦理醫師繼續教育訓練,在彰化縣農會14樓會議室舉行,大抵2個月一次,邀請大醫院大牌醫師講課,約可取得2-5個積分。我舉例如下,民國110年3月14日,週日,情商邀請:中國附醫內科部消化系胃腸科周仁偉主任主講「胃食道逆流之成因與治療選擇」、中山附醫兒童急診科謝宗學主任主講「新型流感疫苗介紹」、彰濱秀傳胸腔外科黃榆涵醫師主講「胸腔微創手術之發展與現況」、彰基兒童醫院兒科部部主任王士忠醫師主講「嬰幼兒血管瘤的處置」。
除了醫學課程,感染管制1點、性別議題1點,怎麼取得?醫師公會全聯會不辦課程,醫師公會責無旁貸。醫師公會也會邀請學著專家,主講感染管制和性別議題課程,方便會員取得必要積分。除非打定主意,下定決心,一定要退休了,否則,想要繼續執業,就必得取得積分,所以,遇上醫師繼續教育上課時間,醫師週日不看診,有急事找醫師,卻找不到人,怎麼辦?可去縣農會14樓找人,保證可以找到人。此事,我偷偷告訴你的,你不要說出去,也不要說我說的,否則,眾醫師會圍剿我,我要背千古罵名。
我學弟沒就此退休,你一定會說:「好奇怪喔!都已72高齡,有糖尿病等痼疾,且又患腦中風,幹嘛還要繼續上班,未免想不開,也太辛苦了!」沒錯!為誰辛苦?為誰忙?確實是辛苦!我這位學弟,有自知之明,豈會戀棧?他真的有提出辭呈,但院方持續地,強力地慰留,不讓他辭職。某天上午,院長、醫療副院長、行政副院長、各科室主任和醫師們,全部列隊到病房慰留,把個人房都塞爆了,不少年輕的醫師,被擠出房門外。
醫師人數不多,才十幾、二十位,當下午時段,護理部長率領各層樓督導、護理長、副護理長、護士等人來慰留,四、五十位護理人員,排在病房外走道兩側時,那場面可浩大,也很感人,害得我學弟,必須盡快走出病房,跟所有人致意。感人的一刻發生了,有兩位年輕的護理人員,淚流滿面,哭倒在地,捨不得他走,懇求他繼續留任,勉力為病患服務。
說到這兩位年輕護理人員,我學弟可是她們的恩人,也是貴人,怎麼說?十幾年前,芳苑王功附近海邊,有一對年輕夫婦,冬至前後,於寒風浪高暗夜,在岸邊捕撈鰻魚苗,一陣大浪過來,兩人被海浪沖走,其他漁民見狀,緊急呼救,通報海巡署,也呼叫119,連夜打撈,但尋遍不著,等隔天中午,兩人被發現時,已屍體僵硬,臉孔黎黑,氣絕死亡多時了。
偏鄉貧困家庭,經濟困頓,家屬呼天搶地之外,也傷心無錢下葬,亦擔心一對年幼兒女,未來如何度日。我學弟知道後,捐了10萬元,辦理後事,也透過彰化家扶中心,認養了這對兒女,一認養就是十餘年,直到長大成人。這對兒女中的大姊,後來唸了護專,畢業後,任職這家醫院。當我學弟衛生所退休後,也來到了這家醫院,年輕護士自動請纓,成了他的跟診護士。年輕護士感人地說:「能成為恩人的跟班,是一輩子的福報。」邊說邊流淚。
當年,鰻苗貴如黃金,白白透明,細細長長的一尾,10公分不到,細如竹籤,一尾可賣到百多元;近來,價更昂,有如鑽石,民國109年,賣到一尾145元。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台灣沿海漁民冬季產業之一,對窮鄉僻壤小漁民,是一筆極為可觀的外快,養家糊口,維持生計的重要經濟來源,難怪沿海漁民,常三更半夜,不畏風寒,搶著捕撈。
台灣養殖漁業興盛,技術高超,但經過產官學界多年努力,至今仍無法突破鰻苗的培育,台灣無此技術,世界各國更不用說了,只能靠捕撈鰻苗來養殖。鰻苗養殖為成鰻,幾乎全被日本人吃掉,台灣人僅賺到了外匯。民國60、70年代,利潤高,台灣鰻魚養殖鋪天蓋地,我鹿港不少親戚,都以養殖鰻魚為主業,種稻反成了副業,大家都成了億萬富翁。
政府怕漁民過度捕撈,斷了鰻魚的根,農委會於民國102年9月9日,公告「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並於107年3月1日嚴加修訂,其重要規定包括三項。第一項規定,自108年起,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於距岸三浬內海域、潮間帶、河口水域,以任何方式捕撈鰻苗,違反者,核處3萬-15萬元罰鍰。捕撈鰻苗,有季節性規定,不是任何時候,都可隨意捕撈。
第二項規定,若於花蓮縣、台東縣之海域、潮間帶、河口水域,捕撈鰻苗,不受前述規定限制。若基於學術研究目的,且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也不受前述規定限制。有限制性的網開一面,仍不可踰越規定。第三項規定,於未禁止捕撈期間捕撈鰻苗者,仍應遵守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漁業法,以及其他法令訂定保育區、禁漁區之規定。所以,不是你我等任何人,想捕撈鰻苗就可捕撈,要遵守的法規可一大堆呢!
無獨有偶,另一位哭倒在地的年輕護士,也有類似的遭遇。也是十幾年前,南彰化某偏鄉,一對年輕夫婦,兩人同心協力,省吃儉用,打零工存錢,花了幾年時間,買了一輛農用搬運車,然後,開著搬運車,到處受僱,協助搬運農產品,如稻穀、高麗菜、西瓜、玉米、地瓜、洋蔥等,偶而也搬運工程廢土,賺取微薄工資過活。
農用搬運車,均是鐵工廠組裝的拼裝車,大都沒有車輛牌照的,甚至領有車輛牌照的,車子安全性能都堪慮,讓人擔心,不知何時要出意外。我擔任衛生所主任時代,有一位患者,就是此類拼裝車的師傅,屬一人小工廠,常來衛生所拿高血壓藥。為抵制沒牌照的拼裝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規範:拼裝車輛未經核准領用牌照行駛,或已領有牌照,卻變更原登檢規格,或不依原規定用途行駛,裁罰3600元-1萬0800元。
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曹操真的來到,也確實不好笑!某天黃昏,兩夫婦開著拼裝車,幫人搬運稻穀,一包包稻穀,近百包,每包20公斤重,疊得比天高,因天色昏暗,加上田埂高低落差大,說時慢,當時快,一不小心,腳踩油門,手拉煞車,力量搭配失誤,整台車翻了,翻進田邊水溝裡,兩人被一包包稻穀,層層疊疊壓住。等庄頭鄉民和119過來搶救,從水溝裡,把兩人拉出來時,已是兩具壓扁的屍體,身體壓扁,臉也壓扁,簡直不成人形,氣絕多時。
民國83、84年,我仍是臨床醫師時代,夜晚10點左右,一個50、60歲阿嬤,抱著幼兒,慌慌張張跑進急診室,高喊著:「醫生啊!救命啊!小孩被自動鐵門壓到!」小孩放上急診床,我奔跑著過去,看了一眼,我整個人嚇住了!小孩臉部、頭顱被壓扁,臉部扭曲變形,一隻眼睛爆了出來,有如陰間厲鬼,早已沒呼吸和心跳。我從醫20年,第一次被死人嚇到,且嚇得很慘,惡夢連連,連著好幾個月,好幾個年...。
家屬跌坐田埂,捶胸頓足,嚎啕大哭,也喚不回兩條人命。南彰化窮人多,苦人也多,我學弟輾轉獲知此事,二話不說,照樣慨然捐出10萬元。唸國小低年級的兩名幼女,父母雙亡,生活怎麼辦?我學弟,也照樣透過家扶中心認養了。十餘年過去,兩個幼女的老大,唸了護專,成了護士,也來到這家醫院上班。
當我學弟離開公職,來到這家醫院,兩位年輕護士,搶著當跟班,後來,協調結果,前面的年輕護士當跟診護士,後面的年輕護士負責泡茶,她也淚流滿面哭著說:「能每天替恩人奉茶,我心甘情願,這是我此生最大的榮耀!」邊哭泣,邊向我學弟180度鞠躬。當我學弟看診時,她必然上前請安問好,並奉上兩杯茶水,一杯是紅茶,另一杯是咖啡。她知道我學弟有糖尿病,咖啡不加糖,也不加奶精。
當我學弟腦中風,從醫學中心,轉回自家醫院時,因學弟的老婆,年紀也不小了,兩人相差2歲,也70高齡了,體力不濟,難以日夜照顧他,且兒孫都在國外,這兩名年輕護士義無反顧,堅持到底,打死也不收費,自願輪班,當他的特別護士。如此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我學弟能自己上下床,坐輪椅行動為止。
第一波來慰留的是醫師,第二波來慰留的是護理人員,結束了嗎?沒有!還有第三波的人潮來慰留,是誰?包括哪些人?也是院內的同仁,包括藥師、醫檢師、放射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資訊人員、行政人員,以及煮飯、掃地的工友和阿桑們,人數可不少,也有四、五十人,醫院養了不少人,他們也被我學弟的為人,大善人的名號所懾服,紛紛結伴到病房慰留。
無巧不成書,事情也是非常湊巧,這波人,跟護理人員一樣,同時有一位年輕的職能治療師和一位煮飯阿桑,兩人在床沿,跪了下來,懇求我學弟繼續留任。自己已72高齡,讓年輕小夥子跪著請託,感覺還不那麼強烈,但讓近70歲的阿桑跪著,豈得了!要折壽的!害得我學弟,一溜煙下床,盡快扶起他們來。說是湊巧嗎?其實,一點也不!明擺著,我學弟也是他們兩人的恩人和貴人。
怎說是恩人和貴人?簡單幾句話來說明。年輕的職能治療師,也是偏鄉貧困家庭出身,家無恆產,家徒四壁,父親肝癌早逝,由寡母打零工,艱辛撫養,屬低收入戶,除了政府補助外,家扶中心也介入協助,我學弟剛好是他的認養人。認養期間,我學弟曾寫信鼓勵他,鼓勵他唸大學,建議他從事醫事行業,能幫助病痛的可憐患者。後來,他真的唸了職能治療系。
至於煮飯的阿桑,情形大致一樣,也是南彰化貧困家庭。數年前,獨子和媳婦都打零工,獨子是板膜工,工資較高,日薪2000元上下,有時可拿到2200元、2400元;媳婦是散工,工資較差,日薪600至800元,某日,從外縣市工地,連夜開車回家,因白天勞累,路上打瞌睡,自撞高速公路護欄,車子起火燃燒,119來不及搶救,兩人活活被燒死,留下兩名幼小孫子。我學弟認捐了10萬元,也透過家扶中心,成為兩個孫子的認養人,以致阿嬤感激涕零,認定他是此生大恩人。
好心有好報,因果報應,且是現世報,在我學弟身上驗證了。當我學弟猝發腦中風,緊急送往彰基急診,在彰基住院三個禮拜,轉院,重回自家醫院療養,住院了近五個月。這五個月,那位職能治療師,幾乎成了我學弟個人專屬的治療師,只要有空閒,就推著他,到地下一樓復健中心,親自幫他做復健治療。我學弟能很快恢復過來,行動自如,與多幾倍的復健治療,必然有關係。至於煮飯的阿桑,因我學弟吞嚥困難,插著鼻胃管,須灌食,除了在營養師指示下備餐,她也少不了多幾倍的細心和用心。
你會不會很奇怪,怎醫院聘請的上上下下員工,大抵都是偏鄉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甚至,還是家扶中心扶助長大的孩子?沒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院長本人就是寒門出身的子弟,經過一番刻苦耐勞,以及艱辛奮鬥,努力攀爬下,才有今日的成就,他相信「寒門出孝子」,而「百善孝為先」,只要是寒門子弟,必然會出頭天的,所以,他醫院的部屬,都經過特別挑選,寒門子弟第一優先,不少人還是家扶中心出身的孩子。
你是否質疑,怎那麼恰巧,醫院裡頭,竟然好幾位員工是我學弟的撫養人?沒錯!這只是冰山一角,你知道我學弟有多少撫養人嗎?據他自己說「有好幾百位」。我民國86年進衛生所,他慢我2年,88年才進偏鄉衛生所,因受到「身在公門好修行」感召,除了參加十幾個慈善社團,不時捐出急難救助金外,也擔任家扶中心認養人。公職期間,衛生所主任薪水6萬多元,悉數交給老婆,當家用,至於醫療門診獎勵金,約十幾、二十萬元,則用於公益。
衛生所初期,一半門診獎勵金做愛心,其中的一半,捐給家扶中心,當認養人;另一半,則當急難救助金的預備款。到衛生所晚期,他的醫療門診獎勵金,幾乎全用於公益,也是一半捐給家扶中心,一半當急難救助金。因門診獎勵金都捐了,以致每年的綜合所得稅,他必須自掏腰包繳稅款。(110年4月30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