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四七)水晶蘿蔔似水梨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四七)水晶蘿蔔似水梨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上回文章鋪出,我公職期間,某疾管科前同事送來回應,她年資不夠,仍為國家社會犧牲奉獻和奮鬥中,她說:「紹興酒加酸梅,好喝。」衛生局工作是忙碌的,工作壓力也不小,辛苦她了,偶而假日,伴隨老公,來杯紹興加酸梅,紓解壓力,舒張心情,再繼續為國賣命,豈非應該?酸梅以梅子為材料,加上糖、鹽、醋等醃製而成,有的會加上紫蘇,除了增加風味和調色,也可以防腐。酸梅可分乾酸梅和醃漬梅兩種,醃製梅又可分脆梅和烏梅兩種,我家老伴善於自製醃製梅,買來梅子後,常一半製作脆梅,一半製作烏梅,我夏天從田裡工作回來,最愛用烏梅泡製酸梅湯,500c.c.一大杯,酸酸甜甜的,不僅解渴,且好喝又清涼。我所知道的,越是高濃度的酒類,其辛辣味越是強,為了消減辛辣味,不少女性喝酒,會加上酸梅,用鹹來壓制辛辣,習慣上,也是方便上,多採用乾酸梅,也就是俗話說的話梅,我不知道這位老同事,喝紹興酒是加話梅,還是加烏梅?但肯定的,必然使紹興酒風味加倍,也使得好喝加倍。我不喝酒,但想到紹興酒,且想到,又是詩仙,又是酒仙的李白,他那首「將進酒」,勸人喝酒的豪邁,我不禁未喝先醉了。回想昔日,民國59年前後,寒假大專兵成功嶺集訓,我某大學同窗,曾當過我們的班代表,常趁寒夜集體沖澡時,偷攜帶紹興酒或竹葉青,大半是竹葉青,因竹葉青較小瓶,約160c.c.左右,較易隱藏,等眾人脫得清光,赤條條男子漢時,開瓶分享,你一口,他一口,喝得滿臉通紅,豪邁異常,只可惜酒少,不成醉爛如泥。
還有一位親朋好友,彰化縣政府某局處二級主管,多年不見,或許已升職為副主管或秘書也說不定,他傳來一段視頻,名稱是「萍哥擠看看」短視頻,主題是:酢漿草下挖出水晶蘿蔔,晶瑩剔透,吃起來像水梨清甜。沒錯,跟我自己網路搜尋的一樣,同樣的視頻,酢漿草的地下塊莖,被稱呼為水晶蘿蔔,因晶瑩剔透,色白接近透明,形狀有如小好幾號的白蘿蔔,故號稱水晶蘿蔔。如我先前文章所寫的,萍哥把酢漿草唸成「ㄗㄨㄛˋ」,這是錯誤的,正確唸法是「ㄘㄨˋ」,網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有正確說明,學問有如無底深坑,欲窮千里目,只能網路尋。自由維基百科所提的酢漿草,屬黃花酢漿草,我田裡野生的酢漿草,卻開紫色花,萍哥視頻裡的野草,也是開紫色花,其實,紫色花是黃色花的變種,同屬一種酢漿草。維基百科沒提到酢漿草可食用,也沒提到地下有晶瑩剔透的塊莖,更沒說水晶蘿蔔可以食用,禮失而求諸野,只有台灣民間有傳聞,民間野俗多如牛毛,酢漿草的嫩葉和葉梗是可以吃的,且水晶蘿蔔也是可以吃的。我多次網路搜尋,有說,嫩葉和葉梗先開水川燙後,再來炒、煮或涼拌,我個人猜測,川燙是為了去除酸味,而萍哥的視評,不是開水川燙,卻是少許鹽醃製,經過清水洗淨後,加上蒜末、醬油和辣椒調味,直接涼拌生吃了,我猜測酸味會重些。至於水晶蘿蔔怎麼吃法?仔細看完萍哥視評,才知道僅僅洗淨後,有如水果般,就直接生吃了,據萍哥說,脆脆的,水份多,口感水甜和清爽,所謂的水甜,閩南話意思是極輕淡的甜味。我生性膽小怕事,要我吃酢漿草和水晶蘿蔔,打死我也不敢!何況我又不是神農嚐百草。神農氏,又稱炎帝,相傳生存於夏朝以前,又相傳神農嚐百草,據說因服用太多種毒草,積毒太深,最後因為斷腸草(有人說百足蟲)而身亡。在我當醫師的觀念裡,藥即毒,有藥效,必然也有副作用或併發症,不然它的藥效怎麼來?除了少數例外,攸關生命的,能不吃就不吃!至於一些野外雜草,莫名其妙的野草,誰敢說沒毒?藥廠鼓勵人們吃藥,尤其是國外大藥廠,醫師鼓勵人們吃藥,其背後目的是什麼?濟世救人嗎?我門診有位病人,60餘歲,女性,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稍微偏高,大不了5%誤差值上下,卻恐慌地要求吃降血脂藥,長期連續處方箋開下來,當各類血脂肪都降到正常值以下時,仍不准醫師停藥,說停藥後怕血脂肪再升高!這是中了什麼毒?中了國外大藥廠的毒,也中了醫師的毒!血脂肪稍偏高不是病,至少飲食和運動可控制,但血脂肪不足就是病了!
看完萍哥的視頻,我長知識了,他視頻裡有提到鱗莖,我田裡的酢漿草,從土裡挖出來,在水晶蘿蔔的上頭,就密密麻麻地,布滿甚多的鱗莖,它是鱗莖嗎?我很懷疑!鱗莖是一個帶有肉質葉或葉基的短莖,其功能是在休眠期間,作為養分貯藏器官,也可以用來繁殖,例如蔥、蒜、洋蔥、百合、水仙、風信子、鬱金香等,但酢漿草那所謂的鱗莖,根本不是葉子,沒有肉質葉,也沒有葉基,怎能算鱗莖?當酢漿草生長越久,就長得越大叢,水晶蘿蔔也長得越大顆,在我田裡,甚至超過5公分長,附著在水晶蘿蔔上頭的所謂鱗莖,也就越多,多到無法勝數,不是10幾20顆,而是近百顆,密密麻麻,數也數不完,它的顆粒很小,只有0.1-0.2公分左右,成顆粒狀,不規則形狀,有如微小竹筍,有些粗糙,稍微碰觸就會掉下來,每次鏟除酢漿草時,我都小心翼翼地,不去碰觸那些小顆粒,我相信這些小顆粒,雖然不是種子,卻能像種子般繁殖,一個顆粒,掉下來,鑽進泥土裡,就是一棵酢漿草,所以,酢漿草是百倍計的等比級數繁殖呢,怎能除得盡?必然春風吹又生!不!不必春風,它也照樣生。維基百科酢漿草條目,內容簡縮,只提到蒴果,和提到種子繁殖,並沒有提到有此種鱗莖,以及此種鱗莖的繁殖,更別說可以食用了,其內容未免貧乏,需要加強和補充的仍多。我怎肯定這種鱗莖可以繁殖,因我除草過程中,也看過小棵的酢漿草,僅有2、3根葉梗和葉片的,從地下挖出來一看,根部沒有水晶蘿蔔,而是那小顆的鱗莖,還部份保留鱗莖的外形。維基百科有提到:莖是匍匐莖,有時「直立」或「爬藤」,我要鄭重說明,盡信書不如無書,所謂的「爬藤」是錯誤的!酢漿草的葉梗是直立的,可能太茂密了,難免倒伏,成了匍匐狀,卻絕不會是爬藤狀!怎麼說?我田裡除了酢漿草外,也不時出現另一種野草,外型非常類似酢漿草,簡直是小號的酢漿草,也是同樣心型的三片葉子,葉片稍小,顏色不那麼翠綠,也是開紫色小花,卻是爬藤似的莖,可分岔長出很多葉梗和葉片,更大的不同是根,它只有細細的長根,不會有水晶蘿蔔塊莖,也不會有所謂的鱗莖,差異甚大,一目了然,兩者很容易分辨出不同。我在田間裡,摸索了20幾年,我敢發誓,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不能把兩種植物唬弄成一種植物,雖是小號的酢漿草,卻絕不是酢漿草。有哪位親朋好友,知道這不知名的野草,真實的命名是啥?懇請您賜教了。(114年3月21日完稿)

Related Posts: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