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五十四)噎到咽喉龍眼核

老之將至喜相迎:(五十四)噎到咽喉龍眼核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上回文章鋪出後,才一個小時,某衛福部疾官署長官,出身農業縣的鄉土達人,即刻用Line來信指正,他說:「矮化後的龍眼樹,果實生長不多,野放的龍眼樹,枝椏多,樹形均勻,才能結實纍纍。可考慮在龍眼收成時,順便鋸下一些枝條,控制在一、二樓高,但不要矮化。」這些指教,有如醍醐灌頂,我發現自己前面說錯了,龍眼樹不同於芭樂、愛文、酪梨等果樹,絕對不能矮化,矮化了,枝條少了,龍眼開花,是開在枝條末梢,隔年就長不出幾串龍眼了,肯定疏疏落落的,讓人大失所望。避免樹高,害人從樹上摔下來,最好的方法,如長官說的,就是當季採摘龍眼時,順便把一截樹枝,一併鋸下來,不讓龍眼樹長到三樓高,否則採摘太危險了。芭樂、愛文和酪梨等果樹,每年必得矮化,是為了好方便套袋,沒有套袋的果子,別夢想吃上一顆,完全種給蟲兒吃,即使是酪梨,照樣瘢痕纍纍,咬到硬塊,口感大不如前。如此矮化,也等同疏果,花果太多,養份供應不足,影響果實正常發育,不如產量少些,但每顆果實碩大飽滿,甜度高,多汁又好吃。這位長官也強調:「龍眼接枝成功率很高。」所謂接枝,就是嫁接,網路上有教人如何嫁接,似乎不困難,我一直想嘗試看看,但都沒有這個勇氣,很糟糕,我深刻了解自己,我自閉內向,確實缺乏創新的野心,只會日復一日,做熟悉的工作,做相同的工作,真沒出息!
另有一位好友,同時傳來Line訊息,是彰化縣鳳凰大地協會某山友,他常慢半拍來信指教,他說:「您文中提到的九重葛,我有種一棵在花盆裡,它很給力,生長旺盛,天氣越熱越開花,花朵顏色艷麗好看,路過的人都稱讚。我不敢土植,只敢種花盆,怕跟您一樣,長成大灌木,且硬刺多。」厲害的鄉野達人,種植栽已成精了,知道九重葛只能盆栽,不能土栽,否則經年累月,後果會很嚇人。小花小草,小盆小品,另有一番風情,尤其九重葛生命力旺盛,照樣開出鮮豔花朵,讓人賞心悅目,不亦樂乎?我猜測,不僅九重葛很給力,這位山友自己也很給力,不時澆水和修剪,也不時鬆土和施肥,甚至隔2、3年就換盆,以致能長出漂亮的花朵來。不然的話,就是有九重葛細根,竄出花盆底,鑽入了泥土裡,才能有如此給力的生命力,美艷的花朵讓路人們,佇足觀賞,也驚豔讚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外人的稱讚,給自己的是加倍的成就感,飄飄然地,很神氣地,不禁鼻子翹起來,連尾巴也翹起來了。另有一位好友,是我研究所學長,也是某衛生局退休首長,他很迅速地給了我指正:「從事殯葬業的,台灣習俗稱之為土公仔,不是土工仔。」這位學長也來自鄉間,對台灣鄉野習俗有所研究,在閱讀過程中,能馬上發現我的錯誤,感激不盡。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虛心學習,必然有成。有Line真好,不僅聯絡感情,還能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彼此成長。成了老頭子後,有學習,有成長,我擔心的老年癡呆症,應可延後幾年發生,甚至不發生吧。
龍眼樹種在田裡,緊鄰產業道路,種了8棵左右,10幾20年來,產量大,每年產季,結實纍纍,引人垂涎,自家人吃,彰化親人吃,吃得不亦樂乎,但產量真的多,採摘不完,也吃不完,更是吃膩了。怎不讓左鄰右舍去採摘?烏日鄉下地方,哪家庭園不種植龍眼樹?且品種還更優呢,種仔小,果肉多,甜度高,根本不稀罕我的龍眼。怎不讓親朋好友來採摘?算了,若有人從樹上摔下來,縱然是親朋好友,我要怎麼賠人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龍眼又不是啥高檔水果,菜市場一斤才10幾20塊,買幾斤回家吃,都會吃到舌頭破皮了。吃的不多,也是吃膩了,加上我怕爬樹,懶得去摘,除了摘少許嚐鮮外,大部分都順其自然掉果了,掉得滿地,緊接著,種籽也發芽滿地。我懶得摘果,又不懂得修剪整理,導致雜草叢生,荒野遍地,以致龍眼樹成了墳場,被人暗夜掛了死貓,怎麼辦?不處理豈行?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會成眾,真的要成了墳場了。我曾拿鋸子鋸樹,天啊!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夭壽」喔!龍眼樹幹直徑20、30公分,材質硬得像石頭,秀才遇到兵,我變成手無縛雞之力,氣喘吁吁的,鋸一分鐘,要休息十幾分鐘,怎麼鋸也鋸不動,難得一絲進展!你可知道?龍眼樹幹是最堅硬的木材,最出色的用途是當砧板,傳統市場豬肉攤的砧板,還是雞鴨肉攤的砧板,保證是龍眼樹幹製做的,不怕巨大的殺豬刀,如何砍或如何剁,准可以抵用好幾年。龍眼樹幹堅硬,我完全鋸不動,只能放棄,這一停頓,我躊躇不前,又蹉跎了好幾年,直到發生了一件恐怖的事情,我才義無反顧,二話不說,狠下心來,毅然決然,花錢找人來鋸樹了。什麼恐怖事情?我事後才聽說,雖然已平安無事,卻幾乎嚇破了膽,至今回想往事,仍餘悸猶存,胸口蹦蹦亂跳,久久難以回復。我姪女,我大哥的大女兒,唸國中時,吃我摘回去的龍眼,竟然不小心噎到了,龍眼核卡在咽喉,不上不下,呼吸困難,臉色發白,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因路上顛簸,卡在咽喉的龍眼核,自己蹦了出來,才解決了一場可怕的危機。嚇死我了!我再也不敢摘龍眼回彰化了,也不敢再種龍眼了。詳細情形,下回再述。(113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