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六)登頂珠峰拼生死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登頂珠峰拼生死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7月8日,週二,值得紀念的日子,永難忘懷的日子,有如浴火重生般,讓自己的肉體和心靈,走入人生另一個境界的時刻。這是啥日子?個人74歲生日?與老伴結婚45週年紀念日?國家生日?還是國父誕辰紀念日?都不是!經過半年以來,從去年的10月初,到今年的6月底,夢寐以求,渴望再三,坐立難安,歷經千辛萬苦的煎熬和期待,尤其是健康檢查證明書的取得,以及陸方的審核,即所謂的西藏旅遊入藏申請書等,終於通過了,而整整15天的西藏旅遊行之重頭戲,最受眾人期待的,最受大家關注的,所謂的壓軸大戲,沒有鑼鼓聲響,沒有鞭炮聲響,也沒有人列隊歡迎,更別說藏人獻上白色哈達,唯有的,只是天寒地凍,冷冽刺骨寒風的迎接,也就在這日,正式粉墨登場,展開在眾人的眼前。

「哈達」是啥東西?它是西藏人、蒙古人用以敬佛或饋贈,表示恭敬和祝賀之物,由絲或絹製成的長條型絲巾,用來繫在對方的脖子上,有白、黃、藍等色,傳統上多為白色,代表吉祥。藏人初見面時,皆獻上哈達為禮,以表示恭敬。7月1日,咱西藏旅遊團隊,從成都搭機抵達林芝機場,剛出機場時,等候的藏族嚮導,就對23位團員,獻上白色哈達,令眾人深感榮幸,感激莫名,真的是言語難以形容。我和老伴,除了雙手合十,表示接受和感謝外,我還多說了一句話:「也祝福你幸福無邊,健康滿門,快樂無比。」原本想說的「生意興隆發大財」,難以跟哈達相匹配,被我硬吞了下去。另外,我擔心他聽不懂我的國語,沒想到,我多慮了,往後才知道,他的普通話比我還流利,甚至帶有少許北京腔呢!

所謂的重頭戲,或所謂的壓軸大戲,指的是啥?還會有啥?不就是探訪珠穆朗瑪峰大本營,以及親眼目睹珠穆朗瑪峰嗎?這是此行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景點,獨一無二的,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此大本營簡稱珠峰大本營,亦稱珠峰基地營。其實,說它是珠峰基地營,不是很正確,會讓人誤解,因此地離珠峰山頂,尚有數十公里路,其間會有好幾個基地營,分別用1號基地營、2號基地營、3號基地營、4號基地營,以至8、9號基地營等命名...,一路攀往山頂,至少要好幾天,甚至半個月或一個多月的。登山者,不僅是專業的登山家,經過長期培訓和訓練,也要有專業的登山嚮導陪同攀爬,才能安全成功地登頂。順便再次表明,請不要誤解,我來西藏旅遊,不是來爬山的,更不是來攀登珠峰的,我們沒有這個能耐,也沒有這個資格,我們是旅遊者,我們是觀光客,搭車來大本營的觀景台,海拔約5200米左右,然後遠眺幾十公里外,海拔8848.86米的珠峰。抬頭仰望,只見那高聳入雲霄的珠峰,有如埃及金字塔外型,除雲霧繚繞外,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發光,再搭配那山頭,永不解凍的冰川,那種磅礡氣勢,雄偉氣概,朦朧之中,震撼人的肉體,也震撼人的心靈,可說當下,令人浴火重生,脫胎換骨,重新再生呢。

珠穆朗瑪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處於中國和尼泊爾的邊界,北坡在中國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南坡在尼泊爾境內,海拔8848.86米,世界第一高峰,又名聖母峰,簡稱珠峰,英文名稱是額菲爾士峰,或稱埃佛勒斯峰。1717年,大清帝國則以米姆朗馬阿林命名;1952年,中國政府內務部,經專家建議後,正式命名為珠穆朗瑪峰,藏語意思是「聖母之水」或「大地之母」。我們團隊前一晚,就住在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巴松村的民宿,清晨一大早,再拉車,開往珠峰大本營。離珠峰大本營最近的地方,就屬巴松村。巴松村,海拔4200米,因從事珠峰大本營旅遊,經營家庭旅館、民宿和合作社,經濟大為改善,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2022年入選為中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依據旅行社原先的規劃,我們有可能住在珠峰大本營營區內,此大本營有近80間,甚至百間的獨棟房舍,可供登山者和旅遊者住宿,密封房舍,有大棉被,保暖沒問題,且不用拉長車,清晨一覺醒來,就能沐浴在宏觀偉大的珠峰氛圍裡,但幕後的CEO考慮周全,考量一半團員屬於70餘歲長者,人老體弱,不如年輕人強壯,一者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二者珠峰大本營房舍沒有提供氧氣,擔心老人家熬不過高原反應,於是指示下來,寧願住宿簡陋些,也務必找有氧氣的民宿,以保眾人平安,這就是我們住在巴松村民宿的原因。這家藏人所經營的民宿,房間設備方面,以及三餐飲食方面,當然無法跟都市酒店相比,卻備有氧氣製造機,能讓房間整夜充滿氧氣,不擔心缺氧問題。這間民宿晚餐,就是一鍋火鍋,再加上3包便利麵,就此打發了;至於早餐呢?則是,如清水般的稀飯,加上饅頭,以及醬菜,也就此打發了。不過,非常時期,能有此招待,也讓人感激不盡了。據專家說,海拔4千米的氧氣量,只有平地的50%;若是5千米海拔的話,還用說,肯定要低於50%,說不定僅剩40%或30%呢!挺可怕的,你說是不是?

珠穆朗瑪峰歸屬問題,在中國和尼泊爾之間,曾存在很大爭議,直到1961年,中尼兩國簽訂邊界條約,以珠峰山脊為界,山峰北邊劃歸中國,南邊劃歸尼泊爾,才勉強停止了雙方爭端。當年,尼泊爾說珠峰是他們的,「中國人至今,沒有半個人攀登過珠峰,哪來資格跟我們談論劃界問題?」這種說法很傷中國人的感情,卻也敲醒了中國人的思維,人家講的沒有錯,尼泊爾多人,從尼泊爾南坡攀登珠峰,中國卻沒有半個人,從南坡或北坡攀登珠峰,難怪尼泊爾要如此嗆聲。怎麼辦?為了現實,也為了名聲,連毛主席都出聲講話了,中國必然得派人,不計生死,也要從北坡攀登珠峰了。想攀登珠峰,豈是辦家家酒的小事?問題可大了,要有充足的準備,高階層的保暖衣物,特殊的攀登器材,以及必不可缺的氧氣,即使有充分準備,也難保生命安危,簡直把生命拿在手上把玩,更像拿生命跟老天賭博,賭輸了,生命也嗚呼了。

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中國登山隊伍,王富洲、貢布、屈銀華共三人,終於登頂珠峰,是中國人的首次,也是人類首次由北坡攀登成功。往年,各國登山隊伍,都是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成功登頂珠峰的。當年,為了攀登珠峰,修建了從日喀則到珠峰北坡大本營的380公里公路,歷時5個月,1959年1月通車。今日,我們從日喀則拉車到巴松村,再從巴松村拉車到珠峰大本營,應該也是走這條公路。當年的珠峰北坡大本營,就是現在的珠峰大本營嗎?不是!那時還沒有珠峰大本營,當時的珠峰北坡大本營,就地取材,就設在絨布寺內,而絨布寺離今日的珠峰大本營,也不過500米之遙而已,可說近在咫尺呢。觀賞珠峰之餘,在嚮導的帶領下,我們也進入絨布寺參訪。絨布寺海拔5154米,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寺廟,它有些話題要談,下回再詳述了。(114年7月20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