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一四九、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職業組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四九、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職業組
作者吳聰賢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職業組民國9153日,國家衛生研究院派人到衛生局,與保健課討論一項研究計劃案。此計畫執行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職業組,計劃主持人環境職業組張惠華主任、吳焜裕博士和王淑麗博士。見到吳博士很高興,吳博士中國醫藥學院職業安全系、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我碩士班老師,專長風險評估、環境與職場污染。
據說前翁金珠立委、周清玉立委多次質詢衛生署長李明亮:彰化地區不法電鍍業甚多,造成土壤、水源重金屬污染(heavy metal pollution),曾發生鎘米事件,要求對當地居民健康檢查與追蹤。重金屬包括鋁(AluminumAl)、砷(Arsenium or Arsenicum or ArsenicAr)、鎘(CadmiumCd)、鉻(ChromiumCr)、銅(Cuprum or CopperCu)、鋅(Zincum or ZincZn)、鉛(Plumbum or LeadPb)、錳(MagnesiumMn)、汞(Mercury or HydrargyrumHg)、鎳(NickelNi)等,其中砷與烏腳病、汞與水侯病、鎘與痛痛病是著名例子。
環境偵測與生物偵測 所以國家衛生研究院擬撥出三百萬研究經費,配合彰化縣社區自我健康照護健康列車系列活動,從27個鄉鎮市區,挑出和美鎮、鹿港鎮、福興鄉、芳苑鄉等鄉鎮,除環境偵測(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外,利用健康列車成人健檢機會,抽血做健康評估(health assessment)與生物偵測(biological monitoring)。
此計畫尚未成熟,是否做哪些環境偵測、生物偵測?我不知道。因保健課在中央健保局全力配合下,剛推動台灣地區首創的「社區自我健康照護試辦計劃」,業務繁重,加上新、舊課長交接過渡時期,此計畫只得喊暫停。另外,局裡許局長有數點疑慮,此計畫是否腹死胎中,尚待觀察。
環境偵測指土壤偵測(soil monitoring)、水質偵測(water monitoring)、空氣偵測(air monitoring)等,食物偵測(food monitoring)應包括在裡面。假設和美鎮某灌溉溝渠流水、某地號農田土壤、某農田第一期稻作,個別採樣檢驗鎘含量,若含量超出正常值,代表此地區有污染存在,除揪出污染源外,能證明居民遭受傷害?多深的傷害?
假設自己種的稻米不吃,自己種的蔬菜不吃,也不喝地下水,多大的污染也奈何不了他。稻米轉賣台北,受傷害的是台北人,蔬菜轉賣台北,受傷害的也是台北人,溝渠水流至海岸,潮汐帶養殖的牡蠣、文蛤轉賣台北,受傷害的一樣是台北人。該健康評估的是和美鎮人,還是台北市人?
重金屬對人體的傷害,牽涉生物累積作用(biologic accumulation),會與脂肪(lipid)、蛋白質(protein)、去氧核糖核酸(DNA)結合,代謝率低,排泄出體外困難。暴露少,體內累積少,傷害就少,反之,傷害就大。居住和美鎮十年與二十年,兩者傷害即有差別;一天吃三碗鎘米與一天吃九碗鎘米,兩者傷害一樣不同。
用環境偵測來推估人體傷害是緣木求魚,統計學推算的誤差應相當大,其結果與用掰的是否五十步與百步?因為環境偵測無法正確顯示環境中有害物質進入人體的劑量,當然無法正確預估對人體的傷害。避免這種缺失,須靠生物偵測彌補。
西元1980年,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ty and HealthNIOSH)、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US. Occupational Saf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對生物偵測提出如下定義:生物偵測係針對生物組織(tissues)、分泌物(單數secrete or secretion;複數 secreta or secretions,例如唾液、胃液、胰液)、排出物(單數excrete or excretion;複數excreta or excretion,例如汗水、尿液、大便)、呼出氣體(expired air,例如肺部呼出的空氣),或綜合以上任何生物樣本之使用,以測定環境中有害物質或其代謝物之值,以評估外在暴露與健康的危險性。
環境偵測測量環境中有害物質的量,生物偵測測量人體內有害物質的量;環境偵測是間接測量,生物偵測是直接測量;環境偵測有若隔靴搔癢,不能代表人體真正的傷害,生物偵測就能代表人體真正傷害?不見得。
早期傳統流行病學(epidemiology)研究,探討暴露(exposure)與疾病(disease)的相互關係,例如大竹國小食品中毒案,100名學生吃荷包蛋,90人腹痛下痢,10人沒症狀,而100名學生沒吃荷包蛋,20人腹痛下痢,80人沒症狀,求吃荷包蛋(暴露)與腹痛下痢(疾病)是否有關係。
由於實驗醫學(laboratory medicine)進步,生物化學(biochemistry)檢測技術,如腎機能(renal function testRFT)、肝機能(liver function testLFT);免疫學抗原抗體反應(antigen antibody reaction)檢測技術,如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ity assayEIA,或稱ELISA);放射免疫學(radioimmunity)檢測技術,如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ity assayRIA);另外,毒物學(toxicology)、病理學(pathology)、細胞病理學(cytopathology)、影像學(imaging science)、電子顯微鏡(electric microscopy)、超音波(sonagraphy)等檢測工具與技術進步,不必等發病才來探討與暴露的因果關係。
例如,當肝機能GPT大於40,甚至大於100,即能判定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與肝毒性的關係,不必等到肝硬化(liver cirrhosis)、黃疸(jaundice)、腹水(ascites),人都快死了,才來推論其相關性。
假設兩個體的血液,檢測出相同濃度的四氯化碳,能說兩人有相同肝毒性?不見得,因為兩個體代謝速率不同、解毒機能不同、免疫機能不同等,不會有相同的肝毒性。是否等肝機能GPT顯示變化,才來評估其肝毒性?不需要。由於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的發展,擴大生物偵測的領域。
生物指標 從暴露於有害物質到產生疾病,其過程是冗長的,數月或數年,甚至數十年,根據偵測到的指標物質,可分成幾個階段。利用生物偵測到的指標物質,稱做生物指標(biological marker or biomarker),此時的生物偵測已超出1980年的定義。依據致病階段,生物指標依序如下。如果您沒學過分子生物學,可以閃過,有看沒懂:
1.  內在劑量(internal dose)或稱起始劑量(initial dose):例如血中鉛(blood lead)劑量、尿中菸鹼(nicotine)劑量。
2.  生物有效劑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例如血中鉻去氧核糖核酸鍵結物(Cr DNA adducts)、血中鉻蛋白質鍵結物(Cr protein adducts)、血中鉻去氧核糖核酸蛋白質連接物(Cr DNA protein crosslink)。
3.  早期生物效應(early biological response or effect):例如染色體異常(chromosomal aberrations)、姊妹染色體交換(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微小核(micronuclei)、各類基因突變等。
4.  結構或功能改變(altered structure or function):例如肝細胞病變、壞死等,或肝機能GTP升高等。
5.  易感性(susceptibility):例如不同的代謝功能、解毒功能。這是個人先天的體質,影響疾病的發生,與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暴露無關,非階段性變化。
內在劑量與生物有效劑量的測量,合稱暴露生物偵測或生物暴露偵測(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exposure or biological exposure monitoring),早期生物效應與結構或功能改變的偵測,合稱效應生物偵測(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effect),又稱健康檢查(health surveillance)。
重金屬污染地區居民健康調查研究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重金屬污染地區居民健康調查研究」,我曾與許局長短暫意見溝通,局長內心疑慮,我心有同感,親自整理出來,應該包括以下幾點,只是單純疑慮,若有誤,是個人意見,與局長無涉:
1.  民意機關介入:轄區民意代表質疑污染造成民眾傷害,有砲轟環保、衛生單位的口實。非轄區民意代表要求當地社區比照辦理,造成預算不堪負荷。
2.  民眾串聯要求賠償:不管調查結果,甚至沒有任何傷害,仍然會有假借污染之名,要求國家賠償之實。
3.  健康檢查:肝腎等機能,大多數檢查為健康者,有病者佔少數,無法評估本身病變,還是環境污染造成。
4.  環境偵測:環境污染高低無法評斷身體傷害性。
生物偵測:生物偵測有幾種等級,國家衛生研究院做何等級?三位計劃主持人是否有分子生物背景?如果此計畫是環境偵測加上肝腎機能檢查,研究結果可能束之高閣,消耗巨額預算的計劃案而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