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三十、慢性消耗性病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三十慢性消耗性病
作者吳聰賢醫師
慢性消耗性病(CWD)於1978年在美國首次被描述,發生於長耳鹿(mule deer,產於北美西部,尾巴成黑色,亦名黑尾鹿blacktail deer)、和落磯山麋鹿(Rocky Mountain elk)身上,疾病過程從幾個星期至8個月,症狀有行為異常(behavioral abnormalities)、消瘦(emaciation)、進行性體重減輕(proressive weight loss)、磨牙(teeth grinding)、過度流涎(excessive salivation)、沮喪(depression),終至死亡,台灣大學獸醫系劉振軒教授的講義另有PU/PD症狀,不知那個專有名詞的縮寫?獸醫系畢業的有誰能幫忙?
腦部病理變化與羊搔癢症(Scrapie)、牛海綿狀腦病(BSE)、傳播性貂腦病(TME)、貓海綿狀腦病(FSE)等類似,為避免與結核病(Tuberculosis)、惡病質(Cachexia)、惡性腫瘤(maligment diseases)等產生混淆,慢性消耗性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CWD)不如改名稱為『鹿海綿狀腦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