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迷驚魂記(小說) 三十四、岳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驚魂記(小說)
三十四、岳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作者:吳聰賢醫師
早期,糖尿病的診斷,沒有那麼嚴苛,但幾次更改後,變得更嚴苛了,大家都要挫得等。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糖尿病學會,修正糖尿病診斷標準,從以前的飯前(空腹)血糖149mg%,提高標準為126mg%,凡是超過126mg%,即是糖尿病,因研究發現,凡超過126mg%,即開始有腎病變。今日,台灣診斷標準又更嚴苛,各大小醫院或診所,凡飯前(空腹)血糖大於100mg%,飯後血糖大於140mg%,即診斷為糖尿病。
真傷腦筋,診斷標準不放鬆,反而更嚴厲,涵蓋的糖尿病患將更廣,且更多,人人要談虎色變了。古人粗食淡飯,甚至常常吃不飽,而現代人養尊處優,各類山珍海味,如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85C、珍珠奶茶、蚵阿煎、鳳梨酥,還有吃到飽的餐廳,幾乎每個人都吃得肥滋滋的,腰圍和臀圍都爆表,加上四肢不勤,整天懶洋洋,吹著冷氣,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電玩,飯前(空腹)血糖哪有不超過100mg%的?完蛋了,馬路上的人幾乎都是糖尿病患了,找不到幾個正常人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糖尿病是21世紀最重要的流行病,尤其對中老年人的健康,有極重大威脅。據估計,國人糖尿病人口,至少有100萬,幾年來,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最新的統計資料,106年尚未公布,105年十大死因排行依序為:一、惡性腫瘤。二、心臟疾病。三、肺炎。四、腦血管疾病。五、糖尿病。六、事故傷害。七、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八、高血壓性疾病。九、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十、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糖尿病分第一型和第二型兩種,至於常發生於懷孕期間,婦女的妊娠型糖尿病,有人把它劃歸成另一型。第一型糖尿病,又稱幼兒型糖尿病,因好發年齡在8-10歲,大抵小於20-30歲。個案體型多消瘦,屬於急性發病,症狀明顯,包括極易飢餓和口渴、體重減輕、疲勞虛弱、噁心嘔吐、頻尿、易怒等,常併發酮酸中毒,胰島素分泌極度缺乏,一旦發病,胰臟裡頭,專門分泌胰島素的beta細胞,已經被破壞殆盡,無法分泌胰島素,於是需要終生胰島素治療,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亦稱為成人型糖尿病,因極大部分的病人,都是成年人,都是20歲,甚至40歲以後才發病,不少人,已50-60歲了,才被診斷出來,屬肥胖或超重體型,少見酮酸中毒,症狀出現緩慢,不易察覺,除了第一型症狀外,還包括視力減弱、皮膚乾燥、皮膚搔癢、傷口不易癒合、手腳刺痛或麻木、陰道黴菌感染等。
哪一型糖尿病佔較多人口比率?絕對是第二型,第一型比率僅佔5-10%,第二型比率高得多,佔90-95%。哪一型糖尿病遺傳性較強?顛覆一般人的想法,第一型糖尿病遺傳機率反而較低,約僅3-5%,第二型糖尿病則高達50%左右,但也不是100%。我母親有第二型糖尿病,我父親沒有糖尿病,六個孩子中,目前,僅有一個孩子確診第二型糖尿病,長期接受抗糖尿病藥物治療。我岳父有第二型糖尿病,岳母沒有糖尿病,六個孩子中,剛好有三個孩子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也接受長期治療。
第一型糖尿病原因為何?原因相對單純,乃自體免疫障礙,免疫細胞產生抗體,攻擊自己胰臟裡頭的beta細胞,導致專門分泌胰島素的beta細胞壞死。第二型糖尿病原因較複雜,不是完全清楚,常與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和遺傳有關係,除了beta細胞逐步退化外,胰島素抗阻性也佔住要原因。看到肥胖的患者,縱然沒有家族糖尿病史,縱然目前沒有糖尿病,仍讓人擔心,早晚會罹患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患,大部分死於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患,則50%死於心臟血管疾病,20%死於腦中風,兩者合計,佔了70%的死亡率。我母親死於腦幹血管栓塞,屬於大血管病變那種。不管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的慢性合併症蠻多的,包括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大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糖尿病足因傷口感染,處理不好,最後甚至導致截肢。
我岳父為何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他於60歲以後,才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而不是8-9歲小孩。他的症狀潛隱不明顯,而不是急性發作。他不規則接受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治療,拖了20餘年,直到85歲,才勉為其難接受胰島素注射,如果是第一型糖尿病,只要一發作,不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肯定活不過一、兩年。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