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四十)良性肥大攝護腺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劉禹錫:「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我與腸病毒纏鬥多年,結下了很深樑子,如今,我垂垂老矣,我無能為力抵抗了,難道仍讓腸病毒,繼續戕害我後代子孫,也戕害你後代子孫嗎?我不忍心,你也不忍心吧!我無能為力,難道你也無能為力嗎?你要挺住,不可氣餒,你要奮勇而起,身在公門好修行啊!

台灣是半導體科技大國,生物科技亦蓬勃發展,且是經濟大國,我們的外匯存底,據中央銀行110年3月5日公布,共有5433.26億美元,佔全球第六位,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瑞士、俄羅斯和印度,台灣應該有能力研發腸病毒疫苗啊!在此懇求衛福部、疾管署等長官們,在武漢肺炎告一個段落後,回頭來,不放棄,加把勁,繼續研發腸病毒疫苗,此舉,萬民之幸,蒼生之福,讓百姓免於疾病,免於恐懼!

我怎從我學弟的腦中風,突然跳脫到腸病毒?風馬牛不相及,未免胡扯和亂搞?誤會了!腦中風發生部位,大抵分成三處:大腦、腦幹和小腦,哪一處病情最嚴重?必然致死?腦幹最嚴重和致死!所以,我舉腸病毒侵襲腦幹,引發腸病毒重症和死亡為例,證明「生命中樞」所在的腦幹,影響生命有多深遠。小腦中風跟腦幹中風相比,自然病情輕多了,預後好多了。吉人天相,善有善報,我學弟富愛心,濟困扶危,仗義疏財,老天有眼,他患的是小腦腦栓塞,不是腦幹腦栓塞,預後天差地遠,有天壤之別,始能撿回一條命。或許,他人生使命尚未完成,仍須繼續犧牲奉獻!

在彰化縣農會一樓大廳一隅,我學弟不吝於告訴我,他整個發病和治療的過程。自家醫院救護車,從南彰化,發出鳴笛聲,火速地送往北彰化的彰基。推車送進急診室,自家醫院的隨車護士,告訴急診室檢傷人員:「是我們家的醫師,剛暈倒在地,可能罹患腦中風。」急診室護士們,經驗老道,有條不紊,一邊通知急診醫師,一邊進行常規的處理流程,紀錄體溫、血壓、脈搏、呼吸,亦建立輸液管道系統,打上靜脈點滴。

急診醫師理學檢查,肺部聽診、心臟聽診,都很正常,沒有肺部囉音,也沒有心律不整或心搏過速。12對腦神經檢查,大致上也沒問題,視力正常,眼球活動正常,聽力正常,閉眼和張嘴正常,所以,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旋神經、顏面神經、前庭耳蝸神經等,都沒問題。還有,病患意識清楚,能用點頭、搖頭或簡單話語,回答醫師的問題;也能依照醫師的指示,閉上眼睛或打開嘴巴。病患口齒不伶俐,但能發出「是、對、好、謝謝」等單字。病患手足輕度癱瘓,兩邊身體對等癱瘓,沒有哪邊癱瘓較為嚴重。所謂輕度癱瘓是,雙手和雙腳,還能勉強地,在推車上移動和抓握。

急診醫師指示,插鼻胃管,也插導尿管,接著,不僅常規的尿液、血液、生化、胸部X光檢查,整套齊全,一應俱全,也做了頭部電腦斷層檢查,再重回急診室,準備送往內科加護病房。此刻,我學弟的老婆,鶼鰈情深,紅著眼眶,含著淚水,匆匆忙忙地,也從家裡趕了過來。兩人相差2歲,學弟大他老婆2歲,也就是說,學弟的老婆跟我同齡,都是70歲的人了,她的恐懼和慌張是必然的,任誰都會害怕,這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面,很可能,下一秒鐘,就要天人永隔了!

因學弟不曾在彰基就診,沒有任何病歷資料,學弟的老婆告訴急診醫師:「我先生有多年的糖尿病史,目前在施打胰島素。另外,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毛病,都有吃藥控制。父親有高血壓,母親有糖尿病,兩位老人家都死於腦中風。還有,他曾告訴我,他對磺胺劑過敏,吃了磺胺劑,會眼皮、嘴唇紅腫,嚴重的搔癢。」學弟的老婆是國中數學老師退休,沒有半絲醫護背景,可能受我學弟影響,耳濡目染,竟然有如專業人員般,能扼要敘明學弟病史和家族史。

學弟說,自己幫病人插鼻胃管,和自己被人插鼻胃管,兩者感受有如雲泥,似十萬八千里的天差地遠。由於吞嚥有些困難,知道要吞嚥,口水也在口腔滑動,就是無法吞嚥,以致鼻胃管,不時在咽喉打結,環狀繞了好幾圈,只得拉出來重插,如此反覆重複著,導致喉嚨受傷,鼻胃管沾滿了鮮血。有一次,鼻胃管硬插入氣管內,害得他又是咳嗽,又是噴嚏,受盡人間煉獄,每每眼淚奪眶而出。學弟說,他真想高喊:「不要插了!」但嘴巴不靈,喊不出話來。可能是折磨夠了,苦啊!老天也可憐了,插了4、5次,鼻胃管終於插進胃裡了,他才能破涕為笑。

對那些第一次,插鼻胃管的人來說,因沒經驗,因不習慣,可說相當的折騰,尤其是我學弟,他倂有吞嚥困難,插鼻胃管,簡直生不如死。在我的門診,每月固定有三、四位患者,會來換新的鼻胃管,都是腦中風的老病號,雖已中風兩、三年,甚至四、五年,還是無法自己吞嚥,必須依靠鼻胃管灌食,否則,不是嗆到,引發劇烈咳嗽,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不然就是餓肚子,骨瘦如柴,等著家人收屍。這些老病號,因每月必來換鼻胃管,可說老馬識途,駕輕就熟,經驗老道到成精,三兩下,就換完鼻胃管了。誰來換?我來換嗎?我真的老了,老頭子醫師一個,自有年輕的外科助手來幫忙,他們插鼻胃管,不僅乾淨俐落,甚且比我熟練。我當醫師的最後價值,僅剩發號施令。不禁自艾自憐。

為何每個月要換鼻胃管?不是挺麻煩嗎?對患者和醫師都是折騰!不!你錯了!一個月換一次,已是醫療上很大的進步了!早期,民國60、70年代,插鼻胃管只要超過一週、兩週,灌食流質食物,就會出現喀喀的,難以順利推動灌食器;若超過三週、四週,保證鼻胃管會阻塞,用盡吃奶的力氣,也無法再灌食了。為何?拔出鼻胃管,可發現鼻胃管胃裡頭那端,因長期浸泡在胃酸,胃酸的PH值是1-2,那端鼻胃管已塑化和硬化,堅硬如鐵,管腔早已阻塞了,甚至要穿破胃壁了!所以,當年,鼻胃管是每週換一次,最多兩週換一次,無法勉強用上三週。

今日,醫療科技發達,有矽膠的鼻胃管出現,可拉長換鼻胃管的時間,從每週,改成每月。住院病患使用矽膠鼻胃管,是否要自費?我不清楚,但診所門診病患則須自費,在咱診所,換一條矽膠鼻胃管要花200、300元。健保為何不給付?健保署很摳?還不是為了經濟拮据,不得不精打細算,長期的耗材,天長地久的,使用者付費,讓患者家屬負擔些。唉!健保署是花大錢、省小錢,怎說?近10萬洗腎人口,每兩天洗一次腎,一次花健保3000元,健保又能如何?拿不出對策啦!有人說,壓低給付;有人說,使用者部分付費,行或不行?你說呢?

矽膠鼻胃管,長約120公分,從鼻腔插進胃裡,總長度約60公分,留在體外的,也約60公分。至於鼻胃管尺寸呢?有三種尺寸:14FR、16FR、18FR。FR是導管尺寸的量度單位,全文是Frech(中文翻譯是法國的、法文的、法語的...),簡稱FR。此FR單位由法國人查理爾發明,他是19世紀,法國巴黎的外科手術器械製造商,他制定:「FR是導管外直徑的三倍」,是外直徑,不是內直徑。例如,18FR的18,18÷3=6,所以,此導管的外直徑是6公釐,等於0.6公分。16FR導管外直徑是0.53公分,14FR導管外直徑是0.47公分。有沒有13FR、15FR、17FR導管的?沒有!也似乎不須要!FR數值越大,導管的管徑也越大,灌食當然也較方便,不過,管徑大,插進體內,必然也較不舒服。

矽膠鼻胃管,體內端60公分,體外端60公分,從鼻孔垂下一條60公分的管子,摔來摔去的,有如鼻子長出豬尾巴,不僅噁心難看,有礙觀瞻,且不舒服,因醫療科技進步,今有兩截式矽膠鼻胃管出現,平時,體外端那60公分可拆下,等到要灌食時,再裝上去,此種任意拆卸的裝置,多方便啊!住院病患採用兩截式矽膠鼻胃管,也是一個月換一次,是否要自費?我不清楚,似乎要吧?至於門診病患,不用說,一定要自費,價錢要400元以上。我門診有腦中風病患,家屬捨得花錢,每個月去藥局買兩截式矽膠鼻胃管,然後來診所,由我們幫忙拆換。

可以病人自己拆換嗎?或由家屬協助拆換?不可能!插鼻胃管是專業的,須有相當技巧,不是任何人可以嘗試的,它有兩個困難點:第一個困難點,鼻胃管在咽喉打轉,沒有插進食道;或有插進食道,卻在食道內打轉。第二個困難點,鼻胃管沒插進食道,卻插錯地方,誤插氣管。鼻胃管打轉,食物灌不進胃裡,達不到灌食目的,只會噴濺得到處都是。如果,鼻胃管誤插進氣管,挺危險的,灌食後,食物跑進肺部,會引發肺炎,比嗆到造成的吸入性肺炎,還嚴重千百倍,甚至敗血性休克死亡,必然要發生醫療糾紛的,人命關天,醫護人員不得不慎。

如何避免鼻胃管誤插入氣管?除了醫護人員技巧和謹慎外,有兩個方法避免:第一個方法,插完鼻胃管後,一邊用灌食器灌空氣,一邊用聽診器聽胃部,如果能聽到胃部有「咕嚕」灌氣聲,表示鼻胃管正確插進胃裡。第二個方法,試著灌少許乾淨的開水,三、五公撮,如果造成病人反射性咳嗽,表示鼻胃管插進了氣管,必須拉出來重插;如果病人重度昏迷,如植物人,沒有咳嗽反射,此方法則行不通。此兩種方法,是插鼻胃管的基本功,驗證是否正確插入鼻胃管,無法取代,也不能省略。在我診間,外科助手插鼻胃管時,我會注意此兩基本功是否到位。外科助手有多年經驗,訓練紮實,大抵無庸置疑。

我學弟說,他有良性攝護腺肥大的問題,所以,在急診室插導尿管時,也出現了不少狀況。攝護腺只有男性才有,女性沒有。攝護腺肥大,分良性和惡性兩種,惡性就是惡性腫瘤。良性攝護腺肥大,在男性很常見,50、60歲的男性,50%有良性攝護腺肥大;若80、90歲高齡男性,則高達90%,年齡越高,比率越大。我學弟70餘歲老醫師,他說自己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我並不覺得意外。我年齡跟他相仿,我是否也有良性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肥大,隨著肥大程度,會壓迫膀胱出口的尿道,造成解尿不順暢,它主要症狀是小便口徑變小,小便不易解乾淨,解小便次數頻繁,甚至小便淋漓,小便點點滴滴,不是滴到褲襠,就是滴到褲腳或鞋子,更嚴重者,小便瀦留,解不出尿來,必須緊急送醫,使用導尿管引流小便出來。俗話說:「囝仔放尿泉過溪,老人放尿滴著鞋」,這是有趣又貼切的說辭。一般人,都說是「膀胱無力」造成的,其實,「攝護腺肥大」和「膀胱無力」是不同的疾病,不能混淆。我沒有攝護腺肥大,但有膀胱無力,我有何症狀?兩者如何區分?避免岔開主題,我另找時間,有機會再詳敘。

學弟說,他患的是中度攝護腺肥大,還不曾因尿瀦留,被送往急診室插導尿管。為排除惡性攝護腺肥大,每隔一、二年,他會追蹤PSA。他自己檢驗的數據,都在4以上,10以下,偶而會超過10。何謂PSA(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中文翻譯成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簡稱攝護腺抗原,俗稱攝護腺指數,抽血檢查,單位是ng/ml,一般醫院或醫學檢驗所,所給的標準值是4.1,這是錯誤的!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建議的標準值如下:40-49歲2.5以下、50-59歲3.5以下、60-69歲4.5以下、大於70歲6.5以下。

民國104年,我退休前兩年,縣府對60歲以上、科長級以上公務人員,有公務預算,補貼做身體健康檢查,我記得是補助4000元。我在某大醫院做的檢查,除了攝護腺指數4.4,大於標準值外,其餘檢查大抵沒問題。其實,4.4並沒有超出泌尿科醫學會建議的標準值。我是很節儉的人,也不願浪費醫療資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順其自然,我懶得去理會,我沒回診,也沒後續追蹤。若要我做切片檢查,門都沒!我個人的看法,僅是個人看法,不能當通例,「越是在意它,越是沒完沒了的。」

我問學弟:「有沒有去大醫院做切片檢查?」沒有!他的想法跟我的一樣:一者,數據不是很高,10上下而已,風險不大,若是200、300,甚至上千的,就可能逃不掉攝護腺癌。二者,攝護腺切片有困難度,隱藏在膀胱下面,相當深層,除非技巧高超以外,扎了4、5針,甚至5、6針,也不一定抓得到癌症。這是事實。此外,我還有第三者看法,同是攝護腺癌,但惡性度天差地遠,有的惡性度極高,很容易轉移;有的惡性度極低,不容易轉移,可以跟你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和平共處一輩子,大抵上,惡性度都不是很高,對這種不是惡性腫瘤的惡性腫瘤,值得花精力、生命、時間、金錢、情緒,去跟它拼搏嗎?

在我門診,有不少患者,攝護腺指數稍微偏高,恐懼又焦慮的,二個月、三個月,不時來門診,要求複驗攝護腺指數,簡直浪費醫療資源!半年或一年再複檢,都太足夠了。不幫他驗,病人會擺臭臉,甚而跑去其他醫院,再也不來了。何情況下,須轉介病人去大醫院做切片檢查?我請教過泌尿專科醫師,回答有兩點:第一點,攝護腺指數超過20,可以考慮轉介。第二點,衛教病人無效,病人很在意,焦慮和恐慌,為了避免醫療糾紛,還是轉介為妙。

我學弟,在急診室插導尿管,出現了什麽狀況?血淋淋的畫面!因攝護腺肥大,尿道阻塞,導尿管插不進膀胱,只得重複地,用蠻力地插,導致尿道黏膜受傷,黏糊糊的鮮血流了出來。插導尿管時,導尿管會抹上凝膠,具麻醉和潤滑作用,鮮血和凝膠混在一起,就變成黏糊糊的。男性有攝護腺,尿道又長,17-20公分,若加上攝護腺肥大,插導尿管是折磨;女性沒有攝護腺,尿道也很短,插導尿管非常容易,只要從尿道口往裡插,約3、5公分,就可引流出小便來。惟解剖學位置要清楚,否則插進陰道,怎麼引流也看不到小便出來。

導尿管插不進去,怎麼辦?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拉出導尿管,塗上更多的凝膠,或把凝膠灌入尿道裡,加強麻醉和潤滑,然後,反覆重複地插導尿管。第二種方法,換較小號的導尿管。導尿管跟鼻胃管一樣,也分14、16、18FR,18FR插不進去,改換小號的16FR;16FR也不行,改換更小號的14FR。早期,彰基時代,攝護腺極度肥大患者不少,插不進導尿管,最後殺手鐧,只好導尿管裡頭放金屬通條,用強力、蠻力,硬幹地來插,運氣好的,插進去了;運氣不好的,把尿道都穿破了,引發更大的併發症。這種醫療疏失,醫師敢自爆嗎?不敢!算病人自己倒楣。

民國69、70年代,我擔任彰基外科住院醫師,不時遇到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因解不出小便,膀胱快脹破了,提著褲頭,有如熱鍋上螞蟻,勞師動眾,半夜掛急診,要求插導尿管引流,害得值班醫師,深夜不得安寧,也因導尿管難插,插得滿頭大汗,也插得汗流浹背!至於患者呢?受盡折磨,更加痛苦,下體血淋淋,呼天搶地,只差沒罵醫師「幹你娘」!當然,如果插進去了,尿出來了,痛苦解除了,可以跪下來向醫師,千叩萬謝:「感恩喔!你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當年,在彰基,攝護腺開刀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恥骨聯合下攝護腺切除手術,由於恥骨聯合擋住,且位於骨盆腔深處,視野非常小,看不到,只有手摸得到,唯有主治醫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跟刀的醫師,只能看熱鬧,無法看門道,完全看不出所以然,害得我只能看天花板;若遇到眉清目秀,眼睛水汪汪,盈盈如秋水的刷手護士,我則會借故,有意無意地,偷瞄她幾眼,甚至眉目傳情呢。你說好笑不好笑?

只有大出血時,會看到主治醫師滿頭大汗,要流動護士幫忙擦汗,免得汗水滴到傷口上,手忙腳亂地,用針線和縫線,急著止血。因手術視野幾乎沒有,僅靠主治醫師瞎子摸象般,雙手拼命往裡頭探索和摸索,而骨盆腔深層靜脈血管叢多,常被扯破,引發大出血。另外,骨盆腔深處,管控排尿、射精、勃起的神經叢也多,也常被扯斷!但跟大出血相比,這些神經叢算什麽東西?只要能止住血,這些神經都可犧牲和忽略了。由於手術怵目驚心,驚險萬分,且副作用、併發症多,切除手術病例偏少,當第二種方式上軌道後,極大半病例就由第二種方法取代了,這是醫療的進步。

第二種方式,經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簡稱TURP,也是目前,最常用於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開刀方式,可說是黃金標準治療。此種刮除手術,安全性高,出血量少,副作用、併發症也少。然而,與第一種方式雷同,跟刀醫師完全沒有作用,有如陪讀的書僮,或皇帝身邊的太監,也是主治醫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害得我每次跟刀,都忍不住打瞌睡,卻也要強忍著,免得被瞧不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

刮除手術仍有併發症,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與醫師個人累積的開刀經驗有關,包括以下兩者:一者,刮除不足,攝護腺肥大症狀仍存在,仍然不時跑醫院。二者,刮除過頭,甚至傷到膀胱括約肌,以致小便難節制,頻頻跑廁所,甚至尿失禁!稍微抬重的東西或輕度咳嗽,小便就會自動漏出來,身上不時有尿騷味,真的羞於見人。總之,過猶不及,兩者都不是好結果,唯有平庸之道,才是恰到好處。

現代醫學,是滾動式進步,早期的經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是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黃金標準,然而,時過境遷,此黃金標準退色了,不再是金黃色,連銀白色也不是,反退居幕後,只能說退居二線了!近來,接受此刮除手術的攝護腺肥大患者,已很少,在我門診,碰不上幾個,大部分都接受口服藥治療。有門診患者,拿著彰基、秀傳,甚至台大、長庚的處方箋,要我照開攝護腺肥大的慢性病處方箋給他。拿什麽藥?都屬於A1交感神經阻斷劑。

A1交感神經阻斷劑,成了第一線藥物,大約有7、8種類似的藥劑。不少患者在服用,效果似乎很好,患者的反應是,「雖然要長期服用,但總能控制下來,不至於解不出小便,半夜跑到醫院喊救命!」我常告訴患者,口服藥只能抑制攝護腺肥大,而不是治癒攝護腺肥大,若能終生服用,服到老,應可避免上手術台,動刀又動槍的。刮除手術真的退居二線了,除非拒絕服藥或服藥無效,如攝護腺肥大屬重量級的,過於嚴重了,只好接受刮除手術了。

為何拒絕服藥?因服藥有副作用!「沒辦法服藥,只要服藥,就會頭暈目眩,站不穏腳步,幾乎要跌倒!」為何如此?A1交感神經阻斷劑有一個副作用,會讓血壓降低,收縮壓可能低到110,甚至100左右。對合併有高血壓的年長患者,可正中下懷,「摸蛤蜊兼洗褲,一兼二顧」,一邊治療攝護腺肥大,另一邊治療高血壓,高血壓的用藥都可減半了!然而,對少數沒有高血壓的患者,此項副作用就讓人頭疼了!吃或不吃?整天頭暈目眩幹不了事,只好拒吃了!

我診所老闆,彰基泌尿科主任出身,實力堅強,名聞遐邇,泌尿科患者不少,在我診間,每3個月,長期來拿攝護腺肥大慢性病處方箋的患者,也不少!我大略估算,在慢性病長期處方箋中,攝護腺肥大和高尿酸血症,約分佔第五、第六名,其他名次排序如下:第一名高血壓、第二名糖尿病、第三名失眠、第四名高血脂症。失眠患者不少,可佔到第三名,可見罹患精神耗弱的病患,比比皆是,我不禁要搖頭嘆息,好像活得很痛苦,採取逃避的方式在度日。

前面提到,經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成為風潮以後,恥骨聯合下攝護腺切除手術,再也無用武之地了,但是,僅限於良性攝護腺肥大,若是惡性攝護腺肥大,所謂的攝護腺癌,則不適用於刮除手術,而是切除手術,這樣才能把癌症切除乾淨。前述的,恥骨聯合下攝護腺切除手術,根本是一場糊塗戰,蒙著眼睛,靠蠻力硬切除攝護腺,骨盆腔深處的靜脈血管叢、神經叢,都難以照顧得到,只能自生自滅,自求多福了!好理家在,醫療科技在進步!

何醫療科技進步?達文西機械手臂出現了!十幾年來,普及全台,醫院沒有配備達文西機械手臂,豈能號稱醫學中心?豈堪稱大醫院?當醫師向病患解釋:「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切除手術,視野好,能將腫瘤徹底切除乾淨,也因視野好,能避免傷害到控制排尿、射精和勃起功能的神經叢,你還年輕,才60出頭,這些神經叢應該受保護的!」病患聽了,二話不說,馬上答應了,即刻簽下手術同意書,至於自費20幾萬、30幾萬元呢?「小意思,再多的錢也給!健康最重要,錢再賺就有了!」

男人好面子,尤其是七老八十的老男人,活動力強,又具往上爬的野心,什麽面子不愛,特別愛這方面的面子,說到保留排尿、射精、勃起功能的神經叢,眼睛一亮,精神全上來了,拼死拼活也要保留神經叢,更恨不得,拜託醫師手術中,能多接幾根神經叢,好展現昔日雄風!對那些常到萬華茶藝館溜達,喜歡「人與人連結」的長者,什麽面子都可以不要,只有這個面子不能捨棄,他們會是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切除手術的擁護者。

武漢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在今年5月13日,說明台灣疫情大爆發時,稱蘆洲、萬華的案例,都找得到「人與人連結」,由於人與人連結,造成本土病例往上竄升,雙北進入了「三級防疫警戒」!萬華各大小巷弄,茶藝館林立,美其名是「茶藝館」,其實就是台灣早期的「茶店」,說白一點就是「私娼寮」。民國50、60年代,自我有記憶起,台灣到處都是,彰化市也不少見,上學途中都會遇上。

年代不同,早期的茶店女人,都是年輕小女孩,今日的茶藝館女人,則是上年紀的阿嬤,不僅50幾歲,還有60、70幾歲的。以防疫立場來說,衛生所防疫人員,想要爭取性病防治成績、愛滋病防治成績,應把這些阿嬤捧為上賓,打好關係,每3個月,上門拜訪抽血一次,每年的考評績效成績,都可以名列前茅,甚至獨佔鰲頭了!或許,不用我指導,萬華區衛生所早已如此做了!不!全國僅有台北市標新立異,把「衛生所」更名為「健康服務中心」,所以,萬華區衛生所,它正確名稱是「台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

我學弟說,在急診室,導尿管一直插不進去,痛得受不了,下體又是血淋淋的,真想告訴醫師:「不要插了!」但想到「醫師不為難醫師」,他還是忍下來了。他不曾導過尿,因有長期服用A1交感神經阻斷劑,還不曾因解不出小便,跑去醫院掛急診。他也相信自己,雖有攝護腺肥大症狀,但症狀不厲害,應該只是輕度到中度的攝護腺肥大,卻也奇怪,不厲害的攝護腺肥大,竟然會這樣難搞,插了好幾次,導尿管總插不進去!

不過,插導尿管的過程中,他有了兩點發現:第一點發現,男性導尿管難插,有如登天之難,不像女性導尿管易如反掌!他很後悔,他說,他曾有幾位,因車禍或跳水,導致脊髓受傷,下半身癱瘓的男性患者,他本著愛心,指導家屬,可以自己幫患者導尿,免得長期插導尿管,容易引發尿路感染,如今,自己的親身體驗,發現自己錯了,要讓非醫事人員,幫自己男親屬導尿,簡直難上加難!

當然,相反的話,如果是女性病患要插導尿管,就值得指導家屬,讓家屬來幫她導尿,這是對的。我門診有一名女病患,20出頭小女生,活潑樂觀,大眼睛,盈盈秋水,小嘴巴,巧笑倩兮,年輕漂亮,美麗的可人兒,5年前因車禍,傷到脊髓,下半身癱瘓,她每次坐著電動輪椅,獨自一人,來我門診,主要是看感冒,極少是泌尿道問題,她都打扮得很亮麗,漂漂亮亮的,有如電影明星,又如小模特兒,經她說明才知道,「我不是彩妝師,卻是彩妝師的模特兒,常常北上,參加彩妝比賽,獲得不少獎項。」

她還說,她也是輪椅乒乓球選手,不時參加競賽,也有不錯的成績,希望哪天代表國家,參加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不管是參加輪椅乒乓球比賽,還是上台參加彩妝比賽,身邊拖著導尿袋,不方便,也不美觀,自此,都是媽媽陪在她身邊,每3、4個小時,幫她普通導尿一次。從此,養成了習慣,在家時,她不插導尿管;外出時,也不插導尿管,除非沒有媽媽陪在身邊。因採用普通導尿方式,不長期插導尿管,故極少泌尿道感染。何謂「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運動會」?即身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又名傷殘奧林匹克運動會,其paralympic詞源,來自paraplegia(截癱、下半身癱瘓)的para,加上olympic(奧林匹克)的lympic所組成的詞彙。

說到普通導尿,也就是所謂的間歇性導尿,我忍不住想起一位可憐的老阿嬤,唉!已兩、三個月沒來我門診了,或許已離開人世,駕鶴西歸了吧?這是一位90出頭,獨居的老阿嬤,是某縣市警察局副局長的遺孀,老公死亡多年,膝下無子女,成了獨居老人。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規定,凡領月退俸或兼領月退俸的公務人員死亡後,遺族只要結婚10年以上、年滿55歲,就可領配偶半數退休金,作為月撫慰金。假設,副局長月退俸是8萬元,8萬元÷2=4萬元,老阿嬤每月應有4萬元,可以當生活費,生活應可無虞。

近一、兩年,老阿嬤罹患神經性膀胱症,膀胱漲得很厲害,好像被鎖住般,就是解不出小便,每次導尿都600、700公撮的。原先,我們幫她插導尿管,採用留置導尿,但她不習慣,也影響生活品質。後來,她拒絕留置導尿,僅要求普通導尿。因此,每天下午時段,2點過後,她會來診所掛號,請求普通導尿,一天,就解那一次尿。一週六天,她都來我們診所導尿,至於週日,則去其他醫院導尿,一年算下來,整年門診次數超過365次。健保署下鄉訪視,訪視個案,也訪視我們診所,要求改進,建議插導尿管,而不是普通導尿,以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怎麼辦?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老阿嬤很堅持,都活到這把歲數了,不知何時走人,人總要活得有點尊嚴,她堅持不插導尿管!最後,是我們診所妥協了,只收100元掛號費,不掛健保,不收診察費,也不收導尿費,上述費用全免了。(110年5月16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