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五O)下肢水腫肝硬化

 把酒言歡能幾回:(一五O)下肢水腫肝硬化

作者:吳聰賢醫師

唐岑參:「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白髮悲天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阿勇每次住院抽腹水,連著2天或3天,總會抽個上萬毫升,他說,空的點滴玻璃瓶是500毫升,所以可以裝滿20瓶以上。我覺得很奇怪,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彰基是醫學中心,時代早已進入21世紀,怎還會用空點滴玻璃瓶裝腹水?為免太寒酸小氣了,醫療水平太落後了!民國70年代,我在彰基外科時,我們抽肋膜腔積水時,主要是肺結核積水或惡性腫瘤積水,從胸部X光影片,明知積水不會超過上千毫升,大不了500、600毫升的,我們都已經使用5000毫升的大玻璃缸了,怎現今還在使用空點滴玻璃瓶裝腹水?難道時空錯亂了?還是阿勇在唬弄我?這樣的話,護士小姐挺辛苦的,豈非緊張兮兮的,不敢胡思亂想,不敢滑手機,不敢眨眼,眼睛直盯著玻璃瓶,每20、30分鐘,就得換一瓶新的空玻璃瓶,免得腹水溢出來,流得滿地都是,髒兮兮的,嚇死人了?不僅如此,還得勞駕護士小姐,每20、30分鐘,把裝滿腹水的玻璃瓶,拿到廁所倒掉,用馬桶把它沖走?腹水抽了20幾瓶,豈非跑20幾趟廁所?莫非要把護士小姐折騰死?護士小姐薪水沒醫師高,還要輪三班制,難道要逼得護士小姐,集體辭職才甘願?

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統計,民國110年9月,台灣領有護理師、護士執照總人數約30.2萬人,但執業登記人數僅18萬人,其中護理師16萬2610人、護士1萬7694人,執業率僅59.3%,不到六成,是何原因?高齡自然退休嗎?好像不是!美國的執業率是84.8%,加拿大是94%,台灣相差甚遠,不是單一高齡自然退休所能解釋的。台灣為何有不少護理人員出走?「老娘生氣了!老娘不幹了!」除了嚴苛的職場生態與環境外,護病比過高、工時過長、薪資水平不對等,都是護理人員詬病和退縮的主因。何謂護病比?它是指醫院中護理人員和受照顧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位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數量,其中護理人員數,包括護理長、副護理長及護理人員,但不含專科護理師及實習護士,實習護士習慣被稱呼為「護生」。護病比可反映醫院護理人力是否足夠,國際認定最佳的護病比是1:6,一個護士照顧六個病人,但最近10年,台灣各大小醫院的護病比,不是1:9或1:10,就是1:15,甚至1:16,簡直是血汗醫院,而這種醫師比比皆是,各醫院心裡有數,心照不宣喔!只能靠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採取醫院評鑑方式,來強制要求了。不符合標準的,很抱歉!就從醫學中心刷下來,至於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也比照辦理喔!

依據「護病比」之定義,護理人員數並不包括專科護理師,為何不包括?有特權嗎?從臨床走入公衛,離開臨床前後20年,讓我跟醫界脫節,孤陋寡聞,知識淺薄,有如齊天大聖孫悟空,何時何地蹦出個專科護理師?攪動一池寧靜的春水,害我措手不及,自承落伍了,成了井底蛙。我對專科護理師的了解有限,不清不楚的,霧茫茫的,難道專科護理師就不用照顧病患?甚至也不用輪三班制嗎?幾年前,有長輩入住醫學中心,剛住進病房沒多久,就有自稱專科護理師的,主動跑來詢問病情,製作病歷;住院中,欲找主治醫師了解病況,來的卻是專科護理師,說主治醫師正在忙,等一下才會過來,先由她負責解釋病人現況。這些專科護理師穿著,第一眼看,似乎跟一般護理人員差異不大,也穿白色制服,但仔細比對,發現有差異,她們的制服更像是短醫師服,胸前口袋大,腰間兩側口袋更大!正確的分辨,是胸前的識別證,會特別標記「專科護理師」。醫師服口袋大,方便裝甚多東西,包括聽診器、叩診錘、手冊、筆記本、i-pad等等,大半專科護理師,習慣學醫師,都把聽診器掛在脖子上,儼然如醫師。她們面對病患或家屬時,一定用充滿自信的口吻,自負的眼神,怕別人不知道似的,鄭重其事地,自我介紹是專科護理師。

何謂專科護理師?簡單一句話,就是進階版的,更高等級的護理師,在醫院內,習慣被稱呼為NP,有被尊崇的意味,難怪她們會充滿自信和自負,甚至驕傲呢!依據「護理人員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於民國93年發布了「專科護理師分科及甄審辦法」,此為專科護理師的肇造,這年,我人已在公衛,遠離醫院,無法恭逢其勝,沒受衝擊和影響,不知其梗概。此法規經過多年修正,有12次修正,最後一次修正是112年1月5日,但隔年1月5日才能正式生效。如何取得專科護理師?其流程跟專科醫師之取得,如出一轍,依樣畫葫蘆就對了。我先說明專科醫師之流程:住院醫師,經過幾年學習和訓練,大抵3年、4年或5年,經過專科醫師甄審後,取得專科醫師證照;再經過幾年學習和訓練,大抵2年或3年,再次經過次專科醫師甄審後,再取得次專科醫師證書。簡單來說,專科醫師是醫師的進階版,次專科醫師更是專科醫師的進階版,學問永無止境,技術永不中止,一山比一山高,相同地,醫師各等級,一級比一級專精,一級比一級專業。

至於專科護理師取得流程呢?有樣學樣,大同小異,比照辦理,心照不宣。一位護理師,在內科或外科相關領域,具有3年以上臨床實務經驗者,在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內(外)科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大抵是醫學中心或教學醫院,接受6個月以上訓練,取得實務經驗,並獲得訓練證明文件後,得參與專科護理師之甄審,此甄審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筆試,第二階段口試及實地考試,通過者,即能取得專科護理師證照。哪個單位和機關來進行甄審?不用懷疑,絕非阿貓或阿狗,跟專科醫師一樣,比照辦理,也是由中央主管機關委給專科護理師學會辦理甄審。另外,跟專科醫師一樣,專科護理師證照也有其期限,不是百年有效,有效期限僅有6年,必須在6年內,取得相關教育點數後,證照才可以再換證和展延,亦展延6年,如此6年、6年地...,依序展延,專科護理師始能跟上時代進步,走在時代先鋒,免得固步自封,墨守成規,一無是處,害人又害己。所以,類比專科醫師或次專科醫師,專科護理師也有「內科外科專科護理師繼續教育課程及積點審定作業要點」、「內科及外科專科護理師申請甄審收費標準」等相關繁複規定呢。

從上述說明,醫師的專科醫師種類可多了,除了內、外、兒、婦四大科外,還有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精神科等專科醫師類別,洋洋灑灑,至少8、9種以上專科醫師;若是次專科醫師,分類更加精細,每個專科醫師下面,再細分好幾個次專科醫師,以致種類超級繁多,多如牛毛,有如繁星,不勝枚舉,難以盡數,我不再舉例贅述,免得浪費筆墨,虛耗精力和時間。我力有不逮,學不專精,猶如登天難,沒能力取得次專科醫師證照,但在民國71-72年間,我搭車北上,參與外科醫學會的甄審,通過了筆試、口試兩階段應試,終取得外科專科醫師證照,個人興奮不斷,雀躍不已,這是醫界對自己的肯定,小咖醫師被認證,與有榮焉。然而,護理人員的專科護理師,卻僅有內科和外科,少數兩種而已,再多也沒有,殊多遺憾!為何僅如此?讓人不明白!難道小兒科專科護理師不重要嗎?豈是婦產科專科護理師不需要嗎?還有其他科別專科護理師不必要嗎?非也!依個人看法,護理人員的重要性,不下於醫師,甚而更重於醫師!醫病間的橋樑是誰?醫病間的溝通是誰?醫病間的觸媒是誰?都是護理人員!在醫師指示下,執行醫師指令的是誰?在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作業的是誰?在標準作業流程下,執行緊急應變醫療措施的是誰?也全都是護理人員!依個人盼望,我恨不得有更多科別的專科護理師,充塞整個醫院,充盈整個醫界,保證可提升台灣整個醫療水準和醫療服務,執世界牛耳呢!你說呢?

阿勇每次住院,就是抽腹水,腹水拿進廁所,倒進馬桶沖掉,腹水是屎,還是尿?不是!但跟屎、尿差不多,完全是沒用的垃圾或廢棄物,留在身上,只會造成肚子鼓脹,腹脹難受,負荷難耐,欲去之而後快。差別的是,屎和尿可以從肛門和尿道,自行排泄出來,但腹水就麻煩了,須勞駕醫師,將針管插進腹腔,才能把腹水抽出來,必得麻煩醫師,阿勇自己動不了手。其實,腹水澄清,帶點淡黃水,黃澄澄的,有如黃金液體,說來應挺值錢的,因裡頭充滿蛋白、醣份、脂肪等營養成份,由於門靜脈高壓,這些營養成份進不了肝臟,肝臟無法吸收,結果從門靜脈滲透出來,跑進腹腔,白白浪費了。吃下肚的五穀雜糧等三餐,沒啥吸收,又重新抽吸出來,簡直暴殄天物,揮金如土,平白浪費了。這麼營養的腹水,全倒入醫院廁所排水系統,想來就可惜喔!如果物盡其用,用來菜園澆菜,菜肯定長得翠綠,且又肥又壯的,保證有好收成,歡樂來收穫。

阿勇住院時,除了抽腹水,也抽血檢查白蛋白,縱然這次住院沒有輸注白蛋白,下次住院也必然輸注白蛋白,因血中白蛋白永遠過低。如果,血中白蛋白超低的,每百毫升低於2.4公克,靜脈輸注白蛋白時,健保有給付,個人沒有經濟負擔,阿勇可以接受,但是,大半仍須自費輸注白蛋白,白蛋白價值不菲,雖有福保身份,免掛號費,也免各類健保部分負擔,但繳白蛋白的費用,近萬元,或上萬元的,就挺嚇人的,換算下來,等於每抽出1毫升腹水,就得花掉1元新臺幣;抽1萬毫升,當然得花1萬元新臺幣。本性節儉又小氣的我,這種無端花費,我真的替他不捨!有時候,真想偷偷告訴他,輸注再多的白蛋白,仍然白蛋白過低,總無法補足的,而且,每過一陣子,大約1、2個月或2、3個月,輸進體內的白蛋白,好像會自然蒸發似的,一溜煙似的,無影無蹤地,白蛋白仍落到原來的低水平,既然如此,幹嘛強力輸注白蛋白!我想告訴他的,不如跟醫師攤牌,「醫生啊!拜託醫生了,健保免費的白蛋白才輸打,要花錢自費的,就免了啦!」

這種不願花錢的話,我敢說出口嗎?人命關天,豈能草菅人命?我敢胡亂下指導棋嗎?其實,輸注白蛋白是有其醫療價值的。說來奇怪,前前後後,在我的門診,還是彰基住院,雖然照樣血中白蛋白過低,但經過反復輸注白蛋白後,下肢水腫卻幾乎痊癒了,不再腫脹了。阿勇的下肢水腫,尤其是雙腳丫,是世界紀錄的鼓脹,我生平首見,在我門診治療一年多,不時經常發作,雖然不痛不癢,卻給病患造成很大困擾,「醫生啊!我的腳盤又腫起來的,腫得像麵龜,藍白拖鞋都穿不上了,跟本沒辦法走路!」自從在彰基抽腹水和輸注白蛋白後,至今已3、4年了,極少再復發下肢水腫了,頂多僅稍微的,似有非有的小腫脹而已!阿勇若有抱怨,我都會回覆他:「這種小腫脹,不算一回事,跟以前相比,好太多了,藍白拖鞋照穿,連鞋子也可以穿,完全無妨礙,小意思,不用去理會啦!」如此看來,白蛋白的效果挺實在的,雖花了大把白花花的銀子,一分錢一分貨,仍然物超所值,騙不了人的。

不過,我想不通的,他的血中白蛋白照樣不夠,每幾個月就得輸注白蛋白,同樣是白蛋白不足,以前我看診會下肢水腫,今日彰基看診不會下肢水腫,到底原因為何?肝硬化已進入末期,肝硬化已成不可逆,再也長不出新的肝細胞,再也不可能軟化了,同樣地,門靜脈高壓仍是高,再也走不回去了,為何下肢水腫能痊癒?我這個鄉下小診所的小咖醫師,只能自承學有不足,技不如人啦!我猜測,應該跟用藥無關,健保卡上網查阿勇藥歷,彰基的用藥一般般,沒有任何新奇或特殊的,其實,肝硬化沒有特效藥,還不是症狀用藥而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思前想後,唯一的差別是白蛋白,血中白蛋白正常值是3.5-5.5公克,阿勇大抵在2.4公克上下漂移,2.4公克以下,健保公費輸注白蛋白;2.4公克以上,健保自費輸注白蛋白,必然是白蛋白上升到某個程度後,下肢水腫就不發作了,這個上升程度是多少?沒有實證醫學,我很難確切說明,也不敢胡言亂語,或許是2.7公克,也可能是2.8公克,說不定是2.9公克呢?總之,不需要達到正常值的3.5公克,下肢水腫才不會發作啦。

民國60、70年代,彰基的院牧部活動力很強,很有教會醫院的風味,除了每個月一樓禮拜堂的大禮拜以外,由蘭大弼院長親自主持,全院醫護人員參加;還有各科室每週的小禮拜,由院牧部牧師主持,各科室醫護人員參加。外科護理站位於三樓外科病房,外科小禮拜都在護理站舉行,我記得好像固定在週一或週三上午,時代久遠,我已不復記憶,大都由院牧部胡牧師主持,所有外科醫護人員都參加,接近20個人,包括主任、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以及護理長、護理人員等,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很克難地,很擁擠地,圍坐一起,擠在狹窄的護理站內,手拿聖經,聽牧師講聖經故事,也手拿詩歌本,同聲唱聖歌。這些聖經和詩歌本,經過無數年,和無數人翻閱,早已破爛不堪,但傳承精神強,仍繼續珍惜著使用,同時會後,牧師還會小心翼翼地,一本一本地收回。由於護理站場地狹隘,加上通道和走道,大不了3、4坪而已,再也擠不進半個人,以致實習護生、護理人員助理,以及打掃阿桑,准予不用參與小禮拜。

每次小禮拜結束前,都在牧師的帶領下,眾人闔上聖經和詩歌本,放在自己大腿上,然後閉上眼睛,雙手合握,緊抵著自己鼻尖,用閩南語,隨著牧師合聲祈禱,我們的禱告詞大抵如下:「親愛的上帝,敬愛的主耶穌,感謝祢的仁慈,感恩祢的慈悲,咱每一個人都在做祢的事工,願望咱們的努力順利,盼望咱們的工作成功,奉主耶穌祢的名,阿門...。」發出內心的虔誠吧,在眾人的口中,「阿門」兩個字,聲音最為響亮,也最為繞樑三日。每次喊完「阿門」,總覺得獲得主耶穌的祝福,整個禮拜,我會覺得充滿活力,也充滿戰鬥力,可以應付任何挑戰。「阿門」是基督教、天主教,也是猶太教、伊斯蘭教的宗教用語,在禮拜結束和禱告時,表示同意或肯定的意思,同意自己的禱告,也肯定自己的禱告。

彰基院牧部,傳送基督信仰,付出人倫愛心和憐憫,延續彰基百多年來,早期宣教師流傳下來的宣教使命,提供院內大小病患,以及醫護同仁身心靈的需求,除此之外,院牧部另一個重大工作是,協助和救助弱勢病患,它有3、4名社工師,負責探尋訪視病患和家屬,依據病患困境種類和程度,給予必要的協助,尤其是醫藥費的減免,更是最大的恩寵,即使減免個1/2或1/3,甚至只1/4,也能讓病患感恩戴德一輩子。不過,依據彰基內部官網,彰基另有社會工作部,簡稱社工部,且早在民國52年,就已成立了,而我在民國69年1月1日,才進彰基外科部,換算下來,社工部比我還早了17年,可資深多了!明顯地,彰基社工部是獨立單位,並非附屬於院牧部,兩者互不隸屬,各有各工作內容,彼此不搭嘎,如此看來,風馬牛不相及,我認識不清,誤會可大了。當年,院牧部牧師常三不五時,出現在外科病房內,站在病床邊,宣導教義是其次,介入弱勢病患的關懷和安慰,才是主因,以致我有此種誤解吧。另外,我也遇過某些外科病患,一大清早,準備送進開刀房前,由牧師在病床前,幫病患進行禱告,祝福手術順利平安。

因早年有過這種經歷,請求社工部幫助,我忍不住偷偷地告訴阿勇的老媽:「對經濟是很大的負擔,但血中白蛋白過低,總要輸注白蛋白啊!不能不理會啊!我以前是彰基的外科醫師,彰基是教會醫院,有優良的愛心傳統,我建議妳去找社工部,說明自己的困境,白蛋白太貴了,每次萬把塊錢,真的繳不起,請求社工部是否能給予協助。為了提升關注度,我也建議妳去找院牧部,院牧部的牧師有虔誠宗教信仰,個個富有愛心,悲天憫人,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兩方面同時請託,希望提高機會,多少減免些負擔,縱然沒有2千元、3千元,能減免個1千元,也大有助益啊。」阿勇的老媽,一個悽慘可憐,背負全家重擔的老女人,出面請求院方幫忙,機會應是很大的,盼望社工部開恩,祝福她得償所願,阿門。

對低收入戶來說,每次輸注白蛋白,就得到處哈腰伸手,看人臉色,向人借錢繳醫藥費,還不一定借得到,因對方估量著,不知何時能還錢,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呢!說來可憐,真的情何以堪!萬把塊錢,等於全家一個月的伙食費了,繳了錢,豈非整個月要吊鼎了?如今,2、3年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加上俄烏戰爭,物價飛漲驚人,尤其最近半年,更是漲得離譜,10%、20%,甚至30%的漲,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費有漲嗎?當然沒有漲!莫忘天下苦人多,可憐!看阿勇的老媽,哭喪著臉,臉色更加憔悴,身材更加消瘦,我能不搖頭嘆息嗎?但願老天爺,悲天憫人,仁民愛物,可不要讓阿勇的老媽想不開,自己走上絕路!

阿勇的酒精性肝硬化,前面幾回下來,已敘述了腹水、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和下肢水腫,總共四種併發症,現在來敘述他的第五種併發症「肝昏迷」。肝昏迷,醫學術語是「肝性腦病變」。肝臟是全身的解毒器官,會將體內產生的有毒廢棄物,加以代謝分解,並排出體外,當肝硬化或肝衰竭,無法執行此項代謝功能時,使得有毒廢棄物堆積體內,引發相關中毒症狀,其中,蛋白質經過腸道吸收和代謝後,會產生氨(ammonia),又名阿摩尼亞、安摩尼亞,氨進一步在肝臟代謝後,產生尿素,極大半尿素,經由腎臟,以尿液方式,排出體外,當肝硬化時,無法將氨分解為尿素,氨則從血液循環中,跑進腦部,傷害腦細胞,引發昏迷,因與肝臟有關,故稱之為肝昏迷。

阿勇因肝昏迷,多次被消防局119,直接從家裡,綁在推車上,抬上救護車,送往彰基急診室,我家診所僅是一般鄉下小診所,沒有病房,沒有觀察床,無法提供住院,也沒有能力照護肝昏迷的病患,119必然送往彰基,不會送來我家診所,以致,我不曾親眼見過,阿勇肝昏迷發作的情形,我對肝昏迷的了解,大都來自阿勇老媽事後的敘述。聽阿勇老媽說,差不多每3、4個月,最多半年,阿勇就會發作一次肝昏迷,至今,因肝昏迷發作,已緊急住院4、5次了,每次都會住院一個禮拜至10天。阿勇的老媽說,剛開始,不了解何謂肝昏迷,直到阿勇昏睡在床上,早上沒下床吃飯,中午也沒下床吃飯,叫也叫不醒,喊也喊不醒,甚至把人抓起來搖晃,也猛甩耳光,好像死人一樣,照樣無法把人叫醒,阿勇老媽嚇死了,「難道人死了!」呼來左右鄰居,三姑六婆,壯膽和幫忙。眾人手忙腳亂,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是好?是壞?不知如何是好,最後,有人看不下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手機撥打了119,叫來救護車,直接送醫了。

事後,阿勇再來我門診,我問意識清醒的他:「救護車從你家,把你送醫,你知道整個過程嗎?送進醫院後多久,你才恢復意識?」阿勇的答案,如我預料的,嚴重的肝昏迷,有如死豬般送往急診室,死人一個,他完全失去意識,整個轉送過程,他當然毫無記憶,怎麼個送醫,他都不知道。至於何時恢復意識?那可久了!不是送急診後,很快就清醒,也不是當天就清醒,而是住院2、3天後,才逐漸地,慢慢地清醒,「奇怪?我人怎在這裡!」阿勇說,自從發作肝昏迷後,肝膽腸胃科醫師開了藥,強迫他每天務必吃藥,早晚各一次,每次口服60毫升,喝的是「阿摩尼亞」,一天也不能停頓。不過,喝了阿摩尼亞後,會噁心、腹痛,且嚴重拉肚子,一天水瀉5、6次,甚至7、8次,最高紀錄10幾次,拉得肛門紅腫疼痛,無法用衛生紙擦屁股,只能用水沖洗。以致,他常常會瞞著老媽,故意忘記喝,或者,只喝晚上,早上則不喝。阿勇口中的阿摩尼亞,到底是何方神聖藥水?有何作用?藥理機轉為何?阿勇口中的阿摩尼亞,不就是氨嗎?其實它是緩瀉藥,此藥品名稱,英文發音,他不會發音,就用阿摩尼亞來代替。其詳情,我後面會說明。

據阿勇老媽說,第一次肝昏迷住院後,經過3個多月,阿勇又發作肝昏迷了。某天傍晚,接近晚餐時間,阿勇老媽正準備晚飯,此時阿勇出現異狀,情緒不穩,目光呆滯,且躁動不安,不時走動,停不下腳步,從臥房走往廚房,又從廚房走向臥房,如此反復,永不停歇,問他怎麼了?僅嘴巴翕動著,悶不吭聲,仍繼續反復走著,不斷地走著。最後,開始臉色鐵青,四肢痙攣,全身顫抖,嘴巴悶哼著,瞬間,隨手抓起圓板凳,猛往地上砸,砸到圓板凳整個爛掉,地板磁磚也破了大洞!阿勇老媽嚇死了,有前次肝昏迷的經驗,護士小姐有給她作相關衛教宣導,肯定又是肝昏迷發作了!她無力阻止阿勇,只能跑向鄰居求救,請求撥打119,然後將阿勇緊急送醫。阿勇老媽說,上次肝昏迷送醫,因人已昏迷,完全不醒人事,有如死人一個,抬上推車,送進救護車,都輕而易舉,但此次不同了,阿勇意識不是很清楚,但很混亂,蠻力可大了,又推又撞,又打又踢,根本不乖乖就範,害得119兩位緊急救護員,不是被抓傷,就是被踢傷,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動用過肩甩和擒拿術,加上鄰居幾名壯漢幫忙,才勉強把阿勇制伏住,合力綁上推車,送進救護車,開著最大聲,最緊急的鳴笛聲,落荒而逃似地,往彰基直奔而去。

事後,問阿勇本人,關於第二次肝昏迷送醫,他也照樣無意識,迷迷糊糊的,整個送醫過程,不記得有打過人或傷過人。不過,送往醫院後,很快地,比第一次肝昏迷快很多,人隔天就清醒了。有此第二次教訓後,他學乖了,即使噁心、腹痛和腹瀉,他也只能乖乖地聽話,早晚按時口服阿摩尼亞了。然而,人是健忘的動物,容易事過境遷,忘記前車之鑑,他曾說,害怕阿摩尼亞的副作用,有時會故意漏喝好幾次,醫者仁者心,害得每次來我門診時,我都得提醒他:「拜託你,不要讓媽媽操心,要按時喝阿摩尼亞啦!」據阿勇老媽說,除了這兩次肝昏迷,阿勇後來又發作了2、3次肝昏迷,不過,症狀都較為輕微,因阿勇老媽經驗多了,身經百戰,久病成良醫,有如識途老馬,119也叫習慣了,阿勇稍有風吹草動,就即刻送醫了。以致,119的年輕小伙子,跟阿勇老媽都混熟了,不嫌棄低收入戶人家,開口阿姨,閉口阿姨,叫得挺親切的,讓阿勇老媽挺感動的。

阿勇後來的肝昏迷,症狀都很輕微,不再是意識昏迷,也不再是意識混亂,而是意識稍有變化,就盡快送醫了。阿勇老媽說,當阿勇答非所問時,就是有問題了,比如,老媽問他:「電鍋裡,還有半碗公飯,以及半碟炒高麗菜,留給你中午吃,我上班了,中午要記得吃喔!你會記得嗎?」卻得到莫名其妙的回應:「太陽升起來了,天色亮了,我起來了,小鳥也起來了,大家都起來了。」不單答非所問,還模仿起小學生說話,這就是出問題了。或者,重複說出莫名其妙的話:「小便,大便,放臭屁!死人,活人,鬼咬人!小便,大便,放臭屁...!」反復前後不搭嘎的話,就是出問題了。或者,重複做出莫名其妙的動作,「會從廚房拿來筷子、湯匙和碗公,擺在桌上,然後,輪流拿起筷子、湯匙和碗公,對著天空,指指點點的,好像精神病似的,又好像中邪似的,讓旁人看了一眼,打從心裡發毛,全身起雞皮疙瘩!」遇上這種情況,阿勇老媽不敢耽擱,直接叫119送醫了。(112年5月15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