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喜相迎:(一七八)生老病死天命耶

老之將至喜相迎:(一七八)生老病死天命耶
作者:吳聰賢醫師

前幾天,在我門診,出現一名老患者,女性,80歲上下,意識清楚,不良於行,除了點頭示意,再加點微笑外,沉默不語,整個人癱坐在輪椅上,任人擺佈。她穿著打扮很得體,乾淨清爽,稍施薄粉,沒有老人家常見的邋遢,也沒有老人家常見的異味,家裡經濟環境,應該很不錯。她好幾年沒來咱診所了,少說1、20年,電腦沒有幾回門診紀錄,我則首次在門診遇見她,對她過去病史,腦筋完全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她罹患什麼疾病,以致要坐輪椅進診間。

我不好意思直白地問她,有何疾病史?有何慢性病史?或任何受傷意外的?否則為何要坐輪椅?我雖然是臨床醫師,但過去病史可是病人的隱私,除非病人主動告知,而且,她坐輪椅似乎很久了,她不是為了因坐輪椅,才來看診的,她應該另有其他醫院的主治醫師,專門為她看診的。沒錯!咱家診所,與某家特約健保藥局有連線,凡到此藥局領藥的,藥局存有電腦紀錄,此電腦紀錄跟咱診所門診電腦有聯線,可以知道患者每筆用藥紀錄,可以方便地,且迅速地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況,比如,我能快速知道病患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或癌症等病史,有利於我的診療。

但是,由於每位醫師的用藥習慣不同,加上科別與科別間,各有專攻和專業,有時仍有其困難度,例如,外科醫師難以了解內科醫師或婦產科醫師的用藥。至於這位病患的用藥紀錄,挺複雜的,共有3筆慢性病處方箋紀錄,每筆用藥總有4、5種以上,甚至不止,還真讓我如墮五里霧中,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個頭兩個大,徒呼負負,無能為力,只能愧嘆,還是無法完全摸清她的過去病史。好理家在,她來看診的訴求,不是什麼大毛病,僅是胃腸問題而已。說她意識清楚,卻也不是,她無法自己描述病徵,反而是身旁的看護幫忙述說:「肚子不舒服,肚子漲,食慾不振,飯量越來越少,一餐吃不到半碗稀飯。每天有大便,但量很少。」謝天謝地,老人家的腸胃問題,我還能處理。

或許你會說,診所不需要跟藥局聯線,只要插上健保IC卡,病人的就醫紀錄,逃不出醫師的法眼。這種說法沒錯,確實如此!健保IC卡有優點,可搜尋患者的就醫紀錄和用藥紀錄,但有兩個缺點:第一個缺點,要關閉自己的電腦門診畫面,才能進入搜尋,進進出出,挺麻煩的,也挺困擾的。第二個缺點,IC卡儲存空間有限,只能搜尋到近1、2年的就診紀錄,再往前的,就闕如了,完全沒有檔案紀錄了。或許有一天,IC卡晶片存量會變大,但目前還無此水準,只能期待了。這兩個缺點,也是兩個缺憾,值得資訊專家去克服。

說到這裡,我要談論的重點,不是那位沒有家屬陪伴的80歲老婦人,而是身旁那位女看護,女看護年紀也不小,跟我年齡相仿,總有70餘歲。說來有趣,70好幾的老人,照顧80歲的老人,可說相濡以沫,惺惺相惜。我怎知她不是家屬而是看護?原因簡單,因她是我診間的常客,三不五時,用輪椅推著病患,來我診間看診,上次病患是近90歲的長者,如今照顧對象換人了,表示前一位患者已過世了,只好換照顧對象了。我曾與這位老看護聊過天,她專責照顧一個人,一天照顧病患3-5小時,負責煮三餐,也負責餵食、清潔、聊天和作陪,若要就醫,就陪著看診。目前,台灣有長照2.0,可以僱請看護居家照顧,政府會幫忙負擔部分費用,但對有錢人來說,不缺這個錢,乾脆花錢請風評好的,值得信賴的看護來照顧。

被照顧的人,都已活到8、90歲了,也有錢私下聘請專人來照顧,雖說有些毛病,健康不是挺完美的,卻可說人生已算很美滿了,無憂無慮的,沒有天災人禍,跟隨生命老死或病死,這就是幸福。哪個老年人身體不退化?哪個老年人沒有病痛?這是奢望,更是奢求,老年人縱然罹患癌症,也算是再自然不過了,要面對現實,否則地球上,豈非全塞滿老年人!生命是輪迴的,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老年人豈能不退位?豈能不回歸天命?怎麼來,就怎麼走。當你活到70歲了,想想就好,不要不死心,不要千方百計,奢求活到80歲、90歲,甚至百歲,尤其是百歲,根本在嚴重地虐待自己。

人之天命,就是「生老病死」,ㄧ以貫之,一以道破,它不是人類所能控制的,人類只能順勢而為,當達到我這個年齡,70歲以上的老頭子們,扣除「生」,再來就是「老病死」了,這是人之天命,反抗沒用,拒絕無效,只能恭恭敬敬地,完全接受它。得到癌症,接受它!得到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風等慢性代謝性疾病,接受它!得到尿毒症、退化性關節炎、老人癡呆、泌尿道疾病和腸胃道疾病等,接受它!無論如何,遇上任何大小毛病,不必過度在意驚慌,不必過度焦慮恐懼,能醫就醫,不能醫也就算了,勇敢面對它,也就是接受它。

人到了70歲,仍然認不清自己的天命,還孜孜矻矻地,追求養生,追求長壽,不是養生操、養生運動,就是一大堆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和保養食品,把肚子當藥櫥,肯定適得其反,未免活得太辛苦了,也活得太痛苦了!把醫院當家,把醫師當靠山,把醫師當菩薩,乞憐求饒地,三天兩頭,不時進出醫療院所,不是看診就醫,就是接受無數,且無窮盡的健康篩檢,未免活得太無聊了,也活得太無尊嚴了!你可知道?最不追求養生的是醫師,最不想拼死苟活的也是醫師,因醫師知道醫學的極限,醫師都如此了,你幹嘛那麼拼死拼活地為難自己?(114年5月7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