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五二)民宿氧氣保平安

逐夢藏東平安歸:(五二)民宿氧氣保平安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7月8日,週二,西藏行第10天,整個西藏旅遊,就以這天的參訪,是最最...值得誇讚和驚艷的行程之一,若以我個人觀點來說,此景點足以排名前三名,且難保要獨佔鰲頭喔!若刪除此景點,整個西藏行肯定遜色三分,也失色三分,少了極大的賣點。你是否與我有同感呢?這天參訪何景點?親臨珠峰大本營,遠眺珠穆朗瑪峰,以及參訪布絨寺,這些景點讓人誇讚,更令人驚艷,因前面已述,我不再浪費口舌重複,就此打住。我為何口口聲聲強調「參訪」?就怕親朋好友們誤解,以為來西藏就是爬山,錯!來西藏是看山,絕非爬山!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我們不是一步一腳印,艱辛萬苦地爬上來的,而是搭環保接駁車上來的。所以,來西藏旅遊會累嗎?不會,單怕高原反應而已!我這個74、75歲的老頭子都不會累,你怎會累呢?來西藏旅遊要穿登山鞋嗎?來西藏旅遊要帶登山杖嗎?來西藏旅遊要揹登山背包嗎?來西藏旅遊要穿登山釘鞋嗎?笑死人了!通通不要,也統統不必喔!什麼都不用帶,你只要帶著眼睛,望穿秋水;放空心靈,儲備靈氣,就可立馬,不用多思慮或擔憂,直接搭機來西藏了。

我為何提到7月8日這天?跟氧氣有關。日喀則市區至珠峰大本營,距離約330至350公里之間,開車大約需時7至8個小時,為何需要這麼久?若在台灣的話,大不了3個小時左右,再多也不會超過5個小時!然而,西藏不同,在前往珠峰大本營的途中,除了山路高低起伏,和崎嶇蜿蜒外,還要經過「108道拐」,也就是藏族嚮導所說的「九彎十八拐」,導致更加路途遙遠,以及拖延甚多時間。如果,我們清晨從日喀則大酒店出發,拉著長車過來,來到珠峰大本營,鳥早都飛走了,我們還能看什麼鳥風景?所以,前一天,我們就先拉長車到巴松村,住宿一晚,好方便隔天凌晨,就近前往珠峰大本營。旅遊業好賺嗎?豈只好賺,簡直賺翻了!巴松村是日喀則市定日縣札西宗鄉所屬的小村落,海拔約4200米,毗鄰珠峰大本營,由於專門從事珠峰大本營的觀光業,2017年整村脫貧,2022年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沒有大富,至少也有小富,過起好日子來了。莫忘世上苦人多,這句話對巴松村來說,已經不適用了。

日喀則市區的大酒店,家家都是五星級的,設備豪華齊全外,都有免費提供氧氣,但鄉下地方的民宿會有氧氣設備嗎?要打上大問號。咱彰中58年級大老,也是中國大陸旅遊團大CEO,他擔心不少團員是彰中58老同學,不是74、75歲,就是76歲的老頭子,可惹不起一絲高原反應的風險,在規劃行程時,特別向陸方旅行社老總喊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關於珠峰大本營的住宿,務必找一間有氧氣供應的民宿。我不清楚原先的規劃為何?如此看來,巴松村似乎有不供應氧氣的民宿;有提供旅遊住宿的珠峰大本營,也似乎沒有氧氣供應;另外,也有提供旅遊住宿的絨布寺,亦似乎照樣沒有氧氣供應。感謝陸方老總積極任事,有正向的回應,終於幫大家找到有氧氣供應的民宿。我們所住的巴松村民宿,據說是藏族百姓私人經營的,說它是民宿,卻又不像民宿,比一般的民宿大很多,屬三層樓建築,2樓和3樓都是客房,有團員住2樓,有團員住3樓,總有20間客房吧?既然是民宿,不是大酒店,屋內佈置和衛浴設備等,自然因陋就簡,與大酒店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咱嚮導也關心高原反應問題,剛接團的前兩天,就提醒我們說,林芝海拔不高,可以忽略,但拉薩海拔較高,蒞臨拉薩的前一、兩天,最好不要洗澡,但沒說到日喀則不要洗澡,也沒說到巴松村不要洗澡。怎麼辦?日喀則海拔比拉薩還高,巴松村海拔又比日喀則還高呢!

民宿簡陋歸簡陋,洗澡水熱嗎?會不會忽冷忽熱?會不會突然斷水?這是讓人擔心的,後來衡量結果,我與老伴決定簡單洗一下,不能不洗,總該換件內衣或內褲吧?於是,我倆彼此前後,分別進入浴室,快動作地,沖洗三分鐘的戰鬥澡。好理家在,很感激的,超出我的想像,洗澡水足夠熱,不會忽冷忽熱,也不會斷水,洗得挺舒服的。最重要的是氧氣設備,這間民宿有氧氣設備嗎?當然有啦,大CEO有交代的!氧氣設備也是因陋就簡,必然難與大酒店相比擬,不是床頭櫃上的氧氣閥,而是一台烏漆抹黑,四四方方,要插上電源的大型機器,長寬高各約70公分上下,重量少說也70公斤,體積蠻大的,挺佔空間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製氧機吧!這台製氧機,就放在我與老伴兩張床鋪的中間。我沒有高原反應症狀,也沒有缺氧感覺,一點感覺都沒有,跟台灣平常日子一樣,加上疼惜老伴的關係,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依相偎一輩子,老公要體恤老婆,要把老婆捧在手心上,要把老婆放在心坎裡,所以,我打開氧氣開關,流速照樣是每分鐘2至3公升,但氧氣出風口,則是吹向老伴那一側,足夠的氧氣,好讓老伴睡個好覺。看老伴躺下沒幾分鐘,就呼呼大睡,睡得天昏地暗,這也是當老公的驕傲喔。

關於高原反應,如何避免它的發生,陸方旅行社是有相當的巧安排,除了提供有氧氣的住宿外,行程的安排,在海拔方面,很明顯地依序進行,從低海拔地區,逐步往高海拔山區走去。114年6月29日,西藏行第1天,從桃園機場飛抵四川成都,成都位於四川盆地的西邊,海拔500米,跟台灣差不了多少,無足輕重。114年6月30日,西藏行第2天,從成都飛抵西藏林芝,林芝海拔約2900米,有一些高度了,開始要進入高原反應的臨界值了,旅行社的另一巧安排,就是先在林芝玩上四天,等適應此高度了,再往下一個高度走。114年7月4日,西藏行第6天,從林芝拉車往西藏拉薩,拉薩海拔約3600米,幾乎等同台灣玉山高度了,很可能要冒出高原反應了,由於在林芝待了4天,這段時間是適應鍛鍊期,且又是拉長車往拉薩走,適應拉薩更有堅強實力了。接著,我們也在拉薩待了兩天,再往下一個行程走。114年7月6日,西藏行第8天,我們再拉長車,從拉薩來到日喀則,日喀則海拔3800米以上,珠峰大本營就有5200米,然而,縱然這麼高的海拔,因大家在這幾天裡,都已逐漸適應高海拔了,哪會害怕高海拔?高原反應何足懼?金鐘罩保護下,高原反應給我閃一邊去!你說是不是?

如果,不是這樣的巧安排,我們從平地搭飛機,直接飛往拉薩,或直接飛往日喀則,而不在林芝待個幾天,保證高原反應要生氣了,要發飆了,要狠狠地大動作,侍候你我他了!難怪台灣的華航和長榮航空,除非在成都、北京、上海等地,透過中國大陸國內航班中轉,否則沒有班機直飛西藏的,包括林芝、拉薩和日喀則等城市,都是如此的,至於昌都、山南、那曲和阿里,更不用說的,就是沒有直飛航班。航空公司為何會如此安排?應該也把高原反應考量在內吧?(114年9月20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